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段】「豫劇皇后」陳素真演唱專輯

2021-02-19 大鼎豫劇

縱看古今,人生皆戲,戲映人生。點擊標題下的藍字關注「大鼎豫劇」,每天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

豫劇《梵王宮》匯演版 陳素真大師 主演豫劇表演藝術大師陳素真在她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嘔心瀝血、孜孜追求,博取眾長,革故鼎新,文武生旦不擋,唱念做打俱佳,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在她的人物畫廊中,內蘊上積蓄著美,境界上洋溢著美,形表上揮灑著美。葉含嫣、孫玉姣的俏麗美,花媚娘、姜秋蓮的含蓄美,蔣琴心、童玉珊的端莊美,劉芳、羅劍琴的剛烈美,這眾多的藝術形象集中國傳統美為一體,在豫劇舞臺上,光彩照人,熠熠生輝,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前排從左至後,依次為:

閆立品、崔蘭田、常香玉、陳素真、馬金鳳

內蘊美是藝術美構成的首要元素。內蘊美一是包含著美的思想或高超的理性要素,二是包涵著情感、情緒要素。藝術家在創造美的形象時,必須將作品中美的思想、深邃的哲理挖掘出來,將人物的情感、情緒充盈起來,才能使其創造的人物獨具魅力,形神兼備。陳素真的藝術創造,即顯示了這種飽滿充實的內蘊美。陳素真老師一生心境高潔,不欺世,不媚俗,雖多災多難,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屈不餒,自強不息。而她創造的一系列舞臺形象也大都富有這種優秀品格。端莊賢淑的崔金定,義烈堅貞的童玉珊,忍辱負重的花媚娘,矢志不移的蔣琴心,這些美好的人物,既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又有複雜的情感內涵。陳素真由喜愛這些人物到體驗這些人物,達到刻骨銘心的程度。她往往將這些人物的命運和情感同自己的命運情感交織在一處,去挖掘,去剖析,去感受,設身處地,心往神遊。經過這番積蓄、創造、升華展現出來的人物,其情感格外豐厚,其情緒格外飽滿,其性格格外鮮活,其神採格外豐盈。《梵王宮》中她塑造的葉含嫣,熱烈奔放,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生機勃勃的活力,言語行動流露出自由自在和青春活力。《三上轎》中,崔金定上轎時〔加滾垛唱〕的「疙瘩腔」,一唱三嘆的「三起腔」,曲折鏗鏘,入情入理,哀婉悽楚的悲苦之狀蘊含、滲透著主人公厚實、複雜的情感內涵。《義烈風》中心如枯木、萬念皆休的童玉珊,面對惡魔王學海的三次「吐真」所引起的三次震蕩,其情感積累、心理積累環環相繼,絲絲入扣,飽滿而充實,從而才爆發出主人公痛心疾首、幡然醒悟時那排山倒海般的宣洩,陡然使整場戲呈現出「千仞轉石」、「激水漂石」的峻美之勢,令人凝神屏息,迴腸盪氣。

耐人品味的

境界美

境界美是藝術美系統中更容易使人陶醉的一種美感情境,它包涵著「境」、「味」、「氛圍」以及「象外之象」,這樣一個系列的美學範疇。如果說「內蘊美」強調的是藝術實體內蘊含與浸透著的精神之美,而「境界美」則創造的是一種似可感而又不可感的實境之美。陳素真是藝術的美神,她的身上不僅充滿著正氣,同時也煥發著靈氣,所以她的藝術創造神奇般地瀰漫著一種耐人品味的境界美。

陳素真時代的戲劇基本上屬貧困的戲劇,她無法藉助現代化的物質材料造境,她調動的是「四功五法」,她藉助的是「手眼身步」,以「音容」造境,以「聲情」造境,那「韻」,那「味」,那「象外之象」皆流動凝聚在演者與觀者之中,這更是她追求藝術美的精妙之處。如《春秋配》姜秋蓮那折有名的「撿柴」,即蕩漾著這種靈動的氣韻。〔慢板〕中,閨門淑女手提柴籃舉步顧盼,悽惶羞澀,「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止不住淚珠兒點點如麻去撿蘆花,難為奴家,我的親娘呵……」荒郊、野外、寒風、枯草、怨女,其聲嗚嗚咽咽,其容悲悲切切,其步顫顫兢兢,其姿嫋嫋娜娜。這裡,藝術家以聲容情態為我們營造了一幅蕭瑟悲涼的畫卷,形成一種瀰漫身心並籠罩四周的精神氣象,好不悽惶!又如《梵王宮》中為表現思雲成疾的葉含嫣,表演中呈現出一種朦朧之狀,痴迷之狀,忽而似見情人走來,乍驚乍喜;忽而撲朔迷離,若呆若痴。這種乍驚乍喜、若呆若痴,藝術家把握得極靈動,極微妙,飄然恍惚之情宛若一縷遊絲,一片浮雲,似可感而又不可感,誘人,惑人,耐人品味!

氣象萬千的

形表美

形表美,即藝術形象的外觀與外表之美,沒有這種形式之美,就無法造成戲曲藝術的整體之美。舞臺形象的形表美是唱、念、做、舞,而「舞」是形表美的極致,「舞」是「最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宗白華語)。陳素真是藝術美神,她的內蘊、境界不僅充滿著飽滿生動的正氣、靈氣,她的形表亦充滿著氣象萬千的「仙氣」。她用豐富的舞蹈語彙塑造人物,傳達感情,得心應手,出神入化。表現純情,有情有欲,嫵媚風流;表現活潑,灑脫奔放,超凡脫俗;表現持重,婉約深沉,風姿綽約。如陳素真在《拾玉鐲》中的舞,是自然之舞,純情之舞。你看:孫玉姣歡快地端著針線筐坐在板凳上合線,她搓得那麼仔細,她捻得那麼認真,手兒在空中搓捻,眼神在空中滑動,一合、二合、三合、四合……嗞溜溜的線兒仿佛真的在空間延伸,人物那自然、純情之美也隨著線兒的延伸在跳躍。再看:孫玉姣在餵雞,她撒一把米叫一聲雞「咕咕咕,咕咕咕」,腰身悠悠地擺,臺步輕輕地漂;孫玉姣在數雞,「一、二、三、四、五、六、七……」眼珠轉得活,手腕翻得圓,乖巧俏麗,玲瓏剔透。這是農家小院的甜美之舞,這是小家碧玉的歡樂之舞,這亦是青春、生命之舞!《梵王宮》中,表達痴情女子葉含嫣梳妝迎親時火急火燎的情態,陳素真將一手好扇子與大辮子配合起來,上下翻飛,猶如蝴蝶戲花,蜻蜓點水;左右繚繞,又似神女散花,波浪翻飛。所以甩大辮穿襖的舞蹈的確然燒著熱情,飛揚著神採。《宇宙鋒》中,為了刻畫趙豔容內心的悲和外形的癲,為了宣洩趙豔容悲憤難抑的內心世界,陳素真的舞鼓蕩著最緊密的律法和最熱烈的旋動。她將水袖的「勾、挑、撐、搭、撥、揚、甩、打、翻、飛、旋、抖、揉、託、繞、抓」等技法任意揮灑,變幻出團花袖、煙花袖、扇花袖、波浪袖、飛天袖、鴛鴦袖等各類袖花,忽輕忽重,忽緩忽疾,忽剛忽柔,忽疏忽密,時而「上天入地」,時而「將父作夫」,以變化萬千的動作和造型,將趙豔容變化萬端的感情波瀾宣洩得淋漓盡致。真乃是「袖舞辛酸豔容女,辮飛情焰葉含嫣」!應該說,稱陳素真老師是「豫劇皇后」,「豫劇的梅蘭芳」,應當之無愧。她一生崇尚美、追求美、創造美、傳播美,為美而生,不論唱念做舞,不到「美」時不罷休。她創造的臺步功、指法功、扇子功、水袖功,精美規範,色彩斑斕,是豫劇旦行表演中藝術美的典範,為數代坤伶所仿效、繼承。她創演的《女貞花》,《霄壤恨》、《滌恥血》、《義烈風》……處處凝聚著美。她塑造的崔金定、葉含嫣、姜秋蓮、趙豔容……時時閃爍著美。「精微穿溟悻,飛動摧霹靂」,陳素真的藝術美是精微與大氣的美,是高境界的美,她是豫劇舞臺上一尊令人崇敬的美神。

來源:中華戲曲   微信:zhonghuaxiqu


- end-

孔子說,「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現

【版權聲明】視頻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溫馨提示:

        鑑於朋友們使用短視頻網播平臺"快手"和"抖音"的較多,本平臺特開通"快手(大鼎豫劇)"和"抖音(大鼎豫劇)"帳號,歡迎大家關注,也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我們,再次感謝新老朋友對大鼎豫劇的關注和支持!

       我們將在平臺上免費教大家學習樂理知識、民族器樂、名家名段、軟硬筆書法、表演等專業課目。

啊啊啊

相關焦點

  • 【名家名段】豫劇《朝陽溝》等唱段 韓玉生專輯 百聽不厭
    【名家名段】豫劇《朝陽溝》 韓玉生專輯 百聽不厭豫劇《五姑娘》一道天河萬丈寬 韓玉生演唱豫劇藝術家韓玉生 張月婷年過花甲再唱《五姑娘》韓玉生,男,1939年出生在六朝古都開封,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省豫劇三團退休演員,七七版豫劇《朝陽溝》栓寶的扮演者,香玉劇社(註: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學員。
  • 「豫劇皇后」陳素真
    豫劇表演藝術大師陳素真在她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生涯中,嘔心瀝血、孜孜追求,博取眾長,革故鼎新,文武生旦不擋,唱念做打俱佳,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在她的人物畫廊中,內蘊上積蓄著美,境界上洋溢著美,形表上揮灑著美。
  • 陳素真先生的「豫劇人生」
    17歲即被譽為「豫劇皇后」,22歲又獲「梆子大王」,「河南梅蘭芳」的美稱。1937年她去北京學習京劇武功,發展了豫劇的武戲。同年與樊粹庭合辦獅吼劇團,並開始在唱腔、表演、化妝、服裝等方面進行了革新,從而豐富了豫劇的表演手段,期間演出了樊編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貞花》、《滌恥血》等新戲。
  • 【名家名段】豫劇《包青天》抱琵琶一折 張寶英演唱(附伴奏)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名家名段】豫劇《包青天》抱琵琶一折 張寶英演唱【名家名段】豫劇《包青天》抱琵琶唱段(伴奏)唱歌唱戲比吃藥還管用科學家告訴我們,在藝術價值之外
  • 陳素真:「美而全」的豫劇大師
    不久前,陳素真紀念館在河南開封開館,展出了一代豫劇大師的演藝生平、歷史影像,這其中,有陳素真的手稿、畫作,有她吊嗓時用過的二胡、梆子,有色彩如新的戲服,演出、授徒時的照片,以及大師生活中平凡的瞬間……陳素真筆下的雞雛陳素真1941年劇照
  • 【陳素真與武漢市豫劇團】
    豫劇陳派藝術創始人、豫劇教育家、豫劇皇后陳素真先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從藝66年,積一身絕技,生旦文武不擋,唱念做打俱佳,開創了豫劇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陳派藝術。代表作有《宇宙鋒》、《梵王宮》、《春秋配》、《三上轎》、《拾玉鐲》等百餘出劇目。
  • 陳素真誕辰100周年再傳喜訊,這麼多名家名師助力豫劇「陳派」表演人才培養~
    陳素真大師是豫劇祥符調的傑出代表,「陳派」藝術也是豫劇旦角藝術最早形成的流派,代表著祥符調的鼎盛時期,陳素真與「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合作,開創了豫劇藝術的新時代。為了繼承與發展祥符調「陳派」藝術,發現並培養新的專業人才隊伍,打造精英,力促「陳派」藝術復興,並以此帶動祥符調諸流派的繁榮發展,特舉辦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豫劇「陳派」表演人才培養》。
  • 【名家名段】豫劇小皇后王紅麗豫劇《一品夫人》經典唱段專輯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豫劇小皇后王紅麗1991年演出《一品夫人》選段之一豫劇小皇后王紅麗1991年演出《一品夫人》選段之二豫劇小皇后王紅麗1991年演出《一品夫人》選段之三················
  • 【名家名段】豫劇《長孫皇后》 一聲娘叫得娘心碎 劉曉燕演唱(附戲曲知識)
    豫劇《長孫皇后》 一聲娘叫得娘心碎 劉曉燕演唱豫劇伴奏《長孫皇后》 一聲娘叫得娘心碎 淺談豫劇生行聲腔演唱藝術作者:鮑譽    摘要:當今豫劇主要分為生、旦、淨、醜這四個行當,本文就以豫劇生行為出發點,從演唱的發聲狀態與方法、位置、咬字這幾個方面對豫劇生行聲腔演唱展開分析。
  • 【名家名段】豫劇《打金枝》經典唱段(附伴奏)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豫劇伴奏《打金枝》勸萬歲莫要動真氣 黃愛菊演唱豫劇伴奏《打金枝》勸萬歲莫要動真氣豫劇《打金枝》上前去勸一勸駙馬兒黃愛菊演唱豫劇《打金枝》上前去勸一勸駙馬兒伴奏
  • 豫劇名家馬琳的藝術人生
    天賦佳喉的馬琳,自幼酷愛藝術,是學校宣傳隊的文藝骨幹,加上老師的厚愛,豫劇唱腔高人一籌。畢業後,分配到鄭州市文工團當演員,和戲友魏雲聯袂的現代戲《新條件》轟動一時。1952年,全省各地的文工團轉型,精挑部分優秀演員,組建了河南省歌劇團(河南省豫劇三團的前身)。馬琳是首選演員,也是該團的主演之一,是導演楊蘭青最為喜愛的演員。
  • 【名家名段】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經典唱段專輯
    豫劇名家王希玲唱段精選《白蛇傳》恨上來一折(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選段,抬頭望雷峰塔心如江河掀巨瀾(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風悽悽霧漫漫腥雨伴血淚 聽醉了!(音頻)
  • 豫劇「六大名旦」及珍貴視頻賞析
    1980年,豫劇流派匯演確立了豫劇「五大名旦」——常、陳、崔、馬、閻,當時桑振君大師退出比賽成為豫劇的一大憾事。2000年,河南省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等確立了「桑派」藝術,形成如今的豫劇「名旦六大家」。 豫劇「名旦六大家」分別是: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 【梨園戲曲】對六位名家進行介紹,並傳送珍貴視頻。
  • 【名家名段】河南老一代藝術家唱段集錦珍貴資料(之一)
    【名家名段】河南老一代藝術家唱段集錦珍貴資料(之一)豫劇在豫劇發展史上,有兩個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樊粹庭與常香玉、崔蘭田的老師周海水。    周海水( 1890—1964),豫劇教育家、表演藝術家。
  • 豫劇生行第一張唱片「復活」
    因為這兩張唱片不僅記錄了父親聲腔的歲月黃金,更開創了豫劇小生灌制唱片的先例。一切,還要從80多年前的開封說起。1934年,父親所在的三義堂戲班應樊粹庭先生之邀,到開封參加了豫聲劇院。很快,父親受到了樊粹庭先生的賞識,與「豫劇皇后」陳素真結為藝術搭檔。
  • 豫劇小皇后王紅麗在1997年率河南小皇后豫劇團臺灣寶島的輝煌之行!優秀劇目"五鳳嶺"的誕生.
    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劇團小程序) 鄭州東方人和文化傳媒(影像製作)豫劇小皇后王紅麗演出《五鳳嶺》在音樂唱腔方面,儘量力求傳統,尤其注意吸收老藝術家常香玉、陳素真、司鳳英、馬雙枝等人的音韻,讓觀眾在韻昧濃鬱的唱腔中過把癮。 就這樣,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辛努力,王豫生對劇本的整理和音樂設計工作全部完成。王紅麗和小皇后豫劇團的兄弟姐妹們在繁重的轉場演出中,開始了緊張的排練。
  • 【名家名段】曲劇《千裡送京娘》油菜花開一片黃 張振業 劉豔麗演唱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名家名段】曲劇《千裡送京娘》油菜花開一片黃 張振業 劉豔麗演唱故事來由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他「千裡送京娘」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
  • 豫劇祥符調大電影《三上轎》浙江橫店正式開機!
    △開機儀式花絮即將被搬上銀幕的大型豫劇傳統戲《三上轎》是豫劇皇后陳素真的代表劇目之一,同時,也是豫劇經典劇目。該劇借古喻今,弘揚中國女子傳統優良品質,歌頌女主人公溫良如玉、不畏強惡、節烈不屈的精神。上世紀三十年代,《三上轎》由陳素真唱響中原大地。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豫劇的音樂風格,它的演唱藝術
    並對它的音樂藝術特色進行研究的時候,除去應該研究它的唱腔、伴奏之外,研究它的演唱藝術必然應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和中心。豫劇形成以來就是個重唱的劇種,故有「寧唱十句戲,不道一句白「的藝諺。據說早期的豫劇常常是一唱就是一二百句,有一出傳統戲叫《打監生》,演出三個來小時,每個角色登場全是唱,全刷沒有一句道白。因此,豫劇演員無不在演唱方面嘔心瀝血,下盡功夫。
  • 豫劇曲譜《花木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簡譜,常香玉演唱,名段解析
    《花木蘭》劉大哥講話理太偏(常香玉)01:41來自豫劇曲譜劇本劇情介紹:隋唐時期北方突厥侵犯中原,花木蘭之父軍籍在身,因病不能應徵。1956年10月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戲曲電影,是第一部河南豫劇古裝戲曲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