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陳涉世家》。
全國中小學最新版統編教材篇目公布時,原計劃是刪除《陳涉世家》這篇的,不料目錄一出,瞬間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幾代人的集體回憶,一則陳涉形象刻骨銘心,二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們紛紛表達著對這篇經典課文的懷念與留戀。
對此,人教社也曾作出回應,刪除《陳涉世家》原因有二:其一,陳勝起義之事在歷史教材中有保留,此次從語文教材中刪除只是為了避免學科交叉;其二,新教材中加入了《史記》的另一篇文章《周亞夫軍細柳》,其中周亞夫治軍嚴明、令行禁止、不畏權勢的形象,比較適合初中教學。
沒想到,2020年開學伊始,散發著油墨馨香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發到手中時,《陳涉世家》赫然出現在最後一個單元裡,這,不禁讓我一陣驚喜。
我喜歡《陳涉世家》,不僅僅因為它言簡意豐,用詞講究,寥寥幾筆,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波瀾壯闊的場景如一幅幅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馳神往。單說其中的幾個名句,就幾乎成為了陳涉符號,讓人血脈賁張:「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天下苦秦久矣。」「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涉之死,我們就先從其中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談起。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由此可見,陳涉出身低微,非富家子弟,亦非官宦之後。當被徵發到大澤鄉的時候,他才被任命為「屯長」。屯長有多大?據史料記載,秦代屯長這種軍事編制,一般為五人。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長」也僅僅是戍守隊伍中一個最小的頭目而已。
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時,士卒若不能按時到達集合地點,就面臨著被斬首殺戮的刑法(此刑法在今天的考古發現中存在爭議——作者注)。在此生死關頭,陳涉振臂一呼:「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於是眾人紛紛響應,同仇敵愾,打響了造反滅秦的「第一槍」,陳涉也一躍而起,成為時代的風雲人物,他自立為王,建立起了「張楚」政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聲吶喊,不僅在當時震動人心,即使在以後的歲月中依然閃耀著劃破夜空的璀璨光芒。不然,何以有諸多後來者在磨折中逆襲轉身建功立業?何以有遇羅克《出身論》的平地一聲雷,動地驚天?而且,這句話,就算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足以勵志:你能,我憑什麼不可以?
然而——很多事情的發展,總是擺脫不了「然而」——陳涉稱王之後,「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就是說陳王任命了兩個人,讓他們專門刺探群臣的過失。下屬如若讓陳王不爽,就會被羅織罪名,隨意處置。再直白地說,就是:王便是王,天然高貴,其他人除了表忠心、無條件服從外,是萬萬不能有「寧有種乎」的懷疑的。於是,眾將士瞻前顧後,人人自危,就算大敵當前,又會有誰挺身而出捨生忘死呢?
陳涉的另一句「苟富貴,無相忘」也頗值得玩味。這本來是一句重情重義的話:「咱們這些受僱種田的人,如果誰將來富貴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記啊!」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陳涉稱王之後,「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一起耕作過的老夥計聞聽陳涉富貴,特地前來投奔。但是到了大門口,沒人給通報不說,還差一點給綁起來。再三解釋,仍無人理睬。最後實在沒辦法,只有找機會。眼瞅著陳王出來了,老夥計就趕緊喊:「陳涉,你不記得我了嗎?我就是和你一起在烈日下耕田流汗的老鐵呀!」
好吧,老鐵入宮,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好傢夥!這裡的宮殿真大呀,這裡的好東西真多呀!想當初,咱們睡的那個土炕真寒酸哪,咱們過的那個日子真是窮得丁當響啊!」如此種種。——於是,有人向陳涉進讒言:「大王,您的這個客人哪,整天胡說八道的,實在是有損您的威嚴哪,我們都為大王您蒙羞呢!」——於是,「陳王斬之。」
不就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多說了幾句話麼?至於嗎?說好了的「苟富貴,無相忘」呢?若是言語不中聽,提醒甚至訓誡就是,再不濟,趕出宮門。總不至於開刀問斬吧?想想多年的老夥計昨天還樂樂呵呵的,今天就人頭落地,真真讓人不寒而慄!唉唉,物傷其類,兔死狐悲,自此,「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既然陳王這麼不顧兄弟情義,那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得嘞,兄弟們還是早早溜之大吉為妙,保命要緊!
於是乎,最初轟轟烈烈的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大澤鄉起義,雖然也曾有過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的輝煌歷程,但在短短的六個月之後,各種矛盾紛起,起義軍既難以抵擋大秦強敵,內部也趨於分崩離析的境地。兵敗如山倒,令人扼腕嘆息。
那陳涉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史載,陳涉被秦將章邯打敗之後,倉皇而逃,途中被車夫莊賈刺殺而亡。關於莊賈其人,又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莊賈是叛徒,殺了陳涉可以邀功;另一種說法是,莊賈和陳勝一同逃亡,陳勝雖丟盔卸甲狼狽不堪,但依然頤指氣使一路謾罵,車夫盛怒之下,殺了陳涉洩憤。無論是哪一種情形,想想都讓人唏噓。曹禺先生曾說:「戰士應該死在戰場上,作家應該死在書桌上,演員應該死在舞臺上。」陳涉,這位歷史上了不起的大英雄,沒有死在與敵人拼殺的戰場上,卻在陰溝裡翻了船,豈不悲哉!
陳涉出身卑微,「世家」本來是記述王侯的傳記,司馬遷贊其「首難之功」,把他的事跡寫在「世家」裡,由此,足以看出司馬遷對陳涉的推崇。但若從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聲吶喊裡,可知陳涉之初心,本在於打破這種人不人之間的不平等的地位,開創一個新時代。若陳涉地下有知,也許對於太史公把自己位屬「世家」之列並不認可,還不如寫成《陳涉造反傳》的好。
2020-4-26
【往期回顧】
翟生列傳
發飆
歸鄉歷險記
安陽,有一個獨行騎士
痴人劉顏濤
關注「江月之聲」
篇篇原創,每一行文字都是來自作者心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