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為痛悔遲1:南北朝──熒惑守氐,賊臣謀逆

2021-02-15 大審判

天象文化,是中華古代神傳文化的精華,整個國學文化的歷史,飽含著人類對天的敬畏。但是,被視為「帝王專享」的天象學,在唐朝走向巔峰之後就開始滑落,絕藝的承傳又回到了大道修行之中。宋朝對天象的頻頻錯解,鑄成了歷史性的大錯。到了近代,人們不但完全不解天象,還扣上了「迷信」的大帽子,甚至把「逆天」當成了口頭禪。

天象學,其實遠遠超出了現代科學的想像,那是中國古代的最高科技,那是還原歷史,展現未來的鑰匙。幾千年天象文化的演義,已經把「天人合一」的信念,種在了每位炎黃子孫的心裡。但是,「天象學」究竟是什麼?「天人合一」,除了中醫、養生、修行之外,還會在哪裡合一?要解開這些真機,我們還是從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說起。

第一章 南北朝:熒惑守氐,賊臣謀逆

1.天象預警,人間異動

《南史》和《宋書》基本一致地記載了宋文帝劉義隆被害的過程。南北朝時期,南方劉宋王朝元嘉二十九年,發生了「熒惑守氐」的天象[1],十一月就開始雨淋雪紛,陽光罕見。正月裡來,陰雲漫天,大風飛霰,雷雪交加。因為下雪打雷,在中國很少見,自古都被當作災異之兆。文帝擔心會有兵亂,就給太子劉劭增加了軍隊,由此太子東宮掌控了精甲萬人[1]。

天象何兇險,預警三百年

對照上面的天象圖,能看到452年末開始,火星(古稱熒惑)順行駛向二十八宿的氐宿,然後轉向逆行。為什麼行星會有逆行呢?請看下圖:

圖1-2:火星順行、逆行、留的示意圖。

以火星為例,地球在軌道上「遠離」火星時,火星都在順行,只有當地球「接近」火星時,因為地球行進得快,會看到火星在後退,就像坐在快車裡,看著同樣向前跑的車在後退一樣,這就是火星的逆行[2]。火星在拐點前後運動很慢,會在2度左右徘徊近1個月(平時走行2度只要3天)。在拐點的緩慢運動叫做「留」。留在哪個星宿,就叫守某星。

542~543年火星這樣的軌跡,叫做「順行守氐、逆行守亢」。而《南史》《宋書》都記成了「逆行守氐」,可見當時的太史令(天文臺長)對天象不很精通,搞錯了經典名稱。但是能預測到「熒惑守氐」的出現[3],已經很不簡單了。隨後我們還能看到,太史令佔卦的水準,可是當世無雙,足以彌補天象造詣的不足。

火星守氐,是一個非常兇險的天象。在此370多年前的《漢書》,在《天文志》中就記載了:「熒惑入氐中,氐,天子之宮,熒惑入之,有賊臣。」《漢書‧天文志》,可以說是古代儒學者的「科普讀物」,更是天象學者的必修課,所以太史令深知其兇險。對兇險天象預測、預警,是太史令的職責,正史展現了這個兇險天象的預測,但是,沒有記載宋文帝的任何反應,可見文帝對這個天象不以為然——儘管賊臣出現了!

二子巫蠱,文帝大怒

巫蠱是什麼?是古代民間的一種詛咒之術,在宮廷暗鬥中常用。

正史記載: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七月,太子劉劭和二弟劉浚用巫蠱詛咒父皇被告發,文帝大怒。找到了兩個兒子往來的書信,滿是詛咒,還在宮中挖出了巫蠱的載體——文帝模樣的玉刻小人,但是巫蠱的元兇女巫逃亡了。

原來劉劭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登基心切。被女巫妖術蠱惑,尊女巫為國師,最初女巫是日夜跳大神詛咒皇上,後來發展成巫蠱。

文帝的二兒子劉浚,一直畏懼太子。因為劉浚的生母潘淑妃被專寵,致使劉劭的生母袁皇后妒恨而死,從此太子劉邵對潘淑妃仇恨至深。後來劉浚極力奉承、追隨太子,太子才與二弟和好。而劉浚,竟然也迷信女巫,成了巫蠱的核心人員。

文帝對此又氣憤又傷心,他對潘淑妃說:「太子咒我,是圖帝位富貴,虎頭(劉浚的小名)怎麼也跟著幹呢?再想也想不到他會這樣!你們母子能一天沒有我麼?」[4][5]

其實劉浚追隨太子,即使巫蠱成功了能得到的好處很有限,但是風險太大,失敗就全完了——而他告發太子卻能得到最大的好處,因為太子一旦被廢,劉浚肯定是新任太子,將來國家都是他的——可他卻死心塌地效忠太子,完全不是正常人的思維。其實,整天跟裝神弄鬼的女巫在一起搞陰謀,按民間的話講,肯定招得鬼上身,思維沒個正常。

告饒痛悔,意外恕罪

劉劭和劉浚是文帝最心愛的兩個兒子,面對他們不停地磕頭請罪,悔過告繞,文帝竟然動了惻隱之心,寬恕了他們。以為他們真能在自己的寬大下悔過,依然想將來傳位給劉劭。

正因為如此,在元嘉三十年正月霰雪驚雷的兇兆之下,文帝才把重兵撥給太子掌控,完全不顧及《漢書》在三百多年前,記載的「熒惑守氐、賊臣謀逆」的天象預警。

女巫再現,文帝決斷

文帝在多地緝拿女巫,也沒抓到,原來女巫化裝成尼姑,就藏在太子東宮。後來劉浚鎮守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女巫跟去避風。元嘉三十年二月,劉浚回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又帶女巫去見太子。二月十四日(543年3月9日),劉浚接受了鎮守荊州的重任,本想赴任時再帶走女巫,但是,當天有人告發:「女巫被劉浚藏在京口。」[4][6]

文帝不信,派人去京口,只抓到了女巫的兩個婢女。從婢女處得知:女巫已經被劉浚帶到京城,見太子去了。文帝接到這個飛馬密報,大怒,才知道這兩個最心愛的兒子,根本不思悔改,依然和女巫共謀篡逆。文帝決定把這兩個婢女抓回審問,證據確鑿後,再給太子和劉浚治罪。

文帝的寵妃、劉浚的生母潘淑妃知情後,叫來劉浚,抱著兒子大哭:「你們上次巫蠱敗露,我還希望你能反省悔過,哪想到你還窩藏女巫,皇上氣壞了,我叩頭乞求都不能讓他息怒……我活著還有什麼用呢?你先把毒藥給我送來吧,我先一步自殺,實在不忍心看見你闖禍,身敗名裂啊……」

劉浚一反常態,掙脫開母親,跳起來說:「天下大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請您稍放寬心,肯定不會連累您的!」[4][5]

文帝決定廢掉劉劭太子之位,賜死二兒子劉浚,秘密招來心腹重臣商議。

當斷不斷,猶豫再三

當時居於宰相之位的徐湛之,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外孫。徐湛之生活非常奢侈,他的女兒嫁給了文帝的六兒子劉誕,他請文帝立劉誕為太子。時任吏部尚書的江湛,非常廉潔簡樸,他的妹妹嫁給了文帝的四兒子劉鑠,他勸文帝立劉鑠。而文帝在自己喜歡的四子劉鑠和七子劉宏之間搖擺。

侍中王僧綽說:「立太子當由陛下作主決定。應該立即決斷,不能再拖延。『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願陛下以大義舍親情,不要在小事上不忍。如果不想換太子,就應該像當初那樣對待兒子,別再不厭其煩地懷疑、討論了。雖然您做的很機密,但是很容易洩漏。一旦被太子猜疑生難,那就貽笑千載了。」

文帝說:「你真是能決斷大事的人。可是,這件事事關重大,不能不勞心費神,應當謹慎三思。而且,我(前年)剛殺了弟弟(劉義康),再廢太子,別人會說我太沒慈愛之心了。」

王僧綽說:「我就怕千百年後,人們會說陛下您只能裁決弟弟,不能裁決兒子。」

文帝沉默無語。在一旁陪坐的江湛,出宮門後對王僧綽說:「你剛才的話,太直、太切中要害、太傷人了!」王僧綽答道:「我嫌你太不直,太不著邊際了!」

見了匆匆回京的四兒子劉鑠,文帝失望了,想立七兒子。因為廢長立幼不合理法,幾日來每天晚上都和徐湛之秘談,有時侯還連天累夕。文帝還常讓徐湛之親自舉著蠟燭繞牆檢查,唯恐有人竊聽。但是議來論去,還是沒有妥善之策。

天象示警,天子不聽

轉眼就到了二月二十一日(3月16日),這天夜裡,文帝又和徐湛之密議,突然太史令急事求見,他看到了什麼天象異兆呢?

前面說過,從正史記載也能看出,太史令預測出了熒惑守氐的天象。我們看上面的天象圖,西曆453年3月7日,火星停留在了拐點上,在氐宿這個「天子之宮」的深處,開始了極為緩慢的逆行。大約八、九天後,才能看出它微微的移動。

也就是逆行守氐9天後,3月16日,太史令實際肉眼觀測到了火星的逆行,驗證了自己的預測。本能地感到了天象的兇險,佔卜之後,連夜急報。

《南史》記載了太史令當夜向宋文帝稟報:「東方有急兵,恐有不測之禍,如能在太極前殿列兵萬人,就能消除。」而沒有記載文帝的任何反應、任何對策。

可想而知,47歲的宋文帝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他既不信天象,又不信吻合天象的預言。此時文帝登基已有三十年,執政經驗很豐富了,他太自信了。可能是頭一次聽到這麼「荒誕」的佔卜——「東方有急兵」?沒接到稟報,你先算出來了?東方誰謀反?沒有一點動靜。真有急兵,能從東方一夜殺到皇城?讓我派1萬人在太極宮前守夜,就能消災?真是「可笑」啊……

可是就在此時,史書記載了東宮太子府內,開始了政變的最後布置!

太子謀逆,血光在即

前面講過劉浚的反常舉動。他們和女巫陰謀圖位被告發後,劉浚並不太在意,反而對大哭的母親說:「天下大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請您稍放寬心吧!」這顯示他們已經胸有成竹,認為大局在握了。

宋文帝竟然把要廢太子、賜死劉浚的絕密計劃說給了潘淑妃,潘淑妃隨後就找來兒子劉浚大哭,劉浚轉身就飛馬稟報太子。太子在那段時間,每天晚上宴請東宮將士,親自給武將們敬酒,結交拉攏。

3月16日夜晚,太子開始了兵變總動員。眾人皆驚,當時只有蕭斌和袁淑說:「殺父弒君,這可是從古到今都沒有的事,請太子善思。」劉劭大怒,蕭斌屈從效忠,而袁淑說:「殿下小時候就有瘋癲的毛病,現在怕犯病了,大家不要當真。」劉劭益怒,斜眼盯著袁淑:「難道我成功不了麼?」袁淑說:「處在不被懷疑的境地,還怕成不了麼?只是恐怕事成之後,不為天地所容,大禍馬上就臨頭了!假如殿下真想這麼做,現在罷手還來得及。」當時左右就把袁淑拉了出去,說:「都到了這地步,還說什麼罷手!」

弒父逞兇,血洗皇宮

3月17日凌晨,劉劭內穿鎧甲,外罩紅袍,像往常一樣去皇宮,叫袁淑上車同去,袁淑死活不肯,當即被斬。皇宮門一開,劉劭就假傳聖旨:「奉詔討賊」,招呼後邊的軍隊衝進皇宮。

文帝昨夜和宰相徐湛之徹夜密談,到凌晨蠟燭還沒有熄滅,值班的衛士還沒有起床。叛軍闖入,文帝舉起小茶几來抵擋,五指全被砍下,隨之被殺。徐湛之轉身逃跑,被殺死在窗下。所有不順太子的人,劉劭見一個殺一個。當時江湛正在皇城的辦公區值夜班,聽到騷亂,嘆息道:「悔不聽王僧綽之言,終到這步田地。」後來也被殺。

劉劭又帶人闖入後宮,殺死了文帝的親信,還特意派人殺死潘淑妃,並挖心驗正斜。事後他跟效忠自己的劉浚說:「你母親被亂兵所殺。」劉浚竟然說:「這也是我私下裡期望的啊。」[4][6]

奇準的卜算,驚人的預言

《南史》還記載:劉劭篡位後,聽說了太史令前一天晚上的急報,驚嘆道:「差點誤了我的大事!」隨後把太史令找來問:「你算算,我能做多少年皇帝?」太史令算卦後說:「得十年。」

劉劭又嘆道:「十年也夠了!」可是太史令退下後,私下跟人說:「不是十年,是十旬。」劉劭聽到告密大怒,活活把太史令打死。

劉劭殺父弒君,篡位不到一個月,全國義兵四起。三弟江州刺史劉駿帶兵殺到京城,劉劭眾叛親離,節節敗退。6月16日城破,劉劭、劉浚都被滅族。

天象的印證,天定的運程

對照上面的天象圖可以看到:453年3月7日,是火星進入氐宿的最深的時刻,在此時停留轉向,3月16日是肉眼可辨的火星緩慢逆行的開始——當日夜裡,太史令向文帝報警,文帝不聽,劉劭就在同時布置著政變。

3月17日是弒父篡位的第1天。太史令說他只有十旬的帝命,也就是滿91~100天,第十旬是6月16~25日。而6月16日,是火星離開亢宿,逼向氐宿「門前」的時候,因為氐宿對應皇宮,所以氐宿之門對應皇宮之門。6月16日,也正是劉劭被三弟劉駿(劉宋孝武帝)徹底打敗,京城破門的日子,這樣計算,那天正是滿91天,第十旬的第一天!太史令的卜卦測算,和天象軌跡驚人地一致!展現了天象文化天人合一的博大精深。

順天象者昌,逆天象者亡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這是中國人熟知的歷史規律。天意是什麼?在事發之前,天意只有在對天象的正確解讀中,才能展現出來。

作為天子,以天為「父」,所以得順「天」,逆天必遭天譴。宋文帝,在熒惑守氐天象發生後,對太史令稟報的「天象的預警」置若罔聞,點化如此直白,只要再深入問一下,讓太史令再深入算一下,就能真相大白,可是文帝不屑一顧,無視天意。這是不信天道鑄成的大錯,結果死於逆亡,留下深重的歷史教訓。

篡逆的太子劉劭,幫兇劉浚,就更不用說了,違背人倫道德,是最典型的逆天,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天叛道。他們政變對應的,是「熒惑逆行守亢宿」的軌跡,這也是對他們逆天結局的昭示。

也許有人會問,南北朝時,帝王不只劉義隆一個,北方還有鮮卑族北魏帝,熒惑守氐的天象,怎麼不是對應北魏?

其實,東方的天象文化,主要是事關天子的天象,宏觀上只是對應給中國的正統天子一人的。從另一方面講:從天象與人間的對應,也能看出誰才是正統天子,這正是天象文化的精妙之處。

2.時間再精準,天象是標準

天象,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準則,是人類必須順應的天意展現,對人類影響最大,人類一直在有意無意地遵從它。淺顯地說:

歷史上人類都在根據天象調整時間曆法,所以,當今人類也要順天象調整自己。

曆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積累誤差,到一定時間就要改歷,以順應天時。

中國古代曆法經過了夏朝的夏曆、商朝的殷商曆、周朝的周曆、秦漢的秦歷,到了漢武帝時期,秦歷誤差太大,改為太初曆。太初曆的形式沿用至今,大的形式框架幾乎沒變,但幾乎每個朝代都要做新曆。如唐朝初年廢隋歷改用《戊寅元歷》,46年後改用李淳風的《麟德歷》,56年後又改用僧一行的《大衍曆》。

西方曆法也是這樣,公元前45年,凱撒大帝開始施行儒略曆,到1582年改用格里曆,當年減掉了11天,所以1582年只有354天。這都是為了彌補偏差,順應天時。

天時就是日月星辰的相對位置,那就是天象,人類從古到今一直都在順應它。

時間最公平、最精準,而時間根源在天象,所以天象最準確。

現在最精確時鐘,有3000萬年誤差1秒的銫原子鐘,有理論上300億年誤差1秒的「光晶格鍾」,但是誤差的校訂,是以日月星辰的相對位置為標準,因此終極標準還是天象。

可見天象是最準確的。我們這樣推出天象精準的概念,容易被人接受。

歷史、未來都記錄在時間上,而時間根源是天象,所以歷史、未來都記錄在天象上。

前面的故事大家看到了,天人合一,天象變化帶動人間的變化。所以從天象上,能看出對應在人間的大事件。反過來講,人間的大事件,都有天象的根源。

事件都是以時間為標杆,歷史、未來,在時間的刻度上展現開來,而時間的根源在天象,所以歷史和未來,都在天象上記載著、展現著、蘊含著。因此天體運行的軌跡,承載著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回推天象,揭秘歷史,順演天象,預言未來

現在的天文學,已經能夠推算上萬年的日月星辰位置,利用軟體能比較準確地展現上萬年的天象,為我們從天象角度展現天數、回顧歷史,提供了方便。

探究歷史,不是為了研究學術講故事,而是為了展現未來。天象是迴圈的,歷史是重複的。相同、相近的天象下,人間在以不同的形式,變奏著相同的主題,所以後人能從天象對應的歷史中,找到未來成敗的真機。

除了宋文帝,歷史上還有很多帝王,由於不懂天數,做出了逆天的決策,鑄成了千古大錯。下面我們就回推時空,還原那些經典天象下的精彩歷史,而這一切,也都是為了解開1999~2018年的天象謎語,給當代的每一個人,展現順應天數、避禍造福、開創未來的真機。(未完,待續 逆天而為痛悔遲:453-2018年天象揭秘2)

注釋:

[1]《南史‧元兇劭傳》:「二十九年,熒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連雪,陽光罕曜……三十年正月,大風飛霰且雷,上憂有竊發,輒加劭兵,東宮實甲萬人。」《宋書‧二兇傳》記載相同。

[2]從地球上看,火星轉到太陽後邊,這一點稱為「火星合日」。火星從合日開始,在星空中順行354天,經過半個多星空,轉而逆行72天,約經過15度的星空,再順行354天,又經過半個多星空,回到合日狀態,從而完成一個火星與太陽的780天的會合周期。

上面火星周期的數位都是平均數,因為會合周期會隨著火星、地球的軌道相對位置還有微小的變化。火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是687天。但是,在地球上看火星,因為地球也在運動,因此,在地球上看火星相對太陽的運動周期就變成了780天,這個780天的周期稱為火星的會合周期。

[3]預測日食、兇險天象,並提前匯報,是古代天象官的職責。史書記載「熒惑逆行守氐」是在元嘉二十九年十一月之前。元嘉三十年正月初一是453年2月6日,而火星真正留守氐宿的時刻,在453年3月17日,整個熒惑守氐的天象,在452年12月底~453年7月底。提前記錄,並不是史書記載不準確,而是太史令預測的結果。沒等太史令見證完這段天象,就被篡逆的太子殺害了。

[4]《宋書‧二兇傳》。

[5]《南史‧元兇劭傳》。

[6]《資質通鑑‧宋紀九》。

相關焦點

  • 〖第89期·新年特輯〗影·像:雪降婁氐[婁氐人對同1事物的N種看法]
    1事物的N種看法    像經過1道緩坡,婁氐的氣溫1路下滑,到今天降到了-7°~-4°;凌晨開始下起了雪粒,早上睜開睡眼,窗外1片白晃了進來,雪,終於降臨;很多年啦,婁氐還沒有下過這麼大的雪;    1位叫「艾蜜莉」的微友昨天在朋友圈嘆惜:「光冷不下雪就是耍流氓」,雖然這句式類似於「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全都是耍流氓」,但可以側見作為中國南方1個小鎮對於1
  • 四逆湯 溫中祛寒,回陽救逆
    1.少陰虛寒證:以身熱惡寒,手足冷,體痛,下利,腹部拘急為辨證要點。主要症狀為四肢厥逆,身體疼痛,惡寒汗出,下利清谷,嘔吐,唇指發紺,口鼻氣冷,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白滑,脈沉微遲弱。2.平時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以下半身冷為著,易疲倦,好靜惡動,大便常稀溏不成形,小便清長,口不乾渴,或渴不多飲,或喜熱飲等。1.四逆湯與當歸四逆湯:都可治療下利、厥寒、脈細欲絕者。四逆湯證無汗或全身大汗,脈沉微而遲;當歸四逆湯證是其額間必微汗濈濈,脈雖細而浮數。
  • 魏晉南北朝只是一個歷史時期?那是你不知道它的跨度時間
    開啟真正意義上的門閥政治時代,這也被後來的兩晉南北朝所繼承。因為這一項舉措固化了階級,寒門少有出頭之日,使得這一期內亂頻生。朝堂幾乎均為這些世家大族把持,同時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一方面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一方面是為了抑制門閥勢力,又大封宗室,造成了八王之亂,直接使得晉朝退保南方,成為偏安政權。而功伐晉朝北方大片土地的就是匈奴族劉淵,建國後趙。除了匈奴之外,當時北方先後為眾多少數民族所把持,最著名的民族有五個(不包括漢族),分別是匈奴別部褐族建立的後趙,氐族和羌族建立的前秦和後秦,鮮卑建立的北魏。
  • 易經「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古人是如何知道天地規律的?真厲害
    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旋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解圖意,逆若逆知四時之謂也。」所謂「逆天右行」是今順時針方向,即自姤向右歷坎、艮、坤、震、離、兌、乾以至於姤的循環,圓圖右方先見31子女卦而後見坤母;圓圖左方先見31子女卦而後見乾父。故曰「皆未生之卦」。自乾左旋為順,旋者溯往;自姤右行為逆,行者迎來。所以,起震一至坤六為「逆知四時」。
  • 通往天堂的金鑰匙—上等痛悔 一位義大利神父著(二)(1904年)
    但是,在看到如此有效力的上等痛悔,甚至在去辦告解聖事之前就能赦罪,你可能會說「那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去辦告解呢?難道告解聖事不是由耶穌基督為除罪而設立的嗎?既然上等痛悔在告解前都能赦罪,那告解聖事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 教理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如果我們犯了罪,我們應該發上等痛悔,然後盡力儘快的辦告解」。
  • 四逆湯
    (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4)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5)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6)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 《延禧攻略》中同是謀逆,為什麼太后不殺袁春望卻殺了弘晝
    還有很多網友不明白,為什麼袁春望犯了謀逆大罪,但太后卻不讓皇帝殺他呢?針對這個問題,袁春望的扮演者王茂蕾也做出了解答。弘晝知道自己要死了但是弘晝與袁春望同為皇子,弘晝還沒有淨身做太監,天天涮馬桶送恭桶這些不堪的過去,而且自小在太后身邊長大,與太后還有著深厚的感情,為什麼最後弘晝被賜死
  • 魏晉南北朝,為什麼這麼亂?兩個問題一直無解,亂世只能無休無止
    魏晉南北朝沒法不亂,亂才是正常,不亂才是異常。官面著說是因為矛盾叢生、矛盾激烈,通俗著說就是:想當老大的人多、能當老大的人也多。01.已經管不住的豪族漢武帝外伐四夷、內用酷吏,關鍵是這個內用酷吏。打仗得花錢,但是花誰的錢,很重要。如果花窮人的錢,那肯定處處都是陳勝、吳廣和李自成。
  • 50歲洪欣「逆生長」!穿白色連體裝變妙齡少女,長腿比例逆天
    Z合身連體裝穿在洪欣身上還為她打造出了完美的比例,「三七分「身材看著真是慕了。要說洪欣現在真是開啟了「逆生長「狀態,不僅看著沒有衰老的跡象,連穿衣打扮都像20歲的小女生一般減齡。~50歲洪欣「逆生長」!
  • 狂放不羈的南北朝男風
    魏晉南北朝被認為是"男風"第一次興盛的時期,相關內容更是為各類書籍所收錄。這都是史書記載的真實故事!君主苻堅和慕容衝,強強之爭苻堅是大名鼎鼎的前秦君主,他統一北方、巴蜀,勵精圖治,開創五胡十六國唯一治世。
  • 極簡南北朝史(爆笑收藏版)
    極簡魏晉南北朝史終於來到了最後三個字「南北朝」。
  • 從《有翡》看亂世南北朝中的南梁歷史
    影視劇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部分改編,不同於原著的架空歷史,劇中情節找到了朝代與之匹配,這個朝代正是大爭之世——南北朝晚期。真實的南北朝歷史比起影視劇也許更加精彩。《有翡》的背景設定在南北朝時期南陳取代南梁之時,當今皇帝原型是陳霸先,陳霸先謀權篡位,建立了南陳。
  • 刑偵局《謀局》熱播,劇中受害者成被害者,遲來的正義真有用嗎?
    如今隨著《謀局》的播出,第一個案件已經被破,雖然劇中演員有很多瑕疵,但縱觀整個案件,還是相當貼地氣的。可是在這個案件中,有一件事情卻引人深思。可是這場遲來的正義,還是吧顧遠給搭了進去,但如果顧遠不去復仇,當年的冤案還是不能得以沉冤。
  • 刑偵局《謀局》熱播,劇中受害者成被害者,遲來的正義真有用嗎?
    如今隨著《謀局》的播出,第一個案件已經被破,雖然劇中演員有很多瑕疵,但縱觀整個案件,還是相當貼地氣的。可是這場遲來的正義,還是吧顧遠給搭了進去,但如果顧遠不去復仇,當年的冤案還是不能得以沉冤。
  • 魏晉南北朝玉器:舊傳統中的新天地
    故宮博物院南北朝雲虎紋玉璜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戰亂紛起,處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玉文化的發展受到了抑制。尤其是曹魏文帝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致使葬玉一落千丈,僅為趨向寫實而又簡括的玉豚、玉蟬之類的玉雕,在有限的範圍內流行。此時佛教乘戰火烽起、生靈塗炭之機,深入民間,擴大影響,促使玉工藝轉向新領域,以和田玉雕造 佛像或引進玉佛,在民間以曲陽白石和黃花石替代和田玉造「玉佛」供養。總而言之,在這一時期,玉器工藝比兩漢顯得蕭條,傳世或出土玉器也寥若晨星,做工也顯得簡略樸素,精工者極少。
  • 南北朝時期,為什麼南朝的實力沒有北朝強大?這一戰起了關鍵作用
    「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並成、夏為十六」,從公元304年巴氐族李雄建立成漢和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國家。「十六國」之後,就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
  • 「逆生長」只服閆妮!與小27歲女兒合照如姐妹,這腰也太細了
    因為現在各種醫美技術的發展以及當代人越來越重視保養的關係,很多人容顏的衰老速度是變慢了很多,對於娛樂圈中的女明星來說更可以在她們身上看到各種逆天的少女狀態。之前閆妮因為曬出一組與女兒的近照就靠著自己完美的「逆生長」形象驚豔重要,雖說她與自己女兒相差27歲可兩人同框時根本就沒有絲毫年齡差。將目光放在閆妮與她女兒鄒元清的這組合照中,說她們是兩母女還不如說這就是兩姐妹。就算她們是相差27歲的人,可擁有完美「逆生長」的閆妮在與女兒同框時更像是她的姐姐。
  • 從酸酸甜甜就是我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張含韻顏值逆生長
    可我們張含韻小姐姐的顏值可是逆生長啊。《乘風破浪的姐姐》張含韻顏值逆天,酸酸甜甜就是我已成為過去式。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喜歡的請關注小編哦!《乘風破浪的姐姐》張含韻顏值逆天,酸酸甜甜就是我已成為過去式。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如果喜歡的請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