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生附—枚兩半姜,草須二兩少陰方,建功姜附如良將,將將從容藉草匡。
相關條文:(1)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讝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2)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四逆湯方。
(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4)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5)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當溫之,宜四逆湯。
(6)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7)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8)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9)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10)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11)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主之。
方組:甘草(二兩,炙)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四逆湯應用案例9則
1、貴湖南省羅澤武醫生案例:
患者:周某
性別:男
年齡:52歲
初診日期:2015年5月3日
自訴:乏力,懶言五天;半月前因受涼後出現神疲乏力,咳嗽胸痛,平素嗜好抽菸,擔心自己患有癌症,遂去某市級中心醫院就診住院十天後出院,出院後一直感覺神疲乏力,懶言,嗜睡,手足感覺冰冷,餘無不適。
查:舌淡紅,苔白,脈沉細弦澀。
處方:四逆湯加減
方組:制附片90克 生薑90克 炙甘草30克蔥白3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制附片先浸泡40分鐘,再煎煮2小時後,放生薑,炙甘草,煮20分鐘,再放蔥白滾幾滾,去滓,頻服。
忌:綠豆及製品,酸冷辛辣及燉品。
治療效果:三天後傍晚散步,進入診室告知,人有精神了,也有力了,已痊癒。
2、河南省王自生醫生案例:
患者:張某
性別:男
年齡:58歲
初診日期:2014年3月14日
病人患有胃腸疾病,長期中西醫治療效果不佳,已服藥約20餘年,曾在省人民醫院診斷為慢性結腸炎。近來腹滿時痛,喜溫喜按,下利稀薄,有時夾雜不消化食物,有加重趨勢。口不渴,不思飲食,神疲體弱,消瘦,面色蒼黃無澤,怕冷,舌質淡,苔白厚膩,脈沉。
辨:證屬太陰虛寒洩瀉,治宜祛寒除溼,實脾固腎。
處方:四逆湯加味
方組:制附片20克 乾薑20克 炒白朮30克茯苓45克 炙甘草20克 肉桂20克 五味子20克 大棗12枚(撕)
劑量:六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開後再煮25分鐘,分三次溫服。
效果:腹瀉已止,病人自覺好轉,食量增加,舌淡紅,白膩苔減半。
效不更方,按照上方繼續服26劑,臨床治癒。
禁忌:綠豆及製品,生冷油膩食物,防止受涼。
註:隨訪大半年,一切正常,無復發。
3、湖南省張美華醫生案例:
患者:劉某
性別:女
年齡:40歲
初診日期:2015年3月23號上午9點
自訴:咽喉疼病伴失音2天,於一周前外感咽癢經口服,輸液四天後症狀未緩解,反見咽喉疼痛(吞咽有針刺樣痛),吞咽困難。不喜飲,二便正常。
查:T:37度,雙側扁桃體腫大化膿,色灰白,舌淡苔白稍膩,舌中央苔微黃,多津。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陽虛外感,寒凝氣滯血瘀)
處方:1:四逆湯加味(超微中藥:附子3 乾薑3炙甘草1 桂枝2 桔梗1 皂角刺1)單位/包
2:平衡針刺咽痛穴,感冒穴,失語穴(牙痛穴)。
3:透皮外敷天突(附子,乾薑,甘草,桔梗,紅花,芒硝,冰片)。
劑量:三劑
煎服方法及效果跟蹤:即時服用1次,30分鐘後自覺症狀明顯緩解,能正常發音交流。
囑:患者一天內服完,每四小時一次,多飲生薑紅糖水。
2015年3月24日複診:扁桃體膿液全無,微有痛感,
4、貴州省江琴醫生案例:
患者:楊某 松桃縣人
性別:女
年齡:34歲
初診日期:2013年8月21日
病史:月經流血不止,靠「媽富隆」控制月經1年多,經西醫學檢查確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經多方治療無效。
查體:形體肥胖,面色蒼白,動則汗出,四末不溫,舌體胖大,邊齒痕,舌淡,苔白,脈沉細弱,大便溏,小便清長,納差,眠差。
處方:四逆湯加人參湯加棗皮
方組:制附片30克 乾薑45克 炙甘草60克棗皮120克 紅參15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L浸泡1小時,煮開再煮3O分鐘,分三次熱服。
同時神經觸激術治療:在腰3交感神經及骶叢神經行神經觸激治療。
囑:術後停服「媽富隆」
第二天月經來潮,第九天月經乾淨。
前後共服上方30劑,神經觸激術治療3次,第二次月經如期來潮,5天乾淨。
隨訪1年,體形變苗條,月經正常。
5、河南省劉繼昌醫生案例:
患者:王某 河南沈丘縣人
性別:女
年齡:36歲
病史:六年前該患者產後下地收玉米,雨淋後發熱,後疼痛,多處醫治不效,於2013年3月來我處診治。
症狀:患者體胖、渾身疼痛,按壓疼痛甚,畏寒,夜間疼痛難以入睡,心情煩躁。脈沉細,舌質暗紅,舌苔黃膩兼滑。
處方:當歸四逆湯合吳萸生薑湯加減
方組:當歸45克、桂枝尖45克、赤芍45克、炙甘草30克、大棗12枚(撕開)雞血藤30克、制附片30克、酒制吳茱萸20克、生薑75克(切片)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水3000毫升,水開再煮30分鐘,分三次溫服
二診:患者感覺療效不錯。
效不更方,按上方取十劑
三診:患者感到乏力
調整處方: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
方組:桂枝尖45克、黃芪60克、赤芍45克、大棗12枚(撕開)生薑75克(切片)酒當歸45克、制附片30克。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水3000毫升,水開再煮30分鐘,分三次溫服
四診:疼痛明顯減輕,患者有頭暈、心煩、休息質量不好等症。
調整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方組:龍骨20克、牡蠣20克、磁石20克、茯苓20克、生大黃20克、黃芩20克、制半夏60克、制附片15克、柴胡60克、肉桂20克、黨參20克、生薑50克(切片)大棗6枚(撕開)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加水3000毫升,水開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
五診:諸症均已,唯獨腰痛明顯。
調整處方:真武湯加減
方組:生薑50克、乾薑30克、赤芍45克、茯苓45克、生白朮30克、制附片15克、桂枝尖50克。
三次治療,共九幅而痊癒。
6、福建省冉小春醫生案例:
患者:賀某 四川人
性別:女
年齡:47歲
初診日期:2015年1月3日
症狀:四肢冰冷,局部紅紫腫脹,疼痛,舌苔白膩,質暗,脈細,二便正常,診斷為凍瘡。
處方:當歸四逆湯加減
組方:制附子15克 當歸45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細辛10克 炙甘草30克 通草30克 吳茱萸30克 大棗12枚(撕開)
劑量:五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用1500毫升水先泡30分鐘,水開後再用小火煎30分鐘,餘下藥水,分三次熱服。
忌:綠豆,冰冷之物
外泡:將上述藥品加3000毫升水煮開,泡四肢。
效果:病人自述症狀全無。
7、河南省劉繼昌醫生案例:
患者:劉某 河南沈丘縣人
性別:女
年齡:62歲
病史:2007年5月22日,在鄭州紡織機械廠醫院做左乳癌根治手術,2014年3月10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會診:腦內多發佔位,右額葉轉移腫塊21、22毫米。因病情嚴重,醫院建議放棄治療。2014年4月份到我處用中藥治療。
症狀:渾身沉重疼痛,畏寒怕冷,精神萎靡不振,頭痛,呻吟不斷,嘔吐,眠納差,大便量少,小便清長,舌苔滑膩,脈弦滑。
辯屬:陰寒痰濁竊據陽位、大氣失運、濁痰死血深擾腦絡。
治則:健脾化痰、溫腎助陽。
處方:四逆湯加味
方組:制附片90克、乾薑45克、炙甘草30克、吳茱萸30克、牡蠣30克、懷牛膝30克、桂枝30克、紅參30克、姜半夏30克。
劑量:十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後再煮一個半小時,分三次溫服。
十劑藥後,患者精神好轉,飲食,眠納增加,惡寒怕冷,身困疼痛消除。
調整處方: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制附片
方組:制附片30克 柴胡60克 黨參20克茯苓20克 龍骨20克 牡蠣20克肉桂20克 磁石20克 黃芩20克姜半夏60克 生大黃20克 生薑25克(切片)大棗六個(撕開)
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後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溫服。
至2014年6月17日:患者除頭部偶爾疼痛外,無其他任何不適,後患者自行停藥。
2014年10月初:患者左側身體不能活動,深感恐懼,以前諸證疊現,病進迅速,且水米難下,遂又在家屬陪伴下到我處求診。
綜合考慮,以桂枝人參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交替服用,期間左側肢體逐漸能活動,並囑家人對其進行按摩,共服近一個月。
現在諸證恢復良好,飲食眠納均可,不用人攙扶可以自行散步一段距離。
8、塗華新醫生案例:
患者:鄭某 唐河縣人
性別:女
年齡:30歲
初診日期:2013年11月26日初診
症狀:檢查顯示血小板數僅為9,體瘦,面色蒼白,皮膚多處散發淤斑,舌紫暗,有淤斑,邊齒痕,脈沉遲細。久治無效,經人介紹來診,時某省十數中西同道在此交流學習,對接診此患深表憂懼。
處方:四逆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30克 乾薑45克 炙甘草45克山萸肉90克 紅參15克
劑量:三劑(每日一劑)
煎服方法:水開後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溫服
囑:停服他藥,多多靜養,禁食苦寒類食物和藥品,並如實告知病情確為嚴重
11月29日:淤斑變淡,上方三劑
12月2日:雙臂皮下出血已平,雙下肢淤斑減少,原方三劑
12月6日:原方三劑
12月9日:腿上淤斑已經很少,但大便二日一行,原方加白芍45克 龍骨45克 牡蠣45克三劑
12月13日:全身僅有少量淤斑點,原方五劑
12月20日:血小板上升至16,原方三劑
12月26日:各項指標繼續轉好,期間未再輸血或進行其他搶救治療,自覺身體狀況滿意,因準備回四川,故開藥帶回服用
處方:制附片30克 乾薑45克 炙甘草60克山萸肉90克 紅參15克,帶藥回去服用。
9、塗華新醫生案例:
患者:呂某 唐河縣城關鎮人
性別:女
年齡:65歲
初診時間:2014年11月28日上午
症狀:素來脾胃虛弱,體瘦面黃,由老伴攙扶來門診,自述今晨四點鐘左右已覺頭部不舒,至早上起床後頭痛頭暈幾乎不能站立,腹脹,上吐下洩多次,全身怕冷;測體溫39度,口渴,面色蒼白,手足覺冷。舌淡紅,苔薄白,有齒痕,脈寸尺不顯,關部沉數。
對照《傷寒論372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
「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處方:四逆湯
組方:制附片30克 乾薑45克 炙甘草60克。
劑量:一劑
服用方法:水開後再煮半個小時,分三次熱服。
●囑至下午四點前服完再診。
下午其夫代述:面色轉好,已不吐洩頭暈,體溫38度,仍腹脹不能食,頭疼,仍惡寒怕冷。
改方:桂枝人參湯加味
組方:制附片30克 桂枝60克 炙甘草60克黨參45克 白朮45克 乾薑45克
劑量:兩劑
服用方法:每付藥水開後再煮半小時,分三次熱服
結果:第二日上午約十點,其夫來電:能吃飯了,體溫正常,所有症狀均除,已外出散步,特來電錶示感謝。
10.任亮醫生醫案
患者:曲某
性別:女
年齡:21歲
初診日期:2016年9月21日
痛經7年餘。患者自訴從14歲月經來潮後,每值經前少腹冷痛難忍,伴月經量少,有血塊,嚴重影響學習,四肢手腳冰涼,冬天尤甚,消瘦,面色蒼白,額頭下巴易出現痤瘡,急躁易怒,大便1-2天1次,小便可,睡眠多夢,納差。舌淡邊齒痕苔薄,脈沉細。
處方:當歸四逆湯
方組:當歸45克 桂枝45克 生白芍45克 細辛45克 炙甘草30克 通草30克 大棗25枚(撕開)
劑量:5劑
煎服方法:一劑藥放1600毫升涼水浸泡40分鐘,開大火煮,開鍋後調小火再煮40分鐘,過濾出藥汁約600毫升左右,分3次一天熱服。囑其月經前5天開始服用。連服3個周期。
禁忌:綠豆製品,螃蟹,少食豬肉及生冷辛辣食品。
二診:2016年10月2日
2016年9月30日月經至,經前小腹冷痛大減,量多,血塊少。但是服藥後頭不舒服。囑其下個月經周期前繼續服用。
三診:11月10日
其母親來調理身體,訴說其因嫌藥苦不好接受,第二月經僅服用2劑,痛經基本好了,月經量可,血塊少。感覺手腳較前溫熱了,臉上的痘痘也少了。
注:以上是我學習仲聖經方精品講座之前的案例,平時也是用經方,劑量很較小,效果也有,在看到仲聖平臺塗華新老師小青龍湯證案例中細辛用到45克,療效確切,安全可靠,也試著原方原量去用,開這方子時顧慮挺多的,結果安全可靠,療效神速,當時更堅定要去學習的想法。學習後,受益匪淺,臨床更注重細節,如這個患者服藥後頭沉不舒找到原因了。感謝仲聖平臺!感謝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