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遲子建中篇小說《候鳥的勇敢》 - 電子報刊

2020-12-27 黑龍江新聞網

《候鳥的勇敢》 遲子建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5

□金鋼

今年,在長篇小說《煙火漫捲》廣受好評的同時,遲子建的中短篇小說也收穫了兩個重要獎項。10月13日,第六屆鬱達夫小說獎在杭州揭曉,遲子建《候鳥的勇敢》獲中篇小說獎。12月6日,第五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頒獎典禮在溫州舉行,馮驥才、遲子建獲「傑出短篇小說作家獎」。主辦方在給遲子建的頒獎詞中寫道:「以地域文化為基點,以底層生存為焦點,努力營造短篇小說的詩意美學,使遲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識度,更使她具有了卓爾不群的重要性。」

中篇小說在遲子建的小說世界裡,是一個強有力的部分。從成名作《北極村童話》,到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再到近期的《空色林澡屋》《候鳥的勇敢》,篇篇精彩,令人愛不釋手。《候鳥的勇敢》是遲子建五十多部中篇裡最長的一部,接近十萬字的篇幅幾乎達到了長篇小說的規模,可以看出作家為之投入了充沛的心力。

《候鳥的勇敢》採取了獨特的敘事視角,從表面上看,小說書寫四季自然變化、候鳥季節性遷徙等故鄉風景,但從深層來看,遲子建是借用自然風景映襯人的世界,給予讀者一種人性、人情的警示。在小說中,「風景是人與自然、自我與他者之間交換的媒介。在這方面,它就像金錢:本身毫無價值,但卻表現出某種可能無限的價值儲備」。

一片風景就是一個空間,或是一個地方的景色。在這一話題的現象學和歷史唯物主義傳統中,空間和地方都是關鍵術語,而風景則被看成是空間和地方的現實特徵的美學框架。遲子建置身於故鄉風景中,雲朵、雨雪、山丘、河流、樹木、花草、鳥獸,它們有著不同於人類的生命和結構,卻一直激發著作家的好奇和敬畏,作家通過在文學想像中再造它們,來反映人們的情緒和精神世界。對故鄉風景的書寫,在遲子建的文學世界中,與其說是背景、環境,不如說是故鄉形象本身。從遲子建對故鄉風景的書寫中,我們可以洞悉她想像故鄉風土人情、社會人生的策略和姿態。可以說,故鄉風景是遲子建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

在中國文學中,關於風景與情志的溝通由來已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便談到,「一切景語皆情語」。到了現代,風景的書寫更是形成了一個非常繁複的表意系統,魯迅、茅盾、鬱達夫、老舍等人都有不俗的實踐。而在當代,遲子建以其別具一格的故鄉風景書寫,成為當代文壇舉足輕重的一位大家。顯然,遲子建不是為了寫風景而寫風景,而是把社會癥結和人生困境寓於風景之中。她總是由故鄉風景的書寫,引向對東北形象、東北歷史和東北人精神的想像,以此描繪以黑龍江為代表的中國北疆風貌,這一點在《候鳥的勇敢》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候鳥的勇敢》勾畫出了一幅三位一體的風景圖。如果說金甕河候鳥管護站是人與自然的聯絡點,那麼隔著一座小山只能看見炊煙的松雪庵,便是人們精神的棲息地,而小鎮瓦城則是紛擾的凡塵俗世。通過這幅風景圖,遲子建既描寫了保護候鳥過程中的人性善惡,又呈現出瓦城候鳥人與留守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候鳥管護站和松雪庵是兩處遠離城市的風景,這裡似乎是修身養性的淨土,但在現代社會裡,哪還有「世外桃源」呢?於是在管護站便有了對比強烈的兩個人物:周鐵牙能說會道,左右逢源,獵殺候鳥野鴨作為交際的工具為自己謀利;張黑臉混沌愚痴,卻喜愛在管護站的工作,並像候鳥一樣去尋求真摯的愛情。而年復一年的觀望、交往、溝通,讓德秀師父與張黑臉的感情也有了突破。

與這兩處相對清淨之地對比,小鎮瓦城喧鬧得多。雖然只是一座小城,卻「五臟俱全」,現代世界中的家庭糾紛、市場變化、官場風雲等各種情態在這裡一樣不少。面對種種世相,遲子建在慣常的溫暖敘事中,揉入了諷刺和批判的鋒芒,而其鋒芒所指的重點便在候鳥與候鳥人的關係上。候鳥的南渡北歸是其自然生存方式,它們的任務主要是為了生存、繁衍這些基本的生物本能。候鳥人則不然,他們是在過度索取。飛回來的候鳥和它們產的蛋,成了某些候鳥人的餐桌美味。雖然政府通過建立管護站等措施,對生態保護產生了積極效果,但問題還是很多,比如周鐵牙這樣的監守自盜者是防不勝防的。森林是不能砍伐了,但山裡盛開的達子香及珍稀菌類很快被盜採一空。此外,一部分瓦城人選擇在冬季避開寒冷天氣,去南方過冬,而當南方夏季炎熱的時候,又返回瓦城避暑,這部分人被形象地稱作候鳥人。能夠在冬季去南方沐浴陽光,享受新鮮果蔬和鳥語花香,需要有錢,更要有閒。在某種程度上,瓦城的候鳥人與留鳥人暗喻了社會階層的分野。

在《候鳥的勇敢》中,候鳥人是一群不知節制的索取者,也是一群懦弱的躲避者,為了過上候鳥人的生活,他們不惜罔顧道義,泯滅人格,表面上風光奢侈,實際上卻不能真正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更不能擺脫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在精神上更是空虛。在小說的結尾,受傷的白鸛一次又一次飛向天空,終於飛離了已經結了薄冰的金甕河,候鳥的勇敢,或許就在於不氣餒地面對生活中的艱難,雖然它們還是「沒有逃出命運的暴風雪」,但卻保持了生命自身的尊嚴。

通過對《候鳥的勇敢》的分析可以看出,遲子建筆下的故鄉風景首先是一種修辭效果,它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它涉及了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問題。作為小說敘事線索的候鳥,怎樣才能在平衡健康的生態環境中生存,解決的關鍵還在人,索取者如何節制,懦弱者如何勇敢。當然,文學無法產生強制力量,但卻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心。如果現實中的「候鳥人」能夠讀到這部小說,或許能產生一些直面生活、節制自身欲望的勇氣吧?而黑龍江這一片大地也因遲子建的創作獲得了一種文學上的影響力、生命力。

相關焦點

  • 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揭曉 莫言、蘇童、遲子建等獲獎
    新華社天津11月16日電(記者周潤健)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16日在天津揭曉,莫言、蘇童、畢飛宇、蔣子龍、遲子建、劉慶邦等作家獲獎。經過讀者線上投票和專家評審,第十八屆百花文學獎共評選出短篇小說獎10篇,中篇小說獎10部,長篇小說獎2部,散文獎10篇,科幻文學獎3部,影視劇改編價值獎2部。
  • 遲子建:我是怎樣寫中篇小說的
    中篇的江河文 | 遲子建 我是1983年開始寫作的,最早不知道中篇小說是什麼的時候寫了《北極村童話》。寫《北極村童話》有一個機緣,我就讀大興安嶺師範時——當然這個學校跟你們這樣的名牌大學沒法比,是師範專科學院——我讀中文系的時候對文學感興趣,在師專二年級的時候,開始練筆寫小說,然後投稿。投了幾個短篇,都遭到退稿。最後投到本省的《北方文學》,其中一個短篇,叫《友誼的花環》,得到了編輯宋學孟老師親筆回信,我特別振奮。
  • 茅獎系列之遲子建|關於遲子建的文學世界:以有情的方式構建美
    從《北極村童話》到《親親土豆》,從《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到《額爾古納河右岸》,從《候鳥的勇敢》到《煙火漫捲》,遲子建和她的大森林、北極村、額爾古納河、漫天的雪花、黑土地,以及黑土地上的人民一起,構建了蒼茫、浩瀚、鬱鬱蔥蔥的紙上鄉塬,那是當代文學史上最迷人的東北風景。
  • 遲子建:我覺得在文學上還可以壓榨自己
    記者:我原本也就想讀讀《煙火漫捲》和《偽滿洲國》,沒想不知不覺間竟然把你的主要作品都讀了。我在想是什麼讓我讀到停不下來?恐怕是你筆下處處有「風景」,你構建的生活世界,你講述的故事,還有由小說文本生成的那種迷人的氛圍。
  • 遲子建:火車是我小說中人物命運的生命線
    在作品的結尾,遲子建將主人公的命運交錯通過「列車」上升到極致:在月亮升起後,在兩列相向而行的列車上,一個剎那間,兩人互望一眼。但是,火車不僅只是遲子建的創作元素,還早已寄託了她更多的情感。我記憶比較深的一次慢行列車的旅行是1988年春節前,那個時候我在北京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班。為了回家過年,我從北京到哈爾濱,又從哈爾濱換車到加格達奇,再從加格達奇轉車回塔河。一路不算中轉時間,只在列車上的時間就有40多個小時。我沒買到臥鋪,一路硬座,腿都坐腫了。我的座靠窗,車窗破了一個洞,列車處理用一個膠布臨時粘著,但依然漏風。
  • 遲子建:深情書寫人間煙火
    這樣一部聚焦當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其間,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隱微的命運交相輝映,讀來柔腸百結而又氣象萬千。這也是遲子建獻給生活了30年的哈爾濱的一首長詩。  第二個精神家園  每個作家都會在作品中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地理坐標,哈爾濱是遲子建筆下繼北極村之後第二個精神家園。
  • 詩性的「傷懷之美」:感悟遲子建的小說世界
    一、對「生命」本身的審美化關注提到遲子建,閱讀過她作品的讀者,腦海中不自然地就會聯想起北極村、大興安嶺、漠河、木頭房子、日月星辰這些景象。從事文學創作以來,遲子建的目光多留連於自然界、民間生活及普通人群的命運,極少以宏大敘事的視角來書寫社會生活。
  • 遲子建:我們時代的塑膠跑道
    父親在哈爾濱讀中學時寄宿,他常在酒醉時講他去食堂買飯,不止一次遭遇因家長沒有給他續上夥食費,而被停夥的情景。貧窮和飢餓的滋味,被父親過早地嘗到了。父親說他功課不錯,小提琴拉得也好,但因家裡沒錢供他繼續求學,中學畢業後,他沒跟任何人商量,獨自報名來參加大興安嶺的開發建設。爺爺的四弟得知這個消息時,父親已在火車站了。父親這一去,直到1986年因病辭世,近三十年沒回過哈爾濱。
  • 遲子建:悲傷已過去,女性就算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04現實這部叫做《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中篇小說,除了男主人身份是魔術師這樣的一個虛構對象,其他所有的細節,都是真實的,都能在遲子建的生活中一一還原。遲子建是在34歲那年,遇見自己深愛的人。誰知短短四年之後,她的丈夫就因車禍意外離世。很長一段時間,遲子建都無法走出喪夫之痛。
  • 遲子建《煙火漫捲》:獻給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熟稔於宏大歷史的遲子建將這次寫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哈爾濱獨特的城市景觀與小說人物複雜隱微的命運交輝相映,柔腸百結。9月9日晚,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辦,作者遲子建與評論家李敬澤、潘凱雄和作家阿來、格非就本書進行了對談。
  • 遲子建《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繼2015年《群山之巔》後,遲子建又一長篇力作《煙火漫捲》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磅推出,這是一部在城市煙火之中,叩問天地、歷史、命運、靈魂等多重交響的長篇小說,作家以此力作奉獻給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哈爾濱。 9月9日,「生命如歌,煙火漫捲」——遲子建長篇新作《煙火漫捲》新書分享會在北京SKP書店舉行。
  • 遲子建:煙火人間,溫情漫捲
    近日,人民網文娛部專訪遲子建,跟隨她的筆觸,感悟哈爾濱這座城中芸芸眾生的悲歡離合,以及她筆下那些普通人的命運交響曲。作品的輻射半徑超乎預期人民網文娛:你以往多寫鄉村的人情風貌,而《煙火漫捲》的故事發生在哈爾濱,為什麼這次選擇了城市作為故事的發生地?遲子建:說《煙火漫捲》寫的是城市,也不盡然。當一種題材孕育成熟要噴湧為作品時,輻射半徑也許會超過作者的預期。
  • 電視劇《十五年等待候鳥》原著
    編輯推薦一段痛徹肺腑的暗戀,一場刻骨銘心的追守十五年等待越冬候鳥,哪怕這一趟遷徙之旅沒有歸途十五年守候寂寞花開,只為換來不再花自漂零水自流觸動千萬讀者心弦的愛情故事,訴說人生最難揭露的情感現實晉江著名作家盈風攜青春文學經典捲土重來
  • 遲子建:我喜歡煙火人間的感覺(作家近況)
    遲子建近照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遲子建說:「哈爾濱對於我來說,是一座埋藏著父輩眼淚的城。」從上世紀末的《偽滿洲國》開始,哈爾濱逐漸成為她創作關注的坐標。在哈爾濱30年的生活體驗,讓遲子建無論是在素材積累的厚度,還是情感的濃度上,都與這座城難解難分。
  • 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第四次會員大會暨2019年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
    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福建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南帆,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理事長單位《當代》主編孔令燕,江西省作協副主席曾清生,上饒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勇,上饒市文聯主席周亞鷹等出席會議。來自全國的近百家文學報刊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綜合辦公室主任、全國文學報刊聯盟秘書長宋向偉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