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2021-01-18 半島光度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先在李衛處當幕賓,再到田文鏡那裡做幕賓,最後從田文鏡處消失,全身而退。一切都是鄔思道意料之中那麼順利,鄔思道離開後下落如何呢?雍正為什麼最後放他自由了呢?

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鄔思道是四爺胤禛身邊的師爺,他神機妙算,不需要出面,只聽朝中的局勢就可以運籌帷幄,胤禛對於他十分倚重。鄔思道如此老謀深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何還是不遺餘力的為雍正出謀劃策呢?

因為很簡單,當時形勢所逼,不得不為之。於私來說,胤禛是他的救命恩人,胤禛為了表達自己請鄔思道的誠意,領著全家請拜鄔思道,這樣一來,鄔思道焉能不感動。於公來說鄔思道心繫天下百姓,而雍正為國為民正好符合他的理想,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年苦學的實力,實現他的理想抱負,所以鄔思道為了理想抱負不遺餘力的為雍正出謀劃策。

鄔先生早年也是才華橫溢的才子,畢竟當初科考失利,隱姓埋名多年只為一個機會。後來被雍正找到,交由年羹堯照顧,交代禮儀相待。於是,年羹堯讓自己妹妹年秋月去照顧鄔思道。在四爺下江南賑災時,邀鄔思道回京做他師爺。四爺對鄔思道有著救命之恩的,鄔思道也有一身才能,剛好可以藉此機會發揮自己智囊,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雍正出手相救,是愛惜人才也好,有其目的也罷,總是救了他,其他不說,鄔思道總是要報答的。

鄔思道輔佐雍正只為了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嗎?其實不然!鄔思道並非是貪圖功名之人,我們都好奇鄔思道明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他為何還輔助四爺登上皇位,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其實他也是出於心繫百姓。否則,在輔助胤禛順利登基後,不可能選擇隱退的。

二、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鄔思道輔佐雍正一步步登上皇位可謂竭忠盡智,居功至偉。在以下幾個事件中出謀劃策,扭轉乾坤。

第一、建議雍正接戶部虧空差事,做一個皇帝需要一個能為他辦事替他分憂的兒子,雖然最後事辦砸了,但是在康熙心裡雍正已經贏過太子。

第二、還有清理刑部冤獄,在鄔思道力勸雍正不能接這個差事:扳倒太子的最後就是不容於皇帝,使雍正避開了一個大雷,八爺其實根源就是栽在這樣事上,在康熙心裡大打折扣。

第三、在舉薦新太子時,「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鄔思道分析出的策略,所以四爺在康熙心裡又加一分。而八爺勢在必得的鋒芒顯露,已經在康熙心裡沒好印象了。

第四、鄔思道忠告雍正不要爭兵權,推薦老十四任大將軍王,以國家社稷為重,讓他在康熙面前盡顯人君氣度。

第五、在雍正即位的驚濤駭浪中居中調度,舉重若輕。放出十三爺奪取豐臺兵權,為雍正即為保駕護航。

三、雍正登基皇位,鄔思道計劃脫身之策

四爺胤禛之所以處處佔得先機,因為鄔思道能洞察帝王所思所想之術,康熙的所思所想他都能猜到。因此,四爺在康熙那裡獲得好評,樹立了好形象!

鄔思道更是盡心盡力為四爺出謀劃策,當康熙駕崩,四爺胤禛命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回四爺府後,然後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告訴鄔思道依計行事。

鄔思道激動地對天說一句:「蒼天啊,終於大功告成了!」

從這句話不難看出鄔思道盡心盡力為四爺出謀劃策,他對四爺的忠心是不可質疑,可惜有無數的臣子一心忠君,但是最無奈得應該就是君非聖主!

而鄔思道和雍正相處久了,他也漸漸看穿了雍正的心思。鄔思道一直當幕後師爺,畢竟和李衛、年羹堯身份不一樣。鄔思道的身份一直是隱藏的,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就是謀劃大功臣了,對於鄔思道敏感的身份,雍正不可能給他官封一品,還建個鄔府給個高門大院獎賞他,更不會明面說鄔思道給雍正立下的功績,出謀劃策助雍正成功登基,難道還把鄔思道謀劃的那些齷齪事抖出來,你覺得雍正能這麼幹?

登上皇位的雍正就是天,塑造的是太陽形象,哪能容得了別人帶給他任何汙點,而剛好鄔思道就是那個汙點。所以雍正身份變了,鄔思道身份就很尷尬了,雍正怎麼可能給他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當然想,最好是永遠不出現。可見,鄔思道所謂的「陰謀」能力,已經不屬於雍正所掌控的這個官僚體制,如果給他封官,這就相當於削足適履之舉。

雍正試探性說出一句:「你的名份,容我慢慢安排。」

事實上,鄔思道清楚,他和雍正的關係屬於合作關係,就相當於劉備和諸葛亮關係,是朋友而非君臣,難朋難友,更是亦師亦友。只不過,雍正登上皇位後,他現在只需奴才和臣子,而非朋友和老師了。

鄔思道洞察到雍正的心思,立刻說道:「臣根本不適合當官之人。」

一貫高傲的鄔思道,他也很難放下身段去迎合雍正,雍正沒上位之前鄔思道的陰謀詭計是深得他歡心,尊敬。但雍正身份不同了,鄔思道要像下人一樣小心翼翼說話做事,鄔思道怎麼可能受得了。

所以,雍正身份一變,鄔思道註定屬於異類體系,雍正就不能重用他,雍正是多疑的人,同時又忌憚鄔思道的能力,唯一的想法就是兔死狗烹了,雍正就對鄔思道動起殺心。於是,雍正將家眷全部轉移進皇宮,留下得都是之前幫雍正背後做事的奴才。鄔思道便已經猜出了雍正的心思,雍正準備血洗王府了。

正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面對雍正這舉動,鄔思道選擇功成身退,而不眷戀權位榮華,顯然早已經計劃好了脫身之策。

三、鄔思道半隱後,不遺餘力幫助雍正度難關

其實鄔思道作為一個胸有大志的人,知道雍正是一個心繫天,幫助雍正奪嫡成功之後,雍正登基當晚來暗訪,鄔思道感覺到了殺機,伴君如伴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鄔思道想著,選擇遠離權力核心才是王道,他主動要求半隱。既表明了自己不圖一官半職,年邁已高,沒有所謂的野心,半隱皇帝隨時監視自己,倘若有困難還可以隨時用他。

自從鄔思道半隱後,雍正連續做錯很多選擇。鄔思道還要發揮餘熱為雍正「擦屁股」,幫雍正做了幾件決定性的大事,確定表達了他的忠心,所以雍正才選擇放了鄔思道自由。

特別是羹堯對押運糧草的地方官員的「膽大妄為」,動不動就要殺的態度,讓官員不敢押運糧草。而年羹堯正準備「養寇自重」,他這樣拖下去,肯定會把雍正拖垮。所以鄔思道還是不遺余力為他四爺辦一次漂亮的事,排憂解難,神龍見首。憑一句「燈下黑」,使西北平叛一戰功成。

四、鄔思道帶如月歸隱,從此閒雲野鶴,好不愜意

鄔思道這個人嗅覺非常的靈敏,得知雍正要到河南微服私訪視察新政效果,鄔思道清楚,一旦雍正來河南跟自己再次碰面,很可能又要把自己帶回京城,這樣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鄔思道之後的日子就不堪設想了,有可能一直在雍正的監視和猜忌之下,小心翼翼的活著。

鄔思道故意找田文鏡要幕酬來激怒他,將自己趕出幕府。田文鏡見這不幹事的大爺天天念著幕酬。

田文鏡惱怒:「你這條大魚我養不起,趕緊給我走人。」

鄔思道聽田文鏡這麼一說,心裡暗自高興走之前還叮囑一句:東翁,這可是你讓我走的。

說完,鄔思道趕緊收拾帶著如月坐車趕路了。從此與雍正和朝廷再無瓜葛,從這些事情也真正展現了一代大儒功成身退的風範。

鄔思道成功脫身,金蟬脫殼。巧妙地遠離險惡的政治漩渦,才算是真正的歸隱了,帶著如月遠走他鄉,生兒育女,從此閒雲野鶴,瀟灑自在,好不愜意。他愜意了,而雍正辛苦了十幾年,雍正帝累壞了,不過是替別人打工。鄔思道若是在雍正帝身邊,雍正最少還能多活幾年。鄔思道才是最大的聰明人。

五、結語

從古至今,兔死狗烹的悲劇比比皆是。做到急流勇退,能得以善終者寥寥數人。鄔思道的結局是完美的,鄔思道成功脫險,讓自己瀟灑自在,在於他把人性看的很透徹,勘通世情,很聰明並且知進退!他這種活得通透的聰明人蘊含著許多智慧。

—END—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如月真是監視鄔思道的人嗎?她和鄔思道後來如何?
    《雍正王朝》中這個如月肯定是派去監視鄔思道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因為雍正覺得愧對鄔思道才給他安排如月去服侍他。而且鄔思道不笑納如月也不行啊,不笑納的話他恐怕出不了京城。但是鄔思道是何等人物,連帝王心術都能看明白的人,還擺弄不了一個小女子了,所以鄔思道最後和如月當然是性福的在一起生活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怎麼知道雍正馬上就要來了
    在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當上皇上之後不久就決定南下。當他來到田文鏡負責的河南地區的時候,正趕上下大雨,導致黃河水暴漲。黃河橫穿河南,自古以來給兩岸的居民帶來了非常大的麻煩,經常因為雨量過剩而決堤。所以,當雍正說要見鄔思道的時候,田文鏡立即命人順著官道去追。鄔思道在這個時間點離開田文鏡的幕府不是巧合,他已經知道雍正馬上就到了,但不想見雍正,所以選擇遁走。
  • 《雍正王朝》中如月是雍正派來監視鄔思道的嗎?他們倆的結局如何
    雍正心說:你小子知道我那麼多上位的秘密,我怎麼能輕易放你走呢,你萬一說出去咋辦,不行,我不能讓這個瘸子走。鄔思道心說:我還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你可是我教出來的,我在你這多待一天,我的危險就增加一分,我得想轍趕緊撤。
  • 《雍正王朝》多智近妖——鄔思道
    如果按照正常的局勢發展,八皇子胤禩的實力最強,奪嫡的希望是最大的,可惜偏偏四皇子陣營有一個多智近妖的頂尖謀士鄔思道。可以說在奪嫡的緊要關頭,鄔思道以一人之力扭轉了局勢,成功幫助雍正奪得了皇位。深悉帝王心術的鄔思道知道雍正有鳥盡弓藏之意,然後說服雍正功成身退,最後屢施妙手成功脫身。
  • 雍正殺高福,知道鄔思道讓高福將計就計嗎?
    《雍正王朝》中,高毋庸奉命毒殺了高福,此時的鄔思道從睡夢中驚醒,等他趕到高福的房間時,高福已經死了,這才有了鄔思道的那句自責
  • 雍正王朝:如果雍正當上皇帝後,依然重用鄔思道,結局會怎樣?
    鄔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的虛構人物,是雍正奪嫡背後的軍師。正是在鄔思道的謀劃下,雍正終於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皇位。但在雍正奪得皇位的當夜,雍正卻耍起了鳥盡弓藏的把戲,連夜返回潛邸,企圖直接殺掉鄔思道以滅口。
  • 《雍正王朝》十三阿哥胤祥給鄔思道送行,為什麼說對不起他?
    可是就在他當上皇帝的當天,一直輔佐他爭奪皇位的鄔思道卻提出了半隱,從兩個人當晚的鬥智鬥勇中,可以看出鄔思道絕頂聰明,終於說服了雍正帝,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明明是鄔思道自己提出來的半隱,為什麼十三阿哥胤祥跟他說對不起他呢?《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提出要半隱,為什麼十三阿哥說對不起他?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輔佐老四胤禛到底為了什麼,他最終結局是什麼?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補2期——總152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也多次提到過鄔思道,但是作為助老四胤禛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總感覺他的一生充滿著疑點,所以還是要再說一說他。他最終消失在劇中是在田文鏡處,他帶著四千兩銀子夥同侍女如月,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 雍正王朝:鄔思道的「自保」究竟有多完美?把如月「用」到了極致
    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就放過了鄔思道呢?鄔思道那句「天子無私事」,是對雍正皇帝「今非昔比,不宜擅動殺戮」的提醒;這之前,鄔思道「半隱」的決定更是讓雍正皇帝放下殺心的原因。對於鄔思道的「隱退」,雍正皇帝如此問道:「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先生想怎麼隱?」
  • 《雍正王朝》中坎兒真的是被鄔思道殺的嗎?
    坎兒是被老四賜死的,也可以說是因為鄔思道的聰明反被聰明誤而被賜死的,所以鄔思道才會說他害死了坎兒。雍正王朝世界之中,老四在下江南賑災時帶回來兩男一女三個乞討兒。其中兩個男的分別是高福與李衛。但同樣的出身卻不同的命運。李衛最後成為一方封疆大吏,成為當時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高福卻在老四登基之前就被賜死了。
  • 雍正王朝:鄔思道是怎樣一步步脫離雍正的監視從而全身而退的?
    引言:鄔思道能在雍正手裡全身而退實屬不易,雍正是一代梟雄之主,做皇子時就是有名的「冷門王」,面冷心硬,刻薄成性,好猜忌,最是眼裡不揉沙子的主兒。鄔思道是久經滄海的智者,他能夠堪透世情,參透帝王心術,才得以保全自身,沒讓兔死狗烹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 《雍正王朝》鄔思道足不出戶,是怎麼上通天意的?他背後有高人?
    在《雍正王朝》中,四爺雍正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成功殺出升級為雍正皇帝,這裡面辛虧有了鄔思道這位「大智近妖」的謀士在背後出謀劃策。但我們知道鄔思道是雍正在賑災的時候接到北京自己府上的,而自從鄔思道到了四爺府後就足不出戶,那麼鄔思道是怎麼上通天意,又是如何精準把握住康熙的內心呢?
  • 《雍正王朝》雍正比康熙,差幾個鄔思道?
    在《雍正王朝》中除了主角雍正,真正出彩的人物其實是康熙、鄔思道、十三爺這三個人。雍正當皇帝,比起他爹康熙,至少還差一個鄔思道加上一個十三爺!可康熙總能憑一己之力輕描淡寫地解決。《雍正王朝》最後一場大戲八王議政裡,雍正一度都已經心灰意冷,其實不僅是這裡,在她登基之後就在方方面面覺得自己已經坐穩皇位,疏於對政局控制。
  • 《雍正王朝》田文鏡為什麼要趕走鄔思道,真是付不起幕酬嗎?
    《雍正王朝》中,田文鏡和鄔思道的「分手」,彼此既有不滿意,也有各自的「小算盤」。雍正坐上皇位後,鄔思道的奪嫡使命也完成了,但並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雍正的立場變了,有鳥盡弓藏之意。這時候,鄔思道的首要目標是保住小命,其次是尋求半自由,最後才是逍遙在外。通過一系列「跳槽」,鄔思道到了田文鏡幕府,離最高目標就一步之遙。天要降雨,娘要嫁人,不管田文鏡願意不願意,鄔思道遲早都會走。
  • 雍正王朝 鄔思道為何如此神
    即使,康熙口中所指的「孤臣」,就是胤禛所說的田文鏡,那麼康熙既然能明確得知田文鏡的行蹤,難道就不清楚同樣從江南來到京城的鄔思道嗎?     小說中,康熙曾經見過鄔思道的。單就清朝皇室子弟聘請西席,需向朝廷稟報並向內務府詳細備案,就足以證明康熙對鄔思道居於胤禛府邸,是明確知道而且大概情況是掌握的。
  • 鄔思道為何拼命阻止十七爺拜見雍正?因為他知道死神已經到來!
    在連續劇《雍正王朝》中,康熙駕崩之夜所發生的一切故事都堪稱經典,多個皇子在這一夜展開了最後的爭奪,雍正如願笑到了最後,而這一切都歸功於他手下第一謀士鄔思道連續十幾年的出謀劃策
  • 雍正王朝:鄔思道為何前往西北指點年羹堯?兩個目的,很陰暗!
    另外,雍正皇帝登基的第二天,皇十三子胤祥前來送別鄔思道,勸告鄔思道「多保重」的時候,鄔思道一句:「我有自全之道」,就能看出他自信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在完成對胤禛的輔助後全身而退。但是,鄔思道到底沒能「全身而退」,就算僥倖暫時逃脫了雍正皇帝對其下定的殺心,也只能「半隱」而去。
  • 《雍正皇帝》中,鄔思道為什麼能得善終?
    對於周用誠這種給他幹過髒活的,知道太多的,也給弄死了。能活下來的都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累吐血的,比如李衛和允祥。所以你給雍正當手下,基本上就是活著乾死了算,雍正要麼用死你,要麼弄死你。所以你看《雍正皇帝》這部書裡的胤禛絕非善類,最後能逃脫他魔爪的就三個人:接班人弘曆,天天裝瘋賣傻的弘晝,最後還有個鄔思道。就這師生三個人,差生弘時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 雍正王朝:田文鏡為什麼要趕走鄔思道,他真的付不起八千兩銀子?
    ,他早就聽過鄔思道的才名,而且也知道鄔思道的事跡,對鄔思道很是欣賞,胤禛用人有一個原則:不是落難的不用,因為這些人一旦跟了他,就會死心塌地,錢買來的人脈並不可靠。後來的一切事實證明,四爺找鄔思道輔佐他奪嫡可算是找對了,可以說沒有鄔思道醍醐灌頂的分析和對帝王心術的了解以及他的計謀,四爺奪嫡之路會很艱難甚至是沒有機會,當然,我這裡僅僅說的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內容與歷史無關。
  • 戴鐸是雍正最重要的謀士?他是鄔思道的原型,可惜遭到雍正拋棄
    但是現在他入了朝堂,是不可能立刻就被加封為宰相的,甚至連入閣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其他人不服。不光是戴鐸,但凡輔佐雍正登基的那幾個重要的幫手,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戴鐸也就是《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部分原型。可以說是戴鐸一手策劃了雍正奪嫡的戲碼,因為他是雍正最器重的謀士,雍正做了皇帝以後,戴鐸連根毛線都沒有撈到,不久還被雍正給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