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大事不少,總體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比中央政治局會議更加清晰,表明明年在政策上依然會相對積極,特別是政策的收緊動作不會急轉彎,不會出現18年的情況。這能夠保證市場依然會存在結構性的機會,而不至於帶來系統性的風險。
但是,不少投資者還是很擔心中芯國際的事件會對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影響。那麼,中芯國際被納入黑名單究竟有什麼影響?
中芯國際被制裁可以說不是什麼新的新聞,早就在預期內的重大利空。這一次算是坐實了中芯國際的利空,從美方發布的內容來看,中芯國際的確是遭遇到了類似華為的窘境。但是,並不代表中芯國際後續完全不能發展。從美方的限制來看,主要是重點封殺10NM及以下的晶片製造工藝,這條路完全被堵死了。但10Nm及以上的成熟製程未必完全封殺,後續可能像華為一樣逐步放開。
這讓人想起了近期中芯國際的「內鬥」,其實「內鬥」都是媒體炒作出來的話題,真正的鬥爭是對於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方向的爭鬥。究竟是繼續不惜代價的做先進位程還是轉向成熟製程?
從中芯國際的動作來看,明顯是有意放棄先進位程,轉向成熟製程領域。外界普遍認為,中芯國際放棄先進位程的研發就是逃兵。但是,現實是,半導體領域美國是開山鼻祖,現階段想繞過美國技術完全不可能。就算中芯國際能突破先進位造的工藝,但無法量產也無濟於事,整個產業鏈的落後並不是幾年內能追上。
中國半導體產業想短期內超車美國,只能期盼:
第一:超級天才的誕生
第二:特種技術和特殊材料的發現
第三:美國犯下重大失誤
否則,中國半導體在現有賽道上很難短時間突破。然而,晶片又是一個和經濟相關度很高的產業,投資巨大,如果不能有現金流和利潤,很難持續投入研發並追趕。所以,短期內以退為進,暫時放棄先進位程的製造,轉向成熟製程為主,搶佔市場不適為一種短期的最佳策略。從目前的很多應用來看,先進位程的使用場景並不算多,相反,很多場景下都是成熟製程晶片的市場。以退為進搶佔成熟製造市場,積蓄力量,不僅可以養活國內產業鏈公司,還可以不失去成熟製程市場。等到未來時機成熟,再謀求突破封鎖。
中芯國際轉向成熟製程之後,其無法享受科技股估值,估值將大幅度下降,但利潤可能會提升。總體而言,中芯國際股價或將長期低迷,甚至下跌。但如果能夠在成熟製程擴大產能,同時加強關鍵領域的設備和材料自主可控,會給國內的設備和材料企業帶來成長的機遇。中芯國際事件將會導致短期晶片的緊缺問題更加嚴重,對行業的供需影響很大,但受益和受損者均有,尚無法直接定論。
短期利空落地,市場情緒化影響下可能會有下跌,但未來一旦中芯國際的成熟製程管制被美放鬆,具有預期差空間。因此,先進位程的封殺雖然壓制了晶片估值的提升空間,但並非重大打擊,利空有限。中芯國際的事件,不會對春季行情造成衝擊,也不會對下周行情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很多利空情緒都在之前大部分被記入相關公司股價當中。
儘管部分公司受影響比較大,周一可能會有大跌,但要冷靜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