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求完美,但完美可能傷到自己

2020-09-05 人生路心理路

01.

一個關於完美與毀滅的故事

電影《黑天鵝》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完美的故事。

主人公妮娜是一個芭蕾舞演員,從小跟母親在一起生活。母親也曾經是一名芭蕾舞演員,在自己28歲那年,因為女兒的出現,中斷了自己的舞蹈事業。所以,她一直寄希望於妮娜,能夠完成自己的舞蹈夢。

妮娜是聽話的孩子,認真訓練,認真控制飲食,力求做一個完美的芭蕾舞演員,去實現母親的夢想。

當導演為新一季《天鵝湖》挑選「天鵝皇后」一角時,一貫優秀的妮娜成了第一候選人。但導演要求舞者不僅能夠演繹白天鵝的脆弱與無辜,還能演繹黑天鵝的邪惡與淫蕩。

妮娜是白天鵝的完美候選人,但是,因為從小活在母親的控制之下,她的個性聽話、規矩刻板。她不知道如何釋放、如何演繹邪惡。

導演為了讓妮娜成為最合適的候選人,不斷地激發她、引誘她。而與此同時,妮娜還有一個競爭者,叫莉莉,她是黑天鵝的天然演繹者。

在兩種力量的夾擊下,妮娜身上惡的部分漸漸顯現出來。

為了獲得出演主角的機會,她鼓足勇氣去找了導演,並且在導演試圖擁吻她的時候,狠狠地咬了導演。

為了讓自己完美,她偷了上屆「天鵝皇后」貝絲的口紅和耳釘;

為了讓自己更像莉莉,她答應了莉莉的邀約,跟著她去夜店,嗑藥,晚歸;

……

為了完美演繹「天鵝皇后」一角,妮娜在逐漸脫離自己身上規矩、脆弱的部分,拼命激發著自己身上暗黑的部分。

她在向著導演要求的「完美」邁進,但是,過大的壓力,過分的撕扯,讓妮娜產生了幻覺,終於,在演出的當晚,她幻想莉莉要取而代之,出手用玻璃碎片捅了莉莉。

但是,她持兇而傷的人,其實,並不是莉莉,而是她自己。

那一晚,妮娜成功的演繹了「天鵝皇后」,作為白天鵝,她脆弱、美麗,作為黑天鵝,她驕傲、暗黑。妮娜縱身從舞臺上的懸崖跳下,嘴裡喃喃自語:「我完美了!」

她一如所願,完成了心中的「完美」,但是,她小腹上汩汩流出的鮮血,也告訴我們。

妮娜毀了自己。

《黑天鵝》是一個關於完美的故事,更準確地說,它是一個因完美而自我毀滅的故事。

02.

過度追求完美,會帶來什麼?

這個電影,反反覆覆看過很多遍。一開始,會埋怨妮娜的母親,是因為她對女兒的控制,讓妮娜活得壓抑、刻板,無法飾演黑天鵝。

但這一次看完,腦子裡不停盤旋的一個問題是:人為什麼要完美,妮娜就安心做那個脆弱的、無助的、粉嫩的公主,究竟可不可以?

我們很多人對完美抱有執念,也曾設置了一個個完美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奔著目標而去。但是,對於完美的過分追逐,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小時候,學毛筆字,常常喜歡把每一筆都盡力做到完美。於是,看著某一筆有偏差,就忍不住多描幾筆,結果越描越醜,最後,連整幅字都扔掉了。

為了一絲不完美,拼命爭取補救,最後,導致整幅字都作廢。

這是年少時,我為完美付出的代價。這樣的經歷多了,便自然地要求自己忍住不去修改,雖然單看某一筆,都有各樣的瑕疵,但畢竟整體流暢舒適。

做諮詢師以後,發現很多人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為自己的完美買單。

比如,全面平庸。當一個人要求自己全面完美的時候,最容易導致的結果是——全面平庸。

曾經一個朋友在朋友圈寫下新年的三個目標:升職、拿下職業資格證書、減重20斤。隨後,還不忘加一句:做到這三樣,這一年就完美了。

一年以後,我再問她:目標完成得怎麼樣?

她沮喪的告訴我:壓力太大了,一個都沒完成。

這也是很多人每立flag必倒的原因。想要做好每一件事,結果一件都沒做好。

除了全面平庸,還有焦慮。焦慮是完美主義必不可少的夥伴。當一個人把目標定得很高,就必然會因為達不到目標而焦慮。

最後,是自卑。這個是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始終追求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又無論如何追不到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因「欲求不得」而產生的自卑感。

以上三種,無論是全面平庸,還是焦慮與自卑,都是一個人完美主義者並不喜愛的東西,但是,卻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意外「收穫了」全部。

03.

我們究竟要不要追求完美?

電影中,妮娜為了追求完美,幾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生活中,過度追求完美的人,不僅無法享受成功的喜悅,還會常常被自我的貶低束縛。如妮娜一般,優秀但是刻板,美麗卻又侷促。

那麼,我們究竟要不要追求完美?

答案是:要,但是適度。

電影中,妮娜顯然是壓抑的。追求釋放,追求性格中「惡」的顯露與圓融,是妮娜要做的功課。

因為一直生活在母親的控制下,成年的妮娜,依然由母親為她準備食物,甚至為她穿衣。

電影中有一幕,妮娜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天鵝皇后」一角,激動地打電話給母親。母親為她買了大蛋糕作為慶祝,碩大的蛋糕,美味誘人。但對於妮娜,一個芭蕾舞演員來說,意味著罪惡。妮娜剛想拒絕,母親便生氣地要把蛋糕投進垃圾桶,妮娜只能露出順從的微笑,與母親一同分享蛋糕。

在母親面前,妮娜連食物選取的自由都沒有,更談不上別的自由。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遇上「黑天鵝」這個角色,是妮娜的幸運。她終於有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去反叛,去把被壓抑的個性釋放。

但不幸的是,那個帶領她走向反叛的導演,只不過把妮娜當成可以為自己賺錢的工具,所以,對於妮娜惡的部分的激發,太過激烈,太過迅猛。這直接導致了妮娜產生了幻覺,直至最後傷害了自己。

如果妮娜有幸碰到一個對她充滿愛的長輩或導師,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一點點釋放自己的壓抑,直至達到善與惡,乖巧與邪魅之間的平衡。她同樣可以演繹好「天鵝皇后」這一角色,只可惜,這個過程被人為加速,並且用力過猛。

追求完美是一條很長的路,或者說,它原本就是一條不可抵達的路。

所以,我們更應該追求的自我的整合與舒適,是比昨天好一點點,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完美。

太執著地追求完美,真的有可能傷到自己。

願你我既有所追求,又鬆弛、快樂、美好。

相關焦點

  • 電影《黑天鵝》:我們追求完美,但完美可能傷到自己
    她一如所願,完成了心中的「完美」,但是,她小腹上汩汩流出的,也告訴我們。妮娜毀了自己。《黑天鵝》是一個關於完美的故事,更準確地說,是一個因完美而自我毀滅的故事。02 過度追求完美,會帶來什麼?這個電影,反反覆覆看過很多遍。一開始,會埋怨妮娜的母親,是因為她對女兒的控制,讓妮娜活得壓抑、刻板,無法飾演黑天鵝。
  • 電影《黑天鵝》:我們追求完美,但完美可能傷到自己
    妮娜縱身從舞臺上的懸崖跳下,嘴裡喃喃自語:「我完美了!」她一如所願,完成了心中的「完美」,但是,她小腹上汩汩流出的鮮血,也告訴我們。妮娜毀了自己。這個是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始終追求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又無論如何追不到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因「欲求不得」而產生的自卑感。以上三種,無論是全面平庸,還是焦慮與自卑,都是一個人完美主義者並不喜愛的東西,但是,卻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意外「收穫了」全部。
  • 《風聲》:談談肥原,談談我們人性中對於完美的追求
    我更想聊的是關於《風聲》這部小說的一個重要角色—特務二課機關長肥原龍川,聊聊隱藏在他身上追求「完美」的人性。相比追求完美,我更希望你懂得放棄完美首先不可否認的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著一些非常優秀、非常成功的「完美主義者」,他們總是選擇不將就,不知疲憊地超越著自己的極限,最終做成了讓大多人為之驚嘆的事情。
  • 處女座因為對於完美的追求,所以在愛情中也會要求自己講完美
    處女座因為對於完美的追求,所以在愛情中也會要求自己講完美,不知道別的座別人會不會覺得有點矯情,但是對於處女座來說,這可能就是他的信條。第一眼就覺得很美好是不是說明你不是他心中的那個完美的人,而喜歡也不一定要想方設法接近,而是你要給他那種一見到這個人就有種春風拂面的感覺,那麼他就喜歡上你了。射手座的喜歡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不覺得好追。射手座真地超級喜歡胡思亂想,喜歡一個人可能是先下手為強吧,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眼神很容易流動,很多時候會止不住的發出笑意。
  • 「我很完美地把事情搞砸了」:過於追求完美是一種錯嗎?
    追求完美」算是最常見的了。說到完美主義,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好有追求啊,是個狠人!」殊不知,完美主義也分積極的和消極的。它們之間有一條微妙的界限,若是越過了,追求完美就會變成沉重的枷鎖。很顯然,追求完美,對他而言,是一個急需掙脫的枷鎖和難以承受的負擔。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我們總是說要追求完美,但是結果卻有好有壞。不可否認,在很多時候,追求完美能夠推動著我們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變得越來越好。賈伯斯和馬斯克都是公認的完美主義者,所以他們才能創造別人難以複製的奇蹟。
  • 追求完美的女性,更容易患癌?太難了
    追求完美者:這類女性不管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注重完美,而這也陷入了凡事較真的牛角尖中。她們因為長期的精神壓力等,導致消化功能出現問題,更容易出現胃癌和胰腺癌。默默做老好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女性,在工作中言聽計從默默忍受各種不滿。
  • 《三星營養午餐》追求完美方程式
    首發於簡書追求完美就是即使做一個校廚也要達到三星標準,這是日劇《三星校廚》傳達給我的一個理念。三星不代表一個人或餐廳,而是一種始終追求高品質的精神標誌。即便是進入小學為學生們做校餐,星野光子仍然穿著她白色的三星主廚服為食物的評價不懈努力。從不被認可到獲得食品好吃的肯定,再到做出讓孩子們交口稱讚的最好的美味。背後是一位主廚一次次打破「不可能」的努力,從選擇條件限制下的最優質食材,到不斷改良烹飪方法和醬汁,把最不受歡迎的「剩菜魔王」也變成能被孩子喜愛和接受的美食。
  • 《三十而已》裡那個追求完美的顧佳,才是自己婚姻終結的推手
    劇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她從來不讓阿姨幫忙收拾老公的書房而是自己整理。除此之外,她還參加普拉提課,學烘焙甚至泰拳班。雖然是家庭主婦,但是她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在他眼裡,顧佳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但是養孩子卻不能追求完美,而順其自然下的孩子才有未來。
  • 職場中沒有十全十美,我們要學會變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職場中沒有十全十美,我們要學會變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凡事兩面看,如果同事過分追求完美,工作效率將大為降低。如果把問題都留給同事去發現,很可能造成自己競爭力下降。而如果同事也沒有發現你隱藏的問題,容易給後續工作挖坑埋雷。 好的方面是,跟追求完美的同事合作,也能培養自己的眼光和眼界,工作的時候會養成細緻入微的好習慣。
  • 《三十而已》顧佳:追求完美,是一種病
    明明前半部分的劇情裡,顧佳、鍾曉芹、王漫妮每個人在讓我們能夠映射到自我並且審視自我時,編劇你為什麼非要從真實走向懸浮呢?明明講女性自我的獨立、自我的破繭,結果變成了誰比誰更賢妻良母?這裡面,她們哪一個活清醒了,活出自我了?而編劇對顧家的完美人妻的設定,讓我細想之下不寒而慄,完美的人設背後,是對女性最大的惡意!
  • 近乎完美的宋運輝被人詬病:哪有什麼完美,只有追求完美的人
    幾乎完美的人設存在不完美,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規律。世間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人有弱點,事有缺陷,物有瑕疵,就連我們閱讀的各種作品也逃不脫這一法則。正如沒有人是完美的,書籍也不會因為讀者的崇拜而毫無瑕疵。教育家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就明確:沒有一本書好到無懈可擊。作者在書中指出,閱讀實質上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
  • 「我們對不完美是零容忍」
    很多舞蹈演員身上都有傷,保守治療是普遍選擇,手術多是迫不得已。術後要承擔的最大風險是以後沒法再跳舞,但既然選擇了舞蹈,就不怕受傷,我們願意把青春獻給舞臺,將美好定格。  思宇術後遵醫囑在床上休養一個月,當時肌肉萎縮嚴重,一個月後在理療師的輔助下做復健訓練,包括按摩和機器理療等。他知道,想要恢復到以前的最佳狀態不可能了。
  • 雖然不完美,但我們在一起就是《完美世界》
    默默刷了兩部完結日劇——口碑和人氣爆棚的完結新劇《輪到你了》和顯得低調很多的浪漫愛情劇《完美世界》。內容簡介: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完美世界》。因為遭遇事故而傷了脊椎神經,只能依靠輪椅生活的主人公鯰川樹(松坂桃李),無意中因為工作,和高中同學川奈(山本美月)再次重逢。本已經放棄戀愛結婚,不想耽誤別人的男主,卻還是被高中時期開始就一直喜歡自己的女主打動吸引。彼此心動之後,兩人卻要直面雙親的反對、疾病與傷痛、生活上的障礙、以及殘疾所帶來的併發症等等問題。
  • 過度追求完美不可取,精神會出毛病
    她說:「在美國社會,我們一直都在強調職業道德以及朝著宏偉目標努力奮鬥。我認為,一再強調這種觀念反而對當代的年輕人產生了不利影響,而且這種理念的宣傳已經達到了扭曲的程度……我們一直在大肆宣揚,如果完美主義是你一心追求的目標,而且只要你努力工作,它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這只是自欺欺人罷了。」如果人們此前就存在類似心理問題,那麼不良的應對機制也會滋生完美主義。
  • 《我們這一天 第四季》我們這一天 S04:不完美的完美
    延續並擴展第三季關於完美家庭中的每個不完美的主題,進一步探究原生家庭對生於斯長於斯的每個個體的深刻影響。那與生俱來的秉性和成長中的每一步都一點一滴地烙印在各自的骨血中,有傷也有痛,有喜也有憂。但正如Kevin和Randell終於針鋒相對地將積壓了二十幾年的怨恨一吐而快一般,雖然殘酷傷人,但卻分外真實。這殘酷的真實,才是療傷的開始。
  • 《最美的安排》:生活也許不可能盡善盡美,要努力追求幸福的完美
    《最美的安排》在結局中,導演的安排是比較完美的。01.潘大為:生活向前看,開啟新生活。潘大為,楊家的大姐夫,他從以前楊冰的世界裡走出來了,開始新的生活,去追求楊冰的雙胞妹楊清,追求新的人生和愛情。02.楊清:找到多年未見的女兒,同母親和好,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楊清,楊家的二小姐,以知名的服裝設計師的身份回到祖國。歸國後,有四喜:一是找到自己失散多年,做夢都想見到的女兒悠悠(潘大為與楊冰的養女潘朵拉);二是事業上有成,任知名服裝公司的設計總監;三是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她姐姐的丈夫潘大為,兩人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四是放下仇恨,同母親和好,家庭幸福。
  • 《三十而已》:全職太太過於追求完美是好事嗎?
    在對話中,我們可以一點點清楚她的歷史。丈夫許幻山本來是一位煙花程序設計師,在顧佳的鼓勵和打造下創辦了自己的煙花公司,變成了許總,可以說是金字塔上層的那一群人了。而顧佳也人如其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裡,大大小小的家務事,換新房的決策,都是顧佳來拿主意,丈夫在事業上遇到麻煩也能提供些幫助。典型的雙商在線,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可以說是大多數男觀眾眼中的「好媳婦」了。
  • 《完美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我們在一起,才有了完美的世界啊!
    當你重逢年少時的生命之光,卻發現當年如畫般完美的少年變成一個半身不遂的殘疾人,你還會義無反顧去愛嗎?當你明知自己會給對方帶來無盡的麻煩與痛苦,你還有勇氣說出心聲,努力追求哪怕一丁點的愛的機會嗎?改編自同名漫畫的日劇《完美的世界》用敘事詩一般流暢細膩的手法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殘疾人的溫暖愛情故事。
  • 追求完美,難道不是人生至苦?
    還有一種更為折磨,當完美主義變成了一種審美意識,那就只能用百分百的努力去追求腦海裡絕對的完美狀態。三島由紀夫就是這樣的人。對美的追求,差1%都是絕望。在文學中,他把這樣哲理性的概念寫進人物的內心和經歷,我們甚至能看到當年那個身體弱小,對自己的生理條件極不滿意的小男孩,如何通過身體的變化,解決掉自卑,一步步把自己塑造了一個趨於理想的」完美「男人。
  • 追求完美主義是孤獨的:Tame Impala
    對於帕克來說,追求完美主義是孤獨的。作為Tame Impala的策劃者,講究人帕克應對自我孤立和懷疑自然是有一套,比如通過踐行大麻主義(Stonerism)、吟唱洗腦的歌詞(「就讓它發生吧」,「是的,我正在改變」和「一定要超越它」,皆出自之前專輯中的曲目,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