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段】豫劇《長孫皇后》 一聲娘叫得娘心碎 劉曉燕演唱(附戲曲知識)

2021-03-05 大鼎豫劇

      縱看古今,人生皆戲,戲映人生。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

豫劇《長孫皇后》 一聲娘叫得娘心碎 劉曉燕演唱

豫劇伴奏《長孫皇后》 一聲娘叫得娘心碎 

淺談豫劇生行聲腔演唱藝術

作者:鮑譽

    摘要:當今豫劇主要分為生、旦、淨、醜這四個行當,本文就以豫劇生行為出發點,從演唱的發聲狀態與方法、位置、咬字這幾個方面對豫劇生行聲腔演唱展開分析。

關鍵字:高位置,嘆著唱,氣息,咬字

豫劇屬於板腔體結構,其演唱特色就是高亢激昂、跌宕起伏且音域較高,那麼對於男生唱腔的要求就具有一定的難度了。對於男生來講,如何建立良好的歌唱狀態和如何把戲唱好是一個首當其衝的問題。對於豫劇生行聲腔演唱的學習,筆者有以下一些愚見。

一.豫劇生行如何樹立良好的發聲狀態與方法

       對於任何一個行當門類、流派、乃至於有關聲腔藝術的專業,樹立一個良好的發聲狀態與方法尤為重要。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四大名旦之一京劇程派藝術創始人程硯秋先生說過:「氣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放鬆。」[1]程先生的簡短的幾句話便涵蓋了發聲的狀態與方法,所謂大道至簡,道理雖然簡單,但實踐操作卻尤為不易。

那麼,學習豫劇生行聲腔如何去實踐演唱呢?筆者認為,發聲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把氣息「放」下來,這裡的「放」就是深吸一口氣逐漸吐出吐盡,使身體處於自然嘆氣的放鬆狀態,避免提氣致使上身僵硬或者架肩;「頭頂虛空」,要有感性意識,去感受頭頂有氣息的牽引;其次軟顎要打開,也就是打開口腔,舌頭平放,戲曲的演唱講究唇齒舌牙喉之間的配合,軟顎的打開要避免嘴巴的大張大合,講究的是內開,如同是嘴裡含了半口水的狀態亦或者說是微微打哈欠的狀態,以保持喉管的打開,在這個過程切忌刻意去做一些如同驚嚇一般的打哈欠或者張嘴以及壓喉頭。

二.豫劇生行發聲的位置與支點

       東晉時期葛洪《抱樸子》有言:「丹田有上丹田在兩眉之間;中丹田在心下;下丹田在臍下」[2]。在這裡我認為兩眉之間的「上丹田」就是指頭腔共鳴或者說是面罩共鳴,「中丹田」是胸腔共鳴以及發聲擋氣換字的支點,「下丹田」就是指腰腹氣息。在學習發聲時要確立發聲的位置以及支點。

我認為發聲在樹立良好的狀態後,首先要確立高位置唱法,就是把「上丹田」堅決守住,無論是高音還是中低音都不能丟卻高位置,高位置的保持能夠有效地避免聲音的白(聲音沒有通道感,直白的聲音)、塌(聲音沒有位置往下栽)、窩(聲音都在嘴裡,沒有放出來)、悶(氣息一味的下沉發僵發硬,致使聲音憋悶)。

其次就是胸腔共鳴的支點問題,想像在人體第三個紐扣處有一個支點,在發聲時能夠引起支點的振動,引發胸腔的共鳴,進而起到擋氣換字的作用,這也是戲曲教學中所提到的喉下換字。

最後就是「下丹田」氣息的運用,豫劇唱腔更傾向於腹式呼吸,對於氣息的運用著名聲樂教育家武秀之先生率先強調提出:「『憋氣』既可利用腰腹部肌肉保持和控制氣息,又便於形成對所發音高相適應的氣息壓力。有了這個基礎,就能夠支持發聲器官輕鬆自如的工作。」[3]這裡憋氣是對肌肉記憶技能的一種訓練,是能夠獲得真聲色彩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是讓學員把氣息「憋死」或者憋到胸腔致使渾身僵硬。通過憋氣唱法可以獲得氣息運用的爆發力,使聲音更加凝實,更加有質感。筆者認為,氣息不能發僵發硬,氣息是不斷流動的,利用腰腹的對抗將氣息進行推動,可學習體會「吹口哨」時氣息的運動方式來進行發聲,感受氣息的推動,合理的運用氣口,掌握換氣、偷換氣的技巧,避免氣息不夠用,上氣不接下氣的現象。

頭腔、胸腔支點、氣息這三點連成一線,把三點之間想像成一個橡皮筋,以支點為中心兩頭反向拉伸。豫劇唱腔講究腦後音、腳後跟,歸根結底就是要在良好的發聲狀態下,有一個較為通透的通道感,把字站到氣上,由氣息不斷地、反覆的推動來進行高位置的演唱。

三.豫劇生行聲腔的訓練及咬字

       由於豫劇調門較高,音域要求較寬,所以豫劇生行通常分為大本腔和二本腔,也就是所謂的真聲和假聲。再近些年來的探索和發掘,筆者認為當今對於豫劇生行唱腔的界定過於絕對,對於真聲和假聲的說法有些武斷。我認為生行唱腔在音色方面應當稱之為「混聲」,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特色,但對於音色的界定應該是真聲與假聲之間的混聲比例不同。比如唐喜成大師所創立的唐派高亢激昂、剛健洪亮,唐派唱腔有別於女生唱腔在於唱腔中鏗鏘有力、陽剛蒼勁,具有鮮明的真聲色彩,難道這能是純假聲嗎?應當是混聲,只是假聲比例居多。再者劉忠河老師的劉派,在高音區明顯的假聲色彩在裡面,也並非純粹的真聲,只是混聲之中真聲比例居多。所以我認為在生行聲腔訓練方面,不能單一的區分真假聲,應該提倡以混聲練習為主,從低音到高音依次訓練。尤其是在練習真假聲混合時要避免單獨練完真聲、假聲之後再去結合,那麼就會形成兩極分化,以至於真聲和假聲之間的銜接過渡的縫隙加大,致使真假聲結合變成了兩家的拼接。進行逐漸遞進的混聲練習,真聲中有假聲色彩,假聲中有真聲色彩,才能形成整個唱腔上的同一,無明顯的過渡縫隙。

       再者說咬字,俗話說唱戲不咬字如鈍刀殺人,豫劇吐字屬於中州韻,咬字需要唇齒舌牙喉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以及合理的運用噴口、尖團音。唱戲咬字如同猛虎銜子過澗,不能咬太死亦不能咬太松,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多練習繞口令以及舌頭的靈活性(彈舌、繞舌、自如伸縮等),演唱中掌握合適的度把字唱出去。著名表演藝術家楊志禮老師曾說過:「字是骨,腔為肉,情是魂。唱戲咬字一定要清晰,讓人聽懂,如《轅門斬子》不提起過往事卻倒還好這一段戲中有垛子板,對於演員的咬字就有一定的要求,不僅要吐字清晰,掌握角色的心情,還要注意吐字的方式,不能由於圖快而大開大合的唱,而是要字字珠璣掌握噴口,調動氣息以及唇齒舌牙喉之間相互配合進行演唱,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小結

        通過以上的贅述,我認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把「糧草」比作氣息,「兵馬」比作字、聲,嚴守高位置,運用嘆氣的感覺演唱,把字唱「出去」,不要窩在嘴裡或者咽腔裡,腰腹自然收縮氣息不斷推動,以氣帶聲,把每個字都站到氣上,每個字都在高位置演唱,這樣唱出來的聲音必然圓潤通透,必然對於豫劇生行聲腔的演唱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程硯秋.《程硯秋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1月第一版

2. 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卷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二版,第323頁

3.武秀之、張永傑、張平編著《民族聲樂教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10頁


[1] 程硯秋.《程硯秋文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年1月第一版

[2] 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卷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二版,第323頁

[3] 武秀之、張永傑、張平編著《民族聲樂教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10頁

鮑譽: 中共黨員 河南大學戲曲研究生在讀,畢業於洛陽文化藝術學校,2013年以總分第一名考入河南大學戲劇分院師從李建民副教授學習聲樂,2017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取河南大學戲劇學院研究生,跟隨戲劇分院院長王凱歌老師,著名名家李樹建老師學習。唐派再傳弟子,師從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楊志禮老師,梨園春擂主,曾兩次獲「國戲杯」一等獎,河南省首屆戲曲聲腔大賽二等獎,曾參加唐派金氏世界紀錄,在校期間多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研究生一等學業獎學金,優秀學生稱號等。

註:【大鼎豫劇】資料庫有上千部大戲(豫劇、京劇、曲劇、越調等,包括稀有劇種),免費點戲,請朋友關注本平臺在後底部寫留言裡回復。

朋友們,喜歡本平臺請支持我們多多轉發喲!更多精彩節目和文章請在下面」閱讀原文「查看歷史信息主頁面上方搜索欄中,再搜索您喜歡的節目。

【版權聲明】視頻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我們,謝謝!


友情推薦:2018最HOT公眾號

《幽默寓言》《大鼎文藝》

讓快樂與你相伴!長按二維碼關注喲!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願快樂與您長伴!

相關焦點

  • 【名家名段】「豫劇皇后」陳素真演唱專輯
    這種乍驚乍喜、若呆若痴,藝術家把握得極靈動,極微妙,飄然恍惚之情宛若一縷遊絲,一片浮雲,似可感而又不可感,誘人,惑人,耐人品味!氣象萬千的形表美形表美,即藝術形象的外觀與外表之美,沒有這種形式之美,就無法造成戲曲藝術的整體之美。
  • 【名家名段】曲劇《千裡送京娘》油菜花開一片黃 張振業 劉豔麗演唱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名家名段】曲劇《千裡送京娘》油菜花開一片黃 張振業 劉豔麗演唱故事來由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他「千裡送京娘」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
  • 【名家名段】豫劇《包青天》抱琵琶一折 張寶英演唱(附伴奏)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名家名段】豫劇《包青天》抱琵琶一折 張寶英演唱【名家名段】豫劇《包青天》抱琵琶唱段(伴奏)唱歌唱戲比吃藥還管用科學家告訴我們,在藝術價值之外
  • 【名家名段】豫劇《朝陽溝》等唱段 韓玉生專輯 百聽不厭
    【名家名段】豫劇《朝陽溝》 韓玉生專輯 百聽不厭豫劇《五姑娘》一道天河萬丈寬 韓玉生演唱豫劇藝術家韓玉生 張月婷年過花甲再唱《五姑娘》韓玉生,男,1939年出生在六朝古都開封,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省豫劇三團退休演員,七七版豫劇《朝陽溝》栓寶的扮演者,香玉劇社(註: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學員。
  • 【戲曲知識】中國戲曲名家
    ● 其他戲曲名家譚鑫培—— 一代宗師        譚鑫培,本名金福,字望重,清朝末年戲曲老生藝人,主攻老生,曾演武生。譚鑫培是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京劇譚派藝術的創立者,被尊為京劇界鼻祖。京劇在開山鼻祖程長庚手裡創出基本模樣,而在譚鑫培手裡,聲腔盡脫原始本色,最終確立起在中國戲曲中的國劇地位。因此譚鑫培也被尊稱為第一個「伶界大王」。而京劇史上有「伶界大王」之稱的也只有兩位:譚鑫培、梅蘭芳。       譚鑫培對京劇藝術的革新,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行內有「無腔不學譚」之說。他聲望如日中天的時候,北京城裡處處傳說:家國興亡誰管得,滿城爭說叫天兒。
  • 【名家名段】豫劇《打金枝》經典唱段(附伴奏)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豫劇伴奏《打金枝》勸萬歲莫要動真氣 黃愛菊演唱豫劇伴奏《打金枝》勸萬歲莫要動真氣豫劇《打金枝》上前去勸一勸駙馬兒黃愛菊演唱豫劇《打金枝》上前去勸一勸駙馬兒伴奏
  • 【名家名段】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經典唱段專輯
    豫劇名家王希玲唱段精選《白蛇傳》恨上來一折(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選段,抬頭望雷峰塔心如江河掀巨瀾(音頻)豫劇名家王希玲《白蛇後傳》風悽悽霧漫漫腥雨伴血淚 聽醉了!(音頻)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 【名家名段】豫劇小皇后王紅麗豫劇《一品夫人》經典唱段專輯
    點擊標題下的藍字「大鼎豫劇」,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經典戲劇、曲藝、新聞軼事及深度哲文,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豫劇小皇后王紅麗1991年演出《一品夫人》選段之一豫劇小皇后王紅麗1991年演出《一品夫人》選段之二豫劇小皇后王紅麗1991年演出《一品夫人》選段之三················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豫劇的音樂風格,它的演唱藝術
    (張庚《近代戲曲聲腔研究管見》)。並對它的音樂藝術特色進行研究的時候,除去應該研究它的唱腔、伴奏之外,研究它的演唱藝術必然應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和中心。豫劇形成以來就是個重唱的劇種,故有「寧唱十句戲,不道一句白「的藝諺。據說早期的豫劇常常是一唱就是一二百句,有一出傳統戲叫《打監生》,演出三個來小時,每個角色登場全是唱,全刷沒有一句道白。因此,豫劇演員無不在演唱方面嘔心瀝血,下盡功夫。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河南豫劇名家走進澳門
    11月20日晚,河南戲曲界名家和河南省豫劇二團演出團隊在澳門城市大學文化中心舉行了「豫澳同心 愛我中華」——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河南戲曲名家文藝演出,為澳門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中原文化盛宴,不少現場上臺學唱豫劇,為中原傳統文化點讚。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來自河南的豫劇名家和稀有劇種道情名家為澳門觀眾展示了河南戲曲的獨特魅力,現場觀眾用掌聲和歡呼聲表達著對中原戲曲文化的喜愛之情。
  • 【名家名段】河南戲曲梅花獎得主名段專輯
    陝西商州人,生於1963年,洛陽戲曲學校畢業,以豫劇《闖世界的戀人》獲獎。以後改戲曲為歌劇。2000年以歌劇《白蓮》第二次獲得梅花獎。2:李樹建。1993年第十屆獲獎。河南汝州人,生於1962年,洛陽戲曲學校畢業。以豫劇《清風亭》獲獎。2011年以豫劇《程嬰救孤》二獲梅花獎。弟子有李新伍等。3:章蘭。1993年第十屆獲獎。山東鄆城人,生於1953年,師承馬寶珍。以豫劇《路邊店》獲獎。
  • 著名劇作家孟華戲曲作品演唱會即將唱響河南藝術中心
    屆時,來自河南省內豫劇、曲劇、越調三大劇種的眾多重量級的戲曲名角,以及在全國享有盛譽的越劇名角吳鳳花和甬劇名角王錦文將齊聚一堂,傾情演繹劇作家孟華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創作的十餘部劇作中的精彩唱段,為河南的戲曲觀眾送上一道詞曲雋永
  • 第四屆中國豫劇節八月盛大啟幕,30場劇目亮豫劇「壓箱底」絕活!(附完整演出時間表)
    此外,新疆、河北、山西、安徽、湖北、陝西、北京、臺灣等省市(地區)以及河南部分專業院團都帶來了精彩粉呈的優秀劇目,是全國豫劇發展的一次集中檢閱,是豫劇藝術的一場饕餮盛宴。本屆豫劇節規格高,範圍大,參與院團多,時間跨度長,將進一步促進全國豫劇院團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推動戲曲藝術的當代發展。
  • 河南省豫劇戲曲老藝人,閻立品、沈寶愛、湯玉英、田敏生平簡介
    1956年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在《秦香蓮》中飾國太,並榮獲演員三等獎。她還在《紅樓夢》、《王熙鳳與尤二姐》中飾賈母、《三哭殿》飾長孫後、《花打朝》飾秦夫人、《桃花庵》飾王桑氏、《洪湖赤衛隊》飾韓母、《沙家浜》飾沙奶奶、《李雙雙》飾孫有妻。四十年如一日靜心鑽研老旦一行。湯玉英 1947年出生、襄城縣山頭店鄉上黃村人。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 豫劇名家李樹建走進中山大學 嶺南戲曲頻道直擊「八大倉」開講現場
    豫劇不但走出了河南,還走向了世界,並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和肯定,就是因為堅定文化自信。講到一些在國外演出的趣事,引發臺下學生陣陣歡笑!同學們光在臺下看還不過癮,還得上臺體驗了一把水袖的魅力,學習"八大倉"亮相技巧,互動環節時,平易近人的李院長,耐心地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並勉勵同學們弘揚傳統文化。演員們現場教戲,學生們學戲。
  • 新年唱響《梨園春》2021新年戲曲晚會成功舉辦
    新年唱響是《梨園春》為迎接新一年的到來匠心製作的一場迎新年戲曲晚會,主打「看大戲、過大年」的概念,在邁向2021年的新年之際,為喜愛戲曲的觀眾朋友們奉獻一場精彩的戲曲饕餮盛宴。本唱晚會以名家反串「新年好」歡樂開篇,唱出了大家對新年的祝福,用戲歌《讓中原更加出彩》收尾,唱響了中原更加出彩的奮進豪邁。
  • 【名家名段】豫劇第一小生王希玲《白蛇後傳》經典唱段
    文 | 佚名 來源 | 網絡····················································王希玲:豫劇《白蛇後傳》選段,抬頭望雷峰塔心如江河掀巨瀾(音頻)王希玲演唱 豫劇《白蛇後傳》風悽悽霧漫漫腥雨伴血淚(音頻)王希玲,女,1955年進入鄭州市豫劇團。
  • 【名家名段】河南老一代藝術家唱段集錦珍貴資料(之一)
    【名家名段】河南老一代藝術家唱段集錦珍貴資料(之一)豫劇在豫劇發展史上,有兩個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樊粹庭與常香玉、崔蘭田的老師周海水。    周海水( 1890—1964),豫劇教育家、表演藝術家。
  • 越劇名家名段,八對夫妻的洞房花燭夜,你最喜歡哪對夫妻呢?
    這段戲曲是尹派經典劇目,越劇名家尹派傳人王君安、蕭雅、茅威濤、趙志剛都演唱過。梁玉書簡直就是書中的翩翩公子,太有魅力了,你最喜歡哪個版本的梁玉書呢?媽媽說從今後叫我不要睡到書房去,新房裡面伴新娘。媽媽說日間與你同吃飯,夜裡同你共牙床。將來生個小寶寶,我做爺來你做娘。這都是媽媽對我講,她叫我好好款待你新娘。呆大和大家閨秀的洞房,既歡樂又悲傷。在這段戲裡,徐銘的演技非常好,把呆大的痴傻和他的善良可愛演得入木三分,讓人開心的同時更心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