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名醫簡介】
趙冠英(1926~),男,畢業於白求恩醫大,後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系,為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一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名老中醫。對技術能博採中西醫之長,走臨床科研,繼承創新之路。對內科各種疾病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特別對療冠心病、慢性胃炎、糖尿病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新的治療法則。主要著作有《趙冠英驗案精選》。
【案例】
趙冠英用四逆散合四君子、左金丸加減清肝健脾和胃治胃痞案
王某,女,34歲,幹部。
1997年10月16日初診。
病史:
1997年9月以來,因家事繁雜,心情抑鬱,常感胃脘部脹滿,伴嘈雜不適,納差食少。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曾服用胃速樂、多酶片、嗎丁啉等藥治療1個月,症狀無明顯減輕,體重下降2千克。來診時自訴胃脘脹滿,嘈雜不適,燒心反酸,口苦心煩,易飢餓,但進食少量即感脹飽,胸腹滿悶,噯氣頻作,眠差不實,大便幹。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病為胃痞。
辨證:
證屬肝火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
治擬疏肝瀉火,理氣和胃。
方藥:
方取四逆散、四君子湯和左金丸合方加減。
處方:
柴胡、枳殼、黃芩、白芍藥、黨參、白朮、茯苓、烏藥、黃連、吳茱英、炙甘草、雞內金、佛手、焦三仙。每日1劑,水煎服。
二診:
服藥6劑,納食改善,脹滿減輕,心煩口苦緩解。舌脈同前,上方繼服。
三診:
上方再進12劑,胃脘脹滿、嘈雜及燒心反酸均緩解,噯氣減少,納食增加,睡眠改善。改服舒肝丸和加味保和丸。
本案引自(《趙冠英驗案精選》)
註:
四逆散:柴胡,枳實,芍藥,甘草。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左金丸:黃連,吳茱萸。
【評析】
脾胃屬土,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同居中焦,共為升降之樞。肝屬木,其性條達,主疏調氣機。趙老注重脾胃的氣機升降,他認為氣機升降正常是脾胃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而各種胃脘痛的基本病機都是升降失常,中焦阻滯。所以治療胃脘痛強調調節升降、調節臟腑、調節寒熱及調節氣血,以恢復脾胃的正常升降和受納與運化。其中肝氣硫達,氣機和暢,對於保持脾胃的功能正常十分重要,且七情失和,肝氣鬱滯是胃脘痛最常見的病因。趙老認為本案即屬抑鬱傷肝,肝失疏達,氣機不暢,使脾胃升降受阻,中焦壅塞,受納、運化失職,故胃脘脹滿,納差食少。肝鬱化火,肝火犯冐,故口苦心煩,燒心反酸,胃脘嘈雜。氣機不暢,故胸腹滿悶,愛氣頻作。肝火擾心,胃氣不降,故眠差不實。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肝火之象。故可從調和肝胃、調節氣機入手,採用道遙散與左金丸加減而奏效。
【痞滿簡介】
痞滿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以胃脘痞塞,滿悶不痛,按之軟而無物,外無脹形為主要表現。發於胃脘,責之肝脾,形成原因有食、氣、痰、溼、熱、虛等方面,病理改變為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初病多為實證,久病不愈則耗氣傷陰而為虛證,但臨床上常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寒熱夾雜之證。臨證治療以調和脾胃、行氣消痞為基本法則,遵照「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祛邪扶正,平調寒熱。儘管本病病情遷延反覆,但只要堅持治療,注意飲食、情志的調攝以及體育鍛鍊,一般預後較好。根據痞滿的臨床表現,西醫學的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脹滿不舒為主症時,可參照痞滿辨證論治.
【作者寄語】
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及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