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開始得很簡單。
「幾年前我們跟安培林(指Amblin Entertainment安培林娛樂)就達成了一系列戰略合作,我們的合作一直在『蜜月』期,每年他們的片單是拿給我們優先選擇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發現了《1917》這項目,」談起最初與《1917》的合作,何弭這樣說道。2016年阿里影業入股史蒂芬·史匹柏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投資、聯合製作、衍生品合作及宣傳發行領域開展密切合作,也正因如此,有了後來《圓夢巨人》《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等這些影片的合作故事。在阿里團隊一開始接觸到《1917》時,影片還只到大綱階段,但是阿里內部的選片過程非常迅速,從宣發團隊到上層綠燈委員會都一致看好這個影片——「我們團隊幾乎全員投票通過,因為這個項目從整體來講是完全符合阿里影業選片小、真、正、大四個維度,而且一個小人物在大的戰爭背景下遵守承諾、完成任務的精神也很可貴,所以我們認為這個片子不管從內容還是可能獲得的商業收益上都是不錯的,就馬上拍板把這個片子拿來國內試試。」(註:小、真、正、大分別代指小人物、真故事/真英雄、正能量、大時代/大情懷)在影片大綱階段就果斷下手,既是基於對合作夥伴的信任,更多也是來自幾年曆練下來團隊的經驗與信心,在《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何以為家》等多個大小爆款背後,阿里內部團隊積累了一定的方法論和心得,同時面對項目的信心也得到很大提升,就像何弭所說「我們認為自己對片子的判斷也在變得準確」。2018年的《綠皮書》阿里決定參投也是一個晚上就迅速決定的,好片子可遇而不可求,遇上了也更需要一個懂它的知音。作為同樣是奧系高口碑作品的《1917》,阿里影業協助引進和發行方擬定的內地市場之路也借鑑了《綠皮書》的成功經驗,1月初頒獎季熱潮時就發布確定引進海報,在計劃中能夠在奧斯卡頒獎禮日期附近上映,但是疫情危機的爆發打亂了所有計劃。在北京疫情二次爆發之前,阿里影業還在5月中旬推出過一版「櫻花」海報,海報上「相約影院 依舊一起」的slogan既與片名形成諧音,也是在又一波「院轉網」熱潮中明確告知觀眾影片堅持大銀幕上映。疫情危機的出現打亂了《1917》原定的上映計劃,而影片在疫情後期的定檔也面臨新的問題,例如錯過了頒獎季節點、天然熱度降低,影片所獲獎項並不像《綠皮書》那樣耀眼、大眾認知上的衝擊力減弱等,這也意味著阿里在宣傳工作上要更多依靠影片本體。對此何弭也表示:「它最大的賣點就是一鏡到底」,圍繞影片獨特的「一鏡到底」拍攝及呈現方式,阿里也與營銷團隊一起策劃了「大銀幕首選」「IMAX版全程呈現多26%畫面內容」等話題,引導大家關於沉浸式觀影的關注和選擇。除此之外,通過主人公人物形象與精神品質進行情感營銷成為此次《1917》宣傳過程中的核心策略,「一個小人物在戰爭環境中能夠克服困難、堅守承諾,我相信就算很多觀眾對於『一戰』沒有那麼了解,他也能get到這個情緒和精神,這個能幫助很多觀眾跨過文化、歷史背景等障礙,」就像何弭所說的,「選擇電影中能夠抓到人的部分」,這不僅是營銷的發力點,同時也是影片本身的內容閃光處。截至目前,《1917》票房已經突破4700萬,豆瓣及淘票票評分分別為8.5和8.7,在疫情後期的特殊市場環境下,《1917》的市場表現略遜於以前的《綠皮書》《何以為家》等影片,不過作為影院復工後首波定檔上映的新片,《1917》的登場也意義豐富,更何況,像這樣「一鏡到底」的獨特作品能夠登錄國內院線,也是一件好事。海外項目宣發體系構建——
基礎設施建設+情感&精準營銷
《1917》上映,阿里影業的履歷表上又添一份星光。
「第一道分水嶺是《一條狗的使命》,我們第一次把影響力做到那麼大,行業開始重視我們;自從《綠皮書》以後,也初步奠定了我們在行業中的地位,」談到阿里影業與海外項目的合作,從2015、2016年的起步至今算起來也過去四五年,何弭將這段成長過程大致做了上述劃分。阿里影業開始做進口片的同時也是學習宣傳營銷的過程,何弭表示:「那時候我們本身的宣發業務也才剛起步,所以更多地從一些進口片裡學習影片的營銷方式,它們已經在海外做過一輪發行放映了,我們就去學習好的方式方法」。2017年《一條狗的使命》上映,其突破市場天花板的6.08億成績與高口碑也讓背後的阿里影業被關注。而2019年緊隨奧斯卡頒獎禮日期上映的最佳影片獲得者《綠皮書》,則再次體現了阿里選片的眼光和背後高效的宣發能力,隨著《何以為家》《一條狗的使命2》《徒手攀巖》《海上鋼琴師》等影片的接連上映,阿里影業的海外項目合作也正入佳境。在宣發方法論的演化和沉澱過程中,《綠皮書》和《何以為家》也最為典型。在參與合作多部影片之後,阿里團隊內部其實得出一個心得——「進口片和國產片最大的區別是,片中發生的故事以及故事背景大部分不在我們中國人熟悉和習慣的文化環境中,導致觀眾理解有一些障礙,但裡面有一個東西是相通的,就是情緒和情感。」所以在許多影片營銷過程中,「情感營銷」都成為重要的抓手,例如《綠皮書》中關於「友誼」的呈現,《何以為家》中「孤兒」內心世界的表達以及《1917》裡「小人物」信守承諾的精神等,這些人類共同的精神與情感可以跨越文化、地域隔閡,也成為宣傳影片時有力的支柱。其中讓何弭感到最難卻也最滿足的影片是《何以為家》,畢竟這是一部來自遙遠國家、陌生背景甚至原片名「迦百農」都讓中國觀眾摸不著頭腦的小片子,而阿里影業與合作方路畫一起把片名改成了通俗易懂的「何以為家」,並且在選擇主海報時放棄了國際發行時的通用版本,改用主人公笑臉的那一款,也是希望更容易被國內觀眾接受。同時,「精準營銷」也是阿里成功的另一個重要方式,旗下的用戶觀影決策平臺淘票票、一站式數字宣發平檯燈塔等都為宣發團隊提供數據支持。何弭也表示「外片和國產片相比營銷方式也有一些差異,會做更多精準人群的營銷,同時整個淘票票用戶調性也是偏資深影迷群體,能夠助力高口碑進口片的營銷推廣效果。」例如在淘票票平臺上發布的《1917》「一鏡到底」特輯的閱讀和轉發量很高,平臺用戶也會遞進式影響身邊的潛在觀眾。所以能夠看到,阿里影業基礎設施的建立與完善,也成為電影營銷過程中的賦能環。當然,多部高口碑影片的成功也會加速淘票票平臺上資深影迷的聚集,包括其與上影節、北影節、藝聯的合作也在側麵塑造平臺用戶畫像,正向循環之下也加持了影業宣發策略的精準與高效。
耀眼成績單背後,為阿里影業迎來諸多美譽,如「外片最佳合伙人」「爆款收割機」「阿里架起奧斯卡電影與中國市場的橋梁」等,這是對於阿里影業與海外項目合作過去的肯定,而接下來,阿里也有自己的打算。目前阿里影業與海外項目的合作,專注於挖掘海外高口碑優質電影,通過參投或者協助宣發推廣與其達成合作推入國內市場,這一類作品阿里影業近幾年做得風生水起,例如《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何以為家》《1917》等,接下來,阿里團隊也在重點看歐洲電影,如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同時,全新的合作方式也正在出現,此前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就在上影節期間表示「借鑑我們在國際電影中的經驗,會覺得類似於《綠皮書》和《何以為家》怎麼在中國拍出來,這方面也是我們的興趣」,何弭也談到目前在尋找一些海外優質IP引入國內進行翻拍,已經有項目在進行中。而在《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1917》等合作項目背後也可以看到,阿里的合作從投資到宣發貫穿全程,並且基於與安培林的深度合作基礎上,對此何弭也表示:「我們在對外做投資的時候還是偏向於業務投資,對方跟我們的業務本身能夠形成互補或者合作的關係,我們才用資本合作把關係拉得更近。但是在好萊塢跟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還是挺大的,很多時候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達成深度合作。」或許也正因如此,在2016年入股安培林娛樂之後,阿里影業也沒有更多資本出海的動作。「我們目前還是以國內市場為最主要的發力方向。」談及業務方向規劃,何弭很明確地表示道。所以阿里影業在做的事也很好理解,這是一家內容公司,而在內容業務方向上,一方面通過協助引入高口碑海外作品讓國內觀眾看到更多元化的優質電影,另一方面在國內參與大檔期的頭部電影,並開始積極合制與自製,如與中影合作,剛剛於上午宣布定檔國慶的《一點就到家》。項目合作之外,李捷在上影節期間也特別提到獨立製片人計劃,希望未來用3至5個月的時間做全行業製片人的開放式合作,雙方可以從項目投資、項目開發、人才合作三種方式開展合作。內容生產的核心是人才培育,所以在阿里的獨立製片人計劃背後,也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向內容打造更深處進發的態度。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影業正在「重返」內容賽道,所謂「重返」,其實是阿里基於自身優劣勢「迂迴」成長的一條道路。2014年成立伊始阿里影業也操盤過一些大導演、大流量、大IP項目,成績並不好,於是阿里影業選擇從優勢入手即做平臺、打造產品,所以有了淘票票、燈塔、鳳凰雲智等基礎設施,就像李捷所說「先『退出』內容行業,因為有問題,一直做不出來。」在完成平臺搭建的同時,投資和宣發層面的項目合作也多起來,在大量學習積累過程中「世界打開了,不像以前一樣在摸索」,時候到了,於是在去年8月的內部會議上,李捷表示「我們要重返內容賽道」,同時確定了上述內容發展方向,結合去年和今年的項目情況也可以看到,這一次阿里影業有「備」而來。而在阿里影業的內容布局中,以國內市場為瞄準點,國際和國內業務雙線並行發展,《1917》的上映對於阿里來說是疫情危機結束後的第一部影片,接下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一點就到家》、《拆彈專家2》,以及參與其中的《八佰》、《信條》、《我和我的家鄉》等也將陸續上映。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對於行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洗牌、整合的過程中,內容能力這一核心競爭力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尤其是疫情後期的行業對於內容的回歸與要求也會更加重視,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阿里影業的內容業務構建與發展無疑顯得更為重要,因為這本就是一個內容行業,內容發展才是行業發展,內容公司須得靠內容打天下。眼下,內容+科技的阿里影業也正在「重啟」,未來路還長,相信阿里影業的故事也還有更多。
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100部國產電影|特別策劃
為什麼中美幾乎同時選擇向電影窗口期開刀?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