二月河曾被金庸比作喬峰,為何給《雍正王朝》電視劇評分不及格?

2021-01-18 北晚新視覺網

「他筆下的康熙、雍正、乾隆,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帝王,只是他心中的政治理想,是他的一份家國情懷。」

劉悠揚

二月河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攝:姚劍鋒

二月河先生辭世,突然想起多年前採訪過他兩次。一次是2005年,他在深圳和金庸先生的世紀對話;另一次是2007年,我們策劃了一組「80後文學新生代」專題,找不同代際的作家來談,他作為「40後」作家受訪。

一直覺得,在這世上,「宿命」二字可能確有其事。二月河先生離開我們是在12月15日,就在13年前的這一天,他來到深圳,剛下飛機就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而第二天,在他和金庸先生深圳「論劍」的講臺上,金庸先生把他比作喬峰,一個典型的北方大俠,一個值得做朋友的好人。

版稅收入千萬,打扮如老農民

還記得初次見到二月河先生,圓頭大耳,滿臉掛笑,身材高大,留著一個大平頭,操一口濃重的南陽方言,頗有幾分像彌勒佛,乍一看似乎是個粗人。可一旦和他聊起天來,就能感受到厚重的書卷氣,中國古典文化在他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

早就聽聞這位先生在生活中不修邊幅,穿衣服也沒什麼講究,見到本人還是吃了一驚。他踩著一雙布鞋,一副風塵僕僕的老農民打扮。握手時我們說凌老師您就穿這個?他很大嗓門地反問:不穿這我穿啥?

其實那幾年,是他最火的時候。2006年推出的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二月河以1200萬元的版稅收入位列第二,超過韓寒,僅次於餘秋雨。

但他一直把錢看得很淡,對自身物質要求極低,這些年卻拿出幾百萬元捐助各種弱勢群體。採訪中,他幾次談到「窮人」,讓人印象深刻。

他說書價太高了,一套《二月河文集》便宜的賣300多元,高檔的要500多元,讓進城務工青年望而卻步。因此他對盜版書感情複雜,「盜版對窮人有利。一味追究盜版,不是作家應有的意識。」2008年,他作為人大代表,甚至直接在兩會上提出減免出版稅,降低書價,讓窮人讀得起書。不料此舉卻遭到一大批作家圍攻,面對種種非議,二月河選擇了沉默。

可能也很少還有人記得,是因為二月河2004年的一份提案,中國農民才得以全部免收農業稅。

哀民生之多艱。作為人大代表履職十幾年間,二月河關注了作家免稅、降低書價、老齡化社會、推廣普通話、空氣治理、水汙染治理等大大小小的議題。

在他身上,有一種超越作家小世界的、特別「大」的東西。採訪中他吐露,原本不想搞文學創作,而是想做個「大公僕」。依我看,他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士大夫心態,「文」最終是要用來載「道」的。或許因為如此,他創造了一批「改革皇帝」的群像。他筆下的康熙、雍正、乾隆,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帝王,只是他心中的政治理想,是他的一份家國情懷。

「我原本偏愛雍正,劉和平把偏愛變成了溺愛」

和金庸身後獲得無數讚譽相比,二月河逝世帶來的爭議更大。有人說他的「帝王三部曲」沒有對君主專制社會提供足夠的批判,也有人說他精心刻畫執政者和知識者之間的「蜜月」,是1990年代誕生的最重要的國家主義作家。

其實,這種種批評未必公平。

2005年在深圳的那次採訪中,二月河談到《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時,只給了59.5分,原因是,「我本來對雍正皇帝就有偏愛這種成分,而劉和平(《雍正王朝》編劇)比我走得還遠,他把偏愛變成了溺愛。有了這樣一個溺愛,就不公道了。」

應該說,雍正是二月河寄託理想最深的政治人物了。他曾幾番表白雍正,因為這位皇帝的勤政幾乎冠絕歷史。但在那次接受我們的採訪時,他明確談到:「雍正的專制獨裁在中國歷史上非常突出。此外,這個人比較寡趣,不生動,也比較刻薄。還有曹雪芹的抄家以及文字獄的事,電視劇裡都沒有表現。就是因為劉和平的溺愛,總把雍正往好裡去說。」

什麼是真實的歷史,二月河真的不知道嗎?並不是。印象很深,他當時說,在歷史的真實性和藝術的真實性發生衝突的時候,他選擇前者讓位於後者;在專業讀者和普通讀者之間選擇的時候,他以普通讀者作為他的上帝。

很多人都忘了,二月河是小說家,不是歷史學家。他無須對真實的歷史負責任。之所以要在小說裡放大那些帝王身上的勵精圖治、銳意進取,或許只因這些在他心中,是一個比歷史真實更重要的、更宏大的價值。他必須要把這種價值,傳遞給他的讀者。

那一年他才62歲,談到人生竟有日薄西山之感

2007年,最小的「80後」年滿18歲,當傳媒把目光轉向這個日漸崛起的新生代作家群,我們報社也策劃了一組專題,想找不同代際的作家來談談。二月河是「40後」,那會兒又影響巨大,他對這些文壇新人怎麼看?帶著好奇,我撥通了他南陽家中的電話。

時隔僅兩年,他的狀態卻已大不如前。對年輕人,他寄予很大期望。對網絡世界,他懷著敬畏心,預言說「網絡的力量將來比電視還要大」。讓我有些意外的是,那一年他才62歲,談到人生竟用了「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這樣的詞。他說「人生好比是拋物線,當拋物線下落,已不能再做任何向上的努力,任何努力都是徒勞」,聽來很是心酸。

今天看來,他離開這個世界還是太早了,才73歲。而一切似乎早有預兆。二月河是從底層一點一點熬出來的,寫作有多苦,今天的人無法想像。記得他說,自己那三部帝王系列,500多萬字,「是在十幾年之中,晝夜不停寫出來的,絕對是一種超量的透支」。每天三睡三起,頭髮大片大片地掉,不斷遭遇退稿,燒掉再重寫,就像是精神上的沙漠旅行,疲憊不堪,看不到盡頭。自從1999年身體惡化,他幾乎寫不了什麼大部頭,「就好比彈簧,已經拉過勁了,就不可能再恢復原樣。」

晚年的二月河,長期被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所困。糖尿病帶來的眼疾,讓他看東西不太清楚。2005年在深圳,他還雄心壯志地說,想寫《乾隆之死》,想寫《太平天國》,可僅僅過了兩年,這份「不死心」已經成了「力不從心」。

品書像個美食家,最愛「原味原汁」

回想那一次採訪,最輕快的時刻,可能還是談到讀書的時候。

二月河相信,人和書講究緣分。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他至少讀了五遍,還是找不到心靈震撼的切入點,「不是這本書不好,也不表示我不會讀書,只是我和這本書的緣分還沒到。」

講起自己的讀書歷程,他饒有興趣地回憶,曾經歷過一段填鴨式讀書。「那是『文革』期間吧,全民都在文化荒漠之中。那個時候我的感覺,仿佛見到所有的文字都是親切的。我在廢舊破爛裡覓,在朋友家裡搜,在圖書館的角落裡撿,地下掉的一張紙片、一本舊檯曆,上頭只要有我沒見到的文字,都會使我心目一開。從《匹克威克外傳》到《奇門遁甲》,包括道士們畫的驅鬼驅狐的符咒——沒有老師也無人指導,全都是豬八戒吃人參果那般囫圇吞下去。」

他讀起書來絕對是個「雜家」,卻也有許多書不對脾胃。比如喜愛《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就一般;金庸的書幾乎全愛,但《鹿鼎記》至今還在書架上是個擺設。王朔說了金庸很多不恭之詞,但他喜愛金庸,也愛王朔。鄭淵潔的童話起初也使他著迷,卻覺得後期作品硬湊著「說」童話,不那麼「娓娓」了,於是就淡了。

二月河品書像個美食家。他喜歡「原味原汁」,像《第三帝國興亡》,雖然不是小說,但刺激、原味,仍然可以使他通宵達旦讀下去。太浪漫的書如《斯巴達克斯》《三個火槍手》,味道很重,他卻讀不出興味來,就像他喜愛萊蒙託夫的詩,對普希金就很恬淡。凡此種種,都被他歸納為一句話:「這不是書的問題,只是人和書的緣分的事。」

「太陽該落山了就讓它落山,二月河要順應這個自然」

其實很羨慕二月河的一生。他很通透,絕不糾結,活出了自己。

早年有過做「大公僕」的野心,後來發現要做「大公僕」,就必須失去許多自己內在的東西。所以他在採訪中坦白,「正因為入過世,所以我才要出世。」10多年前,河南省委組織部找他談話,想讓他當省文聯主席,二月河堅決回絕了。還聽說,有時候上邊來領導想見他,他就這麼回答:「你只能在我家坐15分鐘。」

看起來那麼不識時務,但他對朋友又極好,極仁義。

在這個商品社會,很多作家選擇出版社,難免逐利而行,二月河卻是罕見的專一。他一生只有兩個責任編輯,黃河文藝出版社的顧仕鵬是他的啟蒙編輯,長江文藝出版社的周百義是他忘年之交。他所有的書,都交給這兩家出版社了。「人之交有『白頭如新』,有『傾蓋如故』,知與不知而已。」他淡淡地說。

要什麼,不要什麼,他其實洞若觀火。這是有大智慧的人。

不知為什麼,「情義」二字,在這樣的老作家身上讀到,總是悽涼和溫暖相伴。陳道明演的《康熙王朝》,是我家最愛的保留劇目之一,看了一遍又一遍,現在想想,也許是眷戀那種古典的人際關係、古典的天地大義。

11年前,二月河在電話那一頭,對我說:「人、文壇和世界上所有事物一樣,有如日中天的時候,也有夕陽西下的時候。」他從沒打算像他筆下的康熙大帝一樣,向天再借五百年,「太陽該落山了就讓它落山,二月河要順應這個自然。」

似乎為了這一刻,他已經等了很久。

(原標題:二月河的「文」以載「道」)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康熙王朝》電視劇為何比《雍正王朝》的評分更高一些呢?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皆是以二月河老師小說改編而拍成的,可以說是有淵源的,可以說是同門師兄弟,那麼為何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評分要高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以最簡單直白的語言來對比兩部經典電視劇,康熙王朝屬於是主角光環濃烈的電視劇,主角康熙就像小說中的主角一般升級打怪,最後光芒萬丈。而雍正王朝電視劇整體比較壓抑,屬於是腹黑電視劇,裡面交織著各種權謀之術,將說話這門藝術發揮的是淋漓盡致,可謂是寓意深刻。說白了,就是康熙王朝適合年輕人觀看,因為升級打怪式的劇情,使人看的比較爽快,使人看的是熱血沸騰。
  • 二月河給劇版《雍正王朝》打80分,對陳道明《康熙王朝》無話可說
    二月河給劇版《雍正王朝》打80分,對陳道明《康熙王朝》無話可說今天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說起二月河,就不得不提他名震八方的鴻篇巨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這三部史詩級的歷史小說,其中有兩部被搬上了電視螢屏。
  • 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同為二月河小說改編,但二者的風格截然不同
    1999年,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之一的《雍正皇帝》被改編為電視劇《雍正王朝》。該劇以雍正為主角,重點講述了其九王奪嫡獲得帝位,並推行新政,革除康熙時代弊政的故事。《雍正王朝》展現了古代皇權之下的政治鬥爭的最高水平,極具觀賞與啟發性。
  • 二月河說:雍正王朝給80分,總體滿意;康熙王朝他不評論
    看過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小夥伴,大家心裡都有一桿秤,很多人都喜歡比較這兩部電視劇的差距,甚至對康熙王朝大加貶低。在這裡我想說這兩部劇之間,差距肯定是有的,雍正王朝總體來講要比康熙王朝好很多,但是也不要過度的貶低康熙王朝,畢竟康熙王朝這部劇總體來看還是不錯的,沒有必要為了抬高雍正王朝而過度的貶低康熙王朝,如果老是這種心態的話,也只能說明自己也不怎麼樣?
  • 雍正王朝:雍正和喬引娣的不倫之情,電視劇版為何改掉原著情節?
    :雍正和喬引娣的不倫之情,電視劇版為何改掉原著情節?  雍正在位十三年,他勵精圖治使清朝的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現代清朝愛情偶像劇有很多都是圍繞雍正帝來展開的,這足以說明雍正帝是以為勵精圖治的皇帝的同時也是一位充滿了浪漫色彩的帝皇。雍正帝的一生同大多帝王一樣都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但是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的主要感情線還是以年妃秋月、嫡福晉那拉氏還有喬引娣展開的。那麼此處喬引娣是誰呢?
  • 十部豆瓣評分最高歷史劇,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
    第九名,《雍正王朝》,豆瓣評分9.2本劇改編自二月河小說《雍正皇帝》,表面上這部劇講述的是改革之道,官場鬥爭,實則描述了一幅眾生皆苦的畫卷。孤家寡人的君王苦,犯顏直諫的直臣苦,在奪嫡之中落敗的阿哥貝勒們苦,年復一年,忍受壓迫的百姓們更苦。康乾號稱盛世,卻依然避免不了黃河兩岸餓殍千裡,底層平民流落他鄉。
  • 解析《雍正王朝》的一點體會
    事實上,我本人並沒有看過二月河老師創作的《雍正王朝》小說的原著,只是反覆看過幾遍電視劇而已。分析這些片段,基於的基本認知就是劇中沒有絕對的壞人,每個角色都有大義凜然的一面,但同時也都有自私、陰暗的一面。
  • 在這些電視劇裡,我們重溫二月河
    12月15日,據河南日報消息,著名作家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凌晨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二月河是歷史作家,因「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讀者熟知。此舉大約發端於他的「紅學」研究。
  • 二月河走了,真正可惜的是那部《乾隆王朝》!
    文/看笑了剛聽說,二月河去世了!他的書,我看了很多遍!嚴格意義上來說,我算是初中文化,很難評價二月河藝術水平的高低!我不知道人們到底看沒看過小說,還是僅僅看了電視劇!如果看了小說,欣賞與否和個人喜好 ,各有不同。有人說,二月河在替統治階級張目。
  • 為什麼《雍正王朝》的觀眾緣,不如《康熙王朝》?
    幾年前,歷史作家二月河參加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要他分別給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打分,這兩部劇都改編自他的小說。二月河自己參與了《雍正王朝》劇本的創作,他給這部劇打了80分。而雍正是工作狂,在位13年,58歲就過勞死,雖算得上明君,但過於無趣,拍出電視劇差點意思。
  • 二月河《雍正王朝》-雍正為什麼適合做皇帝
    最近對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王朝》改編的電視,頗有感悟,說給大家聽。康熙後期-貪腐成風 國庫空虛      二月河老先生的《雍正王朝》改編的電視劇可謂精彩至極。故事開始黃河發大水,朝堂議論如何救災;清廷臨近省份無糧食可調,國庫無錢可撥(戶部可調撥資金不足50萬量)。
  • 《雍正王朝》喬引娣與雍正究竟是什麼關係?學者:原著關係太錯亂
    《雍正王朝》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是因為這部電視劇極大還原了歷史現實,揭露了官場之險惡,很多網友提到這部歷史電視劇都連連稱讚,認為這部電視劇實在是一部現實職場和官場的歷史教科書
  • 這部電視劇《雍正王朝》依然代表著歷史劇的最高水平,百看不厭!
    我們都知道《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胡玫導演,劇本由劉和平執筆,羅強烈配合,對小說進行了大改。
  • 細數20年前《雍正王朝》裡去世的五位演員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同名長篇小說,影片上映於1999年,影片一經播出就廣受好評,引起了雍正熱,雖然電視劇和真實的歷史有很大的出入,但是也讓民間對雍正皇帝的暴君形象有了不小的改觀
  • 帝師二月河
    雖調皮搗蛋,但每次考試都能及格,這讓老師頭痛:學生不認真聽課,從不按要求完成作業,還經常逃學,考試卻難不住他。老師們只能在生氣時呵斥他幾句「飯桶」、「廢物」。適逢金庸武俠小說創作五十周年,二月河剛度花甲壽辰,81歲的金庸與60歲的二月河,兩個老頑童,開心論俠道諸葛亮成名後離開南陽,為劉備鞠躬盡瘁,二月河成名後卻留在了南陽。問他為什麼不搬到北京?他答得妙:到了那裡,我會變成特別優秀的人;在南陽老朋友多,我就是一個不特別優秀的人。二月河早早便體會「盛極而衰」這個道理。
  • 二月河:雍正要是活到今天,恐怕會沒有朋友
    資料圖片:電視劇《雍正王朝》廣受好評,屢獲重播(大公報)《雍正王朝》電視劇自從世紀初首播到今,中央電視臺斷斷續續似乎一直在播出
  • 二月河先生,為何對《康熙王朝》「無話可說」?第一集就全是槽點
    電視劇《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皇帝》,對於這部劇作的精彩表現,二月河先生給予了80
  • 15萬買改編權,拍完後賣不出去,《雍正王朝》的幕後故事
    客觀點說,《雍正王朝》其實是一個「三無」產品:無暴力、無情色、無狗血,而就是這樣一部劇,卻是當年央視電視劇收視冠軍,並一舉囊括當年金鷹、飛天等幾乎所有重要獎項,連音樂、剪輯都不例外。幸好,這套被蘇斌視為珍寶的《雍正皇帝》電視改編權還在二月河自己手裡,而此前,二月河的另一套書《康熙皇帝》電視改編權已經被買走。最終,蘇斌他們以15萬元人民幣買下了《雍正王朝》的電視改編權。6易其稿改劇本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將小說改編成劇本。
  • 《雍正王朝》裡的皇帝真是苦不堪言
    圖/《雍正王朝》1999年1月,電視劇《雍正王朝》生逢其時,在劉歡慷慨激昂的歌聲裡,登上千家萬戶的電視螢屏,從此,為國產歷史正劇豎起一座高峰。身處世紀交替的人們,對於家國社會的變遷總是格外敏感,也更喜歡寄情歷史,把對過去的審視罩上今時今日的色彩。改革,是貫穿《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一條主線。
  • "雍正王朝:被改掉的原著情節,喬引娣和雍正的不倫之情真相如何?"
    無論是原著作者還是電視劇的編劇對喬引娣的感情線是最為著重的,喬引娣從對雍正厭惡敷衍,到對他情根深種,最終步入悲劇之中。雍正和喬引娣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雍正看她的眼神明顯就已經對她有了愛慕之心。而喬引娣心不在焉,對他並沒有留下多大的印象。等到雍正小施手段將喬引娣搶到自己身邊之時,喬引娣已經對四爺充滿了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