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獎 | 張欣:文學一直都在

2021-02-08 小說月報

問:張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訪談。讀您的作品,很容易讓人想到三個關鍵詞:時代、都市、人性。從早期的《你沒有理由不瘋》《愛又如何》到幾年前的《用一生去忘記》《對面是何人》《不在梅邊在柳邊》,到如今剛剛獲得百花文學獎的《黎曼猜想》,都體現了這一點。您覺得這樣概括您的創作是否合適?為什麼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創作風貌?

張欣:是的,我覺得你總結得很好,的確我的小說雖然內容龐雜,但是總結起來,也無外乎就是關於時代、都市和人性的思考。老實說,我在寫小說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的理論準備,現在反觀,才發現似乎有些一脈相承。小說是一種記錄,當然也是一種認知和思考。然而我們有時候會偏重它的意義或者哲思,但我還是覺得小說這種文體,貼著生活寫更為合適,只負責呈現,未必需要現場批判,給讀者留出足夠的空間。所以我的寫作心態相對輕鬆。 


問:很多讀者和評論家都注意到您作品中的時尚性,它們的確也是構成您作品魅力的一種元素。不過時尚性很容易受到時間的限制,一種時尚很容易被另一種新的時尚所取代。但是在您的作品中,這種時尚性卻有著長久的生命力,比如下海潮,股市的瘋狂,新興階層的生活理念、趣味和品位,等等,至今看來仍有令人怦然心動的地方。我覺得這種時尚性只有根植於更深層的土壤中才會長久,您能更清晰地闡述一下嗎?

張欣:我覺得時尚這個概念並非是具體的款式或者顏色,包括下海或者炒股這一類的舉動,因為凡事只要具體就一定會有過時的問題。時尚其實是一種心態,就是不能被火熱的時代所淘汰。這跟穿什麼用什麼做什麼沒有關係,都市人真正害怕的是落伍,必須具備拍馬直追的勇氣和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過程,可能得到,可能失去,都必須付出代價。 


問:現在我們再回顧一下新時期的小說,其實真正現代都市意義上的小說並不是很多。我們的作家比較喜歡回頭看,比較關注諸如傳統與都市,農村與都市,還有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面與都市的臍帶關係。您的一系列小說似乎在尋找中國都市特有的東西,比如《黎曼猜想》中,就很清晰地表現出「除了活著,還要重生」的主題。當中國的都市開始躋身於世界大都市的方陣,這樣的主題無疑具有強烈的現代性與前瞻性。這種創作姿態,也與中國眾多的當代作家的創作姿態迥然有別。您怎麼看?張欣:首先謝謝你對我的肯定。我覺得最重大的變化是改革開放,可以說這是一個分水嶺,之前的作家相對都會有引領性,或者成為大眾的啟蒙,或者負責反思和前瞻。但是改革開放這四十年,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局,似乎所有的先驗和詮釋都失靈了,或者無言無語無力,我們對發生的一切和讀者一樣都是目瞪口呆。所以我決定放下身段,成為芸芸眾生,和讀者一起感悟這個時代。如果從這樣的寫作態度出發,原先固有的那一套價值體系肯定會受到挑戰。的確,在大潮奔湧泥沙俱下的今天,幾乎每一個都市人都會思考浴火重生的問題。如果沒有重建,就不會有痛苦,也就沒有文學。


問:《黎曼猜想》這次獲得百花文學獎,我個人感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借茅諾曼的感悟道出了「除了活著,還要重生」的思考,這在當代文學史上也是一個極具意味的話題,因為它反映了一個古老民族的騰飛,以及人性在更高層次上的甦醒。二是在寫法上有所突破。一般來講,小說的高潮往往是矛盾衝突的總爆發和解決。在這部小說中,小說最精彩的部分是一個個主人公的超越和升華,靠人生層次的提高讓讀者讀來如醉如痴、心馳神往,這比靠矛盾衝突抓住讀者要有挑戰性。三是在並不長的篇幅內,塑造了近十位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他們的言談舉止乃至服飾都恰如其分,非常精準,次要人物有的只露一面便令讀者印象深刻。這種功力,讓我想到水泊梁山眾好漢的刻畫。您個人對這部小說有何評價?張欣:非常榮幸,這次能夠獲獎,也非常感謝《小說月報》對我的鼓勵。我自己也覺得《黎曼猜想》是一部有點特別的小說。首先在構思的時候我就滑出了固有模式,也可以說是脫軌。一般在處理這樣的題材時,婚外情、三角戀都是容易出彩的部分,但是我把故事放在這個重要的男人死後,圍繞他的矛盾仍舊是尖銳的,無論是母親、妻子還是初戀,都對這個男人有著刻骨銘心的愛,也才導致她們之間的戰爭在男人死後才拉開序幕。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我也沒有用慣性思維——他或者她應該怎麼樣,這裡的「應該」是我所警惕的,其實所有的小說人物走到哪一步都是必然,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沒有所謂的應該,他或者她就是這個樣子。如果有太多的人設或者應該,小說就很難是鮮活靈動的,人物就會變得虛假或者兩腳不沾地。


問:好的,再次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最後,您想對我們刊物的讀者以及多年來喜愛您作品的讀者說幾句嗎?張欣:我為什麼從心底重視這個獎,就是因為它是讀者參與的評選。很長一段時間,作家都會偏重為自己的內心寫作。這一點我是贊同的,我並沒有迎合讀者的寫作心態,但是我內心是有讀者的,也許因為廣州是一個商業社會,文藝作品印在雜誌上,出街擺賣便有商品的屬性,我希望能夠通過作品可以和讀者談心、共情,在這個物慾橫流人情淡漠的時代,找到哪怕是一點點的心意相通,以及悲憫與溫暖。謝謝你們長久以來的支持。文學一直都在,當我們欣喜和寂寞的時刻,當我們在深夜痛哭和奔跑的時刻,文學永遠是一燈如豆的存在。謝謝你們。



相關焦點

  •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發布,講述記錄時代的文學力量
    《十月》雜誌主編陳東捷介紹,《十月》雜誌創刊40多年來,始終以中篇小說為辦刊特色,致力於展示當代中篇小說創作最新成果,發表了《黑駿馬》《綠化樹》《臘月·正月》《高山下的花環》《蝴蝶》等眾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作品。頒獎典禮《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作為《十月》雜誌創辦的常設文學獎項,全方位關注當下中篇小說創作生態,每年獎勵最有建樹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
  • 《第17屆百花文學獎-小說月報獲獎...
    《第17屆百花文學獎小說月報獲獎作品集》本書由《小說月報》編輯部編,收入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小說新人獎、開放敘事獎獲獎作品23部,系自《小說月報》2015至2016年選載的三百多部作品中脫穎而出,集中展示了近年國內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態勢和最高水準。
  • 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得主林森:寫下呼嘯的海風
    林森中篇小說《海裡岸上》原發《人民文學》2018年9期,《小說月報》《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長江文藝·好小說》《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轉載,入選多個年度選本,併入選收穫文學排行榜、中國小說排行榜、揚子江評論文學排行榜等,榮獲以下獎項百花文學獎人民文學獎收穫文學排行榜華語青年作家獎北京文學獎
  •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作者
    路遙與林達婚後因為路遙內心一直想擺脫自己從小的自卑心理,在工資150元的情況下,每天吸3元煙2盒,穿衣也追求高檔路遙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飽受生活貧苦之苦。為了實現自己理想不懈努力奮鬥,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巨製,自己卻因此身體無法承受過度勞累而去世!
  • 中篇小說 ∣ 黎曼猜想 張欣
    總部高層對於她的工作和人品非常贊同和滿意,一直苦勸留任,這樣又拖過去兩年,終於,她只象徵性保留了顧問資格,激流勇退。沒有人相信她一個單身女人會對職場那麼決絕,她的精明能幹眾所周知,營銷故事成為教科書版的業內神話。人們恭維她,所到之處迎接她的都是花一般燦爛的笑臉,因為誹謗和暗箭都不在射程之內,萬箭齊發都夠不著她的位置,他們看到的永遠是她優雅的有些虛幻的背影。
  • 中篇小說《巴山騸匠》連載【肆】| 李春平 主播:秦子恆
    主播 / 秦子恆      作者 / 李春平當了領導的劉大山突然變了樣,他無論出現在什麼地方,都是一副盛氣凌人威風八面的樣子但他手藝卻極好,凡是他閹割的牲畜,都不失血本,不傷元氣,不影響生長,傷口癒合快。所以他聲譽很好,找他騸割牲畜的人很多。一天下來,走幾十裡山路,有時也能背上十多斤包穀回家。如果騸一群豬仔,就算走運發財了,就有幾十斤包穀和幾塊錢帶回家,老婆彩蘭就牽著粗黑笑得合不攏嘴,覺得幸福極了。有個有手藝的當家人,小小一把騸刀,就能換得一家的衣食溫飽。
  • 2019年度文學創作獎,天意木國徵文獎頒獎典禮圓滿結束
    ►2019年12月29日上午,益陽市作家協會與湖南天意木國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9年度文學創作獎和天意木國徵文獎頒獎典禮在天意木國展廳盛大舉行市作家協會主席馮明德作了工作報告,一是文學創作喜獲豐收,二是作協工作穩步推進,三是基層活動生機勃勃。2018年以來,我市作家出版文學作品集10部,發表各類文學作品八百多件。
  •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揭曉 東君作品獲獎
    由十月雜誌社攜手鬆山湖高新區、東莞市文聯創辦的「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2019)」於近日揭曉,歷經推薦、初評和終評等各階段的繁複工作,尹學芸的《青黴素》、孫頻的《獅子的恩典》、陳楸帆的《無債之人》、凡一平《我們的師傅》、東君的《卡夫卡家的訪客》等5部優秀的中篇小說從近20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
  • 「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2019)」揭曉
    5部作品以嫻熟的技藝和鮮明的個性,共同呈現了2019年度中篇小說創作的豐富多彩。  《十月》雜誌創刊40多年來,始終以主打中篇小說為辦刊特色,致力於展示當代中篇小說創作最新成果,發表了《黑駿馬》《綠化樹》《臘月·正月》《高山下的花環》《蝴蝶》《永遠有多遠》《來來往往》《北京人在紐約》《塗自強的個人悲傷》《世上已無陳金芳》等眾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碎片化閱讀時代,百花文學獎緣何長青?
    中新網天津11月17日電 題:碎片化閱讀時代,百花文學獎緣何長青?  中新網記者 張道正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碎片化閱讀,文學不再是唯一精神的產品,有評論家認為,文學作為社會文化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
  • 我省作家陳蔚文中篇小說《錦衣》入選2020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
    來自全國各地的27名評委最終評選出45部上榜作品,其中長篇小說5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網絡小說和小小說·微型小說各10部。我省作家陳蔚文的《錦衣》入選中篇小說排行榜。通過前期46位評委長達三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參加現場評議的小說為長篇小說25部,中篇小說70部、短篇小說65部,以及網絡小說41部,小小說·微型小說38部。
  • 班宇憑《雙河》收穫中篇小說獎 連易烊千璽也曾推薦他的書
    9月5日,在第五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頒獎禮上,最近兩年勢頭很猛的作家班宇獲得了中篇小說主獎。  他的獲獎作品《雙河》是通過雙線的敘事,用一個作家的口吻在故事中又套入了另外一個故事。
  • 12.20夜訊|《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揭曉!今夜值得關注的文藝資訊
    每夜文藝資訊2020.12.20  文穴  夜訊[ 內地 ]1/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揭曉 《敦煌》等5部作品獲獎19日晚,由《十月》《收穫》等12家國內原創文學期刊及文學選刊推薦,邀請國內各領域文學評論家投票
  • 讓文學交流 更上一個臺階
    後來單獨設立了澳門中篇小說獎,覺得比較分散,又合併到澳門文學獎中,自此澳門文學獎就由四類變為五類,同時澳門文學獎又新設立了公開組,面向全球徵稿,文類是散文和短篇小說,要求作品要有澳門特色。金羊網:為什麼又設置了中篇小說獎項,跟澳門文學的創作現狀有關?
  • 讀遲子建中篇小說《候鳥的勇敢》 - 電子報刊
    10月13日,第六屆鬱達夫小說獎在杭州揭曉,遲子建《候鳥的勇敢》獲中篇小說獎。12月6日,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溫州舉行,馮驥才、遲子建獲「傑出短篇小說作家獎」。主辦方在給遲子建的頒獎詞中寫道:「以地域文化為基點,以底層生存為焦點,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使遲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識度,更使她具有了卓爾不群的重要性。」
  • 雪鳳圖(中篇小說)
    2006年開始發表作品,作品發於《當代》《作家》《山花》《長江文藝》《民族文學》《天涯》等刊。部分作品被《新華文摘》《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等轉載併入選多種年度選本。曾獲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長江文藝》年度小說獎、林語堂小說獎、《民族文學》年度詩歌獎、遼寧文學獎等獎項。有詩歌、小說被翻譯成德、日、蒙等多種文字。一級作家,遼寧文學院籤約作家。現為鞍山師範學院文學院教授。
  • 愛爾蘭文學大師 威廉·特雷弗去世
    深圳特區報訊 愛爾蘭文學大師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1月20日星期天在英國薩默塞特郡去世,享年88歲。威廉·特雷弗,1928年出生於愛爾蘭,特雷弗曾於都柏林的三一大學接受教育,並成為愛爾蘭文學學會的成員之一。20世紀50年代,特雷弗移居英國,但他一直堅稱自己為愛爾蘭居民。特雷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素有「愛爾蘭的契訶夫」之稱。迄今為止,特雷弗出版過幾十部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
  • 5部佳作上榜,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頒獎
    2019年度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此前已於今年夏天揭曉,受疫情影響,與2020年度頒獎典禮合併舉行。12家重點原創文學期刊及文學選刊推薦「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旨在評出並獎勵當年國內發表的中篇實力佳作。年度5篇上榜作品經由12家國內重點原創文學期刊及文學選刊推薦,邀請國內重要文學評論家投票。
  •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揭曉 《敦煌》等5部作品獲獎_文化_中國...
    中新網東莞12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19日晚,由《十月》《收穫》等12家國內重點原創文學期刊及文學選刊推薦,邀請國內重要文學評論家投票,最終選出的《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在東莞松山湖揭曉。
  • 「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2019/2020)」頒獎典禮舉行
    2019年度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此前已於今年夏天揭曉,受疫情影響,與2020年度頒獎典禮合併舉行。權威評選:12家國內重點原創文學期刊及文學選刊推薦本次頒獎典禮活動由《十月》雜誌社、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東莞文學藝術院、松山湖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旨在評出並獎勵當年國內發表的中篇實力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