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到了。突然,想起了吃過的一道芒種蝦皮淋奶白菜來。
煲鍋內,豬肋排煲足了時間,湯汁濃香,肉軟爛脫骨,手剝的奶白菜心青翠欲滴,汆燙的火候恰好,吃下去是脆爽清甜的口感。而畫龍點睛的是點綴其上的數十粒芒種蝦皮,是那種淡金色,飽滿豐腴,近似半透明的蝦皮,淺粉的蝦肉若隱若現,尾部那點紅色的蝦膏分外誘人。一煲骨湯,因為有了這芒種蝦皮的鮮的加入,立刻變得活色生香起來,清香在口中縈繞不散。
葷肉,青菜,蝦皮,鄉野和海洋的結合,讓這煲湯有了最巧妙的搭配。我很是喜歡。那個晚上,喝了三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芒種,芒種,顧名思義,就是有芒的大麥、小麥已經成熟,可以收割了。所以,芒種,是一個迎接豐收的季節。這時候的陽光有著金箭般的光芒,熙熙地照在這生機勃勃的土地上,人們曾經播種下的希望,在這期盼裡成熟張揚,空氣裡瀰漫著泥土的芬芳,到處都是喜悅歡快的聲響,這田野,這陽光,播種的人們,還有麥浪,在希望中歌唱。
芒種,除了是陸地的麥子豐收的季節,還是海洋中芒種蝦成熟的時候,尤其以東海漁場的為佳。在芒種前後處於產卵期的毛蝦,豐腴且飽滿,只有稍縱即逝的一個月的產期,芒種過後,毛蝦產完卵後瘦削下來,口感便與芒種毛蝦無法同日而語。所以在此期間,有經驗的漁民把這些野生毛蝦捕撈上岸,在陽光下,在海風中,沐浴日光,風吹日曬,並且是淡幹,就是蝦皮中的極品——芒種蝦皮了。
這芒種蝦皮個頭大,色淺金,蝦皮半透明,依稀可見肥美的蝦肉和從背至尾尖的紅色蝦膏。看著就誘人,洇染了海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直接吃就鮮甜的很,抓一把下酒,就能下三杯酒,那是一種最直接的海的滋味。若是下一碗餛飩或者下一碗麵,隨便撒上十餘枚,就讓一碗清湯變得清秀嫵媚起來,割一塊滷水豆腐,手掰大塊,搗一頭紫皮蒜泥,醬油香油拌來,再添一把芒種蝦皮,就又平添了一縷鮮香。炒菜呢,用一把芒種蝦皮來熗鍋,就更惹味了。但竊以為最好的吃法還是做湯,因為這樣,芒種蝦皮的鮮才會更好的融入到一汪湯水中,而這湯呢,要是葷湯,海鮮類的最缺的就是油脂,用一碗熬燉的濃鬱香醇的肉湯,再燙幾株翠綠鮮甜的青菜,撒一把芒種蝦皮,海鮮陸肥青蔬,就全了。青蔬清香,蝦皮鮮香,肉湯醇香,三香齊聚,那又是怎的一個「鮮」字了得。
想想,就饞了。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搜狐吃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秘書長,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微信公共平臺:王老虎尋鮮記(wlhxxj)
新浪微博:@王老虎尋鮮記
網易新聞客戶端籤約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
今日頭條客戶端籤約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
搜狐新聞客戶端籤約自媒體:王老虎尋鮮記
投稿/合作:5630950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