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知道雍正身後有鄔思道輔佐嗎?

2020-12-25 網易

2020-12-21 11:13:44 來源: 姜先生

舉報

  鄔思道的大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此人滿腹經綸,卻在會試中突然落榜。之後知道了內幕消息,考官只認錢,根本不會管考生的死活,因此他號召那場比賽所有的落榜舉人,一同去南京的貢院裡面鬧事,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震驚朝廷。當時想要捉拿他的時候,沒想到他早就跑路了,因此康熙直接拿掉了考官,就連江南的巡撫都受到了牽連。

  

  鄔思道的大名也由於這件事情聲名大噪,由於主犯的逃跑,涉案官員上至明珠、索爾圖,下至地方官員,全部受罰。這件事情雖然讓天下落榜的考生揚眉吐氣,可他也得罪了朝廷以及地方的官員。他們都對鄔思道是恨之入骨,因此康熙為了平息大臣的怨氣,下達了通緝鄔思道的命令。雖然康熙明顯上這樣做,可是私底下卻是說鄔思道有膽識、有氣魄。

  

  十幾年後,太后病故,康熙宣布大赦天下,因此鄔思道的通緝自然也是被解除了。當時雍正在江南賑災得時候,碰巧遇到了鄔思道,見到鄔思道後非常得傾佩。因此他趕緊讓自己得兒子弘曆(乾隆)拜鄔思道為師,雍正正值用人之時,能夠讓鄔思道這樣的能人幫助自己,這也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三阿哥才高八鬥,精彩喜歡舞文弄墨。當時在雍正府上見到鄔思道的時候,二人對詩,解決都知道,鄔思道完勝三阿哥。三阿哥佩服的五體投地,當場就要把鄔思道帶走,與自己府上的大儒一起談笑風生,豈不快哉?當時雍正聽了這話非常的生氣,鄔思道給出的回到也是讓雍正非常的滿意。

  三阿哥,我現在已經是四爺府上教四爺孩子的老師,鄔思道一生也見過不少大儒,談笑風生之事,就不提了。三爺看到鄔思道給臉不要臉,當場就準備要生氣。雍正站出來解圍:大哥三哥沒有別的什麼事情就請回吧!雍正為了鄔思道直接得罪了老大與老三。可見雍正之氣魄。

  

  血洗江夏鎮這件事情,一直是雍正身上的一個汙點。不過在這件事情過後,康熙還專程為此事去過一次雍正的府上,雍正當時正與鄔思道談論李衛。當時雍正手上能用的人,也不過李衛、年羹堯了。康熙過來後,二人紛紛跪地請安,當時康熙並沒有把鄔思道放在眼裡,只是不冷不熱的說了一句:此人為誰?

  不等雍正開口,鄔思道便自己說:草民鄔思道!康熙當時一下子還沒有想起來,愣了一下之後便激動的說:你就是鄔思道?曾經大鬧南京貢院的鄔思道?鄔思道坦然的回答。康熙對雍正說:老四,鄔思道是一個奇才,朕讀過他的文章,很有文採。一定要重要他。雍正聽後,點了點頭。

  其實這件事情康熙是肯定不會對雍正反感的,自古以來皇帝的兒子都會在府上養著一些幕僚,為自己出謀劃策,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鄔思道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奇才,雍正能夠撿到這個寶,在之後的九龍奪嫡上,鄔思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人才華一流,滿腹智囊,加上雍正的重要,他自然是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可是在雍正登基後,此人突然退隱,可能就是由於鄔思道太過聰明,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
  • 康熙知道鄔思道這個謀士嗎?雍正:看破不說破
    鄔思道是老四爭奪帝位的第一功臣,沒有他的參與方略,老四絕對無法從諸多皇子中勝出。無論是心機手腕、人情世故,還是帝王權術、廟堂之爭,鄔思道都堪稱頂尖人物。那麼,康熙是否知道老四府中有這樣一個人呢?如果知道的話,為什麼能夠容忍他的存在呢?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雍正登基當晚回到潛邸,他和鄔思道有一番深談,雍正說:熬了這麼久,我終於上位了,首先感謝先生的輔佐,沒有你我不可能功成名就。鄔思道說:哪裡,哪裡,我只是小有薄才而已,主要還是萬歲你自己聰明睿智,自身能力強大,前途無量,我只是幫你寫個發言稿而已。
  • 《雍正王朝》雍正比康熙,差幾個鄔思道?
    《雍正王朝》是1999年的電視劇,不過自己是最近一段時間才剛剛看完。在它之前先是重溫了《康熙王朝》,完結之後很多彈幕都在推薦看《雍正王朝》於是緊接著看了這部劇。說實話,這兩部劇各有優缺點,但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那就是「虎頭蛇尾」。
  • 雍正殺高福,知道鄔思道讓高福將計就計嗎?
    眾所周知高福是在鄔思道的安排下,拿著太子與任伯安的書信去交給八爺他們,目的就是通過八爺他們,曝光太子與任伯安之間的苟且之事,從而讓太子再次被康熙廢掉。而高福也盼著能藉此事,將功補過,因而將計就計,按照鄔思道的要求完成了任務,但是雍正依然殺了高福。  是雍正不知道高福這樣做是受了鄔思道的指示麼,他當然知道,但是即便完成了任務,高福必須要死。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怎樣一步步脫離雍正的監視從而全身而退的?
    鄔思道對自己輔佐的這個主子太了解了,他是飽讀史書的人,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雍正回到潛邸當晚,通過一番心理博弈,比如,示弱、打感情牌,鄔思道取得了半隱的資格,但仍然處在雍正監視之中,鄔思道的隱退之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雍正登基當晚的半隱策略;二、到李衛那裡的過渡階段;三、故意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趕走,最終全身而退。
  • 鄔思道是如何救雍正的,看看這幾件事,你就知道了
    不錯,鄔思道,也就是劇中的「鄔先生」,他絕對堪稱雍正的「第一謀士」,那麼,你知道這位足智多謀的鄔先生,到底「救」了雍正多少次嗎,我們只要來看看這幾件事,大概也就知道了。首先,是追繳國庫欠款之事。我們知道,根據劇中所述,當時欠國庫錢的人有很多,而且又都是些王公貴族、朝廷大員,要帳這件事本來就不好幹,更何況欠帳的那些人還都不是一般二般的人物,所以很顯然,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不但不容易幹好,而且肯定還會得罪不少人。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從田文鏡離開後為什麼說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為什麼曾經鄔思道竭盡全力輔佐的雍正會讓他如此害怕呢?這還得從雍正繼位說起。鄔思道本是康熙中期參加科舉的舉人,但鄔思道因為當時科舉中有主考官納賄舞弊的事情,於是鄔思道聯絡眾考生大鬧貢院搞倒了主考官,但是由於帶頭大鬧貢院,鄔思道也淪為了朝廷通緝的要犯,直到孝莊去世康熙大赦天下,鄔思道才成為白丁敢出頭露面。
  • 雍正王朝:鄔思道怎麼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了
    康熙46年,當時雍正還是貝勒的時候就趕上了一次黃河發大水,澤國千裡,災民百萬,給當地人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他臨危受命,主動前往南方籌措款項,度過了這次危機,安頓了災民的生活。所以,這一次他對田文鏡在河南地區的考核,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治理黃河方面做的怎麼樣?
  • 鄔思道以「天子無私事」為由讓雍正不要見十七阿哥有何深意?
    引言:十七阿哥胤禮來的這個時間點剛剛好,不偏不倚,正好為鄔思道提出隱退的想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由頭,不然鄔思道還不知道怎麼向雍正開口說出自己要隱退。十七阿哥這時候來做什麼呢?有人說是雍正讓十七阿哥來的,目的就是讓十七阿哥來除掉鄔思道。
  •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王朝》中輔佐過雍正的鄔先生,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雍正王朝》是講公元一七二三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胤禛的皇位不是篡來的,不是改遺詔偷來的,不是毒父奪來的,而是康熙傳授的。康熙選擇了胤禛為雍正皇帝。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汙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官」、「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
  • 戴鐸是雍正最重要的謀士?他是鄔思道的原型,可惜遭到雍正拋棄
    過去他手握雍王府大權,是雍正身邊最重要的謀士。但是現在他入了朝堂,是不可能立刻就被加封為宰相的,甚至連入閣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其他人不服。不光是戴鐸,但凡輔佐雍正登基的那幾個重要的幫手,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戴鐸也就是《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部分原型。
  • 《雍正皇帝》中,鄔思道為什麼能得善終?
    但是鄔思道這個人既沒有進上書房,也沒有被雍正滅口,而是活到了小說第二部的末尾,年羹堯死了他卻沒事兒,不但沒事兒,最後功成身退,成為雍正身邊罕見的,有善終的謀士。 按照書裡明面給出的解釋:鄔思道最後求到了學生寶親王弘曆,弘曆兄弟從小就是鄔思道一手教育出來的,有師生感情,最後在弘曆的懇求下,雍正才放鄔思道一條生路。
  • 雍正王朝:鄔思道選擇「半隱」,為什麼選擇李衛處,而不是選擇年羹堯...
    所以,鄔思道深思熟慮後決定的。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鄔思道為什麼沒有投靠年羹堯,而是選擇李衛呢? 鄔思道輔佐胤禛奪嫡之爭立於不敗之地! 雍正還是阿哥胤禛得時候,很欣賞鄔思道這位「世外高人」,請鄔思道做他的軍師,幫他出謀劃策,就是想利用鄔思道的聰明才智個足智多謀,輔佐他自己奪嫡之爭當中立於不敗之力。
  • 雍正即位第一個要殺的是鄔思道,只因兩人辦事,很多都見不得光
    1.鄔思道是雍正的黑暗面,成為皇帝之後需要「洗白」鄔思道經歷坎坷,見識高遠,但性格深沉,深謀遠慮,面對現實的坎坷,固然有其才華高絕的一面,但越大的光芒越有陰暗面,這一點跟雍正很相似。在雍正奪嫡的過程中,鄔思道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所用計謀,並不像康熙的帝王師伍次友一樣屬於陽謀,而是見不得人的陰謀。
  • 《雍正王朝》鄔思道足不出戶,是怎麼上通天意的?他背後有高人?
    在《雍正王朝》中,四爺雍正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成功殺出升級為雍正皇帝,這裡面辛虧有了鄔思道這位「大智近妖」的謀士在背後出謀劃策。但我們知道鄔思道是雍正在賑災的時候接到北京自己府上的,而自從鄔思道到了四爺府後就足不出戶,那麼鄔思道是怎麼上通天意,又是如何精準把握住康熙的內心呢?
  • 雍正王朝 鄔思道為何如此神
    雍正繼位後,有繼而輔助田文鏡和李衛,為雍正新政改革的進展,貢獻良多。    「國庫欠款清理」、「刑部冤案」、「舉薦新太z」、「熱河狩獵推出了弘曆」,「江夏鎮圍剿」乃至最後關頭的周密安排,鄔思道對康熙內心想法的精準把握……      一個刑餘之人,身居潛邸,足不出戶的鄔思道,為何能夠如此神?     其實,在鄔思道的背後,另有高人在指點和共同策劃的一盤大棋。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但從後面的劇情我們知道鄔思道的勸解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出現了反效果,這到底為什麼呢?
  • 雍正王朝:臨行前十三阿哥說他們對不起鄔思道,為什麼要這麼說
    四阿哥胤禎榮登大寶成為大清王朝的皇帝,鄔思道離開了雍親王府,開始半隱於天下。十三阿哥趕來相送,跟鄔思道說:鄔先生,我們對不起你!十三阿哥這麼說是因為雍正有四個地方對不起鄔思道。第1個對不起,15年的輔佐沒攢下半分家業。
  • 鄔思道為雍正殫精竭慮,得到榮華富貴前夕,為何最後拂袖而去?
    鄔思道是雍正最為倚重的謀士,助其從一名普通的皇子一步步登上帝位,成為雍正皇帝。但是在雍正登基前夕,鄔思道卻放棄即將到手的富貴,拂袖而去,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我們從三個角度來分析:鄔思道是什麼人?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