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佳作,6條軍規,2017秋網劇成年

2021-02-09 網絡電影啥在上

轉載自:影視獨舌(微信ID:dusheme)

作者:李星文

                                      

電視劇這邊,出現了《人民的名義》這樣直刺社會病灶的作品,也出現了《我的前半生》這樣直探情感、欲望和倫理、規範交鋒的作品。還有《雞毛飛上天》《白鹿原》《軍師聯盟》這樣折射了現實、名著和歷史人物光芒的作品。

雖然外相光鮮、腹中草莽的劇還是大把存在,表面熱鬧、全不走心的劇仍然源源不斷,但電視劇作為大眾藝術,講究「百花齊放」,就得有這些劇的一席之地。沒營養,但也沒毒素,由他去吧。

電視劇吃的是傳統飯,題材都是在原有的良田裡耕耘,團隊都是弓馬嫻熟的從業者組成,風格手法也是沿著固有的軌道推進,沒有基因突變的跡象。電視劇這門手藝已經成熟,雖經種種圍追堵截,但仍然可以種出嬌豔的花朵。

網劇這邊就不一樣了。網劇到了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季節。如果把2014年算作「網劇元年」,那三年以後的今天,它已經告別青蔥歲月正式成年了。言猶在耳的「美劇模式」是今年春天才由王冉和龔宇提出的,但到了秋天它還真的就開花結果了。《河神》《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就是最美的收穫。

三部劇往這兒一擺,網劇就和一路荊棘的過往「人猿相揖別」了。有這麼嚴重嗎?就是這麼嚴重。這個陣列出來以後,網劇可以毫無愧色地躋身於長篇連續劇的行列,而且帶有自身鮮明的特色。


這三部劇都可以歸入懸疑推理的大類。再細分的話,《河神》屬於打著靈異旗號的民國探案劇,《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屬於當代公安刑偵劇。在正式談論它們之前,我們先簡單回溯一下這兩個子類型的前史。

《河神》之前,網劇更偏愛其近親題材:挖墳掘墓。盜墓劇的開山之作是2015年夏天的《盜墓筆記》,觀眾排雲直上的熱情令愛奇藝伺服器當機。生意是好生意,會員模式由此進入軌道,可是口碑完全失敗。這一系列隨之而來的是2016年夏天的《老九門》,創了網劇點擊記錄,但「拖沓冗長」的批評再度高漲。

騰訊一口氣買了8本《鬼吹燈》的版權,2016年底推出首部《精絕古城》,正午陽光再次使出現實主義的化功大法,把盜墓拍成了有鼻子有眼的1980年代往事。倒是沒有什麼惡評,可是真的沒有這類題材所需的詭異感。今年夏天又來了管虎的《黃皮子墳》,得到表揚的是電影式鏡頭,可是故事講得實在稀鬆。

也就是說,《河神》之前,專門跟粽子和漂子打交道的影視作品,只有《尋龍訣》一部電影是風格登對、口碑堅實的。而現在,同樣是工夫影業打造的《河神》,又成了網劇當中同類題材的執牛耳之作。

再說說刑偵劇和網絡的淵源。說起來,有了「網劇元年」的說法,跟《暗黑者》在2014年的上線不無關係。之前網劇傾向於段子化、碎片化,而《暗黑者》帶來了完整的探案故事和性格鮮明的人物群像。現在回頭看,它的製作是粗糙的,剪接是快速的,推理過程有些繞,也不大重視證據,但那時電視螢屏上已十年不見涉案劇,在網上出現以後迅速獲得追捧。有和沒有是質的區別。同時,它向業界輸送了製片人兼編劇——網劇一哥白一驄。

2015年5月,《心理罪》上線。又是一部刑偵劇。製作上有所升級,推理較為縝密,重氣氛渲染,但節奏不算明快。所謂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心理罪》和《暗黑者》組成雙子星座,網絡刑偵劇儼然成了一個前景光明的類型。

2016年,刑偵劇高密度上線。春夏之間,《餘罪》《十宗罪》《滅罪師》接踵而來,無「罪」不成席。《餘罪》走的是性格警察的路線,網感極強,但「三觀」問題惹惱了相關部門,下架之後至今未歸。《十宗罪》是韓國班底製作,影像較為精緻,動作元素豐富,只是劇情上有些幼稚。《滅罪師》是在韓國拍攝,破案部分較為精彩,情感部分有些尷尬。到了秋天,《法醫秦明》駕到。這部劇妝容精緻,剪接靈動,是探案加偶像的路線,也可以叫輕型罪案劇。

這一年刑偵劇的風格類型呈多樣化態勢,代表作是《餘罪》,男主角張一山紅透半邊天。但並沒有在推理探案的智力遊戲和人性色譜的明暗折射上有突破性建樹。

水到渠未成。似乎,一切都留待2017年了。

2017年最先撞線的是《河神》。

什麼是黑馬?黑馬就是事先無法預測,事中猝不及防,事後讓人恍然大明白的那匹馬。《河神》的播出復刻了這樣的過程。

暑期檔是兵家必爭之地。騰訊準備了《黃皮子墳》,優酷準備了《春風十裡,不如你》,愛奇藝起先準備的是天下霸唱的隨筆集改編的《牧野詭事》。這三部劇各自收穫了流量,但都沒能贏得盛讚。

《河神》是作為愛奇藝暑期檔的二路元帥上陣的。它論IP比不了《鬼吹燈》,論卡司算不上超級網劇。可是對以戲劇為旨歸的影視作品而言,有沒有流量小生從來就不是事兒,甚至有沒有大製作也不是事兒。好故事加上合適的演員,再加上登對的製作,就成了。

如果說《白夜追兇》的第一眼驚奇是關氏兄弟共用身份的梗,《河神》首要的看點就是把靈異和科學一爐共冶。這類劇,沒有超自然的神鬼之力是不行的,觀眾要的就是日常經驗之外的奇構。但不把三老四少的神通鎖進科學的籠子也是不行的,核心價值觀不能動搖。

這本來是自相矛盾的兩極,但《河神》做到了。點菸辨冤的神鬼莫測之機,彩蛋解說的輕描淡寫揭底,讓科學和神功破天荒地會師了。會師的過程既不寒磣,也不穿鑿。要說有多鬼斧神工,也不見得,也有找一把泥糊上的時候,但你只要想想被要求做這事有多無釐頭,也就釋然了。

《河神》跟同類劇最大的區別就是,其他作品像正常人裝神弄鬼,再怎麼折騰它沒妖氣,而《河神》看似每一項古怪都用科學原理解釋通了,但它就是每出來一個人都邪魔外道,彼此呼應生發組成一個詭異世界。類型片都有技術標準,沒有練家子,它拍的就不是功夫片,沒有種植恐懼的本領,就不要談論粽子和漂子。構築這種誰都沒有經過見過的可怕世界,工夫影業遙遙領先。

詭異感來自於敘事的藏頭露尾,環環相扣,煙瘴叢生,也來自於影像的詭譎、凌厲、怪誕和嚇人。一百個漂子次第冒泡之時,相信每一位觀眾都屏住了呼吸。殭屍們像蝗蟲一樣交疊而至時,你沒法不想起《釜山行》裡的景象。

影像風格來源於動態敘事,也來源於靜態的服裝、道具和美術。所謂「考究不考據」,《河神》裡的著裝是有些巴黎時裝周的潮範兒的,美術是有些超現實的寫意感的,人物是帶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或鬼氣的,旁門左道的口訣是頭頭是道、煞有介事的,這些看得見、聽得到的元素湊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與現實世界若即若離的詭異空間。

現在看來,24集一季是較為合適的長度。中國觀眾是被長劇餵大的,直接像《無證之罪》一樣沿用美劇的12集收尾,會有不過癮的感覺。但《白夜追兇》的32集略長,過了25集以後也出現了哈欠段落。《河神》基本上保證了新鮮度和緊節奏,雖然最後一集槍法有些散亂,但它的精氣神沒散,並且為第二季賣足了關子。

小河神(李現)和小神婆(王紫璇)都有顛倒眾生之能,小記者(陳芋米)也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小法醫(張銘恩)活脫一個公子哥,但少了些作為演員的獨特魅力。最有個性魅力的是津門神探付來勇(唐以諾),這是我見過的最為珠聯璧合的配音和表演。想起他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第二部了。

秋季檔的《白夜追兇》豆瓣評分9.1。這是迄今網劇拿到的最高分之一。可能偏高,片子也的確不錯。

兄弟倆共用一個身份的設定很絕。弟弟是重大兇嫌,哥哥是前刑警隊長。弟弟孔武有力,性格開朗,哥哥智商高絕,性格內斂。弟弟怕白天,出入警局提心弔膽,哥哥怕黑夜,歷歷往事催人肝腸。

「潘粵明」和「潘粵暗」都是一個人。小生專業戶潘粵明自從經歷了那場世人矚目的婚變之後,似乎就消失在公共視野之外。可是他回來居然成了「硬漢派推理」的男一號兼男二號。到結尾時又詭秘一笑,讓人徹底分不清誰是誰。

人類調動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的能力是可以訓練的。做職業演員十年以上,技巧層面都不會再有大問題。四十歲的有閱歷的演員,解碼和闡釋人物的能力是驚人的。但凡有一個合適的本子砸頭上,誰都不會錯過機會。潘粵明演得好,是因為他的技術、能量、人生境界到那兒了。

推理探案劇的各項技術指標高走。法醫學、心理側寫、摸排篩查、黑客技術,還有擒拿格鬥,刑偵破案必備的幾項技能在《白夜追兇》裡都有出色的展示。警隊的人員編制,內部矛盾,以及辦案程序,皆有章法可循。編劇指紋本身就是律師出身,再有轉型罪案題材的顧小白加持,推理和追兇的過程做得很實。

人物方面,關氏兄弟光彩照人,無須再說。繼任的刑警隊長周巡(王瀧正)很長時間就是個簡單的武夫,雖然也搞鉤鉗之術,與關宏峰和劉長永鬥心眼,畢竟處處被動。最後時刻他一席肺腑之言,廢柴變猛將的故事感人至深。菜鳥周舒桐(梁緣)那一腔忠勇和一地馬腳,不能再生動了。心明眼亮的高亞楠(呂曉霖),是獨立女性的代言人,不漂亮但極颯。那個總是百密一疏的小汪,代表了普通人的工作日常和能力極限。

那些反派,都是些心思突兀的人,送外賣的小哥殺手,賣白粉殺大哥的黑道,獨闖警局的王志革,性趣和殺心都濃的同性戀教師,一直作為暗線人物、一出場就被擊斃的安騰,以及最後窮兇極惡的葉方舟,都沒有充分梳理他們暗黑的心理世界。反正有一條,犯下如此罪行的傢伙們,不可以常理度之就是。

但副隊長劉長永完全淪為了功能性人物。前半程,為了讓周舒桐有個奇怪的家世,他扮演的是拋妻棄子的陳世美。為了讓關宏峰和周巡英明神武,他扮演的是政客式庸警。後半程,為了讓矛盾進一步激化,他不明不白丟了性命。為了讓正能量統領全篇,他化身為滿心愧疚、一腔愛意的慈父。前史和後傳是不銜接的,人物的設置是套路的,可惜了。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這個劇的創作班底就是網生代,拍法與傳統電視劇完全不同。總製片人袁玉梅是優酷自製的一員大將,監製五百是網劇《心理罪》和《滅罪師》的導演,導演王偉是五百團隊中由剪接師成長起來的導演。

年輕人的特點就是勇於嘗試。上來就是一個6分鐘的長鏡頭,劇中主要人物悉數出場,人物關係初步碼定。從頭到尾穿插著關氏兄弟同框的鏡頭:左右分立無交集,左右互動有交集,以及左右互搏。最難的是左右互搏。縱然現在的技術高明得很,想到和做到之間仍有巨大的鴻溝,沒有熱情和毅力是無法完成的。


8000萬的投資,影像質量不比大製作差。電視劇一直希望能夠讓演員片酬和製作費用回歸良性比例,但一直做不到,網劇輕而易舉就做到了。有些事積重難返,推倒重來反倒容易得多。

《無證之罪》比《白夜追兇》播得晚,收得早。

從篇幅、題材、劇情、影像各方面來看,《無證之罪》最接近《冰血暴》。

《無證之罪》12集,每集50分鐘。《冰血暴》每季10集,每集50分鐘左右。

《無證之罪》裡有三個犯罪分子:天生惡人李豐田(寧理),黑化律師郭羽(代旭),以及為了逼出罪犯而以身犯案的退役法醫駱聞(姚櫓)。《冰血暴》系列總是講述普通人捲入罪案後,內心的黑惡能量被激發、燃燒,終至不可收拾的故事。

《無證之罪》和《冰血暴》的鏡頭裡,儘是苦寒之地的肅殺,咯吱咯吱的踩雪聲,隱隱透出罪惡潛行的不詳,都有小人得逞於一時的逍遙,但終歸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現世報在最後時刻砸腳。

一上來相當驚豔,影像是風格化的,警察是個性化的,推理是邏輯化的,罪犯是...臉譜化的。請注意,臉譜化在這兒不是貶義詞,而是壞人就應該有壞人的樣子。混黑社會的,粗聲大氣和出口成髒是他們的工作語言,標配。肚子裡長牙的,雖然不會掛牌服務,但陰惻惻的感覺總歸是有的。相由心生,就算是笑面虎,也一定有明顯的識別系統。

所以,看著老金、華姐、黃毛、兵哥、海哥,我就覺得:混社會當如是也。本來火哥也挺唬人的,只是最後以極其弱智的方式死在李豐田手裡,人設崩塌。不用說,雪人「襖哥」是足以寫入網劇史的上上人物,那手拔掉過濾嘴倒吸香菸的絕招是沒誰了。而郭羽跟兩季《冰血暴》裡的「華生」和「瑪麗-簡」扮演的黑了心的小人物一樣可恨又可憐。

嚴良(秦昊)是有真本事的,駱聞是有大智慧的,李豐田是讓人不寒而慄的,郭羽是左搖右擺下水的,朱慧如(鄧家佳)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這5隻在前8集裡真叫精彩。其他人物回歸了配角的本色,單面而不立體。

可惜最後4集有些崩壞,郭羽的智商忽高忽低,嚴良的神通不知道被誰沒收了,李豐田成了肆意馳騁的體操健將,而警察成了任人蹂躪的海綿墊子,看得人憋氣、窩火。如果最後魔和道的較量,能在開局的基礎上再拉高一個段位,《無證之罪》的評分也可能破9。

《河神》導演田裡喜歡帶有現代裝飾感的構圖,《無證之罪》導演呂行喜歡運動鏡頭。是不是電影感不重要,但都帶來了電視劇罕見的視覺衝擊力。而這倆人,本來就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師兄弟。

《無證之罪》保留了原小說的警察家人被害而無法得到法律救濟,只能自己犯案保持對兇手的壓迫力的主線,這在今時今日的影視創作環境中是大膽的,上線播出是難得的。馬偽八改編的幅度也較大,郭羽和李豐田的形象變得豐富、立體。

這是個好劇名,可以無限延展下去,仍然期待第二季。

這三部網劇的共性很多:

1,聚精會神於偵破推理,尋找答案,每家都做出了特色,牢牢地勾住觀眾。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劇本的紮實;

2,演員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把投資的大頭用於製作;

3,導演都是年輕人,有種種學自美劇和電影的拍攝手法運用其中,影像上有足夠的新鮮感;

4,創意中插成為標配,觀眾不知不覺看了廣告,片方不聲不響添了收入;

5,長度較為合理,集數為12、24、32,而電視劇的起步集數是40集;

6,還是享有一定的題材紅利,在網絡平臺上播出,保證了較為酣暢的表達。

上述這些特徵具備了以後,網劇作為一個與電視劇相愛相殺,同一鬥爭,有淵源有區別的新型藝術形式,就正式確立了。以前也不能說沒有,只是你沒有優質作品,總是少了些說服力。以前的熱門網劇,靠開腦洞(《太子妃升職記》),靠YY(瑪麗蘇或者種馬文),靠段子(《屌絲男士》),現在靠戲劇張力和視聽魅力。

網劇地位的確立,也就意味著與電視劇劃分明確了。兩者當然有大片交叉地帶,比如校園青春題材,古裝武俠題材,甚至探案推理題材,大家都可以做。但在非交叉地帶,各自表徵自身特色的部分,網劇以懸疑推理為特色的罪案劇為龍頭,而電視劇以直面現實生活的的話題劇為龍頭。

既然是龍頭,必然影響大。影響大的作品總是會受到格外的關注,甚至抑制。但那句經常被一個感情充沛的男聲朗誦的詩句不是說了嗎: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人民要看好戲,年輕藝術家要出頭,這是不可變易的大趨勢。

還想看啥,留言!別客氣!

相關焦點

  • 《第二十二條軍規》發布先導預告,喬治·克魯尼執導並參演
    1961 年,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發表了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這篇小說很快成為現代主義文學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二戰末期的美軍中,一群飛行員在指揮官的要求下不斷增加飛行任務。
  • 子虛烏有的西點22條軍規
    在國內,以「西點軍校22條軍規」為主題的圖書持續暢銷。但西點現役上尉軍官稱,其實西點軍校並無所謂的22條軍規。西點的校訓只有3個詞彙,榮譽,國家和責任。這篇文章裡提到了西點軍校有「22條軍規」——分別是:1.無條件執行;2.工作無藉口;3.細節決定成敗;4.以上司為榜樣;5.榮譽原則;6.受人歡迎;7.善於合作;8.團隊精神;9.只有第一;10.敢於冒險;11.火一般的精神;12.不斷提升自己;13.勇敢者的遊戲;14.全力以赴;15.盡職盡責;16.沒有不可能;17.永不放棄;18.敬業為魂;19.為自己奮鬥;20.理念至上;21.
  • 喬治克魯尼導演的《二十二條軍規》有啥好看?
    但是,我們今天講的根據約瑟夫·海勒的經典小說改編的《第二十二條軍規》裡面的主角卻不是這樣形象,軍規講述了年輕的美國士兵約翰·約塞連和龐巴迪,他們只想著拼命地完成任務然後就能從前線回家的任務,他們也不想做國家的英雄,他們只想好好的活著。而這部具有荒誕幽默特點的《二十二條軍規》顛覆了人們以往心中二戰片的形象。那麼,這部幽默的二戰片又有什麼好期待的呢?
  • 震驚:「西點軍校22條軍規」的鼻祖是中國人
    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在國內暢銷書市場上,一系列以「西點軍校22條軍規」為主題的圖書的知名度,或許已經超過了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22條軍規》(Catch-22)。作為黑色幽默小說的代表作,《第22條軍規》向讀者講述了一個進退維谷的悖論。
  • 「第二十二條軍規」的啟智
    美國的西點軍校只有二十一條軍規,所謂「第二十二條軍規」,其實並不存在。問題是,美軍認為它存在。這就更加糟糕,因為這樣就沒有具體的對象和條文,可以任人對它嘲弄、駁斥、控告、批評、攻擊、修正、憎恨、辱罵、唾棄、撕毀、踐踏或者燒掉。
  • 《第二十二條軍規》黑色幽默的鼻祖
    歡迎來到百家號(靜芳說影視)我們今天講述的:第二十二條軍規(美國·1970)導演:邁克·尼科爾斯主演:阿蘭·阿金,馬丁·鮑爾薩姆制度化的荒謬1961年,美國黑色幽默的創始人、著名作家約瑟夫·海勒發表第一部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
  • 黑色荒誕幽默喜劇——《第二十二條軍規》
    今天安利的是Hulu最新推出的6集限定劇——《第二十二條軍規》,改編自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創作的同名小說,小說被譽為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開山之作。所以這部劇充滿荒誕感和黑色幽默。全劇圍繞第二十二條軍規展開,根據該軍規,只有瘋子才能免於執行飛行任務,並且當事人必須自己提出申請,但是一旦你本人提出了申請,就意味著你不是真瘋,因為你知道任務的危險性才提出這個要求,這代表你可以理性思考,所以必須回到戰場上打仗。(這簡直就是邏輯bug,怎樣都逃脫不了這個規則的套路。)
  • 6部網劇入圍金鷹獎,網劇經歷16年終於得到「名分」
    經組委會審定,綜合觀眾投票、會員投票和專家投票得分結果,共有48部電視劇(含網絡劇6部)和相關作品報名參評的男演員137名、女演員121名,進入第二輪網絡投票。近期,經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組委會審定,綜合觀眾投票、會員投票和專家投票得分結果,《愛國者》《安家》《澳門人家》等48部劇(含網絡劇6部)和相關作品報名參評的男演員137名、女演員121名,進入第二輪網絡投票。這次金鷹獎之所以特殊,那是因為網劇納入了!
  • 骨朵2017網絡劇報告出爐:全網十一部網劇豆瓣評分過8.0,愛奇藝獨佔...
    近日,骨朵網絡影視發布了2017年網絡劇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愛奇藝的網劇多達160部,佔全網總數量的54.2%。同時,全網豆瓣評分8.0分、評分人數1萬人及以上的網絡劇共11部,愛奇藝獨佔6部,再次遙遙領先。
  • 電視劇版《第二十二條軍規》開播,二戰題材,戰爭也能如此荒誕
    文/馬慶雲10月21日,電視劇《第二十二條軍規》在國內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首播。這部電視劇是Hulu方面出品的6集限定劇。每集劇情則是45分鐘上下。這部電視劇在今年5月Hulu方面上線首播。國內正版視頻平臺則剛剛引進。
  • 《第二十二條軍規》:除非瘋了,否則永遠不能離開!
    逃離的故事《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作者約瑟夫-海勒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於1961年問世,一出版便獲得了讀者的認同,與此同時作者約瑟夫-海勒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這部小說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寫作背景,講述了一支駐紮在義大利的美國軍隊中,一位叫尤索林的飛行員希望能夠退出軍隊而回國的個人鬥爭過程。
  • 骨朵2017網絡劇報告出爐:全網十一部網劇豆瓣評分過8.0,愛奇藝獨佔六部
    近日,骨朵網絡影視發布了2017年網絡劇報告,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愛奇藝的網劇多達160部,佔全網總數量的54.2%。
  • 財產公示不能成「第二十二條軍規」
    財產公示不能成「第二十二條軍規」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線 (2011-6-24 13:37:45)   中央外宣辦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紀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吳玉良通報了中國共產黨
  • 《第二十二條軍規》——黑色幽默,荒誕戲謔,殘酷的戰爭
    這部反類型的美劇就是《第二十二條軍規》。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創作的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被譽為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開山之作。作者本人在二戰期間就是一位投彈手,曾在歐洲執行過數十次空中任務,這也使得《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對於空中作戰的描繪十分寫實。
  • 第二十二條軍規:喬治·克魯尼自導自演,關於戰爭的諷刺,永不過時
    雖然我們期待多年的權遊隕落了,大爆炸也完結了,但我們即將走出「凜冬」,見證美劇的下一個春天——《第二十二條軍規》至於所謂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則是一個著名的悖論:根據第二十二條軍規,只有瘋子才能免除飛行任務,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而能提出申請的人必然沒瘋,所以他必須去飛行,去送死。
  • 《第二十二條軍規》:別人都在服從命令,他卻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最近開播的美劇《第二十二條軍規》卻一反常規套路,集黑色幽默與荒誕喜劇於一身,堪稱同類題材的一股清流。《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第二十二條軍規》是Hulu最新推出的6集限定劇,改編自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創作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被譽為
  • 在職場,成為狼性精英的22條軍規,員工要讀3遍,記心裡,照著做
    在職場,成為狼性精英的22條軍規,員工要讀3遍,記心裡,照著做職場是一個競爭無比的地方,想要成為精英,沒有一點狼性那是不可能的。那麼,在職場,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狼性」精英呢?以下這22條軍規不可或缺,送給不甘平庸的你。
  • 2017年口碑網劇盤點:豆瓣評分8.0網絡自製劇達13部,愛奇藝比例超50%
    佳作頻出,製作升級——如果用一句話總結2017年網絡劇表現,有人如此評價。《新射鵰英雄傳》《花間提壺方大廚》《河神》《無證之罪》《白夜追兇》《你好,舊時光》,從年初到年末,一批優質網絡劇作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約瑟夫·海勒:表達了人在荒誕環境作出人生選擇、第二十二條軍規
    於是,《第二十二條軍規》聲譽日隆,魔得了大量的讀者,短短幾年中售出了800萬冊。除小說之外,海勒偶爾也涉獵劇本創作。1968年,他的劇作《我們在新天堂轟炸)在紐約的百老匯大劇場上演,其時正值反戰運動的頂峰時期,該劇反對一切戰爭的主題吸引了眾多的青年觀眾。海勒的第二部小說《問題已經發生》出版於1974年。1979年,海勒發表了第三部小說(像高爾德一樣好》。
  • 跳出「第二十二條軍規」怪圈 CIO就靠它了!
    一部長篇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一條哲學悖論,令人感到矛盾與迷惘;一位企業CIO,面對數位化挑戰困惑不已。面對變革,CIO正被無數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困擾著,要更敏捷的開發,更高水準的安全,也要節約更多成本;要穩住傳統業務,還要持續驅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