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退耕還林後農民如何生存?聽聽過來人的做法,比打工要實在

2020-12-20 晨雨鄉村

導語:農村退耕還林後農民如何生存?聽聽過來人的做法,比打工要實在

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了,特別是農村的退耕還林政策執行,明顯可以看出這是對未來生態環境的一個整合。因此農村的耕地面積隨著綠林的擴大變得越來越少了。這對於農民來說是好是壞呢?農村退耕還林後農民又該如何生存呢?

簡單的來說農民沒有了耕地,就相當於學生上學沒有書本一樣。這也成為了一大部分農民的苦惱,當然國家大力支持農村創業,這個出發點是比較好的,不過這對於農民來說還是有一些難度的,畢竟手上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本錢等等問題,所以農村創業確實難,就農民而言,大多也是摸黑上路,不過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我們來聽聽過來人的做法,比打工要實在。

在山西呂梁市的農村裡,村民發現採摘的草藥自己在家泡水喝,被一個外地來的商販看到,驚訝的問道,草藥哪裡來的,農民一一道來,其實村裡野外的山坡生長的一種草藥。商販驚喜不已,讓村民們採好後,直接聯繫他,這種草藥能賣到一斤十幾元的價錢。雖然野外生長的的草藥,裡面的雜草特別多,要一點一點地去挑選,比較費時,但對於農民來說,只要能賺錢,即使是滴水穿石的時間他們也願意等,也願意去行動。

之後村裡的人只要把藥採好,就有了專門收購藥材的人,這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條發財之路,但是總這麼採也不是辦法,農民就在想如何能培種這種草藥,於是開始學習,這種草藥能在什麼環境,溼度中生長。無數次的培種,最後成功地試驗出了這種草藥的生長環境,因此村裡的農民有了穩定的收入,其他的農民也慢慢跟了上來,成就了一個本小利大的商業道路。

村民看到別人都能找到這種商機於是就很關注各種農業電視臺,查找各種資料,不斷地去尋找商機。在政府大力扶持農村創業下和指導下,村民轉念一想,農民的耕地減少是為了綠化,如今的城市建設綠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城市的各個道路都少不了綠化,現在的綠化不止是城市了,一些辦公的地點都需要一些綠化植物,應該會有大量的需求。於是村民通過幹部及一些返鄉年輕人的幫助下試培綠化植物,也聯繫了一些綠化項目,短短幾年下來收入高出打工好幾倍。

綜合上述的情況來看,農村的創業商機還是很多的,農民沒有耕地種也不想去打工,那麼就可以選擇一些其他的創業項目,而且如今的創業的小本生意也有很多,比如說可以做純手工的饅頭,或者是去做小的暖棚蔬菜,純綠色無公害的蔬果採摘園,這對於農民本金不多的情況來說實施性還是很強的。當然農民朋友也不要盲目創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根據自己當地的政策而定。如果你想要與我交流溝通,也可以給我留言,我會一一回復。謝謝大家的關注,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退耕還林、還草、鼓勵農民進城,中國的糧食真的能自給自足嗎?
    退耕還林還草體現了上層對環境保護重視的新觀念,而且早已向世界承諾,我國的環保事業必須走在世界前列,必須為世界的環保事業作出榜樣。如果再造田或不退耕還林還草會造成水土流失,對環境保護大大的不利,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退耕還林還草吧。它的條件是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組織有組織紀律,許下的諾言不能出爾反爾,籤訂的購糧合約永久有效,所以我國可以放心大量的進口低價糧食來填補國內短時的糧食缺口。
  • 溼地蝶變之歌:湖南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作開展紀略
    組織專家編制了湘江流域及全省退耕還林還溼工作方案,確定了退耕還林還溼目標與任務、選點原則、人工溼地初步設計技術路線、工作措施及進度安排。胡長清局長說:我們抓的退耕還林還溼,「退」的是耕地、是汙染、是破壞,「還」的是森林、是溼地、是生態;退在「四水」流域,利在萬裡長江。他要求,要深刻認識到,退耕還林還溼是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湖南擔當、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林業作為、是加快生態強省建設的創新舉措。
  • 把綠色夢想深植於綽源大地——綽源林業局開展退耕還林大會戰
    為了搶抓頂漿期造林最佳時機,確保苗木成活率和造林進度,林業局提前謀劃、周密部署,進入4月份後,林業局黨政領導帶領退耕還林工作組多次深入青幹一支線的雞爪溝、遠徵農業點等地,認真踏查退耕還林地塊分布規模、土壤成分及墒情,科學規劃退耕還林樹種。
  • 從2021年起,農民要「憑證吃飯」了?沒證的寸步難行
    談到證件,農民除了身份證、農村戶口之外,這就是土地證和補助證,農民都要辦理,而且以後農民都要憑據吃飯。無證駕駛將吃大虧。「鄉村三證」即補助、補償憑證。一、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是農戶土地的「身份證」,有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的農戶可以辦理流轉和貸款。
  • 貴州仁懷退耕還林26萬畝實現生態富民雙目標
    自2015年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以來,仁懷市已完成國家和地方退耕還林26萬畝,森林覆蓋率從44.08%提升到55.04%。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又是一年植綠時。合馬鎮新坪村村民早已在山間栽上了成片的毛葉山桐子的樹苗。自2015年起,合馬鎮就以退耕還林政策為依託,大力開展退耕還林工程,將退耕還林的重點從生態轉移到效益上來。
  • 農民打工要比種地掙錢?都去打工的話怎麼辦?
    農民打工要比種地掙錢?都去打工的話怎麼辦?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在很多農民都外出打工了
  • 瀕危華北豹延安「安家」,竟與1999年率先退耕還林有關……
    對於一個豹的家庭它要長期生存的話,它通常需要數千隻的中小型獵物,延安是處於黃土高原腹地,在我印象中黃土高原是黃土漫漫而且植被非常稀少,這個地方怎麼可能會出現豹呢?在林區工作了20多年的吳程浩說,剛參加工作時他是林場的職工,隨著1999年延安在全國率先實施退耕還林,他們全面停止採伐,開始封山禁牧、退耕還林,過去的伐木工都變成了護林員。
  • 農村發放養老金,上漲到多少農民才滿意,聽聽老農怎麼說
    讓農民也享受退休待遇,每個月領取600元的退休金,利用這些退休金用來養老,不再花子女的錢,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在農村地區來說,消費水平比較低,一個月有600元就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現在農村老人每個月只有100元左右,生活方面還有很大的壓力,如果養老金能漲到600元,農民也就很知足,解決了他們的養老問題。
  • 未來10年農村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農民朋友要看清,你解決了嗎?
    導語:未來10年農村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農民朋友要看清,你解決了嗎?只不過對於一些過於貧困的地區來說,很我產能都沒有提上來,所以各方面的發展也就相對落後了,村裡面農民大多數還是靠種地或者是打工維持生活,可能這幾年進城打工的農民會比較多,村裡也逐漸沒了人,由於一些人不願意離開家人,農民也就只能拖家帶口的搬進城裡,如今農民也希望自己的家鄉能夠快速的發展起來。
  • 合肥有個景區爆紅,是我國首個退耕還林公園,被稱為「安徽水網」
    的確,在很早的一段時間裡,安徽省會城市合肥曾經爆發過一次「黑料」,就是經濟發展速度落後於其他城市幾個水平,但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時尚沉澱,全市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發展,這讓很多人感到欣慰,根據數據現實,去年曾經排在全國前20名,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合肥有個景區爆紅,是我國首個退耕還林公園,被稱為「安徽水網」。
  • 2021年,農村耕種或將迎來「2大利好消息」,農民種地可增收
    農村的土地也是農民的根本,也是我國的根基,農民是離不開土地的,我國農耕文化可以說是從古代一直延續至今,以至於現在很多的農民對於種地來說也是孜孜不倦,雖然說近幾年有的人已經習慣了外出打工,但是歸根結底來說,農民種地也是農民最後的一道保障線,最近這幾年很多的農村也是開展了退耕的政策,我國也是不願意看見土地流失或者是撂荒的情況出現
  • 農村出現「新四害」不久後,「四大怪」出現,農民:發生什麼事?
    農村出現「新四害」不久後,四大怪」出現了,農民:發生什麼事?近幾年農村的發展是十分的快速,與時俱進,也正是因為這樣大部分的農民平時的衣著打扮越來越時髦,越來越漂亮,生活習慣更是越來越挑剔,農村的房子也是越來越高級,以前農村都是泥巴路,現在不光是修了水泥路並且還把廁所給重新建設了一番,環境也是大大提升,農民為了新農村建設,都是任勞任怨,在振興農村戰略中,國家是每年加大惠農惠民政策,在那些真實經歷過以往的苦日子的老百姓口中,對現在的生活和政策無不誇讚
  • 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靠什麼維持生計,老農說出實情
    農民象徵之是一種踏實本分,自古以來,農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通過種地來維持生計。通過付出辛勞汗水收穫糧食來填飽肚子,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裡到處出現了隔荒的現象,真令人很不理解,感覺很奇怪,農民不種地依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 從缺衣少食到吃香喝辣,農村分明變好了,農民卻倍感心累,為啥?
    其實我覺得內心和老趙有類似想法的農民並不算少數,於是很多人說農民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道理也很簡單,太遠了不說,就說80到90年這十年出生的農村孩子吧,他們那時候吃喝還都是問題,家裡連最基本的小麥都有限,為了節省,有不少農村家庭平時是不吃小麥的,到了過年,才拿出來招待客人。窮但不去攀比,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 在農村,「合居搬遷」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讓村民搬家?答案來了
    大家好,我是【望舒生活農村】,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日前表示,將編制全省村莊布局專項規劃,對全省村莊布局進行規劃指導,穩步推進全省村莊布局規劃。這項政策的出臺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 打工返鄉又外出,臨近年底為啥還有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聽他們咋說
    導語:打工返鄉又外出,臨近年底為啥還有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聽他們咋說。 然而今年不同的是有不少外出打工的農民,打工返鄉之後沒待幾天,就又選擇外出打工了,這相比往年又是一個新的變化,目前臨近年底了,為啥還有不少農民要選擇外出打工呢?
  • 2021年農田「六嚴禁」生效,城市農村違規零容忍,一律嚴查!
    耕地是極其寶貴的資源,雖然被認為屬於可再生資源,但耕地中的「精華」即土壤卻極難再生,因此必須要保護耕地。為此,國家在很早之前,就非常重視保護耕地,劃定了耕地保護「紅線」,嚴防各種違規佔用耕地的做法。近年來,耕地亂佔問題越發明顯,在城市,每年都有無數的工程建設要佔用耕地,有不少都屬於未經批准私自佔地;在農村,也出現了私自佔耕地建住房、建養殖場、小工廠的做法。為了保護耕地,各地陸續開展清查,提出了耕地「六不準」,不管城市和農村,違規必查。
  • 失戀後,如何讓自己儘快「走出來」,聽聽這些過來人的答案
    當時,我以為分手後會和那些無所事事的人一樣,然而我錯了,我認為自己是太強大,我以前習慣了兩個人的生活,現在一個人還不習慣,有一次我情緒低落,幾近沮喪,花了半年時間才恢復過來。我們也用了很多方法來儘可能的恢復,現在,讓我們聽聽過來人他們失戀後如何緩解情緒。
  • 農民取暖問題該如何解決?農村接上天然氣後,燒煤現象該禁止嗎?
    這導致一些地方禁止大氣汙染治理的方向或目標已經轉移到農村冬季取暖方面。 一些專家認為,農村冬季取暖對空氣汙染非常嚴重。畢竟,農村冬季取暖基本上是燒一些煤、柴火或者農作物秸稈,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空氣汙染有一定的影響。燃燒後至少會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汙染物。當然,燒煤也會汙染環境,比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硫。
  • 農民60多歲還打工,專家困惑,為啥不在家歇?農民的5句話很戳心
    隨著中國的的發展,農業也越來越好,人到60歲是花甲之年,為什麼農民60多歲還打工,專家困惑,為啥不在家歇?農民的5句話很戳心1、在家閒不住小編覺得老年人是閒不下來的,讓他在家閒著會出現問題的,在家邊上給他找一個工作,這樣他有事做就不會無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