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2021-02-15 一起拍電影

截至目前的影院復工熱映新片中,《1917》無疑是口碑最好的一部。
無論是其「一鏡到底」的呈現手法還是故事主人公穿越生死的驚險歷程,都讓這部影片是一部生而為大銀幕的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帶領觀眾「進入電影」的電影。當然,《1917》的成名並不是現在,在2019-2020頒獎季內拿下多個前哨獎,口碑一路領跑身負眾望,被認為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競爭者。在「頒獎季寵兒」「奧斯卡遺珠」等多個標籤之下,也讓這部影片的進入內地市場之路頗受關注。《1917》上映背後,影片出品方兼國內協助推廣方阿里影業再次成為焦點,因為這也是阿里影業繼《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等項目後再次助力海外高口碑作品登上內地大銀幕。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也採訪了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聽他講述《1917》的幕後故事及阿里影業的海外投資思路。

合作開始得很簡單。

「幾年前我們跟安培林(指Amblin Entertainment安培林娛樂)就達成了一系列戰略合作,我們的合作一直在『蜜月』期,每年他們的片單是拿給我們優先選擇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發現了《1917》這項目,」談起最初與《1917》的合作,何弭這樣說道。2016年阿里影業入股史蒂芬·史匹柏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投資、聯合製作、衍生品合作及宣傳發行領域開展密切合作,也正因如此,有了後來《圓夢巨人》《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等這些影片的合作故事。在阿里團隊一開始接觸到《1917》時,影片還只到大綱階段,但是阿里內部的選片過程非常迅速,從宣發團隊到上層綠燈委員會都一致看好這個影片——「我們團隊幾乎全員投票通過,因為這個項目從整體來講是完全符合阿里影業選片小、真、正、大四個維度,而且一個小人物在大的戰爭背景下遵守承諾、完成任務的精神也很可貴,所以我們認為這個片子不管從內容還是可能獲得的商業收益上都是不錯的,就馬上拍板把這個片子拿來國內試試。」(註:小、真、正、大分別代指小人物、真故事/真英雄、正能量、大時代/大情懷)在影片大綱階段就果斷下手,既是基於對合作夥伴的信任,更多也是來自幾年曆練下來團隊的經驗與信心,在《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何以為家》等多個大小爆款背後,阿里內部團隊積累了一定的方法論和心得,同時面對項目的信心也得到很大提升,就像何弭所說「我們認為自己對片子的判斷也在變得準確」。2018年的《綠皮書》阿里決定參投也是一個晚上就迅速決定的,好片子可遇而不可求,遇上了也更需要一個懂它的知音。作為同樣是奧系高口碑作品的《1917》,阿里影業協助引進和發行方擬定的內地市場之路也借鑑了《綠皮書》的成功經驗,1月初頒獎季熱潮時就發布確定引進海報,在計劃中能夠在奧斯卡頒獎禮日期附近上映,但是疫情危機的爆發打亂了所有計劃。在北京疫情二次爆發之前,阿里影業還在5月中旬推出過一版「櫻花」海報,海報上「相約影院 依舊一起」的slogan既與片名形成諧音,也是在又一波「院轉網」熱潮中明確告知觀眾影片堅持大銀幕上映。疫情危機的出現打亂了《1917》原定的上映計劃,而影片在疫情後期的定檔也面臨新的問題,例如錯過了頒獎季節點、天然熱度降低,影片所獲獎項並不像《綠皮書》那樣耀眼、大眾認知上的衝擊力減弱等,這也意味著阿里在宣傳工作上要更多依靠影片本體。對此何弭也表示:「它最大的賣點就是一鏡到底」,圍繞影片獨特的「一鏡到底」拍攝及呈現方式,阿里也與營銷團隊一起策劃了「大銀幕首選」「IMAX版全程呈現多26%畫面內容」等話題,引導大家關於沉浸式觀影的關注和選擇。除此之外,通過主人公人物形象與精神品質進行情感營銷成為此次《1917》宣傳過程中的核心策略,「一個小人物在戰爭環境中能夠克服困難、堅守承諾,我相信就算很多觀眾對於『一戰』沒有那麼了解,他也能get到這個情緒和精神,這個能幫助很多觀眾跨過文化、歷史背景等障礙,」就像何弭所說的,「選擇電影中能夠抓到人的部分」,這不僅是營銷的發力點,同時也是影片本身的內容閃光處。截至目前,《1917》票房已經突破4700萬,豆瓣及淘票票評分分別為8.5和8.7,在疫情後期的特殊市場環境下,《1917》的市場表現略遜於以前的《綠皮書》《何以為家》等影片,不過作為影院復工後首波定檔上映的新片,《1917》的登場也意義豐富,更何況,像這樣「一鏡到底」的獨特作品能夠登錄國內院線,也是一件好事。

海外項目宣發體系構建——

基礎設施建設+情感&精準營銷

《1917》上映,阿里影業的履歷表上又添一份星光。

 

「第一道分水嶺是《一條狗的使命》,我們第一次把影響力做到那麼大,行業開始重視我們;自從《綠皮書》以後,也初步奠定了我們在行業中的地位,」談到阿里影業與海外項目的合作,從2015、2016年的起步至今算起來也過去四五年,何弭將這段成長過程大致做了上述劃分。阿里影業開始做進口片的同時也是學習宣傳營銷的過程,何弭表示:「那時候我們本身的宣發業務也才剛起步,所以更多地從一些進口片裡學習影片的營銷方式,它們已經在海外做過一輪發行放映了,我們就去學習好的方式方法」。2017年《一條狗的使命》上映,其突破市場天花板的6.08億成績與高口碑也讓背後的阿里影業被關注。而2019年緊隨奧斯卡頒獎禮日期上映的最佳影片獲得者《綠皮書》,則再次體現了阿里選片的眼光和背後高效的宣發能力,隨著《何以為家》《一條狗的使命2》《徒手攀巖》《海上鋼琴師》等影片的接連上映,阿里影業的海外項目合作也正入佳境。在宣發方法論的演化和沉澱過程中,《綠皮書》和《何以為家》也最為典型。在參與合作多部影片之後,阿里團隊內部其實得出一個心得——「進口片和國產片最大的區別是,片中發生的故事以及故事背景大部分不在我們中國人熟悉和習慣的文化環境中,導致觀眾理解有一些障礙,但裡面有一個東西是相通的,就是情緒和情感。」所以在許多影片營銷過程中,「情感營銷」都成為重要的抓手,例如《綠皮書》中關於「友誼」的呈現,《何以為家》中「孤兒」內心世界的表達以及《1917》裡「小人物」信守承諾的精神等,這些人類共同的精神與情感可以跨越文化、地域隔閡,也成為宣傳影片時有力的支柱。其中讓何弭感到最難卻也最滿足的影片是《何以為家》,畢竟這是一部來自遙遠國家、陌生背景甚至原片名「迦百農」都讓中國觀眾摸不著頭腦的小片子,而阿里影業與合作方路畫一起把片名改成了通俗易懂的「何以為家」,並且在選擇主海報時放棄了國際發行時的通用版本,改用主人公笑臉的那一款,也是希望更容易被國內觀眾接受。同時,「精準營銷」也是阿里成功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旗下的用戶觀影決策平臺淘票票、一站式數字宣發平檯燈塔等都為宣發團隊提供數據支持。何弭也表示「外片和國產片相比營銷方式也有一些差異,會做更多精準人群的營銷,同時整個淘票票用戶調性也是偏資深影迷群體,能夠助力高口碑進口片的營銷推廣效果。」例如在淘票票平臺上發布的《1917》「一鏡到底」特輯的閱讀和轉發量很高,平臺用戶也會遞進式影響身邊的潛在觀眾。所以能夠看到,阿里影業基礎設施的建立與完善,也成為電影營銷過程中的賦能環。當然,多部高口碑影片的成功也會加速淘票票平臺上資深影迷的聚集,包括其與上影節、北影節、藝聯的合作也在側麵塑造平臺用戶畫像,正向循環之下也加持了影業宣發策略的精準與高效。

 

耀眼成績單背後,為阿里影業迎來諸多美譽,如「外片最佳合伙人」「爆款收割機」「阿里架起奧斯卡電影與中國市場的橋梁」等,這是對於阿里影業與海外項目合作過去的肯定,而接下來,阿里也有自己的打算。目前阿里影業與海外項目的合作,專注於挖掘海外高口碑優質電影,通過參投或者協助宣發推廣與其達成合作推入國內市場,這一類作品阿里影業近幾年做得風生水起,例如《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何以為家》《1917》等,接下來,阿里團隊也在重點看歐洲電影,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同時,全新的合作方式也正在出現,此前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就在上影節期間表示「借鑑我們在國際電影中的經驗,會覺得類似於《綠皮書》和《何以為家》怎麼在中國拍出來,這方面也是我們的興趣」,何弭也談到目前在尋找一些海外優質IP引入國內進行翻拍,已經有項目在進行中。而在《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1917》等合作項目背後也可以看到,阿里的合作從投資到宣發貫穿全程,並且基於與安培林的深度合作基礎上,對此何弭也表示:「我們在對外做投資的時候還是偏向於業務投資,對方跟我們的業務本身能夠形成互補或者合作的關係,我們才用資本合作把關係拉得更近。但是在好萊塢跟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還是挺大的,很多時候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達成深度合作。」或許也正因如此,在2016年入股安培林娛樂之後,阿里影業也沒有更多資本出海的動作。「我們目前還是以國內市場為最主要的發力方向。」談及業務方向規劃,何弭很明確地表示道。所以阿里影業在做的事也很好理解,這是一家內容公司,而在內容業務方向上,一方面通過協助引入高口碑海外作品讓國內觀眾看到更多元化的優質電影,另一方面在國內參與大檔期的頭部電影,並開始積極合制與自製,如與中影合作,剛剛於上午宣布定檔國慶的《一點就到家》。項目合作之外,李捷在上影節期間也特別提到獨立製片人計劃,希望未來用3至5個月的時間做全行業製片人的開放式合作,雙方可以從項目投資、項目開發、人才合作三種方式開展合作。內容生產的核心是人才培育,所以在阿里的獨立製片人計劃背後,也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向內容打造更深處進發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影業正在「重返」內容賽道,所謂「重返」,其實是阿里基於自身優劣勢「迂迴」成長的一條道路。2014年成立伊始阿里影業也操盤過一些大導演、大流量、大IP項目,成績並不好,於是阿里影業選擇從優勢入手即做平臺、打造產品,所以有了淘票票、燈塔、鳳凰雲智等基礎設施,就像李捷所說「先『退出』內容行業,因為有問題,一直做不出來。」在完成平臺搭建的同時,投資和宣發層面的項目合作也多起來,在大量學習積累過程中「世界打開了,不像以前一樣在摸索」,時候到了,於是在去年8月的內部會議上,李捷表示「我們要重返內容賽道」,同時確定了上述內容發展方向,結合去年和今年的項目情況也可以看到,這一次阿里影業有「備」而來。而在阿里影業的內容布局中,以國內市場為瞄準點,國際和國內業務雙線並行發展,《1917》的上映對於阿里來說是疫情危機結束後的第一部影片,接下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一點就到家》、《拆彈專家2》,以及參與其中的《八佰》、《信條》、《我和我的家鄉》等也將陸續上映。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對於行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洗牌、整合的過程中,內容能力這一核心競爭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尤其是疫情後期的行業對於內容的回歸與要求也會更加重視,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阿里影業的內容業務構建與發展無疑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這本就是一個內容行業,內容發展才是行業發展,內容公司須得靠內容打天下。眼下,內容+科技的阿里影業也正在「重啟」,未來路還長,相信阿里影業的故事也還有更多。

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100部國產電影|特別策劃

為什麼中美幾乎同時選擇向電影窗口期開刀?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也採訪了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聽他講述《1917》的幕後故事及阿里影業的海外投資思路。
  • 優酷與阿里影業推紀錄電影培育計劃
    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尋找中國最優質的紀錄電影項目,並給予投資、製作、宣發、播映的全鏈路支持,優酷和阿里影業攜手發起Iron Facts紀錄電影培育計劃,這也是國內唯一針對紀錄電影的培育計劃。世界級紀錄片大師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受邀擔任該計劃的終身名譽主席。
  • 《時間盡頭》票房破4.6億,背後其實是阿里影業下的一盤棋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阿里影業在去年助推小語種文藝片《何以為家》票房破3億之後,再一次通過數位化宣發和下沉策略,將一部小眾影片打造為爆款。這一次,阿里影業又使出了什麼樣的法寶?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稱,&34;,可後來,這部影片的票房幾乎比預期
  • 《時間盡頭》火爆之後,阿里影業「錦橙合制」大片相繼接棒
    一系列&34;的宣發才是《時間盡頭》成功背後的真相,阿里影業和安樂等片方共享各自在製作、宣發上的優勢資源,最終實現了此次&34;中各方的共贏。遙想當年春節檔的&34;,《小豬佩奇過大年》上映前一個月,阿里影業僅通過一部簡單而溫馨的小視頻便將&34;概念植入了每個國人的腦中,小視頻內容也準確幫《小豬佩奇過大年》實現了精準的用戶定位——親子。
  • 五年三步走,阿里影業後疫情時代將布局何方?
    作為今年開幕式論壇上唯二的兩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在會後接受了數娛夢工廠記者的專訪,從行業和自身發展的視角對疫情下的中國電影公司、電影宣發、和電影產業生態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整個行業都在評估這場疫情的影響,而我們看到的是『危中有機』。」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文|毒眸  張友發編輯|吳燕雨「再過幾年回頭看,這可能是阿里影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發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毒眸。在今年金雞電影節期間的發布會上,阿里影業官宣了內容廠牌「可能製造」和自製片單。此前李捷已經在專訪時,向毒眸表達了重回內容牌桌的決心。
  • 阿里影業宣發作業系統再造爆款,《時間盡頭》票房破4億超預期
    從燈塔試映、抖音營銷,到「飛行圖」、「八抓魚」對數據的洞察,再到檔期營銷和相應發行策略對社會情緒的捕捉,《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阿里影業「宣發作業系統」的整體推動下,成為了2020年首部「黑馬」影片。  7月16日宣布影院復工,阿里影業宣發團隊僅用三小時便將影片定檔於七夕情人節,對觀眾和院線市場傳遞了充分的信心。同時,阿里團隊根據去年燈塔試映的結果對宣發方式進行改良,將影片前期的營銷重點放在了音樂和短視頻兩個維度,提前在視頻、音樂平臺打響了影片宣發的第一槍。
  • 阿里影業CEO為何偏偏是他?
    日前,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簡稱阿里大文娛)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宣布,阿里巴巴合伙人樊路遠(花名木華黎)將加入阿里大文娛大班委,共同制定和推進大文娛的發展戰略。樊路遠將分管阿里大文娛電影產業相關工作,接替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集團公司(簡稱阿里影業)CEO,向俞永福匯報。
  • 阿里影業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子公司 俞永福離開
    新京報訊(記者 梁辰)3月5日晚間,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Ali CV完成認購10億股新股份。Ali CV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集團」)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也就是說,阿里影業正式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附屬子公司。2018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曾對外公布計劃增持阿里影業,向其注資12.5億港元,持股比例由49%提升至50.92%。
  • 阿里影業單幹還是靠爸爸
    阿里影業最近新消息不斷,先是上半年投入資金提升「淘票票」市場份額導致業績出現虧損,近期又傳出阿里影業緊鑼密鼓地籌備開展實體院線業務。作為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旗下大文娛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運營的阿里影業仍處於投入階段,何時盈利尚未可知。被阿里寄予厚望的阿里影業究竟能不能依靠網際網路模式在影視娛樂行業打開一片新天地?
  • 阿里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大漲近50%.
    4月8日,阿里影業復盤並發布公告稱:「已接獲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注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注入若干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予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  公司公告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可能將線上電影售票業務及一個為製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投資融資的平臺注入阿里影業。  另有市場消息稱,前者是「淘寶電影票」,後者則是「娛樂寶」。
  • 阿里影業董事長任光線董事,阿里、光線進入「蜜月期」?
  • 專訪敦淇 | 從《古劍奇譚2》到《面向大海》,解碼阿里影業劇集領域市場布局
    娛樂獨角獸獨家對話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副總裁、劇集中心負責人敦淇,和《古劍奇譚2》製片人劉漢東、蔣鶴寧,試圖揭開阿里影業劇集產業布局的冰山一角。交談中,敦淇對市場現狀和行業趨勢娓娓道來,刻畫了一幅劇集發展藍圖,真可謂「胸中有溝壑,腹裡有乾坤」。 仙俠題材市場空間被擠壓?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電影行業徹底去泡沫化,阿里戰略布局開始發力內容
    在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阿里影業將繼續在各環節不斷探索科技手段的同時,也將在內容領域持續發力,期待為觀眾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恢復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宣發平檯燈塔聯合淘寶直播、優酷推出了多種線上營銷產品,復工後首部新片《第一次的離別》,就在燈塔「衝擊播」完成線上「雲首映」。
  • 阿里影業值300億港元?憑什麼?
    1.67港元,幾乎是阿里影業近幾個月以來的最高價,有網友稱,阿里影業幾乎是以一張白紙支撐著300多億港元的市值,這也意味著,張強要想從資本市場獲利,必須帶領阿里影業奮力一搏。2014年以來,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布局電影領域。
  • 從春節檔看阿里影業的「網際網路+」影視商業版圖
    至此,阿里影業已打造出一整套電影生態系統——一個從融資、製作、發行、營銷、售票到大數據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電影產業閉環。而於去年陸續完成主要布局後,阿里影業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2018年電影成績單:阿里影業出品的《紅海行動》以36.5億票房成為去年內地電影市場票房冠軍,位居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亞軍。
  • 從阿里影業折桂奧斯卡,看阿里大文娛的春祈
    樊路遠表示,他給阿里影業的定位是中國影視行業的「打工者」。無獨有偶,在接手優酷四個月後,樊路遠在和曹華益、白一驄、於正、黃瀾等40餘家頭部劇集公司高層的閉門會上給優酷及阿里大文娛團隊的定位是「店小二」, 這是一個極具阿里特色的標籤。
  • 看阿里布局「電影全產業鏈」的左手右手慢動作:投資和和影業 阿里影業董事長換帥
    事實上,2016年5月,阿里影業旗下淘票票成功完成A輪融資17億元,和和影業就與鼎暉投資、螞蟻金服、博納影業、華策影視、南派泛娛、聯瑞影業等位列於投資方之中。值得注意的是,3歲不到的阿里影業在本月完成「換帥」, 11月21日,阿里影業公告宣布,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即日起接任邵曉鋒,出任阿里影業董事局主席。
  • 阿里影業不用專業編劇,用大數據機器人如何?沒什麼卵用
    有人批評阿里影業,也有人說,阿里影業只是說了行業早已這麼幹的一句真話。本周一,阿里影業開盤,下跌3.45%。股票市場,是具備投資能力群體的一種典型民意測試,但他們更在意的也許是這家上市公司的虧損情況。阿里影業(01060.HK)於2015年3月31日晚間發布的年度業績印證了此前的業績預告。
  • 娛樂寶籤約萬代南夢宮,阿里影業的衍生品生意要怎麼玩?
    就在近日,阿里影業旗下娛樂寶宣布與萬代南夢宮娛樂達成合作,就南夢宮旗下的超強IP「PAC-MAN」(吃豆人)籤訂衍生品授權協議。萬代南夢宮娛樂宣布,正式授權阿里影業旗下娛樂寶對經典遊戲IP吃豆人大中華區的衍生品開發及售賣。2015年下旬,阿里巴巴集團作價5.2億美金將淘票票(淘寶電影)和娛樂寶兩大資產注入阿里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