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領跑賀歲檔的旗號,集結了葛優和喬杉的組合,《兩隻老虎》終於在本周五上映了。
不過相比葛優和喬杉,更讓我驚喜的是演職員表裡的另一位——暌違大銀幕三年的趙薇。她的上一部電影作品,還得追溯到2016年夏天問世的《三人行》。
請動趙薇重新出山的,就是身兼影片編劇和導演的李非。
李非曾和姜文合作過,也給王小帥寫過劇本,是電影圈公認的才子。趙薇曾經回憶參與影片的經歷時說,最初接到劇本後就一口氣讀完了整個故事,不光催著李非趕緊開拍,還獻上了自己大銀幕監製處女秀。
趙薇有多惜才呢?她後來在綜藝《演員請就位》裡執導的兩部原創短片《面具》和《秘方》,就請到李非擔任編劇。
值得一提的是,趙薇戰隊一員王森也在《兩隻老虎》裡客串了一個小角色,再次獻上了劇拋臉式的演技。
和《演員請就位》兩部短片一樣,都是喜劇化的表演,但王森這次的「笑果」主要靠臺詞,一口塑料粵普,從深情到搞笑一秒之內隨意切換。
《兩隻老虎》確實是一部足以領跑賀歲的喜劇電影,其中的笑點不惡俗不諂媚,葛優和喬杉兩代喜劇咖的過招也看得過癮。
但喜劇的底色有點悲傷。
影片講述了一起綁架案,喬杉飾演的綁架者餘凱旋反而被葛優扮演的人質張成功要挾,滿足對方的三個願望。願望圓著圓著,才發現這背後埋藏的其實是人生道路上遺落的遺憾與拾獲的頓悟。
故事中,一個是登上雜誌封面的超級富豪,一個是走投無路壯志未酬的年輕廢柴,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在狹路相逢碰撞交鋒後,意外造就了一出對彼此的救贖。
張成功提出的三個願望,其實對應著人生中經歷的愛情、友情與親情。
趙薇飾演的,就是他曾經的愛人,身為演員的周原。富豪託餘凱旋找到久未聯繫的周原,只想問問對方對他的看法。
《兩隻老虎》裡趙薇的戲份不多,卻成了一大亮點。延續了演員身份的角色,一出場就被安排了兩場戲中戲。
周原飾演的女俠初九,正和愛人最後攤牌——「其實你是殺了我全家的仇人」。女俠對愛人的愛恨交織在這一刻噴湧而出,本是一場情緒達到高潮的重頭戲,可是在周原的詮釋下顯得乾巴而做作。
這一幕裡,鏡頭沒給趙薇特寫,大部分是中遠景,角色的「演技不精」全靠臺詞來塑造。趙薇特地拿腔拿調的,把臺詞念得矯揉造作,如同詩朗誦一般的對白自然營造出一種喜劇感。當然,也被導演無情叫停重拍。
重拍之前,周原在休息時從餘凱旋那裡得知過往的愛人張成功即將去世。雖然她表面無比牴觸,可到了重拍的時候,卻無意識地,將自己帶入了戲中戲的情境裡。
同一場戲,相似的臺詞,趙薇再次演繹的時候撇去了做作的腔調,將一大段詩意到矯情、文藝到肉麻的臺詞,訴說得異常自然、打動人心。而鏡頭也明顯增加了面部近景和特寫畫面,眼裡的恨與淚、怨與愁,種種情緒在大銀幕上隨著景別的調整變得更具衝擊力。
一前一後,稍微改變了臺詞的方式,營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趙薇兩場戲中戲的演繹也讓人見識到了她的臺詞功力。
同樣是這兩場戲,也讓周原這個角色立住了。影片在沒有給她更多背景鋪墊和交代的情況下,埋下了無數的潛臺詞。顯然,周原愛過,也傷過,體驗過一次次心死卻難以釋懷,經歷過一次次妥協來成全對方。
除了兩場戲中戲,趙薇還有兩場長鏡頭的獨白。
導演李非是編劇出身,臺詞精雕細琢,對白密集快速,也總是金句頻出。除了臺詞,他拍攝方式也頗具特色:單人獨白的時候鏡頭直懟正臉,兩人對話就用正反打剪輯。
所以趙薇的兩段獨白,不僅臺詞多,而且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還要在近景中完成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的表演。個人獨白本身就考驗演員的臺詞,而電影裡操作方式更增加了難度。
這也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表演稍有疏漏或者表現不佳,都會在銀幕上被瞬間放大。
第一段獨白,周原表達的是怨。
清晨的天台,逆光之中,她將多年以來埋在心底的情緒傾瀉而出,有怒有悲,更多的是決絕和灑脫。
第二段獨白表達的,是愛。
儘管周原坐在高檔餐廳,華服加身,看上去已經釋懷,而最終的獨白顯得無比悲傷。有個細節控制地恰到好處,周原在說出這段話時,眼淚沿著臉龐默默流下,這是她在埋怨愛人時,不捨得留下的淚水,也成了觸動真心的證明。
兩段獨白安插在故事一頭一尾,遙相呼應,對影片主旨有著異常重要的隱喻與指向。它們道出了人世間感情的巧合與必然,荒誕與合理、玄妙與真實。
而謊言與真相的交錯,愛與恨的糾葛,也塑造出了周原這個複雜的角色形象。
《兩隻老虎》裡趙薇不僅擔任了監製和演員,還為影片開嗓獻唱了片尾曲《可以》,承包多重工作。不過,這其中最值得一說的,還是她首任監製的嘗試。
之前提到,趙薇對影片故事「一見鍾情」,也發現了其中的獨特性與風格化。而當時的李非也正遭遇「瓶頸」,劇本打磨了兩年,因為各種原因遲遲不能開拍。
趙薇的加入,徹底打破了僵局。
為了幫助電影順利製作,她不僅義氣出演了戲份不算多的女主角,後來還邀請到包括葛優、範偉在內的演技大咖加盟。整部影片的創作班子,也在趙薇和李非的共同努力下,最終搭建了起來,電影也才得以順利開拍。
導演李非
而監製,是趙薇在幕後創作道路上的再一次轉型。她雖然不需要親自執導,但同樣需要深入到電影製作的各個領域,以其過往豐富的經驗,支撐起影片的製作。趙薇演而優則導的經歷,讓她在創作中能自覺地以演員和導演的多重視角審視作品整體,觀察具體細節。
在《演員請就位》裡,就能看到趙薇以導演身份,在片場協調拍攝的真實狀態和把控全局的全能實力。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她能激發演員身上的表達,帶領他們進入準確的狀態,也可以對鏡頭的設計、場面的調度提出自己的訴求,呈現自我的表達。
更重要的,也是戰隊裡年輕演員曾提及的,她有著難以置信的毅力和韌勁,在連軸轉的拍攝過程中近乎四天四夜沒合眼沒休息。
趙薇這些實力與能力,結合以往拍攝電影的經驗,也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兩隻老虎》在製作與執行方面的缺失與空白。
《兩隻老虎》對趙薇的另一重意義在於,這是她以幕後身份參與的第一部喜劇長片。《演員請就位》中趙薇就透露過,未來執導喜劇的打算。實際上,她對喜劇的青睞,從演員時期就足以感受到了。
趙薇最初憑藉《還珠格格》出道,飾演的小燕子本身就是一個頗具喜感的角色。後來在《港囧》《愛》等電影裡,也奉獻了喜劇化的表演。直到如今闊別銀幕三年的再度復出,選擇的也是《兩隻老虎》這部黑色喜劇。
但這些角色和作品,所具有的喜劇形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小燕子是藉由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營造出讓人忍俊不禁的喜感;《港囧》中的妻子多是通過一系列戲劇化的故事編排建立起喜劇效果;而《兩隻老虎》在喜劇化的表演和情節設定之外,更是一出內涵豐富的高級荒誕喜劇,演員也盡力淡化誇張的表演痕跡。
換句話說,《兩隻老虎》的幽默,不是靠「咯吱人」換來的。影片裡,喜劇成了為故事本身服務的形式或工具,在嬉笑怒罵中,牽引人們通向更深邃更隱蔽的精神內核。
這一路走來,喜劇風格的變化,也意味著趙薇在喜劇理念上的改變與成熟。
偉大的喜劇,往往擁有悲劇的內核。無論是卓別林或是周星馳,都是以一次次的製造笑聲,引申出故事背後的殘酷世界與缺憾人生。
喜劇並非真正的目的或結果,而是一種途徑,用輕鬆包裹嚴肅,以誇張包裹細膩。而它悲劇性的核心,也凝聚著創作者對周遭、對生活、對自我的細緻觀察、敏銳思考,以及悲憫精神。這樣的內核,像是為喜劇加上了可以依靠的錨點,使之不再輕浮,甚至同樣具備振聾發聵、打動人心的巨大能量。
李非曾說,不知道觀眾看《兩隻老虎》的過程中,什麼時候會笑,什麼時候會哭,他只希望這個故事能觸動人心,也就夠了。而趙薇也正是被作品本身所觸動,才幾乎不加猶豫地,加盟了影片。
她評價說,「雖然有點幽默,有點嬉笑怒罵,但它骨子裡是個非常認真的故事,擁有非常真摯的情感。」
可以見得,趙薇想拍的,也是這種擁有充足內涵,經得起反覆解讀,最重要的,是能夠直擊人心的喜劇作品。
類似的趨勢,在《演員請就位》的兩部短片《面具》和《秘方》中,就初見端倪。特別是《秘方》,在一個類型化喜劇之下,埋藏著一個溫情動人的故事。
陳凱歌從中看到了趙薇作為導演如同巾幗英雄的大氣果敢,而李少紅卻捕捉到了她更為溫柔細膩的女性化筆觸——作品的豐富性,也揭示出趙薇個性中的A面與B面。
也許,《面具》和《秘方》是趙薇作為喜劇導演的開始,《兩隻老虎》也只是她以監製身份參與喜劇電影的起點。
但真心相信,我們距離趙薇導演的首部喜劇長片,或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