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步走,阿里影業後疫情時代將布局何方?

2021-01-18 數娛夢工廠

作者|張漢澍

7月25日上午9時,一個本該悠閒的周六上午,位於上海長寧區的番禹路上卻罕見的排起了長龍,密集的行人和汽車混行於這條充滿法式韻味的馬路上,緩緩的湧向主會場。在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的大堂中央,極具儀式感的紅地毯被再次鋪上。

因疫情停擺了180餘天后,中國電影產業借2020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盛大開幕,向外界宣告了它的回歸。當歷經波折的電影人從四面八方匯聚上海,有關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的探討和思考,便不可迴避的成為今年上影節期間的首要議題。

作為今年開幕式論壇上唯二的兩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在會後接受了數娛夢工廠記者的專訪,從行業和自身發展的視角對疫情下的中國電影公司、電影宣發、和電影產業生態進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整個行業都在評估這場疫情的影響,而我們看到的是『危中有機』。」在李捷看來,今年的電影行業是一個徹底去泡沫化的過程,從2014年泡沫化出現到2016年達到頂峰,過多投機式熱錢的湧入讓國內電影的製作成本不斷水漲船高,甚至嚴重幹擾了內容市場的正常投資回報。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此抱有相同的觀點:「大家要反思一下,過去幾年裡我們的電影是不是拍貴了?平均製作成本的增速遠超過了票房的增速,頭部電影的投資越來越大,導致了風險的加劇。」

如今泡沫刺破、資本的退潮對電影行業而言不可謂不是一種利好。而與此同時,後疫情時代的電影宣發該如何去做?也是業界普遍關心的重點:一方面新電影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搞首映禮,主創團隊也無法往返於各個城市之間進行路演;另一方面影院復工後正面臨雙向挑戰,越是缺少宣發手段,新片越不願上,而越沒有新片敢上,影院的客流量就越少。

對於電影行業面臨的這一矛盾,阿里影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宣發理念:將傳統的線下宣發,搬到線上直播間,用如今大行其道的主播帶貨方式嘗試電影宣發。去年11月5日的淘寶直播間裡,主播薇婭在短短6秒內為大鵬和柳巖主演的《受益人》賣出了11萬張電影票。直接刷新了傳統電影人的認知,將電影宣髮帶進了一個全新的數位化維度。

李捷表示,在目前疫情防控依然嚴峻的形勢下,阿里影業希望運用科技的手段探索電影宣發方面的新產品,為電影市場的復甦提供全方位的幫助。

當中國電影按下重啟鍵,阿里影業的未來或許也將在這波行業復甦中被重新定義。

當內容,成為一種優先級戰略

2019年8月的一天,阿里影業召集了一個內部閉門會議。如果在未來的3~5年裡,這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主投主創的影片,能夠在中國優質電影的行列中佔得一席之地,那麼這場閉門會或許會被賦予瑞金之於長徵起點般的特殊意義。

在與會的20餘人裡,有的從事版權採買、有的負責電影投資、還有的主管宣傳發行,時任淘票票總裁的李捷對這支團隊說:「今天這個會,只講一件事,我們要全力加碼內容賽道。」

10個月後,李捷升任阿里影業總裁。全面接手阿里影業國內業務的他也將電影內容的製作和投資放到了一個更高的戰略維度。李捷提出,阿里影業要做一家同時具備「內容+科技「的電影公司,而在現階段中,內容甚至要列在科技之前。

作為此前淘票票的一號負責人,李捷給外界留下的一貫印象是其在網際網路電影宣發領域的深耕與創新;而阿里影業長期以來留給業界的記憶不論是將淘票票打造成「最佳觀影決策平臺」也好,還是搭建數位化宣發平檯燈塔和影院數位化管理平臺鳳凰雲智,外界能聯想到的大多是阿里影業在電影產業新基礎設施方面的布局和覆蓋。

「很多人問我,怎麼你們一會兒做內容,一會兒不做內容?其實答案特別簡單,阿里影業從來沒有離開過內容賽道,只不過在過去五年中完成了三步走:從找到業務抓手,到打通網際網路宣發,再到加碼內容,有一個布局過程。」李捷對數娛夢工廠說。

作為文娛產業裡的一家老牌自媒體,數娛夢工廠一路見證了阿里巴巴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起了阿里影業,也同時目睹了阿里影業的戰略轉向和業務變遷,這次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梳理,來更透徹的看清阿里影業的內容端戰略。

2014年,彼時的電影產業正處於黃金風口期,華誼兄弟等電影概念股被資本市場瘋狂追逐,身為網際網路三巨頭的BAT都在設法切入文娛市場這塊誘人的蛋糕。同年3月,阿里巴巴率先出手,以收購的方式斥資近63億港元將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中國「收入囊中;同年8月,文化中國更名阿里影業。當時公司大筆投注內容,卻都沒有真正在中國電影市場裡有所建樹。

2016年,阿里影業最高管理層易主。同年8月李捷調入阿里影業出任淘票票總裁。這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領導班子在從電影人轉向網際網路人的同時,也對外釋放出了不同的戰略信號:同樣是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當時的阿里影業首次提出了「新基礎設施戰略」,表示不想做一家傳統的電影公司。

從深度自製內容,到避談內容轉向基礎設施型的平臺公司,阿里影業在一段時期內對電影內容業務的修正,從一極走向了另一極。

「在網際網路團隊的人調進阿里影業後,我們有一次非常嚴肅的討論。拿阿里影業和光線、博納、華誼、壞猴子相比,我們的優勢是什麼?」李捷很早就洞察到,電影行業中最好的內容人都在自己創業,而即便是二流的內容人也很難去一家剛剛成立不久的網際網路電影公司。

當無法聚攏到一流內容人才,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對自己的內容業務和未來戰略進行重新審視,阿里影業也不例外。

做電影,也需要迂迴戰術

很多時候,求仁未必得仁。對於阿里影業而言,打開電影內容這扇大門的鑰匙或許註定要握在一群網際網路人的手中。

「當時我們這批人的長項就是做平臺,我們有網際網路產品的運營能力。所以當時的決定是應該先把淘票票作為核心業務做起來。如果離開淘票票去孤立的做內容,阿里影業無疑是缺少抓手的。」

2016~2017年,李捷帶領下的淘票票一路披荊斬棘,市場份額一路反超格瓦拉、時光網、百度糯米和微影,在兩年時間裡,實現了從在線電影票務平臺第五名到第二名的逆襲。在最高峰值時(2017年8月),淘票票的份額甚至一度反超貓眼成為市場第一。

而淘票票之於阿里影業的意義,絕不僅僅是一個頭部的在線票務平臺,更是承載了網際網路宣發這塊核心業務,一張通往內容端的稀有船票。2017那一年,外界可以發現淘票票已經出現在了《戰狼2》《西遊·伏妖篇》《乘風破浪》等許多重要影片的聯合出品和營銷名單中。

同年的8月,樊路遠調任阿里影業CEO,開啟了迄今為止阿里影業發展最快,最好的一段黃金歲月。

一年後的2018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樊路遠對阿里影業的內容端戰略再次進行了修正:「阿里影業不做內容的說法,是被誇大了。我想澄清的是阿里會加大對優質內容的投入。沒有內容的公司不是一家好的影業公司,所以必須要在內容上大力投入。「

自此,阿里影業多年來在內容端的歷史沉浮和戰術迂迴已躍然紙上。李捷總結道:當初先退出內容行業,因為一直做不出來,存在很多問題。於是阿里影業先調整了的內部資源,all in淘票票,用了2016、2017、2018年三年時間,把淘票票、燈塔、雲智三個平臺基本做成行業的第一第二。

這個時候,電影行業裡最好的內容團隊願意和阿里影業合作了,不僅僅是宣發層面,更一舉打開了後者內容投資的大門。整個2019年,阿里影業成為了除了中影華夏以外,中國民營電影公司中參與投資票房最高的企業,所投資的電影票房累計近120億。

時光步入2020年,隨著李捷提出阿里影業「內容+科技」的定位,內容再一次回到了這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戰略C位。在組織架構上,阿里影業分出了內容、地面網絡BD和面向影院的產品、技術部門,而李捷將親自負責內容板塊。

「我自己的時間精力70%~80%會放在內容製作和內容投資業務上,這代表著阿里影業的戰略。一號位管的是肯定是公司最重要的東西。」李捷告訴數娛夢工廠。

從今年下半年起,由阿里影業主投主控的「錦橙合制計劃「中,將有《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拆彈專家》《哪吒重生》和《第一爐香》陸續上映。而更多的內容籌備也在進行中,例如和中影合作的反映武漢快遞小哥汪勇真人真事的抗疫電影,已經拿到改編授權。而由阿里影業協助推廣,斬獲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混音、最佳視覺效果三項大獎的《1917》也將在8月公映。

此外阿里影業手裡還儲備了多部籌備開機的電影項目,它們大多是現實主義題材,圍繞小人物、正能量和大時代的環境展開故事。或許未來的《藥神》就將誕生其中。李捷非常清楚,現階段的阿里影業如果重走2014、2015年大製作大卡司的內容老路,是非常危險的。阿里影業需要效仿的是類似《綠皮書》《何以為家》這類成本可控的口碑爆款。

當netflix都開始進軍院線電影,「內容為王」依然是這個行業的鐵律,阿里影業想要在中國電影市場中的地位更進一步,就必須要觸碰內容這一充滿著風險和誘惑的核心區域。

相對於這個快節奏的世界,電影是一項慢藝術。對於阿里影業的自製內容,或許外界需要將時間線拉長到三五年後評判才更為客觀,給這家網際網路電影公司多留出一點時間和耐心。

疫情下的電影宣發革命

對於14世紀那場席捲歐洲的黑死病,近代歷史學家提出過一種不同的視角:正是由於數千萬人口的大量消失,宗教禁錮遭瓦解,才催生了後來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提前到來。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現,對中國電影產業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但也在無奈中,變相加速了線上雲宣發,用科技手段替代傳統線下路演和首映禮的過程。

「毫無疑問,大家從以前的『想試試』變成『不得不』。」李捷還記得去年燈塔在推廣「衝擊播」(宣發方式)的時候,有片方不同意自家演員進直播間路演的情形,但到了今年上半年,比他大牌多的明星都開始了直播。

「線重新定義路演——這是一年前「衝擊播」提出的口號,但以當時電影市場的環境,應聲者寥寥。很多傳統電影公司的人對此是十分抗拒的,在他們看來直播間是賣貨的,在直播間裡的都是網紅,電影主創怎麼能進直播間呢?

然而這個行業中也從不乏一些眼光獨到的電影人和演員。有一回在《南方車站的聚會》的宣發會議上,李捷問出品方和力辰光的董事長李力,能不能讓胡歌進直播間做一次線上路演?當時在場的人全都傻了,有人說李捷你瘋了嗎?比胡歌咖位低的藝人都嚴辭拒絕過我們。但李力卻回答道:為什麼我們不試一試呢?

為這件事情,李力飛廈門找胡歌吃了三次飯,每次順帶做兩個小時思想工作。胡歌本人對直播間路演並不排斥,但他的經紀團隊依然有所顧慮:胡歌這麼男神的演員進直播間,會不會出現輿情?萬一說錯話了怎麼辦?這些疑雲在後續被一一打消,當李佳琦和胡歌同時坐進直播間的那一刻,在線人數突破了1100萬,遠遠超過任何一場線下路演可面向的規模人數,短短6.5秒就賣出了26萬張電影票。

這讓許多傳統電影人意識到,直播帶貨除了可以在消費端,也可以運用在電影宣發身上。直播除了可以帶貨,也可以賣票。

在李捷看來,疫情的反覆性讓電影從業者們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當過去線下的路演、首映禮都沒有辦法繼續時,行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機會,而以「內容+科技」為理念的阿里影業無疑需要充分的施展作為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技術基因,為電影行業眼下的宣發局限進行賦能。

「許多傳統行業是經驗驅動的,當老前輩、老司機都這樣做時,沒有人會質疑。但我們對新事物也一定要抱有開放的態度。今年下半年電影市場恢復之後,在線直播、短視頻的宣發手段將成為主流和標配。」

目前,短視頻中最受用戶歡迎的是幾分鐘快速看片和解說電影類型,而最新改版後的淘票票幾乎把解說電影的短視頻都呈現了出來。在他看來,短視頻和直播只是兩種不同的方法,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通過視覺認知將電影轉化為購買決策。

從2015年開始,以淘票票為代表的一大批票務平臺的湧現,解決電影票在線購買和選座的難題。如今,直播間雲路演和短視頻為代表的科技宣發方式,會不會成為電影產業中第二塊融入數位化的版圖?電影行業裡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數位化的?

這是每一天,李捷留給自己和團隊不斷重複的一道終極思考題。

相關焦點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1917》上映背後,影片出品方兼國內協助推廣方阿里影業再次成為焦點,因為這也是阿里影業繼《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等項目後再次助力海外高口碑作品登上內地大銀幕。可以看到,阿里影業參投和負責宣發的海外影片連年迎來市場爆發,優異成績背後阿里影業的選片眼光和宣發經驗也引人好奇。
  • 阿里影業五年「出海史」| 專訪阿里影業副總裁何弭
    再次成為焦點,因為這也是阿里影業繼《綠皮書》《何以為家》《徒手攀巖》等項目後再次助力海外高口碑作品登上內地大銀幕。 2016年阿里影業入股史蒂芬·史匹柏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投資、聯合製作、衍生品合作及宣傳發行領域開展密切合作,也正因如此,有了後來《圓夢巨人》《一條狗的使命》《綠皮書》等這些影片的合作故事。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電影行業徹底去泡沫化,阿里戰略布局開始發力內容
    在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阿里影業將繼續在各環節不斷探索科技手段的同時,也將在內容領域持續發力,期待為觀眾提供更多優質內容,恢復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信心。 疫情期間,網際網路宣發平檯燈塔聯合淘寶直播、優酷推出了多種線上營銷產品,復工後首部新片《第一次的離別》,就在燈塔「衝擊播」完成線上「雲首映」。
  • 阿里影業「三架馬車」布局電影數位化
    以淘票票為抓手,阿里巴巴影業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影業」)開始布局數位化宣發,目前在宣發端布局了淘票票、雲智和燈塔「三駕馬車」,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布局數位化宣發新基礎設施的先行者。 2018年4月20日,阿里影業在北京電影節期間宣布為電影片方和宣發公司服務的一站式電影宣發平臺「燈塔」正式啟動。
  • 看阿里布局「電影全產業鏈」的左手右手慢動作:投資和和影業 阿里影業董事長換帥
    文 | 陳睿雅來源 | 投資中國網2016年11月28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01060-HK)公布,將對和和影業進行戰略投資,投資完成後,將持有和和影業30%的股份,成其第二大股東,並派駐兩位代表進入和和影業董事會。雙方將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各自現有的電影製作項目和宣傳發行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 阿里全線布局娛樂業:攜手獅門影業,引入網播海外劇
    阿里全線布局娛樂業:攜手獅門影業,引入網播海外劇 澎湃新聞記者 莊春暉 2014-07-16 14:54 來源:澎湃新聞
  • 阿里影業=?「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大漲近50%.
    2014年,阿里影業的業績還出現了大幅虧損,年報顯示,這家公司虧損4.15億港元,而2013年的業績是盈利1.8億港元。  不過,作為阿里集團的嫡系,阿里影業依然廣為業內看好。如果注入娛樂寶+淘寶電影票資產,阿里影業在電影行業將是「投資+製作+發行」一條龍。  資料顯示,淘寶電影票與娛樂寶業務平臺,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在2014年開始投入運營的業務板塊。
  • 最前線|時隔四年再發布新片單,阿里影業宣布要回歸內容
    阿里影業於11月26日在廈門舉辦了一場戰略發布會,宣布其將重回內容為王的發展路徑,發布新片單,並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動作。 距離上一次阿里影業發布片單已經過去了4年。在這期間,阿里影業沒有開過任何的片單發布會。對此,阿里影業總裁李捷表示,「因為做的不夠好。五年前發的片單,19部電影,只拍了4部出來。」
  • 阿里影業李捷:製造可能
    在2016年時,他們曾嘗試用大IP和流量明星吸引年輕消費者,現在阿里影業的計劃則是為年輕用戶提供更個性化的內容消費。在網際網路入局數年後,電影的生產邏輯一直沒有被顛覆。將概念落實為產業細節,並突破電影行業的慣性,是橫亙在阿里影業面前的問題。但改變是行業需要的,即使沒有經歷線下停擺,增長放緩的電影業也需要思考吸引新增用戶、處理院網關係和對抗不確定性。
  • 阿里影業單幹還是靠爸爸
    看似獨立運作2014年3月,阿里收購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在交易完成後,文化中國正式更名為阿里影業。而在2015年8月12日,阿里發布的財報中明確表示,從下季度開始不再將阿里影業併入集團財報表。類似百度將百度外賣獨立發展等資本運作行為,企業的多元化,其實阿里剔除阿里影業的行為並不孤單。在投資分析師看來,在資本市場,上市之前收購的公司越多、布局越全,市場的期望值就越高,IPO的估值也就越高,但在美國上市後,布局可能變成包袱,收購的納入財報中,就會對股價產生影響。
  • 從春節檔看阿里影業的「網際網路+」影視商業版圖
    這個被稱為"史上競爭最激烈春節檔"的8部電影裡,阿里影業一口氣參與了5部。似乎不管最後哪一部勝出,這個已精心布局影視全產業鏈的網際網路巨頭,都會成為2019年春節檔背後的大贏家。至此,阿里影業已打造出一整套電影生態系統——一個從融資、製作、發行、營銷、售票到大數據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電影產業閉環。而於去年陸續完成主要布局後,阿里影業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2018年電影成績單:阿里影業出品的《紅海行動》以36.5億票房成為去年內地電影市場票房冠軍,位居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亞軍。
  • 世源未來影業集團·後疫情時代電影投資「新製造商」(下篇)
    2020年全國疫情的爆發,將整個影視行業推向低谷,中國影視行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然而也孕育著新的開始。後疫情時代,影視行業正迅速復甦,同樣世源未來影業集團也積極調整戰略部署,參與《孤山魅影》、《我的憧憬》、《刑警本色》、《我的恩師》、《託魯傳奇》、《倒媒狗》等多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投資與製作,為中國影視行業的復甦起到推動作用。
  • 阿里影業總裁李捷:電影市場已經徹底去泡沫化,院線亟待整合
    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整體會出現什麼變化?李捷認為最重要的變化在於,「電影肯定不再是資本追逐的行業了」。「其實電影行業很脆弱」,李捷說,「現在很多資金上沒有實力,缺乏內容製作力的公司就會出局了」,此前,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電影節開幕論壇預估,今年停業的影院有3000至4000家。
  • 專訪敦淇 | 從《古劍奇譚2》到《面向大海》,解碼阿里影業劇集領域市場布局
    頭頂電影產業的光環——近兩年國產電影票房TOP11中佔據10席,暑期檔爆款《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的聯合出品方,它的入局又將帶來劇集產業哪些全新洗牌呢? 娛樂獨角獸獨家對話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副總裁、劇集中心負責人敦淇,和《古劍奇譚2》製片人劉漢東、蔣鶴寧,試圖揭開阿里影業劇集產業布局的冰山一角。
  • 淘秀MCN引領的營銷矩陣,是阿里文娛大舉布局電影內容的底氣
    這個變化,體現出阿里影業由平臺科技切入,向內容賽道傾斜的布局演進過程。此次金雞節上,阿里文娛電影的「有點意思」發布會,將絕大部分篇幅用在了內容的發布上。而作為攢底部分的「阿里文娛內容營銷矩陣」,同樣不容忽視。新產品淘秀光影的出現,意味著電影宣發從傳統物料的1.0時代、數位化宣發的2.0時代,正式步入短視頻+直播式內容營銷的3.0時代。
  • 阿里影業發布全新片單 沈騰韓寒田羽生等新片曝光
    「錦橙合制計劃」進展1905電影網訊 恰逢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活動期間,11月26日,阿里影業在廈門舉辦主題為「有點意思」的阿里文娛電影內容戰略發布會。可能製造」、對「錦橙/錦繡合制計劃」和「薪火計劃」進行2.0版升級、推出新片單,以及在宣發領域做全新布局。
  • 對話張蔚:《綠皮書》的奧斯卡加冕與阿里影業國際化的「加法」
    而這兩項,也正是阿里影業近年國際化布局中給好萊塢最為直觀的標籤。作為新興的網際網路影視公司,阿里影業自成立之初即確立了國際化發展戰略,專門在美國成立海外分部。可以看到,近年來,阿里影業在國際化布局中選片範圍更加多樣化,不僅參與到諸如《碟中諜》系列這樣的好萊塢大片,對於在藝術和技術上大膽創新的口碑佳作也加大了關注,其立足中國市場和網際網路影視的優勢也成為了其重要的籌碼。
  • 阿里影業CEO為何偏偏是他?
    日前,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簡稱阿里大文娛)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宣布,阿里巴巴合伙人樊路遠(花名木華黎)將加入阿里大文娛大班委,共同制定和推進大文娛的發展戰略。樊路遠將分管阿里大文娛電影產業相關工作,接替俞永福出任阿里影業集團公司(簡稱阿里影業)CEO,向俞永福匯報。
  • 從《小時代》到《聶隱娘》 華策影業戰略布局
    很多老牌電影公司對這種營銷理念最初不太適應,但華策影業是個電影圈的新公司,雖然缺乏經驗,卻也能成為其最大的優勢,那就是甩掉包袱!比如對投資項目《小時代3》的網際網路趣味營銷,將網際網路優勢中最重要的體驗經濟、粉絲經濟的受眾群體進行拿捏,打造具有全網聲勢的話題。在這種前提下,將原來叫觀眾,現在叫用戶的這部分群體通過項目的營銷直達進行有效的轉化。
  • 優酷、阿里影業自製網絡電影《凡人英雄》開機講述疫情下感人故事
    他們是運輸物資的貨車司機,是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願者,是火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這些疫情之下的凡人英雄,成為了我們在通往戰「疫」勝利路上的堅強力量。1月15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指導,優酷、阿里影業出品的自製網絡電影《凡人英雄》在武漢舉行開機儀式,導演姚文逸,主演喻恩泰、陳昊,湖北省廣播電視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處孔祥斌等出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