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僅3年的和和影業,為何能讓阿里影業、陳坤、曹保平等青睞有加?

2021-01-18 虎嗅APP

今日(11月28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戰略投資和和影業,投資完成後阿里影業將持有和和影業30%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並派駐兩位代表進入和和影業董事會。

同時,阿里影業與和和影業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家公司將在各自原來的電影製作和宣傳發行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和和影業什麼來頭?為何會吸引阿里影業?

和和影業成立於2013年,最大股東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巍,其他股東包括陳坤、楊坤、曹保平等。而讓和和影業一戰成名的還要數保底了電影《美人魚》,據和和影業方面透露,截止今年10月,和和影業總票房近48億元。

針對這次合作,和和影業董事長楊巍的回應中有這樣一句,希望和和影業「在金融工具為影視項目提供嚴謹規範的整合管理服務中樹立行業典範。」

公司的金融背景

和和影業的一戰成名之作——《美人魚》,就是通過金融手段投資完成的。

據楊巍透露,和和影業從《美人魚》籌備初期就跟進了投資。和和影業為影片提供了16-18億元的票房保底,是影片的主保底方,將發行環節變成保底+執行發行兩部分。之後和和影業再以發行基金的方式,吸引了光線傳媒等公司參與,還令執行發行發聯瑞影視的估值提高。

之後,由股東之一陳坤主演的電影《火鍋英雄》,和和影業也已相同手法進行運作。

儘管《葉問3》事件幾乎把保底發行搞臭了,但楊巍認為和和影業在做的是以專業的金融手法投資影視:

「和和影業的大部分團隊,包括我都來自於金融行業,我們在這個行業中看到了資本力量對這個行業的支持,同時也看到了對行業的傷害。所以我首先要說明我們是一家以投資電影內容為本的公司,不是傳說中的保底專業戶。」

和和影業本身為基金背景的公司,經過幾輪股權變更,該公司的股東已由和和基金、五礦信託等金主,變更為包括上述明星導演在內的11為自然人。

2010年年底,在和和影業的原股東之一——五礦國際信託在籌建階段,楊巍加入了公司,副總經理、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2013年,五礦信託設立了影視業投資基金,電影與電視劇的投資比例為7:3。當時,該信託計劃的產業合作方為和和影業,楊巍曾表示會代表受託人擔任和和影業的董事長。

和和影業的另一主要股東及高管顏秉倫也有豐富金融背景,他先後擔任過廣州中科信集團有限公司證券投資部副總經理、鼎盛華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京銘澤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中宏博瑞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等職位。

公司的電影背景

2013年,五礦信託成立影視基金時,楊巍就曾對外透露過,很多業內知名人士、機構都是五礦信託可以整合的資源,當時她說:

「為了保證納入信託計劃投資範圍內的項目在藝術層面和商業層面的質量,五礦信託還專門聘請了行業內各個方向的專業人員為信託計劃提供影視項目建議,這些專業人員中包括我國著名男演員陳坤先生、周星馳先生旗下公司星輝國際、行業內金牌經紀人、網絡知名人士以及優秀作家江南、唐家三少、陸琪等。」本次信託計劃將會開展的合作包括:1、與影視行業內的知名製作公司如中影、小馬奔騰、光線傳媒、大盛國際等就影視劇項目的製作和發行進行全面的合作;2、與周星馳先生旗下的星輝影業合作不少於兩部影視劇作品,同時還將與其在兒童娛樂、教育領域開展長期的合作;3、與陳坤先生名下公司東申童畫進行深度的探案系列項目合作; 4、與網絡知名人士貝志城先生(一毛不拔大師)以及當紅作家江南、唐家三少、陸琪等就其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項目進行深度合作。

楊巍認為對於影視明星等資源的整合,一方面,因為影視行業缺乏金融資本支持,另一方面影視明星們有錢但缺乏好的投資渠道,最多只能買房、開餐廳,信託可以為影視明星提供有效可靠的投資渠道。

此外,與五礦信託、楊巍、和和影業都有關聯的First青年電影影展,也為這個利益共同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人才、新片資源。

First青年電影展創立於2006年,原本是中國傳媒大學校內的青年電影節,楊巍是其聯合創始人之一,今年7萬元成本的恐怖電影《中邪》就是第十屆First青年影展上的爆款電影。五礦信託與First青年影展結緣於2012年,前者為後者提供資助,同年「FIRST創投會」成立,連接資本和電影兩方。

(電影《中邪》)

阿里影業是今年第十屆「FIRST創投會」首席合作夥伴,聯合正午陽光、黑螞蟻影業、和和影業、合一影業提供5個現金獎,共計5萬美金。獲得臺灣金馬創投環節百萬首獎的《馬賽克少女》獲得了和和影業劇本發展金,其製片人獲得了龍躍製片人特別獎。

同時,影展也會請業內重量級人士做評委,姜文導演是上屆評審團主席,王家衛導演是今年第十屆的評審團主席。

不管是和和影業亦或五礦信託的影視資源,還是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這些重量人物都出現在了今年7月和和影業發布的「和動力片單計劃」上。

基於以上這些,相信是和和影業吸引阿里投資的理由。

今年5月,阿里影業旗下淘寶電影宣布獲得17億元融資,淘寶電影估值達到137億元,由鼎暉投資、螞蟻金服、新浪網領投,跟投方為和和影業在內的多家影視公司。

相關焦點

  • 看阿里布局「電影全產業鏈」的左手右手慢動作:投資和和影業 阿里影業董事長換帥
    成立於2013年的和和影業,自2016年起在電影的投資、發行、管理等領域全力發展。事實上,2016年5月,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成功完成A輪融資17億元,和和影業就與鼎暉投資、螞蟻金服、博納影業、華策影視、南派泛娛、聯瑞影業等位列於投資方之中。作為電影界新秀,截止2016年10月,和和影業參與投資管理的電影專案總票房已近48億元。
  • 楊巍「奔私」和和影業一年:阿里入股位列第二大股東
    籌謀數月的阿里影業戰略入股落地,投資完成後阿里影業將持有和和影業30%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信託出身,轉戰影視行業的楊巍,在中國電影的「牛市「,以影視金融模式創新聲名崛起。然而面對突然減速的電影市場,奔私以後能再續戰績嗎? 如果從五礦信託2015年年報中所言「2015年9月辭去副總經理一職「,這是楊巍奔私和和影業第14個月。
  • 陳坤楊坤入股和和影業 聯手姜文打造「和動力」片單
    陳坤入股和和影業   搜狐娛樂訊 7月27日,和和影業在西寧舉行戰略發布會。陳坤、楊坤、曹保平、和鑑(和菜頭)、郝傑、蔣卓原、張翀等出席活動。發布會上,和和影業總結了成立三年以來的主要工作:運用良性一級資本和創新金融制度做優質電影。發布會上和和影業公布了「和動力」片單計劃近30部作品,同時宣布將與阿里巴巴影業集團進行股權合作;並通過和和基金,聯合七家業內公司發布七支基金。和和影業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巍女士表示:「未來和和影業將繼續堅持良性資本在行業上的應用,採取創新的金融制度為行業帶來新的力量。」
  • 和和影業公布"和動力"片單 王家衛姜文"入夥"
    和和影業股東代表   7月27日,和和影業在西寧舉行戰略發布會。陳坤、楊坤、曹保平、和鑑、郝傑、蔣卓原、張翀等電影行業知名人士出席活動。   和和基金各方代表   和和影業成立於2013年,到今年的7月份整整三年時間。
  • 阿里影業CEO為何偏偏是他?
    樊路遠於2007年加入支付寶,歷任發展規劃部資深總監、總裁助理、副總裁、資深副總裁等職務,曾任螞蟻金服集團支付寶事業群總裁、財富事業群總裁。2010年,樊路遠帶領團隊首創快捷支付,並在2013年帶領團隊推出餘額寶等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在阿里影業成立時,樊路遠也是該公司董事會成員、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參與了阿里影業一系列重要業務決策,同時也是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業務的初創人。
  • 阿里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大漲近50%.
    4月8日,阿里影業復盤並發布公告稱:「已接獲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注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注入若干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予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  公司公告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可能將線上電影售票業務及一個為製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投資融資的平臺注入阿里影業。  另有市場消息稱,前者是「淘寶電影票」,後者則是「娛樂寶」。
  • 從金融玩家到電影新貴 和和影業操盤邏輯:挖掘新銳網羅名導
    主導這場保底發行的幕後推手——「和和影業」迅速成為了業界關注的焦點。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影視公司成立僅3年,自帶金融血統。經過幾輪股權變更,該公司的股東已由和和基金、五礦信託等金主,變更為11個自然人股東。其中包括多位明星股東——如歌手楊坤、導演曹保平、演員陳坤等。分析和和影業今年以來的布局,不難看出,無論是名導大作還是新人新作,和和影業都偏愛與具有強烈風格化的導演合作。
  • 和和影業公布「和動力」片單 創新金融制度做優質電影
    7月27日,和和影業在西寧舉行戰略發布會。陳坤、楊坤、曹保平、和鑑、郝傑、蔣卓原、張翀等電影行業知名人士出席活動。
  • 對話張蔚:《綠皮書》的奧斯卡加冕與阿里影業國際化的「加法」
    而這兩項,也正是阿里影業近年國際化布局中給好萊塢最為直觀的標籤。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阿里影業自成立之初即確立了國際化發展戰略,專門在美國成立海外分部。可以看到,近年來,阿里影業在國際化布局中選片範圍更加多樣化,不僅參與到諸如《碟中諜》系列這樣的好萊塢大片,對於在藝術和技術上大膽創新的口碑佳作也加大了關注,其立足中國市場和網際網路影視的優勢也成為了其重要的籌碼。
  • 張藝謀新片《影》開機 合一影業整合加入阿里影業 | 3.13-3.19一周熱點
    上周合一影業整合加入阿里影業;《美女與野獸》輕鬆登頂北美周五票房;張藝謀新片《影》正式開機,後續還有重磅大咖加盟;黃軒新片《非凡任務》提檔至3月31日……欲知上周更多精彩內容請繼續往下滑~▼《美女與野獸》輕鬆登頂北美周五票房
  • 阿里影業單幹還是靠爸爸
    看似獨立運作2014年3月,阿里收購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在交易完成後,文化中國正式更名為阿里影業。2016年5月,淘寶電影成為阿里影業的控股子公司,並獨立融資17億元,而阿里影業副總裁、淘寶電影總經理孔奇之前也表示,網際網路要看規模和用戶等數據,獨立出來可能會看得更清晰。
  • 阿里影業值300億港元?憑什麼?
    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2016年阿里影業入股史蒂芬·史匹柏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投資、聯合製作、衍生品合作及宣傳發行領域開展密切合作,也正因如此,有了後來《圓夢巨人》《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等這些影片的合作故事。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也採訪了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聽他講述《1917》的幕後故事及阿里影業的海外投資思路。
  • 阿里影業回應《擺渡人》差評:惡意評論和差評是兩回事
    隨後,有媒體找出了一篇豆瓣CEO阿北在2015年12月18日發表在豆瓣公眾號的文章《豆瓣電影評分八問》,文章解答了豆瓣評分誰制定、是否有水軍刷分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對於豆瓣評分誰制定的這一疑問,阿北的文章中是這樣寫的,「很多評獎的場合有「專家評審團」和「大眾評審團」。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一億多人,評分怎麼統計?
  • 錯過了暴風、阿里,稻草熊影業能否在港股乘風破浪?
    2017-2019三年中,稻草熊營收分別為5.42億元、6.79億元和7.65億元。根據招股書顯示,按2019年劇集收入計算,稻草熊在中國所有的劇集製片商及發行商中排名第六,市場份額為1.7%;若按2019年首輪播映電視劇數目計算,公司所佔市場份額為6%,在行業中位居第四。在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較去年同期輕微下滑6.6%,但也有3.27億元。
  • 《流浪地球》背後的資本遊戲:阿里影業緣何能分一杯羹?
    但阿里影業官方並未對記者透露其投資比例及收益。目前,該影片仍在上映之中,且票房已經突破32億元,由此估算北京文化和中國電影源於該影片的收益都已突破2億元,另外其收益還將伴隨影片狂飆突進的票房出現大幅提升。最引發關注的,還有在拍攝期間「仗義相助」的吳京,其投資的6000萬元佔共計約5.3億元的影片成本為11.3%,在票房突破32億元後,僅吳京個人的收益折算已超億元。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那時的李捷剛接手淘票票,和同事對內容都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後來和阿里文娛高層內部討論時,李捷拋出了「高地思維」的概念:任何一家公司進入一個行業必須有一個戰略切入點。而現階段阿里影業應該暫時放棄布局電影全產業鏈,而將電影票務和宣發作為切入點。於是到第二年上影節,在其他電影公司忙著發布重磅片單的時刻,阿里影業將定位轉為電影行業的水電煤,暫時不進入內容賽道。
  • 和和影業年度片單發布,這麼多好片總有一部擊中你!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截至今年7月,和和影業共計出品發行了16部電影,總票房已超過85億,海內外各大知名電影節共計獲得25項大獎及22項提名。過往的影片都很能打,新出的片子也都不俗。這次的「HYPER ONE」發布會上,和和影業就一口氣公布了接下來的十幾部片單計劃。商業大片與文藝氣質影片共存,一如既往的酷。
  • 從春節檔看阿里影業的「網際網路+」影視商業版圖
    其中,"阿里影業聯合出品、淘票票聯合發行"的中國全民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表現可謂驚豔,不但僅用兩日就在大年初三零點時分逆襲三片、成為單日票房冠軍,還成為口碑最高的春節檔電影,連遠在大洋彼岸的《阿凡達》導演卡梅隆和《紐約時報》都紛紛為它點讚。截止今天中午12:30,《流浪地球》單日票房約為1.5億,幾乎等於《瘋狂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