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經常說到弱冠之年,或是行弱冠禮。弱冠是指男子幾歲?封建社會,男女都要蓄留長髮,到了一定的年齡,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髮盤成髮髻,謂之「結髮」,然後再戴上帽子。在《說文》裡: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並賜以字。
《禮記·曲禮上》記載,「二十曰弱,冠」。簡言之,弱冠是指男子二十歲。唐代《孔穎達·正義》裡又有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大意是說,在古代的時候,那些年滿二十歲的男子要參加加冠禮,預示自己已經成年。但是,由於二十歲的男子身體尚未發育強壯,所以稱之為「弱冠」,表年少之意。所以,後人就用「弱冠」來指代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弱冠之年」也成了男子二十歲的代稱。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歲的年紀,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後,要在自家的宗廟裡舉行加冠禮。一般來說,加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特邀德高望重的貴賓為行冠禮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數上,分別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該男子往後開始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三次加冠結束後,特邀的貴賓還要向行冠禮的男子宣讀祝詞,賜予他一個「美」字,寓意他在未來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禮的時候,要將頭髮盤成髮髻,然後再帶上帽子,這樣方能稱之為「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