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巴一嘎,誰去誰傻。」這是流傳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的民間順口溜。「兩巴」指仲巴縣、崗巴縣,「一嘎」指薩嘎縣。順口溜暗示的是這3個邊境縣自然條件的艱苦。跟隨鏡頭,通過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在「兩巴一嘎」最具代表性的3個單位的巡邏日常,一同感受移民管理警察們的家國情懷。
亞熱邊境派出所:巡邏在海拔5300米的「無人區孤島」
圖為亞熱邊境派出所民警在崩崩拉執勤點巡邏 攝影:龍小鳳
「無人區孤島」這個稱謂對於亞熱而言不是徒有其名,在亞熱邊境派出所一年365天能見到的陌生人屈指可數,陪伴民警最多的活物就是野狗孤狼。特別是每到夜晚降臨,派出所周圍沒有車水馬龍的鳴笛聲,沒有燈紅酒綠的街道,只有此起彼伏的犬吠和一片黑暗,走出派出所就置身於黑暗中,方圓幾百裡,看不見一絲光亮,派出所就像夜晚中的燈塔,為在黑暗中出警的民警指明「回家」的方向。
圖為亞熱邊境派出所民警在崩崩拉執勤點巡邏 攝影:龍小鳳
派出所有這樣一個中尼邊境線上的執勤點——崩崩拉執勤點,這個名稱聽起來十分可愛的執勤點,自然條件卻一點也不可愛:海拔5100米,面對執勤點望去只有無邊的荒蕪的黃土坡,背對執勤點是常年積雪的高山。執勤點唯一亮麗靈動的風景就是民警們巡邏的身影。
「我喜歡巡邏,因為每次扛著國旗走在邊境線上就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對於我而言這是一種莊嚴而神聖的儀式,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民警梁航說。
正是這群和梁航一樣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年青人給亞熱無人區帶來了生機,在祖國的邊境線上抒寫著赤膽忠誠。
崗巴邊境派出所:巡邏在海拔4900米的「中印邊境第一村」
圖為崗巴邊境派出所民警在「邊境第一村」巡邏 攝影:龍小鳳
說起崗巴,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行走的黃金」——崗巴羊,但是在崗巴還有一個著名的「邊境第一村」——吉汝村,這個村莊距中印邊境僅5公裡,因此被稱為「中印邊境第一村」。由于吉汝村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吉汝村的村民有著「家門連國門,有國才有家」的切身感受,大家都以能夠守土固邊為榮。
「在這裡巡邏,我們不敢有一絲懈怠。」民警唐卻說,「今年由於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巡邏任務更重了,我們每天都會堅持巡邏、觀察,不管下雨還是下雪,都會把轄區範圍的邊境線巡邏完。」
圖為崗巴邊境派出所在「邊境線五公裡觀景臺」巡邏 攝影:龍小鳳
吉汝村海拔4700米左右,但民警們在轄區巡邏時遇到山口道路不通、車輛無法通行的情況下只能徒步爬山,5160米、5290米、5400米、5770米……隨著上山的海拔不斷增高,對民警們的身體狀況是極大的挑戰。
每一次巡邏,民警們的身體都將承受一次高海拔帶來的「洗禮」,但是他們堅持在這「邊境第一村」每一天的巡邏,只為守護好腳下每一寸祖國的土地。
昌果邊境派出所:在海拔5370米跟著警犬大胖去巡邏
圖為警犬大胖和昌果邊境派出所民警一同巡邏 攝影:龍小鳳
「三訪四見先進單位」「全國基層建設標兵單位」「一級公安派出所」「全國新時期群眾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獲得這些榮譽的昌果邊境派出所位於中尼邊境薩嘎縣昌果鄉。
雖然平均海拔5300多米,含氧量不足內地的40%,但這裡有成群的牛羊、整潔的村容、文明的鄉風,處處呈現出一片和諧穩定的美好景象。這樣的環境,孕育了「全國勞動模範」石角、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首屆「最美國門名片」王卿龍……有他們在這裡駐守,祖國放心,人民放心。
圖為警犬大胖和昌果邊境派出所民警一同巡邏 攝影:龍小鳳
「大胖,走巡邏去!」
「汪汪!」
大胖是派出所的警犬,每到民警們巡邏時,總會看見大胖的身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胖意識到了自己比轄區裡的其他犬只多了一份責任,它便開始跟著民警們一同巡邏踏查。
巡邏的民警,他們的身影和大山交相輝映,在高原烈日的照耀下,堅定的步伐,遠去的背影,融進了藍天白雲,也融進了祖國的邊境線。(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龍小鳳)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