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視頻圖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欣賞,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我們,即刻刪除,謝謝!
【名家名段】豫劇《朝陽溝》 韓玉生專輯 百聽不厭
豫劇《五姑娘》一道天河萬丈寬 韓玉生演唱
豫劇藝術家韓玉生 張月婷年過花甲再唱《五姑娘》韓玉生,男,1939年出生在六朝古都開封,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省豫劇三團退休演員,七七版豫劇《朝陽溝》栓寶的扮演者,香玉劇社(註: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學員。韓玉生主工小生和鬚生,是繼趙錫銘、王二順、王善樸等名家之後,用「大本嗓」演唱的繼承人,他扮相儒雅英俊,灑脫大方,行腔圓潤,聲音洪亮,吐字清晰。代表劇目有豫劇《朝陽溝》、《五姑娘》、《鄰居》,戲曲電影《桃園喜》,戲曲廣播劇《搶財神》等。韓玉生相貌英俊,舉止儒雅,扮相帥氣,灑脫大方,行腔圓潤,聲音洪亮,吐字清晰。主工小生和鬚生,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樣樣精通,是香玉劇社中繼承大本腔最好的演員之一。他發聲科學,高音區明亮而有力度;中音區宏亮、剛健;低音區不混不濁的效果;唱腔從低音到高音跨度再大,聲音統一;聲音耐用持久。韓玉生是繼趙錫銘、王二順等名家之後,用「大本嗓「演唱的繼承人。他時刻沒有忘記常香玉大師「戲比天大」和「藝無止境」的教誨,幾十年的藝術實踐和人生體驗,把這一名言當作「座右銘」,形成了他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平常心、與世無爭的優秀品格和嚴肅、認真、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藝術修養,成為常大師德藝兼備的豫劇藝術接班人。韓玉生的父親韓金銘外號「戲簍子」,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豫劇老藝人。1945年前後,父母帶著韓玉生他很來到洛陽,不久又逃往西安。因買不起火車票,他們擠上了緊靠火車頭的一節裝滿煤炭的敞篷車。一路上,饑寒交迫,風吹煙燻,下車時,父母和他都變成了黑人。在西安,他隨父母跑高臺、住破廟、餐風飲露、四處漂泊。1947年,父親跟隨一個小戲班來到寶雞,仍然是跑高臺、住破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由於居無定所,生活艱辛,有年臨近春節,戲班為了生活,增加場次,日夜演出,轉臺時,戲裝道具均由演員手提肩扛,運往異地。韓金銘除了拿著道具,還要背著兒子,一天黃昏過河時,被激流淹沒,韓金銘大聲呼喊,韓玉生失聲痛哭,多虧同事們全力搭救,才使他們脫險。1949年,常香玉來到蘭州,組建香玉劇校,韓金銘加入香玉劇社當演員,同年,韓玉生考入香玉劇校,時年10歲,按劇校規定,改名韓玉生。
考入香玉劇校後,韓玉生邊學藝,邊演戲,經常觀看陳素真、馬雙枝、趙義庭、曹子道、馬天德、趙錫銘、湯蘭香等名家的精彩演出,常香玉常常教誨他:「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抗美援朝戰爭爆發,1951年,12歲的韓玉生初登舞臺,在香玉劇社教材戲《投筆從戎》中飾演男一號班超,獲得大家認可。8月3日,常香玉率領香玉劇社全體演職員工踏上捐獻飛機義演的徵程,韓玉生隨社義演,他在學員隊中表現突出,被批准加入少年先鋒隊。同年,12歲的韓玉生,在捐獻義演經典劇目《花木蘭》中,飾演劉大哥,為常香玉配戲。他表演生動,被成千上萬的觀眾所認可。同年又與常香玉一起,錄製了建國後豫劇的第一張唱片《花木蘭徵途》。1953年2月,香玉劇社作為中國人民赴朝慰問文工團的主力,赴朝鮮慰問演出,14歲的韓玉生跟隨香玉劇社赴朝,在朝鮮境內慰問演出了170天,於8月上旬回國。
慰問演出過程中,韓玉生表現出色,榮立三等功,他在《花木蘭》中的劉大哥形象,深入志願軍戰士的心中,被親切的稱為「小劉大哥」,除了《花木蘭》中的劉忠,韓玉生還在折子戲《見皇姑》中扮演包拯,《斷橋》中扮演許仙等。他聲腔寬宏嘹亮,深受志願軍戰士喜愛,獲得「小老包」的美譽。
1958年5月,很少演現代戲的河南豫劇院一團,以河南豫劇院三團的現代戲《朝陽溝》為樣板,排演現代戲《朝陽溝》,常香玉扮演栓寶娘,韓玉生扮演栓寶。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韓玉生以他演現代戲的基礎,和接近河南省豫劇三團風格的唱法。被分配到《朝陽溝》劇組扮演栓寶。劇中栓寶娘由常香玉大師扮演,魏雲和馬琳仍扮演銀環和二大娘。1978年以「河南演出團」的名義赴京進行了匯報,獲得成功。
七十年代年後期,因河南省豫劇三團急需補充新生力量,韓玉生被正式調到以演現代戲為主的河南省豫劇三團工作。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
孔子說,「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