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今年大豆、玉米、蔥姜價格上漲的原因和未來的價格趨勢做出解答。
玉米價格方面,唐珂介紹,近期糧食價格上漲主要由玉米價格上漲帶動。今年春節後,玉米價格開始恢復性上漲,5月底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高成交、高溢價,玉米價格繼續攀升,9月份新糧上市後小幅回落,之後再次上漲。11月份,玉米產區批發均價每斤1.2元,環比漲3.4%,同比漲29.7%,比年初漲了31.8%。目前價格水平雖然創6年來新高,但仍低於2014年9月份的歷史最高價。
今年玉米價格持續上漲的因素有如下三方面:一是生豬產能持續恢復,下遊玉米飼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費明顯增加;二是玉米當年產需存在缺口,市場看漲預期增強,資本炒作和貿易商囤糧加劇;三是東北部分地區玉米因颱風倒伏,對玉米產量影響不大,但收穫成本每斤增加了近2毛錢,價格因而有所增長。
唐珂表示,11月中下旬以來,隨著玉米上市量增加,價格有所鬆動,呈逐步企穩趨勢。從收購進度可以看出,當前玉米市場購銷兩旺,只要市場價格合適,農民售糧進度就會加快,市場糧源不會緊張。今年玉米仍是豐收年,價格適當上漲後農民種糧收益增加,預計明年發展玉米生產的積極性也將有所提高,立足國內保障玉米基本自給,是有堅實基礎的,玉米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大豆價格方面,今年1-11月我國累計進口大豆9280萬噸,全年或突破1億噸,豆油、豆粕供給是有保障的。下半年以來,由於美國大豆主產區遭遇不利天氣、產量及庫存預期下調,南美大豆產區仍偏乾旱、播種受到一定影響,國際大豆價格持續上漲,帶動我國進口大豆成本上升。11月份,山東地區進口大豆到岸稅後價每斤1.91元,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同比高17%。當前全球大豆產需平衡略偏緊,後期價格主要看南美主產區天氣,預計仍將高位運行。
唐珂介紹,國產大豆以食用為主,市場運行相對獨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我國大豆產量392億斤,比上年增加30億斤,增長8.3%,繼續恢復性增長。受食用需求拉動,今年以來貿易商和加工企業入市收購積極性高,國產大豆價格持續向好。進口大豆榨油後的豆粕主要用作飼料。飼料缺口還可以通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資源調劑來解決,包括玉米及大麥、高粱、玉米酒糟粕等玉米替代品進口,多措並舉可以解決我國飼料糧供給問題。
蔥姜價格方面,根據農業農村部檢測,11月份生薑的批發均價是每公斤14.08元,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達到6年來的最高水平,同比高75%。近期隨著新姜上市量增加,價格開始下跌。12月份第3周為每公斤12.26元,連續8周小幅回落。11月份大蔥批發均價是每公斤4.56元,連續7個月上漲,達到4年來最高,同比高99%。近期仍然保持上漲走勢,12月第3周為每公斤7.14元。
唐珂表示,本輪蔥姜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主要是因為前些年種植效益差導致面積下降,疊加不利天氣影響,生產供應階段性減少,總體上是市場供求規律發生作用的結果。從後期走勢看,新季生薑面積、產量增加,預計價格將穩中有落,大蔥在田面積與常年基本持平,春節前蔥姜將持續高位運行。
唐珂指出,蔥姜作為調味品蔬菜,在蔬菜產銷總量中佔比較小,價格波動不會改變我國蔬菜整體供給充足的大局,但蔥姜消費存在一定剛性,不少老百姓節假日傳統烹飪離不開,而且由於這些品種產區集中、耐儲性強,容易引發資金投機炒作,加劇價格的周期性波動。農業農村部將持續加強蔥姜蒜等小宗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有效引導產銷,促進市場平穩運行。
【駐京記者】泠汐
【作者】 泠汐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