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很好!值得一看!改變世界觀!
看了這部片子我就不劇透了,這部片子也不長,那我就主要聊一聊我是怎麼認識混沌這個東西的吧。
奠基:高中懵懂時我有一個遺憾,導致我想在大學學物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然後製造一塊強大的程序和晶片,然後用生物知識植入人腦,然後推出究極物理定律找到穿越時空的辦法。(我高中的認知水平,不要笑話~)
2018年我大一的時候,我選擇了一門核心通識課課:「生活中的計算思維」。在這門課裡,老師就講到了簡單與複雜的關係、裡面就提到了曼德勃羅集以及元胞自動機等東西。第一次知道混沌這個詞。
2019年大一春季我選了一門「海洋科學」的通識課,有一節課老師講湍流(就是我們流體力學裡講的層流和湍流),我清晰的記得老師說到,流體力學在探討湍流就止步於此了,誰要是能解決湍流形成的原理問題誰就可以得諾貝爾獎!我那個時候就聯想到了混沌這個詞。
2019年大一春季我選了們:「人工智慧」的通識課,點燃了我對人工智慧的渴望。看過一部片子「我,機器人」裡提到了將混亂的文件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意識。
2019年大二秋季我去圖書館和網上找到幾本很好的書:人工智慧的未來(好像是這個名字),還有幾本書忘了大致叫什麼了,然後在寢室自己鑽研。有幾個我也贊成的主張是:智能來源於對未來的預期、人工智慧的研究要從人腦的運行原理入手尋找答案。但是最後的最後,書依然把問題引向了混沌理論。那個時候我就明白,混沌理論是個高級玩意。
2020年上半年疫情在家,我看了一些經濟學的書,裡面提到了經濟學混沌。
2020年6月附近,我接觸了紀錄片:維度-數學探秘,了解了分形幾何,又一次提到了混沌。
2020年7月,我看到了兩部混沌學的紀錄片,其中一部就是:混沌之謎。我終於系統性的見到了混沌理論!
兩年來我感興趣的很多方面,都似乎在無意識的將我拉向混沌理論,現在我也了解到很多的學科走到最後都止步於混沌理論。
這就是我認識混沌的經歷。以下是我對於混沌的理解:
首先我認為,上帝不會投骰子,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不確定」事件,也就是說未來已定,而且就是那個樣子不會改變。但是我們無法預測。
我對於混沌的看法是,現在的宇宙源於最簡單的數學公式 ,簡單的公式經過多次迭代造成了複雜的結果,因為一直迭代,那些很小的量就不能省略,因為反覆的迭代會讓極小的誤差無限放大從而產生完全超出意料的結果。生活中的各個地方都是這些簡單的數學公式的迭代反饋迭代,也許微小的誤差在短期看不出任何一點差異,但只要時間尺度夠大就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我對蝴蝶效應的理解。因此我可以說,我現在做了一個額外的動作(例如動動腳趾),人類的歷史就會發生重大改變;但我也不能這麼說,因為我是否會做那個額外動作已經是由前一刻的狀態所決定了的。
那麼能不能預測精確未來呢?不能!而且尺度越大越不能!我們不可能考慮進所有的東西,因此即使有強大的算力也不能,而且對於如此龐大需要考慮的因素,現在強大的算力或許也就是九牛一毛。
所以說我覺得:
未來已定,但未知。
萬物出自混沌,混沌始於簡單。
附上我特別愛的圖形:曼德勃羅集
以前有人討論過時空穿越(不討論平行宇宙)的可行性:曾經有人還在討論未來的自己殺死現在的自己這個悖論,所以得出結論,穿越回過去千萬不要去見過去的自己。但了解了混沌理論你會知道,自從你穿越回過去的一刻,就會產生誤差,根據蝴蝶效應,不管你見不見你自己,未來的狀態都會完全改變。那又怎麼會和你進行穿越的時候的狀態一樣呢?很簡單就能看出其矛盾。
(平時其實還有很多對於混沌的感悟,太多了我就列舉幾個我印象最深的講了,這部片子可以給大家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