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千古一帝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自稱「始皇帝」的雄主,關於他的身世,就連司馬遷在《史記》裡也是閃爍其詞,圍繞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呂不韋和趙姬的私生子這個話題,千百年來未曾停止過。
為何呢?緣起於秦始皇在《史記》等史書裡的姓氏變化。
太史公司馬遷說,秦始皇有三個姓氏:
第一個姓「嬴」,見於《史記·秦本紀》
司馬遷引用周孝王的話,說:
「昔伯翳(秦祖先)為舜(帝)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秦國的祖先是伯翳,是大舜帝的農林畜牧業部的部長,他很會養禽畜,而且懂鳥語,所以舜帝就賜給他「嬴」(燕子)這個姓氏。
嬴,是「燕」字的變體,燕子又稱為玄鳥,後來演變為鳳凰,是東夷部落的圖騰。
秦始皇的祖先是少昊金天氏,東夷部落首領,以鳳鳥為圖騰。
根據史記記載,秦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帝(黃帝的孫子)。
在商代,嬴姓始祖建立了位於今天山東曲阜的奄國(以大龜為圖騰,一說以鵪鶉為圖騰),成為商朝最重要的諸侯國之一,武王伐紂後商朝亡國,隨著三監之亂被平定,奄國也被周滅掉,秦的部分族人被周王從山東遷到了今天德甘肅禮縣、甘谷一代,以防禦犬戎。
這也是在周朝初年,諸侯國瞧不起秦國的原因,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因為秦人西遷,在與犬戎的防禦戰爭中錘鍊了過人的體魄,所以秦人善戰,諸侯聞名。
第二個姓「趙」,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
秦始皇的父王——莊襄王(嬴異人),曾經是趙國的人質。有一天他看到了富商呂不韋的小蜜趙姬,非常喜歡,呂不韋成人之美,就把趙姬送給了他,很快,他們的兒子趙政在邯鄲出生了,就是後來的秦始皇。
需要說明的是,古代貴族有姓、有氏,姓表出身,氏表貴賤,姓是母系氏族產物,氏則為父系,氏也與封地或出生地有關,秦始皇的「趙」姓,確切說為「嬴」姓「趙」氏,趙氏本來就是嬴姓十四氏之一,所以趙政這個名字是因為他在趙國出生,以生地為「氏」,且也本是嬴姓的氏。
第三個姓「呂」,也是在《史記·秦始皇本紀》
「周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呂政殘虐。」
唐司馬貞《索隱》:
「呂政者,始皇名政,是呂不韋幸姬有娠(懷孕了!),獻莊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呂政。」
呂政的稱呼為雖有蔑稱的嫌疑,畢竟史上盛傳秦始皇的媽咪趙姬在嫁給莊襄王前是呂不韋的歌舞姬,而且已經懷孕,但呂氏也是嬴姓十四氏之一,《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
「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氏、莒(呂)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而且,嬴政的親爹是不是呂不韋?這是有爭議的。
司馬遷對秦始皇的身世寫的比較曖昧,並沒有直接說出呂不韋就是其生身父親,而且司馬遷在《呂不韋列傳》的描述有前後矛盾之嫌,用意不得而知,太史公說: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問題來了,呂不韋在趙國邯鄲娶了多個歌舞姬同居,並且知道這些姬女中有懷孕的,這個表述方式,是有歧義的,並沒有明確說導致她們懷孕的是呂不韋。
而且,後面這句就更有問題了,說「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什麼叫「至大期」?史學家持兩種觀點,一種是說十月分娩,也就是足月分娩,另一種是說十二個月才出生,秦始皇是晚產兒。
這樣從時間上來判斷豈不是自相矛盾,如果按這個時間推算,秦始皇的生父不可是呂不韋,而應該是正統嬴姓太子。
郭沫若也對此提出疑問,認為嬴政為呂不韋之子是漢代以後的說法,有可能是六國遺民憎恨秦始皇故意抹黑其身世,更有可能是西漢呂后(呂雉)在劉邦去世後,為奪權而編造、散布的謠言,其目的是為了說明天下本屬呂氏,理應由呂氏代替劉家,恢復原本的正統。
更多趣聞可以看看這部《大秦帝國》,裡面有很多電視劇裡無法展現的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