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Laughing sir」「Sam哥」被搬上大銀幕後,又有一部大熱港劇改編的電影上映了。這就是《使徒行者》。
8月11日上映的《使徒行者》,改編自2014年熱播的同名港劇。劇版《使徒行者》因節奏明快,懸念十足備受稱道,不但收穫了良好的口碑,還掀起了一陣收視狂潮。
儘管有劇版的珠玉在前,《使徒行者》電影版上映之前,還是遭遇了不少TVB粉絲的質疑。演員陣容「大換血」的電影版,苗僑偉和林峰都不再出演,這使得喜愛「爆釘組合」的觀眾大失所望。更何況,此前的《衝上雲霄》、《澳門街》等熱播港劇的翻拍電影,均遭遇了票房口碑齊撲街的命運。
不過,《使徒行者》的表現似乎超過了粉絲的預期。電影上映不足4天,票房已突破2.5億,創造了TVB「劇轉影」的最佳票房成績。在一向苛刻的豆瓣,這部電影的評分也達到了6.9分,口碑尚可。難道,港劇翻拍的電影終於成功「逆襲」了?
說起《使徒行者》電影版,必然要提到2年前那部大熱的同名港劇。
這部電視劇由林峰、佘詩曼、苗僑偉主演,主線是一個「找臥底」的故事:劇中五位臥底警員失蹤,觀眾跟著刑事情報科總督察卓凱逐一尋找。尋找臥底的過程中,卓凱及臥底發現警隊中有黑警,黑警背後還有更大的政治陰謀,劇情環環相扣,懸念感十足。
憑藉劇情緊湊,戲劇張力足等優點,劇版《使徒行者》一經播出,便獲得了觀眾的青睞。該劇不但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1分,在內地視頻網站播出後,還以超8億的播放量,打破了TVB劇集在內地視頻網站播放量的最高歷史紀錄。「江河日下的TVB還能再拍出這麼扣人心弦的劇,真的很難得。」一位網友評論說。
既有好口碑,又有高收視,港劇《使徒行者》被改編成電影版,並不讓人意外。為保證電影版與劇版一脈相承,《使徒行者》製作人樂易玲親自邀來劇版導演文偉鴻擔當電影導演,主演也換成「三王一後」的陣容——古天樂、吳鎮宇、張家輝和佘詩曼。據這位製作人透露,這部電影投資已超1億。
《使徒行者》電影版同樣是一個「找臥底」的故事。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劇版結局的三年後,繼續做臥底的釘姐(佘詩曼飾)收到了一條神秘簡訊,發現郭銘犯罪集團中的兩員大將少爺(古天樂飾)和阿藍(張家輝飾)很可能是之前警隊失聯的臥底……
總體而言,《使徒行者》的故事還算過關,節奏也比較快,對於「誰是臥底」還設置了一個大反轉。同時,由於電影版製作規模和經費比劇版增加了很多,電影版還奔赴巴西裡約熱內盧裡約取景,並增加了很多動作場面,諸如飛車、爆破、追擊等橋段都比較吸睛。
這也使得《使徒行者》在一眾TVB「劇改影」影片中,獲得了較高的口碑。在豆瓣上,該片獲得的評分為6.9,高於《衝上雲霄》、《澳門街》以及《潛行狙擊》的翻拍電影,上映不足四天,影片已收穫了超過2.5億票房,創造了TVB「劇轉影」的最佳票房成績。
儘管總體「質量」還算過關,但細看之下,《使徒行者》電影版仍然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平庸。
從劇情來看,同樣是找臥底,電影版的懸念感比電視劇版本小很多。劇版出場角色眾多,各個主角在出場之後都沒有表露身份,均是正邪難分,觀眾跟著劇中的卓sir一起尋找臥底,懸念感十足。
囿於篇幅的限制,電影版只設置了一個臥底,可供猜測的對象也只有兩個——少爺和阿藍。影片中,少爺自認為臥底後,觀眾很容易猜測出阿藍才是真正的臥底。畢竟,按照以往懸疑片的觀影經驗,很容易推斷出,首先暴露的「兇手」必然不是「真兇」。過於容易拆解的懸念,讓觀眾感覺缺乏驚喜。
同時,這部電影還陷入了時下最為流行的一個套路:賣腐。電視劇中,最受喜愛一對CP是「爆釘組合」(林峰和佘詩曼的角色),而電影著力展現的一對CP卻是少爺(古天樂飾)和阿藍(張家輝飾)。
儘管影片宣傳時說,少爺和阿藍之間是兄弟情。可真正到了大熒幕上,還是很容易感覺到濃濃的「賣腐」氣質。少爺和阿藍整部電影都在演繹著相愛相殺,一會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一會又為了上位「開撕」。一警一匪的兄弟情,雖然感人,但在影片中的煽情有些過火。就連影片的結尾,還是兩兄弟上演「同生共死」的戲碼,女主角釘姐即使失去了愛人,在結尾也連個影子都不見,全然讓位給了這對相愛相殺的好CP。
此外,電影的結尾如同電視劇一樣倉促。「埋伏」了一部電影的大Boss,似乎只在電影裡擺了兩個造型,就被一槍斃命。在巴西大戰之後,結尾居然沒有一場主角與Boss的終極對決,而是在兄弟情中匆匆結尾。如此沒有邏輯的結局,著實讓人尷尬。
早在《使徒行者》之前,TVB已有多部熱播港劇改編成電影。2009年的《Laughing Gor之變節》,2011年的《Laughing Gor之潛罪犯》,2015年的《衝上雲霄》、《十月初五的月光》,都是根據大熱港劇改編,但大部分都遭遇了口碑票房雙撲街的命運。
熱門劇集搬上大熒幕,對於劇集的粉絲來說自然是一件樂事。但細看這些電影,無一不存在「賣情懷」之嫌。注重情懷,忽略劇情,成為了這些電影的最大槽點。
2015年的《衝上雲霄》,就因劇情薄弱受到了網友的詬病。這部電影改編自同名港劇,由吳鎮宇、張智霖、佘詩曼、鄭秀文主演。在豆瓣上,《衝上雲霄1》的網友評分為8.2,《衝上雲霄2》的網友評分為7.6,2015年的這部電影卻獲得了4.4的超低評分。
與堪稱經典的劇版相比,這部電影除了主角是吳鎮宇和張智霖,主角的職業是飛行員之外,跟電視劇完全扯不上關係。影片專注於講述三個莫名其妙的愛情故事,就連電視劇中一向嚴肅正經的Sam哥瞬間變成了大情聖。「起音樂,男女抱一起,逆光特寫,拉遠景,如此循環無數次,就是這部電影。」網友「沒有腳雀仔」總結說。
《十月初五的月光》同樣改編自大熱港劇《澳門街》。然而,當觀眾抱著十五年前的感動走進電影院,卻發現自己看的是一部十分狗血的「韓劇」。影片中,車禍、失憶、絕症、天災等狗血橋段無一不包,卻並沒有帶給觀眾更多的感動。一位劇版的忠實粉絲稱,這部電影是「狗尾續貂」的典範,只能依靠張智霖的顏值看完全片。
這個暑期檔的《使徒行者》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劇版中的角色釘姐和歡喜哥,在電影中基本只起到了串場的作用,釘姐很快就被「雪藏」了,而歡喜哥除了交代一下臥底的身份,也並沒有對劇情做太大的推動。重頭戲還是落在少爺和阿藍這對「好基友」身上。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只是借了電視劇的「情懷」,實則根本就是兩個故事。
越來越多的TVB熱門劇集被搬上大熒幕,《使徒行者》等電影也交出了還算合格的答卷,但TVB「劇改影」的精品仍未出現。打情懷牌固然可以理解,可專注「賣情懷」,劇情錯漏百出,只會遭到粉絲的嫌棄。即使有著優秀的電視劇劇本打底,電影仍應把劇本創作放在首位。努力講好一個故事,而不是一味在情懷上押寶,這才是「劇改影」的正確姿勢。
好文推薦
潘金蓮成超級網紅:數十部大尺度網絡大電影來勢洶洶
國外流行的周播劇到了中國後怎麼就變味了呢?
喜歡黑幫片,別錯過裡約奧運會導演的這部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