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二次觀影-現實和虛幻

2020-10-29 Nan

大多數人提起肖申克的救贖,第一反應就是自由和希望,這也是電影表達的核心觀念。然而我覺得不僅如此,我想從另外的角度來分析肖申克的救贖。

對於拍攝手法和燈光攝影,不是我專業的範疇,我觀賞電影更注重故事情節的設定,但其他功能的組成會提高電影品質和觀賞效果。故事的開始起源於謀殺,故事的結局結束於新生,這裡的新生並不指代生理上的,而是精神層面。在觀看電影的同時,了解其一定社會背景是重要的,本片描述的美國年代背景,社會制度的設定,民族文化衝突...在觀影中,不能站在現代的主觀思想看待情節;例如法庭判決的隨意,監獄秩序的殘酷,政府官員的腐敗,在當時的年代是及其正常的,也因此,產生很多的不公平和矛盾衝突。

我認為主角的線路表達十分明確,他一直以來處於上流社會,智慧-傲氣-毅力是他的優點。然而,莫名的謀殺罪使他入獄,妻子的背叛和莫須有的罪名又使他失去一切,並且被判決無期徒刑;監獄的頭兩年,他沉默-安靜,隱藏自己,他與監獄格格不入;不斷的欺辱和反抗,並沒有讓他一蹶不振,他把握機會,等待著,一個時機的到來。最終,他用能力展現了自己,得到一定的認證,改善獄中生活。但對於他來說,改善生活並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從一開始,他就不放棄,磨石頭-海報-小錘子-獄長關係...他一步步做準備,為了越獄而鋪墊;在老圖書員囚禁五十年出獄後自殺,獄中同伴唏噓,希望是什麼,出獄後我們就能獲得希望嗎?不能,我們習慣了監獄,在監獄呆了幾十年,出獄的我們與社會格格不入,又怎麼報著希望活著;尤其是瑞德,他已經不抱希望,他恐懼出獄,恐懼獄外的生活,但他卻又渴望。他們在監獄這個囚籠裡生活太久了,將監獄當作幻想中的穩定生活環境,同時卻又渴望獄外的真實,現實和虛幻的矛盾擊垮了老圖書館員,他選擇自殺;瑞德在假釋後也難輕易適應。然而對於男主而言,他就像安靜的潛伏者,保持著理智,清晰而客觀的區別現實和虛幻,他不會被同化,他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有條不絮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

另外說救贖和自由,我更偏向於救贖指的是每個人對自身的救贖,年輕瑞德犯下的罪,讓瑞德花了四十年的時間來贖罪,希望使他救贖了自己。主角花了幾十年的愧疚來向妻子贖罪,他渴望自由-尊重和正常的生活,他通過自己的智慧救贖自己,也救贖他人。而另外一層含義,則是當時社會的救贖和自由,法庭判決的隨意喪失公平,監獄無數的冤屈無處可說;獄中非人的待遇-禁錮式囚禁違背人權,人們不僅喪失身體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

整體來講,故事情節和邏輯關係清晰明了,人物關係之間的塑造飽滿,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圖書館員。

相關焦點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用一首詩表達重溫《肖申克的救贖》的感受,就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不同階段看到的東西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是十幾歲,當時還不懂瑞德說的體制化意味著什麼,看完只覺得男主太倒黴了,不過真牛,有知識,有頭腦,有毅力。
  • 肖申克的監獄人人無罪,真正的救贖是救贖人心
    這兩部電影的關係就像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周瑜,有人說,《阿甘正傳》就像是一壺度數很高的烈酒直擊人的內心,而《肖申克的救贖》卻像是一杯濃茶,回味悠長。那《肖申克的救贖》是怎樣的一部電影,能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睞,在各國榜單上都名列前茅,打動觀影者的到底是什麼?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倒黴蛋安迪心懷希望,實現自我救贖之旅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Andy是一個天生的倒黴蛋,同時他更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強者。看完這部偉大的電影,小編非常好奇: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實現自我救贖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共同探尋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近日,假期時間段電影老廝雞本人有些清閒,經朋友推薦,向我介紹了一部算是經典的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其實這部電影,老廝雞本人之前有聽說過,但當時感覺只是一部類似於《越獄》題材的電影,所以沒有耗費時間去觀看,但今天經朋友這麼一說,燃起了老廝雞那顆熾熱的觀影之心,決心要一探究竟。
  • 【電影】巴比龍: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說到越獄題材,一定繞不開《肖申克的救贖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部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越獄類電影,成片之日比《肖申克的救贖》早了足足20年。但是因為年代久遠,這部電影漸漸被人遺忘了。
  • 肖申克的救贖
    片長: 142分鐘 又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月黑高飛(港) / 刺激1995(臺) / 地獄諾言 / 鐵窗歲月 / 肖申克的救贖 IMDb連結: tt0111161 劇情簡介:20世紀40年代末,年輕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蒂姆·羅賓斯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和情人而入獄
  •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面對困難時,我們有時或許是無能為力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他因涉嫌謀殺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最終被關進了肖申克監獄,他的餘生都將在此度過。現實中的我們不也是這樣嗎?大家都曾經熱血過,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可現實的社會是殘酷的,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低頭,學會了妥協,慢慢地放棄了自己曾經遠大的追求,每天早出晚歸穿梭在偌大的城市中,拖著疲憊的身體忙碌的工作著,又有多少人記得曾經的理想呢?關鍵詞二:希望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艾米莉·狄金森一旦見過了太陽,哪怕身處黑暗,也要心向光明。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從瑞德的三次假釋,看普通人的救贖之路
    ——瑞德《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很奇怪的電影,你每次看都能發現不同的東西,帶來新的感受,或者這就是經典的魅力。這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摩根·弗裡曼飾演的瑞德,因為他包含了《肖申克的救贖》所講述的救贖之道以及什麼樣的人會被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是豆瓣第一和IMDB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不僅是豆瓣評分排名第一,它還常年佔據IMDB的榜首,各種影評和解說也是多繁星。那麼《肖申克的救贖》為什麼又後來居上了呢?它的優點就是誰都能看懂,而「希望」這個主題放之四海皆準。相反,《阿甘正傳》濃縮了幾十年的美國歷史,《低俗小說》則致敬了幾十部老電影和大量的流行文化橋段,閱讀量和觀影量不夠的觀眾或許莫名其妙。
  • 《肖申克的救贖》
    1987年,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親自向史蒂芬.金提出要購買《肖申克的救贖》電影版權。史蒂芬.金好奇小說還不到一百頁,很難改成一部優秀的電影,便以5000美元的低價賣給了弗蘭克。弗蘭克深入挖掘小說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加入現實生活中的元素,配合演員傳神的演技,將一個在監獄中充滿希望的人的性格表達的淋漓盡致,創造出了一部具有永恆意義的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真正的「救贖」在於自我覺醒
    分,深受廣大觀影者的好評。在影片的最後,安迪和瑞德成功的完成自我救贖,實現了真正的自由和夢想。而這,在布魯克和湯米的悲劇映襯下,進一步詮釋了自我救贖的深刻含義。今天我將透過劇情的四個主要人物,帶領大家來深刻理解救贖的真正含義,並從中帶來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 《肖申克的救贖》為何瑞德第三次能得到假釋出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老瑞德在第三次假釋時,終於獲得了自由。相比於前兩次的假釋審問,最後一次的瑞德可謂言辭激烈說話不留情面。可就是這樣反而能獲得了假釋通過得到了自由,為何會如此?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其實細心一看,還是可以理解的。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講述人性的電影
    一、背景介紹 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Frank Darabont)撰寫和導演。 改編自史蒂芬·金中篇小 說《麗塔·海沃斯》和《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出現在他1982年的暢銷書《不同季節》中。電影專注於性格發展和主題問題,而不是試圖就監獄系統的狀況發表政治聲明。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誰在救贖?
    豆瓣電影Top250的榜首,9.7分的超高評分,多達220萬+的評論,地位之高,流傳之廣,可見一斑。《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安迪挖通了隧道,八年後才開始越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評論講到。在最終決定越獄之前,安迪與瑞德之間有一段對話。
  • 淺談《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經典的越獄片誕生於電影史最輝煌的一年,1994年。就算它沒有在中國電影榜單上位居前列,每當有小我很多的晚輩問我要電影看時,我總會「肖申克的救贖有沒有看」,即使它一直位於中國電影榜單的前列,我還是會問上這樣一句。
  • 影評《肖申克的救贖》自由無價
    《肖申克的救贖》相信影迷基本都看過。這是一部影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至今被奉為神作。《阿甘正傳》、《變相怪傑》都誕生於同一時期,但是《肖申克的救贖》又算其中佼佼者,屹立在各種佳片肩頭,由此可見《肖申克的救贖》到底分量多少。
  • 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自由和希望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出現最多的字眼,也是電影著意宣揚的主題。任何時候、任何困難條件下都要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是這部影片要告訴人們的簡單道理。但是,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卻是另外一種模式。在這裡,監獄長就是國王,他的話就是王法。無論是否真的有罪,被判有罪的犯人們一旦到達肖申克監獄就如同陷入了扼殺生命的沼澤,受到嚴格的管控,沒有任何的言行自由,更談不到一絲的希望。肖申克監獄就是要讓深陷此地的人們打消自由的念頭,毀滅希望的想法。
  • 希望,錘子和排汙管——《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將那食人不吐骨的監獄設為最大的反派,一次又一次挑戰著主角Andy的內心,逼著他走向崩潰,誘使他放棄希望,與其他所有人一樣對悲慘的現狀習以為常。Andy沒有屈服:面對表面君子的典獄長,暴力嗜血的獄警長,獸性大發的囚犯,和那最讓人絕望的石制高牆與鋼鐵牢籠,他咽下自己的自尊默默忍受,等待轉機。他相信無論熄燈後的牢籠多麼黑暗,陽光總能照射入肖申克監獄。
  •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屬於男人的影片
    《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著名作家史蒂芬·金斯《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高大森嚴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象徵,仿佛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遭遇的一種冷酷的權威的代表。當我們對自己還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便開始不斷地接受這種權威的訓練、鍛造和暗示,我們不斷地被告誡要完全清除乾淨自己內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從而贏得它的獎賞,以期獲得我們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並實踐自己單純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