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名高中生被浙大導師看中,大多沒參加過學科競賽

2021-01-09 騰訊網

日前,來自杭州4所高中的27名中學生來到浙江大學,向浙大14位老師拜師。在未來一年中,這批年輕學子將在導師們的引領下探索物理、化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神奇世界;通過親身參與大學的科研團隊,實踐科學的研究方法,他們還將嘗試做出一些超乎中學課堂之外的科研成果。

熱愛科學的中學生與大學導師的相遇,得益於「中學生英才計劃」。從2013年開始,教育部和中國科協在全國部分重點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工作,發現並培養學有餘力、有科學潛質、對科學探究有濃厚興趣的優秀高中生。

浙大是我省唯一參與英才計劃的高校。經由這一計劃,已有近百名高中生與浙大優秀教師「零距離接觸」在浙大多個重點實驗室親自動手做實驗,並聆聽名家的科學講座。 發現和培養青少年拔尖創新人才為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英才計劃啟動以來,更被不少人視為對中國教育能否培養出傑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的重要回應。英才計劃在我省是如何開展的,取得了哪些成效?記者採訪了多位參與英才計劃的大學老師和高中生。

在高端實驗室親手做實驗

浙大竺可楨學院副院長唐曉武教授大年初七就趕到了北京,參加英才計劃2015年度工作總結會,他感慨:「英才乃頭等大事。」

唐曉武告訴記者,浙大參與英才計劃的老師全部來自一線,聘教授領銜,今年更是由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麻生明教授領銜,他們絕大多數都在竺可楨學院任教。「一個重要的考慮是,『竺院』一直以來的理念,就在於激發年輕人長遠的科研激情,這與英才計劃有相通之處。由『竺院』的老師擔任這些高中生的導師,狀態更加自如。」唐曉武說。

杭州外國語學校學生趙杉佳雯2014年開始參加英才計劃,在她眼中,導師李浩然教授講課生動、接地氣,又沒有大教授的架子。「他講自己正在做什麼研究,遇到了怎樣的問題,又是如何尋求解決的辦法。」趙杉佳雯說,探索未知、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成為自己參加英才計劃以來所受科學教育的主要內容,與中學課堂追求確定性答案的思路相差很大。

而在浙大理學部副主任李浩然看來,英才計劃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到真正愛科學的孩子。「不是只看習題做得好不好,而是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視野。」李浩然給趙杉佳雯開了一個書單:《從一到無窮大》《生物中心主義》等,都是由著名科學家撰寫的經典科普著作,讓她寒假裡讀。

在暑假和周末,趙杉佳雯則會來到位於浙大玉泉校區的李浩然課題組的實驗室。她和研究生一起開組會。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口罩,趙杉佳雯操作著先進的儀器親手做實驗。「和中學實驗室真是完全不同,可以做許多定量的實驗。意識到許多前沿科技成果正是誕生在這個實驗室裡,就更加讓人激動了。」趙杉佳雯說。她在這裡學習了認識光譜,還能親手測量,通過光譜來判斷是什麼物質,這些在中學課本裡只是知識介紹,現在已經成為這名高中生掌握的一種科學方法。

查文獻、寫論文代替解習題

中學生英才計劃啟動不久,仍處在試點階段。而不少與之類似的舉措已經開展了很長時間,目的同樣在於選拔出青少年拔尖人才:如「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以及學科競賽等。談及這些選拔辦法的優劣,唐曉武認為,關鍵仍在於應激發學生對於科學的熱情,對於科學精神的熱愛,同時摒棄功利性。

「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一度曾嘗試與高考掛鈎,但很快就出現了弄虛作假的現象,後來又不得不再度明確表示與高考脫鉤。而學科競賽則一直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唐曉武說,學科競賽首先是選拔拔尖人才的成本太大;同時其偏重解題技巧,這與科研所需的素質基本不相關。

英才計劃目前與高考不掛鈎,且通過英才計劃面試,被大學導師們看中的高中生,大多都沒有參加學科競賽的經歷。「要做的就是圍繞興趣,激發熱情,增長見識。」唐曉武說,「同學們將會發現大學是如何培養人的。」

聽講座、查閱文獻資料、寫論文和做科學報告代替了做習題,成為英才計劃入選同學的主要學習內容。2013年諾貝爾獎揭曉後,竺可楨學院邀請各學科著名教授為同學們解讀獲獎成果和獲獎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經歷。李浩然說,英才計劃啟動以來,在化學界一些全國性的重要的會議上,都儘可能安排中學生參與環節,有時還邀請兩院院士與中學生交流;趙杉佳雯就參加了在中科大舉辦的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英才計劃還經常舉行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1月底,幾位同學就在清華大學與全國百餘位同齡人一起參加了「走進計算機世界」英才計劃冬令營。

大多數高中生仍然面臨高考壓力,是否要花費時間精力參與英才計劃,有不少疑慮的聲音。唐曉武說,學生通過英才計劃得到的收穫是顯而易見的。非要說「實際好處」的話,唐曉武表示,在我省高校的三位一體招生及我國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的面試環節中,搞過科研、寫過論文、做過報告的英才計劃入選同學,表現普遍十分優異。

英才培養需批判性創新性思維

英才計劃沒有要求入選者一定要出成果、獲獎,但經過科學薰陶,部分同學還是做出了令人驚喜的發明,寫出了像模像樣的論文。唐曉武介紹,數學學科的曹逸寧同學設計了一種帶環境防護和安全防盜功能的嬰兒車,獲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計算機學科的餘鍾亮同學學習了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方面的專業知識後,和同學一起完成了老年人服務機器人的製作和軟體開發。這些都是同學們在高中課業之課餘獨立完成的。

我省第一批英才計劃入選高中生已經以不同途徑升入「985」大學,他們既有通過普通高考的,也有通過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的,所選的專業總體上和他們在英才計劃培養期間所選的學科相關。

在唐曉武看來,我省參與英才計劃,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要實現一個長遠的目標仍需各方努力:「我們鼓勵學生把大學導師指導的課題,帶回到中學去做。希望英才教育起到一個紐帶的作用,最終能使我國的中學教育發生一些變化。」唐曉武說,高考的成功追求的是零失誤,但是零失誤的學生往往缺乏創新能力,無法迎接充滿不確定性的科研工作的挑戰。

李浩然也表示,英才計劃不僅薰陶學生,更希望能藉此影響一批中學老師。「英才計劃的一些做法,以後可以考慮推廣,成為一種制度設計,如請更多的大學老師到中學做科學講座,優秀的中學生預修大學課程等。」李浩然說,大學本應更加開放,向公眾傳播科學精神,接納一切有好奇心的人,英才計劃正在推動中國大學承擔這一責任。

新聞來源: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曾福泉

通訊員:周煒、趙國治

圖片來源:網絡

今日編輯:姜舒揚

相關焦點

  • 浙大人文基礎學科不再坐冷板凳
    作為第二批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彭笑剛自2009年辭去美國阿肯色大學教職,全職加盟浙大化學系以後,一直在推進大學教什麼、怎麼教的教學改革。    近日,浙江大學啟動一流骨幹基礎學科建設支持計劃,給了彭笑剛等基礎學科教授們更大的支持力度與施展才華的空間。
  • 她是高顏值學霸,為了母親的病,報考浙大醫學院,27歲成浙大博導
    此事激發了她學醫的決心,從沒考慮過學醫的她,填報志願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浙大醫學專業。沒想到,在這條道路上,她越走越遠,27歲便成為浙大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她就是劉琬璐。劉琬璐出生於1992年,5歲上小學,10歲上初中,16歲參加高考。2013年浙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專業畢業後,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深造,並於2018年獲得博士學位。
  • 南大的繁體、北大的大象、清華的演講、浙大的修辭,強基校測真題誰...
    沒學過一些競賽有機的,基本上每道題都要考蒙。 清華大學 據悉,這次清華大學的筆試科目為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數學筆試題型全部為不定項選擇,共有35道題;物理為10道單選+10道不定項選擇;化學為單選和不定項選擇,共有18道題。
  • 浙大遊泳隊,裡面除了學霸,還有學霸中的學霸
    浙江大學遊泳隊(普通生)一行8名隊員參加了丙組(普通生組)的比賽,獲得了三個冠軍、六個亞軍、三個季軍,在83個代表隊中獲得全體總分第三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浙江遊泳隊教練、隊員參加全國大學生遊泳錦標賽後合影。左一是教練黃力、右一是教練趙峰。
  • 浙江五大學科競賽結果揭曉,杭州學軍中學名列全省第一!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周仁愛)近日,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結果陸續揭曉。杭州學軍中學捷報頻傳,26名同學進入四大學科的省隊,116名同學獲五大學科競賽省一等獎,進入省隊、獲「省一」人數均居全省第一。  我校向所有獲獎同學表示熱烈祝賀!
  • 浙大寧理學子榮獲2020年全國⼤學⽣英語競賽(浙江賽區)特等獎
    浙大寧理學子榮獲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浙江賽區)特等獎 時間:2020年12月11日    編輯:鄭弟升    來源:外語學院     瀏覽次數:次 2020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NECCS)浙江賽區決賽於11月22日在紹興越秀外國語學院舉行。
  • 過來人的經歷告訴你,高中想進985,不要隨便參加各種競賽
    高中參加的競賽,不僅有數學一科,還有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全都兼顧不太可能,我數學和物理比較好,但文科類比較弱,導致成績處於中遊偏上,其實,想要通過高考進入
  • 他們可能是智商最高的遊泳冠軍 浙大遊泳隊拿了三個全國冠軍
    浙江大學遊泳隊(普通生)一行8名隊員參加了丙組(普通生組)的比賽,獲得了三個冠軍、六個亞軍、三個季軍,在83個代表隊中獲得全體總分第三名,男子團體總分第三名的好成績。要提醒你的是,這個遊泳隊當中沒有體育特長生,都是靠硬實力在全國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中高分考入浙江大學的,通俗點說——個個都是學霸。而且好幾個人高考分數超過了700分,那是學霸中的學霸了。
  • 2020五大學科競賽國家隊成員保送去向曝光
    近日,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的中國隊成員獲獎信息已陸續公布,合計取得了20金3銀的優異成績。五大學科競賽是中學階段規模最權威且最具影響力的賽事,每年會從260名國集選手中選出23名選手(可保送清華北大),組成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競賽。
  • 高中生大多含淚選擇的學科,堪稱「最難」,但對高考選專業很關鍵
    高中生大多含淚選擇的學科,堪稱「最難」 新高考模式出臺以後,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有大多數的學生尅有選擇「物理」這門學科,因為學生們覺得物理這門學科是非常難學的
  • 學科挺進全球前100、創「智能財務」專業,這個系的發展很迅猛|40年...
    自2019年,浙大會計與金融專業QS國際排名進入世界前100名。2019年5月,浙大財會學科率先成立智能財務專業,招生錄取分數線連續兩年位居浙江大學專業榜首(2020年錄取最低分697分,排浙江省高考337名;2019年錄取最低分691分,排浙江省高考255名)。
  • 深州中學成功舉辦第四屆「學趣杯」數學學科知識競賽
    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鑽研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12月18日晚,深州中學組織高二年級隆重舉行第四屆「學趣杯」數學學科知識競賽決賽。教務處、學生處、年級部相關負責人、數學學科全體教師和高二年級300餘名學生參加活動。
  • 福州市今年學科競賽金牌和獎牌數均居全省第一!
    至此 2020年度 信息學、物理、生物、數學、化學 五大學科競賽今年4月,在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中,還是初三學生的林星羽就成功晉級決賽,而他是所有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該項賽事有世界70多個國家的5萬多名選手報名,包括哈佛、劍橋、麻省理工、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名校同學,林星羽也因此被稱為「最牛初三生」。
  • 包頭九中五大學科競賽一等獎28人,1學子物理競賽成績自治區第1!
    包頭九中不僅在學生的常規課堂教學上有其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在學生學科競賽特長培養方面也有獨特的優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科學合理的競賽培養機制逐步形成;有真心,重成效的競賽教師隊伍應運而生。在近期陸續揭曉的五大學科競賽初賽成績中,我校學子取得歷史突破性成績,再創新高!
  • 浙大海寧國際校區舉行高桌晚宴 場面不多見
    ,這是12月2日晚,在浙大國際校區舉辦的第五屆高桌晚宴。「我有許多老朋友在這裡,我和國際校區的很多教授合作過、同事過,能夠再次見到他們我很高興,」王新珩直言,西交利物浦大學和浙大國際校區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有一個美麗的校園。」王新珩還分享了女兒在英國劍橋大學讀書時,自己和妻子作為學生家屬參加的高桌晚宴。他鼓勵同學們從身邊厲害的人身上學習,這是成功最簡單的秘訣。
  • 2019年高中生學術和暑期項目排名-第五版
    Inte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ISEF) Best of Category Award2018年有24名學生,每學科一名,大約1700名高中生進入決賽,全球有700萬高中生提交項目參加本地比賽,2018年人大附中一名學生獲得一等獎 麻省理工科學研究暑期項目(RSI)入選者(公民綠卡)MIT Research
  • 哈三中、哈師大附中、德強中學躋身2020五大學科競賽省一中學...
    ZAKER 哈爾濱記者 鄭煒近日,2020 年度五大學科競賽省一獲獎人數和五大學科競賽省一中學 500 強榜單已出爐。記者了解到,2020 年度五大學科競賽省一獲獎人數超 9000 人,全國共有 1096 所中學收穫省一獎項,哈市的哈三中、哈師大附中、德強中學躋身 2020 五大學科競賽省一中學前一百強。
  • 浙大首屆「求是科學班」選拔 不要「聽話」好孩子
    昨天上午,浙大首屆「求是科學班」進行招新選拔,1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分考生,參加了昨天的面試。他們都是高考成績排名全省前600名、且單科成績在浙大排名前2%的考生。  目標是培養科學家  「設立『求是科學班』就是要培養基礎學科領域內,能耐得住寂寞,並且以科學研究為終身職業,真正具有科學志向的拔尖人才。」
  • 晉城一中信息學競賽一等獎人數全省第一
    其中,高二686班張子沐同學並列全省第一,高二683班陳詩思同學並列全省第五名,位列女選手第一名。高一696班張智涵同學與699班陳墨涵同學並列全省第九名。2020年NOIP比賽於12月5日在太原智創城舉行。不同於往年,今年參加NOIP的選手需要在CSP-J/S前兩輪認證中取得優異成績才可以參加。
  • 五大學科競賽獲獎名單公布 廈門兩名學生保送清華北大
    隨著第 36 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閉幕,2020 年度信息學、物理、生物、數學、化學五大學科競賽決賽獲獎名單全部公布,福建省有 11 位學霸獲得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