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值300億港元?憑什麼?

2021-02-15 iFeng科技

阿里做電影的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去年3月,文化中國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這比文化中國收購前的市值翻了一倍左右。然而,重金買下這家公司60%股權之後,阿里並不省心,很快發現這家公司的種種財務問題,並展開調查。

直到去年12月底,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準備,直接導致大幅虧損。今年1月26日,阿里影業發布了成立以來的首份盈利警告,稱2014年全年可能出現最多6億港元的重大虧損。

財務問題之外,阿里入主前公司原有的業務也出現了種種變化,有消息稱,阿里入主之後,不少文化中國的老員工也相繼離職。

阿里影業前主席董平也於1月22日於場外以每股1.5港元,減持6.25億股,涉資9.38億港元,持股由6.21%降至3.23%。

但對於阿里影業的未來,趙薇夫婦看好。去年12月20日,趙薇夫婦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買下19.3億股,這一價格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的最高價。

最新的消息是,CEO張強也將與這家公司深度綁定。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張強將以每股1.67港元的價格,獲得這家公司2.1億股股份的購股權。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

2014年以來,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騰訊成立了騰訊電影+,百度成立了電影事業部,優酷和愛奇藝則分別成立了合一影業和愛奇藝影業……不難發現,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大多是在自己的公司內部孕育電影項目,或者成立主營電影的子公司。

與這些公司選擇內生性的發展不同,阿里直接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文化中國。2014年3月,阿里宣布將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獲得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掌門人是國內影視圈「大佬」級人物董平。這家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獲得該項目30%的股權,並與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等諸多電影圈大咖有長期合作協議。

阿里對文化中國的高估值,曾讓眾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

阿里出資62.4億港元,認購了文化中國近60%的股權,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而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這家重金買入的公司,還沒有讓馬雲實現電影業務的快速布局。去年6月,阿里完成了這樁交易,隨後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影業,直到今年1月,阿里影業才發布了第一個項目——《擺渡人》。

去年8月15日,阿里影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新任管理層對財務和經營狀況做出初步審閱後,發現「以往會計期間可能存在不恰當財務處理及可能存在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不足」。

這一次停牌長達4個多月之久,復牌時已是去年12月22日。在這期間,阿里聘請了普華永道,對入股前公司的諸多財務問題進行調查,時間追溯至2012年12月31日。

最終,阿里影業宣布計提約3.93億港元的減值準備,直接導致2014年上半年公司的大幅虧損。這些減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子公司在內地銷售藝術品、電影、電視版權時在繳納稅款、適用稅率等方面存在不妥之處。

資產減值,只是阿里影業業績大幅虧損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則是這家公司原有電影、電視劇發行業務的延遲。

2015年1月,阿里影業宣布去年全年虧損可能達到6億港元,原因就是推遲發行了原定於2014年發行的若干電視劇,取消或是推遲了若干原定去年製作、發行的電影,並且,雜誌行業不景氣、運營團隊變更(文化中國旗下還有《費加羅》雜誌的運營權)。

業績大幅虧損預期,導致了阿里影業股價的下跌。

在去年8月停牌前,阿里影業股價長期在每股1.6港元之上,但在12月22日復牌之後到今年1月22日之前的一個月當中,股價一直在1.5港元以下,直到近期曝出趙薇夫婦持股的消息,股價才又提升至1.6港元左右,上周五收盤,阿里影業報收1.54港元。

這樣的股價,對應阿里影業的市值已是32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60億元。如果放在A股,已是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

有港股分析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326億港元的市值,已經可以排入港股的近10%,但阿里影業的業務事實上並未充分開工。

有股民在投資者論壇中發言稱:「支撐阿里影業300多億港元市值的,只有對阿里集團的想像,以及公司與幾個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

在阿里入主前,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籤署了長期合作協議,並且向這四位影視界資深人士分別支付了5000萬元預付款。

正因為此,阿里影業獲得了2014年國慶檔大賣的電影《親愛的》的投資份額。阿里影業2015年開年後宣布的第一個項目——《擺渡人》,就是由王家衛監製。

此外,阿里影業旗下的資產還有《還珠格格》的電影改編權,以及《狼圖騰》的海外發行權。

與阿里影業前董事會主席董平減持不同,與馬雲私交很好的趙薇夫婦卻入股阿里影業。

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並且入股的價格為1.6港元,已經高於上周五的收盤價1.54港元。

換句話說,趙薇夫婦的入股已經出現了浮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阿里影業方面曾回應稱:「既然股票沒賣,所謂貶值的情況就不是定論。阿里影業接下來將會有一系列大動作,趙薇買我們的股票肯定不會虧!」

比趙薇入股價格更高的,未來可能是這家公司的CEO張強。

1月28日,阿里影業公告稱,將授出2.85億股的購股權,這其中的2.1億股由CEO張強獲得,購股權10年有效。不過,這一購股權的價格是1.67港元,比當前的股價還要高。

這也意味著,張強如果想真正從股權激勵中獲得資本收益,必須努力讓阿里影業的股價獲得大幅提升。

阿里正在給這家公司注入全新血液。

有阿里影業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已經發起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招募的員工幾乎都是90後,而一些文化中國的「老人」則悄然離職。

接受新京報採訪時,阿里影業CEO張強表示,「我們的主力電影觀眾平均年齡是21.8歲,很年輕,但主力導演的平均年齡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在他看來,電影製作人員必須實現年輕化。

在選擇投資哪部影片時,阿里影業的原則是「接地氣」。張強說,既然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在網上泡著的,那麼電影從演員到臺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臺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阿里影業第一部主投的影片並非大製作,而是一部由暢銷書作家張嘉佳執導的情感喜劇片,這樣的投資路數,似乎是要模仿郭敬明、韓寒在電影領域的成功。對此,張強回應,大明星、大導演並非電影票房的保證,相比之下,他更願意信賴熱門文學的銷量、點擊量、口碑等數據。

在電影發行業務上,張強提出,要建起一支全國最大的地網發行團隊。目前,這一風聲已在電影圈悄然發酵,在電影發行領域,光線和樂視是地網發行做得最好的兩家。

所謂地網發行,通俗地說,類似於廠商在超市裡派駐的促銷員,他們的任務,是幫助電影在各家影院獲得更大比例的排片。張強表示,這支發行團隊將由原來阿里B2B的業務骨幹負責搭建,未來人數將多達200到300人,一個人負責10家電影院。

張強交給這些地網團隊的任務,與以往的電影發行公司截然不同。用張強的話說,就是通過支付寶的用戶數據系統,幫助電影院將周邊3公裡的支付寶用戶發展為電影院的會員,而另一方面,這些電影院的售票系統,未來都會「搭建」在淘寶電影的平臺上。

與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做法類似,張強要將全國電影院的售票系統全部搬上阿里雲;與現有的在線售票網站不同,未來阿里強調的並非自己來售票,而只是打通系統,讓影院實現在淘寶電影平臺上的電影票銷售。

此外,阿里還打算為全國的電影院免費建立電商平臺。「觀眾看電影的時候,用手機對著屏幕就可以實現付費購買衍生品,最後送貨上門。」張強說:「由於是在電影院產生的利潤,我們跟電影院分成。」

對於這樣的計劃,國內前四大電影公司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這些計劃如果能在阿里影業真正實現,那麼這家公司將獲得巨大的想像空間,但這一系列宏偉的藍圖,都需要具體的執行者,阿里影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一位長期從事院線管理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阿里擁有淘寶電影的平臺,在線上發行上有很好的優勢,做好線上的工作,對影院排片就已經可以有強大的說服力,龐大的地網發行團隊固然有助於疏導用戶、組織活動等等,但對於阿里來說是否有必要做如此大規模的線下發行可能也要斟酌。

馬雲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

自從去年6月更名為阿里影業以來,這家上市公司尚未對外正式發布過公司的發展戰略,只是在今年1月發布了主投的首部電影。

坐擁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阿里影業已是國內影視公司中市值第三大的公司,僅次於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這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方向如何,一直是眾多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今年1月,阿里影業CEO張強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阿里影業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不僅服務於電影院,也服務於觀影人群,把數億支付寶用戶變成電影院的會員。

新京報:馬云為什麼要做電影?

張強:阿里做電影有情感的原因,也有理性方面的考慮。

感性方面,馬總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很多挫折,他曾說,是《阿甘正傳》這部電影,鼓勵他能堅持下去,這個情結是很深的。去年10月,馬總帶隊去洛杉磯,專門去了派拉蒙的片場,坐在「阿甘」坐過的椅子上拍了一張照片。

理性方面,我跟馬總深談過一次,他主要看中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未來這個市場會達到2000億的規模,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我們一致認為,2000億的市場規模中,票房只佔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費點播再佔三分之一。但在票房之外,現在另外兩塊幾乎是空白,空白恰好是阿里要做的事情。

新京報:在線點播這一塊,您曾說要用60多億資金來購買版權,是這樣嗎?

張強:這一塊可能大家有誤解,不是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來做,而是阿里集團旗下的數字娛樂事業群來做,阿里影業與阿里數娛打配合。

新京報: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方面,阿里跟一般的影視公司有什麼不同?

張強:我們會更加關注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期待,大量使用大數據作為參考的首要條件。

我們要拍中國年輕觀眾最喜歡的電影,主要集中在三類:

第一類是奇幻類電影,尤其是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把視覺做到極致;第二類是有情感共鳴的本土喜劇;第三類是青春愛情類、懷舊類題材。

未來,我們主攻的一方面是奇幻大片,一方面是喜劇。對於奇幻大片,故事是國內的故事,特效我們可以請國外的團隊來做。

我們的下一部電影會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這也是一本超級暢銷書。我們非常看重IP的價值,IP可能是書、漫畫、遊戲。

新京報:您對題材選擇的要求是什麼?

張強:我們要做的是接地氣的東西,「接地氣」這三個字我一直非常強調。

現在的主力觀眾都是年輕人,是比較新興、獨立、有特點、有個性的一代。這一代,他們適應網際網路帶來的各種衝擊,從演員到臺詞,都必須符合他們的審美。有時候我看到一些電影,臺詞非常不對味,這種片子一看就很危險。

新京報:阿里影業成立至今一直沒有公開發布公司戰略,一些投資者也比較困惑。未來阿里影業要做哪幾件事?

張強:我們要做3件事:第一是「O2O的電影模式」,也就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影模式;第二是在電影和電視劇業務裡面打通電商模式;第三是拍電影和電視劇。

新京報:電影O2O很多家都在做了,阿里有什麼不同?

張強:過去我們看到,電影的線上發行,就是格瓦拉、貓眼;線下發行,就是樂視、光線。

未來我們既有線上的淘寶電影,也要建國內最強的地面發行團隊。過去阿里B2B的鐵軍有1萬多人,我們地面部隊就是從B2B那邊抽調了核心成員來組建,會有兩三百人,一個人負責10個電影院。

——與影視大咖的長期合作協議:文化中國曾與王家衛、陳可辛、柴智屏、周星馳,都籤署了長期合作協議

——市場空白:衍生品,付費點播

——管理層與公司綁定:CEO張強會認購股份

——明星股東站臺:阿里影業獲得了趙薇夫婦31億港元的巨額資金入股

——「支付寶+中影」組合戰略模式(鄭道森/新京報)

當年的小燕子已經成為一線小富婆了……一瓶還是那個窮樣……這日子沒法過了……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大漲近50%.
    簡單來說,就是阿里集團這個「媽媽」給阿里影業分過去兩個兄弟,用以支持阿里影業。  復牌兩日,阿里影業股價暴漲近50%,股價最高時達到4.9元,比起今年年初的1.24元,漲幅近300%。  截至昨日港股收盤,阿里影業股價報4.28元,總市值達到900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720億。
  • 阿里影業單幹還是靠爸爸
    阿里影業最近新消息不斷,先是上半年投入資金提升「淘票票」市場份額導致業績出現虧損,近期又傳出阿里影業緊鑼密鼓地籌備開展實體院線業務。作為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旗下大文娛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運營的阿里影業仍處於投入階段,何時盈利尚未可知。被阿里寄予厚望的阿里影業究竟能不能依靠網際網路模式在影視娛樂行業打開一片新天地?
  • 阿里健康、阿里影業發中報:一個賺2億一個虧2億,員工開支月均差2萬
    阿里健康(00241.HK)和阿里影業(01060.HK)近期先後發布2020/2021財年中期業績報告。一個6年來首次實現盈利,一個何時盈利仍遙遙無期。阿里健康近日股票連續大漲,截至11月27日收報22.5港元,總市值為3027億港元。
  • 【行業速遞】B站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阿里影業入股耐飛...
    「導讀:B站宣布以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雙方將圍繞影視劇播出、影視IP衍生開發等進行一系列深入合作;阿里影業入股耐飛影視,成第三大股東;耀客傳媒啟動上市輔導,擬A股掛牌上市。」資本運作B站宣布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阿里影業入股耐飛影視,成第三大股東8月31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耐飛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投資人新增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阿里巴巴)。
  • 從阿里影業折桂奧斯卡,看阿里大文娛的春祈
    樊路遠表示,他給阿里影業的定位是中國影視行業的「打工者」。無獨有偶,在接手優酷四個月後,樊路遠在和曹華益、白一驄、於正、黃瀾等40餘家頭部劇集公司高層的閉門會上給優酷及阿里大文娛團隊的定位是「店小二」, 這是一個極具阿里特色的標籤。
  • 15億對賭、72億港元賣身,儒意影業到底值不值?
    原標題:《儒意影業72億港元賣身,3年15億元對賭能完成嗎?》 2020年影視行業最勁爆的資本事件不是發生在A股,而是監管相對市場化的港股。 昨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恆騰網絡發布公告稱,將以總價7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全資收購儒意影業,以完成從家裝行業向影視行業的轉型。
  • 【935微星聞】傍上馬雲,趙薇夫婦日賺74.3億港元!
    在趙薇因投資阿里影業(01060.HK)大肆獲利後,在馬雲入主的香港本地券商瑞東集團(00376.HK)投資中,再次出現趙薇老公黃有龍的身影,粗略估計,6月1日一天之內,趙薇夫婦此次投資的瑞東集團帳面獲利74.3億港元。
  • 72億港元拿下儒意影業,恆大的中國版Netflix夢?
    根據公告,此次收購以股份+現金的方式分3年完成。倘若2021財政年儒意影業完成4億元淨利潤,那麼儒意影業原管理層將有權以0.096港元/股的價格,購買恆騰網絡61.14億股,支付代價約為5.87億港元; 2022財政年儒意影業完成5億元的淨利潤,那麼儒意影業原管理層有權以0.096港元/股的價格,購買恆騰網絡61.14億股,支付代價約為5.87億港元; 2023財政年儒意影業的完成6億元的淨利潤,那麼儒意影業原管理層有權以
  • 看阿里布局「電影全產業鏈」的左手右手慢動作:投資和和影業 阿里影業董事長換帥
    值得注意的是,3歲不到的阿里影業在本月完成「換帥」, 11月21日,阿里影業公告宣布,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日起接任邵曉鋒,出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如今,或許是時候溫故阿里布局電影全產業鏈的整個過程:以阿里影業為基石,而發軔於內容製作、宣發渠道、娛樂電子業務及國際業務。據悉,阿里影業的內容製作仍處於擴展期。此前,2014年3月,阿里巴巴斥資62.4 億港元(約50 億元)獲得文化中國60% 的股份,成其控股股東。交易於2014年6 月26 日正式完成,文化中國隨即更名為阿里影業。
  • 吳奇隆公司香港上市 劉詩詩身家一天多8億港元
    網易娛樂1月16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 吳奇隆2016年和劉詩詩結婚,當時媒體報導,吳奇隆將旗下的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60%股權賣出,進帳約10.8億人民幣,無疑對股東劉詩詩來說是一大聘禮,但後來進一步發現,劉詩詩只佔股12%,也就是2.16億人民幣,並非所謂的「10億聘禮」。
  • 阿里影業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 俞永福離開
    新京報訊(記者 梁辰)3月5日晚間,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Ali CV完成認購10億股新股份。Ali CV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集團」)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也就是說,阿里影業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附屬子公司。2018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曾對外公布計劃增持阿里影業,向其注資12.5億港元,持股比例由49%提升至50.92%。
  • 鄭少秋一露臉 趙薇損失7.9億港元
    女星趙薇及富商丈夫黃有龍去年12月20日以每股1.6元,入股19.3億股阿里影業,涉資30.88億港元,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阿里影業近月業績持續上升,於復活節假日後更是長紅,幾日間由每股2.86元「澎澎聲」暴升,前日收市價為4.13元。可是,昨日「丁蟹效應」一出,內地影后趙薇即被「KO」,昨日收市價回落至3.72元,令趙薇一日之間帳面蒸發7.9億港元,相當誇張!
  • 72億港元收購儒意影業 恆大完善影視全產業鏈
    10月26日晚間,恆大集團子公司恆騰網絡(00136.HK)公告稱,將通過增發股份全資收購上海儒意影業,總代價為72億港元。基於該收購事項,恆騰網絡於10月27日早間短暫停牌。 作為一家從事網際網路家具和網際網路材料的整合運營商,恆騰網絡此前並未有過涉足影視業的經歷。恆騰網絡在公告中稱,此次收購能夠使公司在三方面有所獲益。
  • 阿里影業CEO為何偏偏是他?
    日前,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簡稱阿里大文娛)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宣布,阿里巴巴合伙人樊路遠(花名木華黎)將加入阿里大文娛大班委,共同制定和推進大文娛的發展戰略。樊路遠將分管阿里大文娛電影產業相關工作,接替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集團公司(簡稱阿里影業)CEO,向俞永福匯報。
  • 阿里影業為了實現馬雲的願景,未來三年可能都會虧損
    阿里影業CEO 張強 「馬總(馬雲)對阿里影業的設想非常明確,要辦一個跟別的電影公司不一樣的公司,如果一樣的話,就沒有必要。」在阿里影業喬遷後的首個媒體開放日,CEO張強對前來參訪的媒體這樣說。自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62.44億港元投資文化中國,並隨即將其改名「阿里影業」後。成立僅1年多的他們用錢「砸」出了一些不一樣。
  • 再造阿里: 40000 億,阿里香港上市,首日大漲 6.25 %
    這是2014年9月阿里赴美IPO的路演上,馬雲的一句經典開場白。時隔5年後,阿里巴巴集團再赴香港,只是這一次,阿里早已不再是從前的阿里。今日,阿里登陸港交所,開盤漲6.25%,截至發稿總市值為4萬億港元。按176港元發售價計算,阿里此次香港上市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為875.57億港元。
  • 《傲嬌與偏見》票房破億 阿里影業首部自主開發喜劇
    原標題:《傲嬌與偏見》票房破億 阿里影業全產業鏈優勢漸顯   4月27日,阿里影業新片《傲嬌與偏見》上映第8天,票房成績突破億元,同時在觀眾中收穫了良好口碑。《傲嬌與偏見》是阿里影業首部自主開發、製作並發行的青春浪漫喜劇,可以看作一部檢驗阿里影業全產業鏈能力的作品。
  • ...和馬化騰聯手合作72億港元收購儒意影業 或欲打造中國版Netflix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馬化騰最新資訊 > 正文 許家印和馬化騰聯手合作72億港元收購儒意影業 或欲打造中國版Netflix
  • 阿里影業12億盧比收購印度第二大在線票務平臺
    報導印度媒體稱,阿里影業近日收購了一家印度在線票務公司TicketNew的大部分股權,投資金額接近12億盧比(1盧比約為0.1056元人民幣——本網注),此次收購將提升TicketNew運營能力以及擴張其在印度本土的服務體系。
  • 《時間盡頭》票房破4.6億,背後其實是阿里影業下的一盤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阿里影業在去年助推小語種文藝片《何以為家》票房破3億之後,再一次通過數位化宣發和下沉策略,將一部小眾影片打造為爆款。這一次,阿里影業又使出了什麼樣的法寶?直到7月16日總局宣布影院可以復工後,阿里影業僅用了三四個小時的時間便迅速定檔七夕,並將營銷重點放在了音樂和短視頻。情人節特供改為七夕節特供,當團隊還在開會的時候,物料方面的調整就已經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