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詩話]
十二位詩評家的評論專號
[01]
拔出一種感覺——推見詹澈詩集<下棋與下田>
白靈/臺灣
[02]
或行或止或舞,她的女人味——讀喜菡的《最女人》
王希成/臺灣
[03]
我寧為我——懷念商禽
向明/臺灣
04
步緣詩歌的語言和生命——序步緣詩集咖啡染紅天空
林錦/新加坡
05
驚喜不斷的閱讀——讀《中國女詩人詩選2017年卷》
安琪/大陸
06
從秀實詩《存活》中看北齊歷史
餘境熹/香港
07
書香讀楊瑾詩
書香/大陸
08
在語言中重生:姚風專訪(節錄)
蘇曼靈/香港
09
液態的夢行者——讀陳皓詩集《空間筆記》
喜菡/臺灣
10
主觀的準確——紫凌兒對一張桌子的述說
秀實/香港
[11]
一次次蛻皮才能擁有美麗的翅膀
——新時代背景下的女性意識詩歌創作一瞥
扎西才讓/大陸
[12]
十二問艾琳:花語訪問顏艾琳
花語/大陸
[節錄]
01
[拔出一種感覺---推見詹澈詩集<下棋與下田>]
白靈/臺灣
他以三十幾首詩的篇幅試驗著所謂〝五五詩體〞,以節制自身奔放激蕩的詩想,期許用較簡潔的詩體納容豐沛的經歷、運轉奔突的想像,這使得他慣常四、五十行以上的中長型詩獲得縮減,有了較輕盈堅挺的羽翼,使讀者閱讀樂趣增添不少,好像田地可以無限大,但棋盤總在有限的範疇內,詹澈尋求的或正是舉鋤與舉棋之法,〝下田〞與〝下棋〞如何平衡互補之道吧。
02
[或行或止或舞,她的女人味]
讀喜菡的《最女人》
王希成/臺灣
這本詩集,與其說是關於女人一生的書寫,不如說是喜菡潛入嬰兒的小腳丫,踢動天真的哭聲,化身各行各業行走于田野、鹽田,市集,甚至凝固在街頭當藝人。或者安靜地在光影中喝著午間茶,彩繪自己。
03
[我寧為我——懷念商禽]
向明/臺灣
他是一個我打心底即非常敬佩的同輩詩人,尤其他詩中利用超感所呈現的對現實的批判力道,是無人能及的。人都道他是一個超現實主義的詩人,卻不知他的詩無一不是殘酷現實給與他的靈感。現在,像他這樣的詩風怕已成絕響了。
04
[步緣詩歌的語言和生命——序步緣詩集咖啡染紅天空]
林錦/新加坡
在步緣的筆下,漢字如此鮮活。我相信,只要漢字還在,華文還在,詩歌永遠不會邊緣化。我還相信,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會有詩的意境,詩意的希望。
05
[驚喜不斷的閱讀——讀《中國女詩人詩選2017年卷》]
安琪/中國
童蔚入選本書的三首詩真的讓我感覺好厲害,語感保持得真好。童蔚是被語言拖著走的人,她只需順著語言的指引往前走就是,根本無須苦思冥想遣詞造句,這樣的詩人是幸運的。
06
[從秀實詩《存活》中看北齊歷史]
餘境熹/香港
高洋如此瘋癲,大概是因為未得大柄時〝孤單的存活著〞,衍生出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特別介意旁人〝咀唇的愛與恨〞,於是嘗試〝躲在與生俱來的硬殼裡〞,用表面的強悍消解內在的軟弱,以殺戮釋放心中的恐懼。可惜一輪胡作非為後,本應朝氣蓬勃的新生帝國只餘恐怖氣氛,〝路途是愈來愈難走〞了。
07
[書香讀楊瑾詩]
書香/大陸
凡高畫筆下的鞋子原型也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它與農民工老馬的鞋子沒什麼不同。而凡高將其納入筆下,注入藝術的靈魂使得它變成了藝術品。農民工老馬的鞋子被作者楊瑾納入筆下,與凡高的藝術品並置在一起,這雙鞋子因為注入了作者的詩歌藝術靈魂,而變得具有審美價值。這兩雙鞋子都是被藝術升騰並注入靈魂的物品,所以我說它們有共同之處。
08
[在語言中重生:姚風專訪](節錄)
蘇曼靈/香港
洛爾迦猶如清冷的月光下的獨行者,聶魯達卻可以擁抱太陽,可以向著太陽高歌。每一個詩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任何詩歌的聲音都是值得尊重的。繁複是好的,但是前提必須是恰到好處,不管你用怎樣的語言方式,必須適合一個詩人想表達的主旨,內容和形式要統一要和諧,以達到美的效果。
09
[液態的夢行者—讀陳皓詩集《空間筆記》]
喜菡/臺灣
房屋的樓梯間是一個轉折,一個迴環,通常用來居家的儲藏,但也可能是個可以沉思與做夢的空間。在這首詩中,陳皓以一名設計者的角度,去做設計前的想像與推演。而這樣的想像與推演卻是詩人的想像與推演。所以,窗帷掀開了春意,而高牆後面,可能是星空,可能是雨季,更可能是晨光幽微的醒來。如此的樓梯間充滿詩的寫意,令人神往。
讀《空間筆記》,不僅讀空間,也讀時間;讀陳皓的情感抒懷,也讀陳皓的生活體味。
10
[主觀的準確——紫凌兒對一張桌子的述說]
秀實/香港
美國作家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說過:他們害怕龍,是因為他們害怕自由。同樣,詩人害怕一張書桌,是因為她在渾濁的世道裡害怕真愛。詩歌最末,把思想提升到最高位階。無論寫桌子,寫自身,均因其主觀的準確,讓真相呈現。而成就一篇傑作。
11
[一次次蛻皮才能擁有美麗的翅膀]
新時代背景下的女性意識詩歌創作一瞥
扎西才讓/大陸
把女性主義寫到極致的,則是伊蕾,尤其是她的《獨身女人的臥室》,在做一種純粹自我意識的表達。她的詩歌,將〝詩言志〞轉換為〝詩言我〞,這是對整個傳統詩歌的一種裂變,是了不起的詩藝探索。
12
[十二問艾琳:花語訪問顏艾琳]
花語/大陸
在北京地鐵詩展出前,臺灣的城市交通圈已經有捷運、公交車詩,我的詩作隨著捷運跟公交車早就跟著車流、人流趴趴走。很多人知道我的詩,上網搜尋我的信息、寫評、私下寫信給我,這二十多年來發生過多次。但我不在北京生活,無從得知北京民眾是否有感這項公共領域的詩展?畢竟我沒收過北京讀者的迴響。
本期顧問 秀實
本期主編 雲樵
本期編委 驚鴻 無邪 盜工部 雲樵 生查子
歡迎新詩及評論。投稿郵箱:psc518053@163.com
原創首發,民間立場,人文關懷,語言藝術的詩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