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孩肚子「吹氣球」,竟是跟腦袋一樣大的腎母細胞瘤!

2020-12-24 大洋網

5歲女孩體重不升,肚子卻「吹起了氣球」,原來腹中竟有一個和她腦袋一樣大的「粉紅色大肉球」——左腎母細胞瘤!所幸,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多學科協作團隊幫小方(化名)及時揪出了這個「元兇」,目前孩子已完成了第一次化療,恢復良好。 

孩子體重越來越輕,肚子卻越來越大

小方今年五歲,本該是長身體的年紀,但近3個月來,體重不升反而還輕了3公斤。在幫小方洗澡時,父母無意間發現孩子左側腰部鼓起了一個包。這可嚇壞了父母,連忙帶往當地醫院就診,做彩超發現右腎居然長了一個14釐米的大腫瘤,幾乎跟小孩的腦袋一樣大。轉診到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後,該院泌尿外科王德娟主任醫師考慮孩子的異狀實際上是患上了「腎母細胞瘤」。

多學科協作團隊聯手「拆彈」

為了拆除小朋友身體內的大「炸彈」,該院泌尿外科、兒科、麻醉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療科、藥學部專門為該患兒成立了多學科協作團隊,還邀請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陳惠芹主任醫師進行跨院會診。經過嚴謹細緻的檢查考慮患兒的腫瘤為腎母細胞瘤,初步制定先手術完整切除腫瘤,獲取病理和淋巴結轉移情況,確定腫瘤分期,並爭取在術後一周內開始化療。醫護團隊開始對小朋友進行周密的術前準備。

經過1周的降血壓等術前準備後,小方終於躺上了手術床。在術中探查發現,小方的左腎和左側腎上腺均已經受累,腹部大血管周圍可見多發淋巴結腫大。但萬幸的是肝、脾、胰腺等其他重要臟器沒有受到侵犯。經過數小時的努力,多學科團隊成功完成了左側腎母細胞瘤根治性切除+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雖然經歷了一場大手術,小方狀態還是不錯,平穩地回到了病房。

在由該院泌尿外科邱劍光主任和護理部副主任慄霞主導的全病種快速康復理念的指導下,小方在術後24小時內就已能下床活動,並恢復了半流飲食。手術標本經過病理科甄別確診左腎母細胞瘤,術中清掃淋巴結50枚,均未發現轉移。

據悉,目前小方已完成了第一次化療,恢復良好,接下來的半年內還將要繼續完成化療療程。

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腎母細胞瘤

腎母細胞瘤,又稱Wilms瘤,是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這種胚胎源性的腫瘤是由不成熟腎臟的殘餘部分發展而來。小於15歲的兒童Wilms瘤的發病率是7-10/100萬,佔所有兒童期腫瘤的6%-7%。大多數腎母細胞瘤是單側的,但也有少數病例會有雙側腫瘤,在極少數病例中,患兒會先發生單側腫瘤,而後發展為雙側腫瘤。

據王德娟主任醫師解釋,目前腎母細胞瘤的確切病因仍不明確,大部分病例並沒有遺傳性,但有研究表明WT1、WT2、CTNNB1、p53基因或16號染色體長臂缺失等與腎母細胞瘤的發生發展有關。此外,患兒母親在懷孕期間接觸過特殊的環境汙染物:如油漆、皮革、化工產品、電離輻射、藥物等也可能會導致該疾病的發生。

腎母細胞瘤早期症狀不明顯,後期腫瘤較大時常表現出的症狀有腹部包塊、腹痛、腹脹、血尿、高血壓等,少數患兒可出現發熱、厭食、體重減輕。腎母細胞瘤的典型表現是無意中發現的腹部腫塊,40%的患兒伴有腹痛症狀,約18%表現為肉眼血尿,24%為鏡下血尿,大約25%患兒有高血壓表現。

王德娟提醒,儘管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但是仍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近20年,由於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措施的開展,以及美國腎母細胞瘤研究組和歐洲國際兒童腫瘤協會等多中心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療效顯著提高,低危患者併發症逐漸減少,高危患者的長期生存率進一步提高。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簡文楊、李饒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

相關焦點

  • 腎母細胞瘤專盯嬰幼兒!17科名專家聯袂挽救小生命
    在給他洗澡時,媽媽突然在他的肚子上摸到了一個「鼓包」。到醫院檢查的結果讓全家人如聞晴天霹靂:小良被診斷為腎母細胞瘤。 腎母細胞瘤是嬰兒與幼童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一歲前發病,同時也是一至三歲的幼兒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小良爸媽帶著他慕名找到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兒童腫瘤科創科主任、首席專家孫曉非教授,隨即接受了兒童腫瘤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的治療。
  • 肚子脹大、吃東西就吐 1歲寶寶體內取出「網球」
    肚子脹大吃東西就吐...小蘋果」揉肚子這一揉不要緊竟發現肚子裡有個「大疙瘩」並且這個疙瘩還會來迴轉動也就是「腎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多發於兒童是兒童第二位常見的腹部惡性腫瘤
  • 平陰談談腎腫瘤!
    腎腫瘤是泌尿系統常見的腫瘤之一,僅次於膀胱腫瘤。絕大多數原發性腎腫瘤為惡性,對腎臟損害較大,需要及時治療。 腎腫瘤約95%是惡性的,良性的很少見。惡性的腎腫瘤依據發病年齡和病理解剖學的特點,可分為二大類型:①幼兒的腎腫瘤:多稱為腎胚胎瘤,大多發生在3歲以前。
  • 3歲女童肚子裡長了惡性腫瘤,孩子有這些徵兆家長千萬要重視!
    這一檢查把劉女士嚇了一跳,醫生對她說,超聲檢查提示孩子存在「腹膜後神經母細胞瘤」可能。「女兒才3歲,肚子裡怎麼會長了個腫瘤呢?」焦急的劉女士立即帶孩子到重醫兒童醫院就診,活檢確診為「腹膜後神經母細胞瘤」,劉女士一家開始了抗癌之路。很多人都可能有像劉女士一樣的觀念,認為癌症是大人病,小孩極少會得。
  • 髓母細胞瘤術後如何做放化療
    髓母細胞瘤術後如何做放化療 時間:2021-01-12 09:09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是好發於兒童的顱內惡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惡性程度比較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之一,大多數生長在第四腦室頂上的小腦蚓部。
  • 髓母細胞瘤放療化療痛苦嗎
    髓母細胞瘤放療化療痛苦嗎 時間:2021-01-13 09:25北京豐臺右安門醫院 髓母細胞瘤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結合放化療,而說起放療化療,不少患者都比較擔心放化療是不是很痛苦?治療效果怎麼樣?我們首先要知道,髓母細胞瘤是柔軟易碎、實質性、邊界可辨認的腫瘤。
  • 腫瘤和癌症是一樣的嗎?常見的腎臟腫瘤有哪些?
    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將它們一起混用,聽起來好像是一樣的,但其實是有區別的。我們知道腫瘤是可以分良性和惡性的,良性的腫瘤對人的身體健康幾乎沒有什麼不良影響,但惡性的腫瘤卻能威脅到病人的生命,治療起來也很棘手。我們通常所說的癌症其實就是指惡性腫瘤,而我們在說惡性腫瘤時一般又會省略掉「惡性」兩個字,所以難免會給普通大眾造成「腫瘤就是癌症」這一固有印象。
  • 低惡性腫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容易復發,但是很少癌變轉移
    導語: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是一種在兒童和青少年當中多發的罕見低度惡性腫瘤,可能發生在全身各個地方,在治療的過程中,主要以手術切除為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術後容易復發,好的是很少產生癌變轉移,大部分的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屬於無明顯浸潤型,這一部分的患者在治療和預後的過程中都很不錯
  • 11歲女孩肚子大得像懷孕,竟是得了這種病!還有人因此失去生育能力
    11歲女孩肚子大得像是懷孕,竟是患了惡性卵巢腫瘤;16歲女孩腹部不適,檢查發現竟是上皮性卵巢癌……近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接連接到未成年人婦科腫瘤病例。醫生提醒:女性兒童及青少年健康需引起家長重視。
  • 嗜鉻細胞瘤藏體內,「達文西」巧手來剷除
    前段時間45歲的李女士(化姓),在體檢中竟意外發現體內藏著個「炸彈」,隨時都可能發起猛烈攻擊,這如同晴天霹靂射向李女士一家。這個「炸彈」到底是何物?又如何將它安全拆除呢?李女士慕名找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主任陳明教授,「根據檢查提示右側腎上腺顯示不清,右側腹膜後佔位,考慮嗜鉻細胞瘤可能。」
  • 13歲男生拿保險套當著女生吹氣球被學校處分
    13歲男生拿保險套當著女生吹氣球被學校處分   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裡有這麼一個情節:馬小軍從父母的抽屜裡翻出一隻保險套,吹成一個大氣球
  • 他轉型成為氣球造型師 「吹」出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蔡忠誠原本在一家單位從事電腦排版美編工作,在單位解體後他轉型進入氣球裝飾行業,並且在短短三年時間成為行業內頂尖的氣球造型師,他用氣球打造的三十多米長的章魚,400多平方米的城堡迷宮都在不斷打破行業紀錄。 創業以來他從沒有停止過學習的腳步,不斷地汲取國內外氣球領域的最新技術,研究最新動態,並對未來行業發展有自己獨特的分析和見解。他用氣球吹出了一份新職業,也吹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 12歲女孩肚子鼓得像懷胎三四個月 竟是得了卵巢畸胎瘤
    記者從金華市中心醫院婦科了解到,在畸胎瘤中,以卵巢畸胎瘤最常見,該科一個月可接診5~10例。醫生提醒,目前只要通過B超檢查就可發現畸胎瘤,因此女性一定要做好卵巢的定期體檢。  小女孩肚子鼓得像懷胎三四個月  婦科主任胡旻說,從近年來醫院就診的卵巢畸胎瘤患者看,年齡多在二三十歲。他接診過最小的女孩,才12歲。
  • 【提醒】吹氣球也能笑死?注意!晚上去HAPPY,碰到「氣球」要小心...
    最近,小編聽說,最近夜店流行「吹氣球」!想起氣球,難道不該是這樣溫馨的畫面嗎?
  • 7歲女孩肚子有腫瘤,醫生檢查後確定孩子是男孩?還建議切除性腺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小女孩兒,非常活潑可愛,現在已經七歲了,一直沒有什麼異常問題。 但是最近卻發生了一個不得了的情況,家屬在無意中發現孩子肚子裡有一個小包塊,為了看一下是不是有什麼嚴重問題,家長帶著孩子去了湖北武漢兒童醫院就診。
  • 年輕患者腦內有多發血管母細胞瘤,不要忽略這種病!
    女,22歲,因「頭痛3月餘,加重伴走路不穩15天」門診就醫。與散發的小腦血管母細胞瘤相比,VHL症候群患者小腦血管母細胞瘤具有發病年齡更早、多發、預後更差的特點。 胰腺病變:35%~70%的患者並發胰腺病變,約12%的患者以胰腺病變為唯一的腹腔病變,包括單純性囊腫、漿液性囊腺瘤、胰腺內分泌腫 瘤、轉移癌等,前兩者最多見。
  • 一21歲女孩再患生殖細胞瘤……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呂娜 日照報導「孩子現在都21歲了,唉……」在今年的8月6日,趙雨潔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確診為生殖細胞瘤。看到「生殖細胞瘤」這五個字,趙新剛和妻子渾身都在發抖,這已經不是孩子第一次患上這個病了。
  • 小哇帶你玩科學 | 神奇的科學魔法隔瓶吹氣球
    3、再將吹大的氣球的瓶子取出,放入冷水裡面,觀察氣球會發生什麼變化呢?【實驗步驟】1、像實驗1裡一樣將氣球套到瓶子上,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隔著瓶子將氣球吹起來呢?2、打開吹風機,風口對著瓶子的瓶身(注意要不停的搖晃吹風機,不要對著一個地方吹,防止瓶子受熱化掉了),觀察氣球會不會被吹風機吹大,吹起來呢?哇~氣球也被吹起來了!
  • 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整理科普: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三)
    出國看病科普: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三)經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整理,本文接著上篇文章介紹神經母細胞瘤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靶向治療:使用藥物或其他物質來識別和攻擊特定癌細胞的治療方法。出國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在諮詢專家後得知,靶向治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通常比化療或放療要小。
  • 西安6歲女孩高燒40℃不退,走訪幾家醫院都說沒大礙!直到醫生拍了下女孩後背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稍微有點不舒服父母都心疼不已前不久,西安一6歲女孩高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