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自10月1日上映以來,獲得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其中,由鄧超、閆妮主演的《回家的路》部分,因其充滿張力的表演、幽默感人的劇情,難忘動人的情節,在觀眾中引起了特別強烈的反響。
《回家的路》講述了陝北治沙員喬樹林的感人故事,他帶領村民們先治沙,然後通過「沙地蘋果項目」發家致富,把沙漠變成了水果種植中心。
故事中的毛烏素沙漠是中國四大沙區之一。經過多年的治理,這片長滿稀稀落落草木和黃沙的沙漠,已成為一片綠樹成蔭的土地。
故事的主人公「喬樹林」代表了一個典型的榆林人,熱愛家鄉,敢於奮鬥。
這裡有兩個原型人物。
一位是張應龍,他曾是北京某外企的高管 。2003年,他放棄了高薪,積攢下了30多萬元的自籌資金。他辭職回到了家鄉榆林市神木縣,治理那裡的荒漠化。
在17年的時間裡,他用科學的方法成功地管理了40多萬畝沙漠,規劃和開發了多種相關產業,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另一位是張秉貴,80歲,榆林市橫山縣水土保持局原工程師。2003年退休後,張回到家鄉承包了300畝荒地,用於治沙和種植蘋果。經過十幾年的反覆試驗,他終於取得了成功,為家鄉的致富和創收開闢了一條新路。
在陝北的榆林,仍有許多像張應龍和張秉貴這樣的治沙人員。因為有了他們這樣的治沙人,面積達4萬多平方公裡的毛烏素沙漠,成為一片綠樹成蔭、氣候宜人、沙漠農業發展迅速的美麗土地。
退休後,原榆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永東毅然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發展陝北民俗體驗遊,將赤牛坬村打造成了國家AAA級景區,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2萬元。
在這些人沙漠治理的努力下,曾是國家貧困縣的佳縣,在2015年被評為陝西省十大旅遊示範縣之一。是榆林市第一個省級旅遊示範縣和全區旅遊示範縣。
藉助沙漠治理和旅遊開發,佳縣2019年共接待遊客42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25億元,成功脫貧。
陝北榆林的巨大變化引起了《歸途》劇組的注意,成為了影片的主要拍攝地點。
《回家的路》這部電影雖然是一個故事,卻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變化。熱愛家鄉的陝北人,將繼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鑄就他們精彩動人的故事。
(中國日報陝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