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要錢,葉問要命?

2021-02-07 北京大學經管書苑

各位讀者是否已開啟假期模式?大餐,旅行,電影……說到電影,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篇講述電影明星李小龍和他的師父一代宗師葉問的文章吧!


文/周南(深圳大學特聘教授)


李小龍活了33歲 (1940—1973), 他的師父葉問活了79歲 (1893—1972)。 為什麼?


這讓我想起老子說的話:「勇而敢則殺,勇而不敢則活」(《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勇敢到奮不顧身會找死,勇敢並小心謹慎就可以活)。


「勇」是李小龍與葉問的共同點。李小龍生於舊金山,長於香港,自幼不喜歡上學,但喜歡演戲,痴迷武術並愛打街頭架。葉問生於廣東南海,1949年來香港,開班教授詠春拳。1954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為後來攀上武藝高峰打下了基礎。「勇而敢」或可用來描述李小龍,「勇而不敢」或可用來形容葉問。



李小龍於1961年在西雅圖入讀華盛頓大學。他喜愛哲學,參悟哲學精髓,甚具見地,在公開場合經常標榜自己是「讀哲學的」。上大學期間,他繼續鑽研武術,辦武館授徒,還參與拍攝武打電視劇,開始在影視圈及武術界嶄露頭角。他反思傳統武術套路,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武術哲學。他以道學與禪學為哲學基礎,以詠春拳為技術骨幹,創立了一種新型的「既沒有固定技術動作,也沒有套路形式」的自由搏擊術。1967年,李小龍將其發明的武術命名為「截拳道」,意寓用極快速且有爆發力的攻勢壓制對手,「截擊」對手來拳之道。


羅振光在《李小龍思想解碼》一書中,談到李小龍有一次用禪理作比喻,向《黑帶》雜誌記者Maxwell Pollard解釋截拳道的「簡明」:「最佳的例子是藉助禪學。在我接觸(禪學)這門藝術之前,一拳就是一拳,一腳就是一腳;當我學習了這門藝術之後,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腳不再是一腳;現在我參透了這門藝術,一拳仍然是一拳,一腳仍然是一腳。」這段話, 或許第一部分是 「看山是山」, 第二部分是 「看山不是山」,第三部分是 「看山還是山」。


話到此處,李小龍突然將一個錢包扔向Pollard,Pollard本能地接住了。李小龍說:「這就是直接,你的所有動作都是自然反應,毫不浪費時間。你只是伸手將錢包接住,而沒有下蹲、裝腔作勢、扎馬步或做一些傳統的準備動作,否則你接不住。」他說:「這個最高境界是『空』。」「空」應該就是「無招勝有招」的意思。


李小龍相信拍武打電影能使他致富。參觀李小龍基金會與香港文化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武藝人生——李小龍」專題展覽時,我看到一張1969年李小龍給自己定下目標的複製本——「My Definite Chief Goal」(我的明確目標):「I, Bruce Lee, will be the first highest paid Oriental super star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return I will give the most exciting performances and render the best of quality in the capacity of anactor. Starting 1970 I will achieve world fame and from then onward till the end of 1980 I will have in my possession $10 000 000. I will live the way I please and achieve inner harmony and happiness.」(我,李小龍,將成為首位在美國片酬最高的超級東方(武打電影)巨星。為此,我會展現出最精彩的表演。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在世界上贏得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 000萬美元的財富。我將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內心平和、幸福。)


李小龍給自己定下極高的表演標準。他說:「演員是一個專心致志的人。他具備敬業精神,拼命地工作,這令他擁有超常的理解力,使他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自我表達藝術家。無論從體力上、心理上,還是精神上都能夠打動觀眾。」


為了達成目標,實現自我,1970年,李小龍回香港拍電影。首次拍攝的《唐山大兄》便創造了香港開埠以來的電影票房紀錄。李小龍確實「拼命」,在片中凌空連環三腳高踢,用的是「真功夫」。隨後拍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等影片,也都被公認為武打電影史上的巔峰之作,再創票房紀錄。很快,李小龍的武術造詣與明星風採就蜚聲中外。

相比之下,葉問不求名利,也不高調,生前從來不提過去在內地的經歷,甚至對自己的孩子也不提。教拳之外,他喜歡與弟子或好友們在茶樓飲茶,還喜歡看鬥蟋蟀。1970年,他與弟子們註冊非營利組織葉問國術總會。至今,在總會的網站上還能看到當年建會的目的:「團結同門及合法推廣教授詠春拳,發揚傳統功夫文化。」


李小龍相信陰陽之道,認為以柔克剛是最高境界,習武之人必須「保持空靈之心,無形,無法,就像水一樣」。但在實踐中,他拍電影時,卻將體力和精力都逼到極限。1973年5月,李小龍在片場拍戲,突然陷入昏迷而被送往醫院。1973年7月20日,他在九龍塘筆架山道67號碧華閣臺灣女星丁佩的家中猝逝,醫學死因是藥物過敏。


葉問活到「天年」,1972年於居所九龍旺角通菜街怡輝大廈安然辭世。


李小龍早已揚名於世,可我一無所知。1982年我去美國留學時,同學們個個都看過李小龍的電影,興奮地談論,可我卻接不上話,因為我沒看過他的電影。葉問的名字我也是到香港以後才聽說的。回想起來,慚愧得很。


到香港任教後,我每次去尖沙咀星光大道,醒目的李小龍銅像仿佛都在提醒我,這是他成長和成名的地方。為了「補課」,我專程分別到李小龍與葉問去世的大樓外「仰望」。這兩棟樓離我工作的香港城市大學都不遠,走路就能到。碧華閣那一帶是清靜的豪宅區,怡輝大廈則處於鬧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李小龍求武道,精武術;葉問重武德,法自然。李小龍的名字和中國武術畫上等號,數十年來聲威不減。我的一位已經退休的香港城市大學的同事,當年亦是葉問的學生,也是李小龍的師弟,每談起李小龍,便惋惜他英年早逝。葉問在香港把詠春拳發揚光大,武德人品堪稱楷模。後人尊稱葉問為一代武術宗師。



傳奇與宗師,星光閃耀。令我思考以下問題,歡迎讀者們與我討論:李小龍要成功,葉問要不敗?李小龍要錢,葉問要命?哲學有何價值與用處?懂哲學但不慎用,後果會怎樣? 

 

本文摘自《學問人生》,周南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

圖片來自網絡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學問人生——<道德經>的啟示》

周南 著

相關焦點

  • 李小龍是葉問的得意門生,葉問為何卻說李小龍是短命鬼?
    一提到中國武術,李小龍的名字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儘管他的一生僅有短短的三十二年,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將中國武術帶向全世界。
  • 李小龍是葉問是最喜愛的弟子,為何葉問卻「詛咒」李小龍會短命?
    可他「短命」卻是他的師傅葉問所預估到的。李小龍作為葉問的得意門生,葉問為何會說他短命呢?一方面源於李小龍性格中的致命弱點。李小龍是童星出身,但由於身體多病,父親便想讓他習武以強健體魄。他於1954年拜師於葉問的門下,在李小龍出現在葉問面前時,葉問非常欣賞他,認為他有天賦,在李小龍的努力與投入下,更是成績喜人,他從不缺課,每天放學後都去武館練習,走在路上也拳不離手。
  • 《葉問》要收徒,為什麼請李小龍出去了,聽聽張安邦怎麼說
    張安邦聊聊李小龍,說說截拳道——憑藉甄子丹演繹《葉問》系列,詠春拳風靡內地,葉問宗師也為內地熟知,其實葉問是先在世界上出名,包括詠春拳,都是牆內開花牆外香,蜚聲國際,而後才為祖國人民所熟知,這些都是歷史造成的,不再我們的討論範疇。
  • 李小龍和葉問誰利害?
    泰森曾在節目中稱,李小龍是殺手,自稱不如李小龍,可以看出做為一代拳王對李小龍前輩的尊敬以及個人的虛懷若谷。這兩位偉大的格鬥家,都值得森迷和龍迷的尊敬。相信很多的龍迷和網友都想知道,李小龍和葉問誰更利害?那麼今天筆者給大家分析一下。
  • 葉問和李小龍之間的五大謎團
    因為他從小跟著葉問,但是自己竟然開宗立派。葉問倒是一直都沒有表過態,但李小龍坐不住了。他從美國回香港拍電影的時候,有一天朋友就跟他打賭,如果李小龍請得動葉問吃飯,就證明倆人是師徒。李小龍馬上就打電話找葉問。他上來直接就說:師父,我是小龍啊,你還認我這個徒弟嗎?
  • 李小龍與宗師葉問間的私人恩怨
    要不是甄子丹主演的電影《葉問》熱映,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名字。其實,葉問的故事並不比黃飛鴻他們平淡。他曾當街與軍閥較量,以大拇指把對方的左輪手槍輪芯壓曲,使其不能發射;他曾拒絕李小龍以一間樓換取全套詠春木人樁法的建議,不願把功夫當商品出售……
  • 李小龍逝世42周年 《葉問與李小龍》推「PK圖」
    原標題:李小龍逝世42周年 《葉問與李小龍》推「PK圖」 《葉問與李小龍》海報 而時隔42年後,由江蘇電視臺、蘇州福納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揚州電視臺、蘇州電視臺聯合出品,著名文人導演、金牌製作人範小天親自操刀,頂級電影製作班底淬鍊的超豪華大情懷功夫傳奇《葉問與李小龍》即將啟動,並於紀念日力推「PK神圖」。此前網絡熱傳的「小鮮肉版李小龍」再次亮相,拼武功還是拼顏值,再次成為網友評選真男神的兩難選擇。
  • 李小龍死因眾說紛紜,為何在入門時,葉問就斷言李小龍短命?
    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師葉問去世,享年79歲。第二年,1973年的7月20日,愛徒李小龍突然離世,享年僅33歲。在那個年代,79歲算是高壽。而葉師傅曾在弟子李小龍入門時,斷言他「短命」,後果真應驗。難道,葉問先生可以神算嗎?
  • 李小龍死因眾說紛紜,為何在入門時,葉問就斷言李小龍短命?
    李小龍回香港拍電影之前,在美國已經創立截拳道,被很多人視為「詠春叛徒」,葉問肯定不會再認他做徒弟。其實,葉問是一個非常開明和寬容的人,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變化,葉問不僅不責怪,反而覺得很可喜。他打電話給葉問:「師傅,我是小龍呀,我想問您一句,您到底還認不認我是您的徒弟呀?」對於這種情商很低的問題,其實是十分難回答的。葉問想了想回答到「認不認隨你呀」。李小龍聽後非常高興,隨即他請嘉禾電影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鄒文懷,代他邀請師傅吃飯。就這樣,在彌敦道金冠酒樓,葉問與李小龍兩顆武壇巨星相會飲酒。
  • 《葉問4》中李小龍的實力被嚴重弱化了?
    《葉問4》太極萬宗華和詠春葉問與葉問系列的前三部不同,在第四部中,李小龍有了武打戲份,那就是與外國藍衣空手道高手巷戰的那部分。李小龍和師傅葉問其次,電影中李小龍和神秘藍衣空手道高手對決是致敬李小龍拍攝的電影《猛龍過江》。
  • 《葉問4》:葉問,李小龍,萬宗華,中國功夫的隱忍與亮拳
    《葉問4》:家庭教育,安身立命,文化傳承《葉問4》完整的故事情節,激烈真實的打鬥場面,深深吸引著觀眾。我更感興趣的是詠春拳背後藏著的哲理思索:家庭教育,安身立命,文化傳承。葉問希望孩子能好好讀讀書,孩子卻希望能跟著父親學習打拳。孩子學校打架,被學校勸退,葉問又不惜代價,送孩子到美國讀書。葉問原打算是不接受徒弟李小龍的邀請,到美國去,但為了孩子,葉問又改變了選擇,萬裡奔波,前往美國,為孩子選擇學校。中華總工會萬會長的女兒喜歡跳舞,萬會長卻希望女兒勤練武術,傳承文化。萬若男學得很不用心,也很痛苦。
  • 宗師葉問驚人一語道破李小龍死因真相
    一代宗師葉問在弟子李小龍入門時斷言李小龍「短命」,而後來的事實竟然應驗了。就是在他以79歲高齡去世的第二年,李小龍33歲英年早逝。
  • 葉問斷言李小龍「短命」,葉問去世第二年,李小龍果真英年早逝
    李小龍和葉問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學大家,並且李小龍和葉問是一對師徒,兩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傳奇,那麼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葉問死後第二年李小龍竟然不明不白的死了,並且死因至今是謎。一代宗師葉問在徒弟李小龍入門的時候曾斷言李小龍「短命」,而之後所發生的事實居然應驗了這句斷言。就是在葉問79歲得病去世的第二年,李小龍33歲居然英年早逝。
  • 身為李小龍的師父,葉問為何說他「短命」?
    在葉問的眾多弟子當中,李小龍可謂是家喻戶曉,他的名聲也遠遠超越了葉問的封門弟子梁挺。作為葉問的徒弟,李小龍對詠春拳的推廣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據葉問的兒子葉準介紹,李小龍的電影在全球風靡後,學習詠春拳的人激增到了1000萬,詠春拳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
  • 葉問落幕,李小龍要崛起了嗎?
    梁贊、陳華順(找錢華)相較於「廣東十虎」,也不夠出彩,至於葉問,則是很晚期的人物了,原本名聲不彰,但他最大的功勞是培養出了李小龍。作為李小龍的授業師傅,第一部《葉問》也是打著李小龍的招牌進行拍攝的。在功夫派大潮降潮之下,主打詠春拳的《葉問》,也就既推火了葉問,也推火了詠春拳。首先,是李小龍在詠春拳基礎上改良的截拳道,帶了一下詠春拳,在圈內已有名氣,此番主打,只要影片能火,詠春勢必跟著火起來。
  • 《葉問4》:陳國坤李小龍傻傻分不清楚,神復活李小龍演技滿分
    正如甄子丹在《葉問4》的首映禮上所說,當年葉偉信導演籌拍《葉問》的時候,知道葉問的人少之又少,也很少有人知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師承葉問,而十一年後的今天,葉問不僅在中國是一個超級IP,也開始走向國際,像他的徒弟李小龍一樣聞名世界
  • 《葉問4》:陳國坤李小龍傻傻分不清楚,神復活李小龍演技滿分
    4》的首映禮上所說,當年葉偉信導演籌拍《葉問》的時候,知道葉問的人少之又少,也很少有人知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師承葉問,而十一年後的今天,葉問不僅在中國是一個超級IP,也開始走向國際,像他的徒弟李小龍一樣聞名世界。
  • 李小龍英年早逝,葉問其實老早就發現端倪並提醒,卻被李小龍隱瞞
    為此,李小龍還在後來刻意「隱瞞」。葉問:李小龍短命緣由1954年,李小龍拜入葉問門下,做了葉問徒弟,那個時候的李小龍14歲。而葉問對李小龍也是頗為喜歡和讚賞,在葉問眼裡,李小龍身上有一種對武術的執著和熱愛,以及李小龍那種永不服輸的精神。因為不管颳風下雨,他從不缺課,而且練習異常的刻苦和努力,也頗為天分。
  • 來看看葉問與徒弟李小龍墓地的區別
    前往葉問李小龍逝世後,葬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 由於李小龍巨大的影響力 每天來拜謁李小龍墓的人絡繹不絕,墓地的路口標識指明李小龍墓的具體位置。
  • 《葉問4》陳國坤神復活李小龍
    從電影院看完《葉問4:完結篇》,被裡面的打戲動作深深折服,然而帶給最大我驚喜的是陳國坤飾演的李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