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部動漫被大量現實中的人拿來進行Cosplay或模仿等行為,你是否認為它是一部成功破圈的作品,以及作為粉絲之一的你會感到開心?當然,有些人不希望路人過多介入,因為有些人甚至連作品都沒有看,只是單純跟風玩梗,有時候還會把不好的東西附加到作品上,從而讓原來的粉絲對破圈行為逐漸感到討厭。那麼,如果一部作品中的歌曲被人進行二次原創,甚至其角色被拿來象徵某種意義,進行一些影響或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呢?
在近日,泰國數百名青年就把日本知名動漫強行「破圈」:他們聚集在曼谷進行遊行示威,雖然他們說的是泰語,但是示威過程中集體唱出來的歌曲節奏讓小編感到非常熟悉——那是日本動漫《哈姆太郎》經典OP,以前香港臺有引進中配播放,歌曲也讓Twins翻唱,所以小編印象比較深。但是到了泰國遊行的青年手裡,改編的歌詞就不那麼「子供向」,都是在嘲諷當地政府部門。歌詞裡哈姆太郎喜歡的是向日葵的種子,那他們就改成是「人民的納稅錢」,這是不是把哈姆太郎比喻是上層?
然而,他們在遊行示威過程中,是在民主紀念碑不停繞圈跑,這種方式是模仿倉鼠在滾輪上跑動。所以,實際上誰才是倉鼠?從歌詞上來看是指貪腐的上層,從行動來看是遊行者,當然他們是抱著哈姆太郎跑的話,那實際都是指上層,但小編才不在乎到底誰才是被暗指的那一方,主要是哈姆太郎無故「躺槍」。
作為一部子供向的日本動漫,結果因為泰國青年想要提出訴求,而把該作的歌曲與角色進行「破圈」行動,那麼,最壞的結局就是該作品就要在泰國被封殺,畢竟已經被人用來暗示上層。當中有示威者表示他們在嘗試不同的方式來進行訴求,這種方式還算是和平,但問題是這些示威者當中有許多都是學生,是不是讓你們想起了曾經發生在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香港事件?
不過,現在的學生都那麼「睿智」嗎?本應該是已經離開學校與步入社會的青年人士作為遊行示威者主體來向泰國上層提出訴求,但是大量仍在學校裡讀書的年輕人,你們已經感受到的苦與訴求點在哪裡?他們提出的三大訴求分別是解散國會、修憲以及停止對批判者的騷擾,這裡可以說沒有一點直接反饋到他們身上,除非他們都未雨綢繆,想到將來畢業出來工作可能在這種環境下生存而感到悶悶不樂。
雖然說學生也要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但關心與行動是兩回事,如果這次「被參政」的不是哈姆太郎,而是火影忍者或海賊王,那麼動漫真是好使,原本是與世無爭、娛樂大眾的產物,假如政治化後而可能被當地封殺,還是挺無辜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