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掌合一影業的兩年時間裡,有著近二十年電影從業經驗的劉開珞在兩個方面覺得還比較滿意:一是大多數參與的電影最後都盈利了,二是在與眾多電影人和一線電影公司建立合作後,合一影業得到的評價還不錯。劉開珞認為,這得益於作為一家優酷土豆集團旗下的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合一影業在傳統影業規律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度上把握得還不錯。
和傳統電影公司一樣,合一影業也面臨著市場快速變化的挑戰,在建立科學嚴謹的電影評估系統和風險規避措施之外,了解觀眾並與他們產生互動,才是最關鍵的。在劉開珞看來,電影不僅要有新元素、新角度,還要能夠傳遞快樂、智慧和感動。
合一評估法:造就80%項目盈利
在成立的兩年時間裡,合一影業一共投資了38部電影,累計票房達到90億,主控電影《萬萬沒想到》,參投電影包括《捉妖記》、《唐人街探案》等票房大片,可以說命中率非常高,到現在為止,合一影業出品的電影80%盈利。雖然劉開珞笑言「運氣比較好」,但歸根結底,還是合一影業無論是對於主控電影還是參投電影,都採用了一個「合一評估法」,就是對一個項目包括劇本、導演、演員、合作夥伴和發行夥伴等在內,進行一個數位化分解式的評估,其中單是劇本,就分主題創意、人物、人物關係和結構臺詞四個大方向,而每一個大方向裡面,又會有四到五個小問題,最後合成對劇本的評價,對於導演,也有三個大方向和若干小方向。劉開珞坦言:「這些數位化評價不見得每一個都是那麼準確,但慢慢的,我們能把對於一部電影的綜合判定做到相對準確。」
合一影業參與的每一個項目,都要經過這一評估法的打分,最後取平均分。但由於電影是兼具創作和製作的文化產品,所以合一評估法也並未完全遵循刻板的數位化結果,比如劇本在這個打分系統裡所佔的權重會比其它分項要更大一些,如果劇本打分超過七分,即使平均分不夠七分,項目還是可以批的。對於這個評估方法的出現和執行,劉開珞首先認為是得益於自己和部分同事出身傳統電影公司,吸取了眾多專業評估標準,其次,是以自己為首的決策人能夠接受和堅持這種做法:「其實這種方法未必是大家想不到,但是不見得都願意去執行,因為它降低了決策人的話語權。主要在於管理者的心態,只要你願意做,都能找到好方法。」
合一方向:用類型和包裝來傳遞快樂、智慧和感動
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合一影業發布了六部主控電影的未來片單,其中一半是自有品牌的延續開發,比如改編自優酷熱門網劇以及紀實真人秀的《報告老闆》、《天才J》和《侶行》,剩下的一半又分為跨界合作品牌和原創品牌。前者包括改編自網絡小說的《極品家丁》和桐華小說的《那片星空那片海》,而原創品牌則是合一成立以來投資最大的電影《機器之血》,由成龍監製及主演。
對於未來的這六部電影,劉開珞認為除了基於背景自身優勢之外,合一影業對於項目的選擇核心其實基於未來電影和觀眾的交互,選擇標準則一是「新」:新題材、新角度、新觀念,像《機器之血》,既是中國電影目前比較罕見的科幻動作題材,亦是成龍第一部科幻電影。二是要有情感的打動,「我們希望通過電影傳遞快樂、智慧和感動。我們會通過不同的類型與包裝來完成這個核心目標。」第三,類型要準確,要適合題材內容的表達,不能太多類型的雜糅;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一定是可系列化的,這個對原始設計有很高的要求,這也正是合一影業「品牌內容運營管理」的含金量所在。有些內容並不適合系列化,例如一些大IP,小說和電視劇已經說的太透,導致電影無內容可拍。
無論是選擇電影的核心標準,還是未來合一電影的大方向,這幾點其實是合一影業成立近一年之後才開始明確的,同時明確的還有合一影業的核心業務:品牌化內容的管理。劉開珞說道:「合一影業的核心是做電影的開發和設計、營銷和衍生,然後找到最優質的團隊和製作人去完成製作。我們只做最合理的監控和質量把關。」
合一最大原創:成龍與新人導演搭配的《機器之血》
在合一影業的未來六部主控電影裡,成龍監製及主演的《機器之血》無疑是投資最大的。
據劉開珞介紹,合一影業在《機器之血》最初期就已經就開始介入,確定主控之後,便對其進行了改造:原來只是成龍式動作喜劇,但為了達到合一影業求新及可系列化的標準,在保留成龍式動作喜劇特點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中國電影並不常見的科幻元素,然後又通過羅志祥、歐陽娜娜的加盟,網羅更多年輕觀眾。
作為一部商業大製作,《機器之血》首先要保證的,是整體穩定性,而導演人選為什麼是只有一部長片經驗的張立嘉?劉開珞解釋道:「我們對新導演最關注的點,是他們在手法上有沒有特色,以及如何在項目裡發揮到最大。張立嘉對自己想要什麼和他的美學概念都很明確,只需要一個好團隊幫助他。」為此,合一影業邀請成龍出任《機器之血》監製,幫張立嘉一同把控質量,成龍也為劇組帶來了眾多合作多年的主創團隊,與此同時,合一影業也選擇了專業的製作公司負責製作以及商業夥伴進行聯合投資。
對於合一影業的未來,劉開珞始終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在他看來,無論是傳統電影公司還是網際網路電影公司,都必然面臨快速變化的市場這一挑戰,合一影業也不例外,他說:「如果你能夠更快地掌握和了解市場的變化,就有機會超越其它公司,相反,你就有可能被超越和甩掉,所以我們對於電影本身的數據和市場營銷的反饋會格外的關注,因為我們越了解觀眾,就越能發揮我們在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