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之死

2021-02-23 江月之聲

  我喜歡讀《陳涉世家》。

  全國中小學最新版統編教材篇目公布時,原計劃是刪除《陳涉世家》這篇的,不料目錄一出,瞬間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幾代人的集體回憶,一則陳涉形象刻骨銘心,二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們紛紛表達著對這篇經典課文的懷念與留戀。

  對此,人教社也曾作出回應,刪除《陳涉世家》原因有二:其一,陳勝起義之事在歷史教材中有保留,此次從語文教材中刪除只是為了避免學科交叉;其二,新教材中加入了《史記》的另一篇文章《周亞夫軍細柳》,其中周亞夫治軍嚴明、令行禁止、不畏權勢的形象,比較適合初中教學。

  沒想到,2020年開學伊始,散發著油墨馨香的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發到手中時,《陳涉世家》赫然出現在最後一個單元裡,這,不禁讓我一陣驚喜。

  我喜歡《陳涉世家》,不僅僅因為它言簡意豐,用詞講究,寥寥幾筆,人物形象便栩栩如生,波瀾壯闊的場景如一幅幅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馳神往。單說其中的幾個名句,就幾乎成為了陳涉符號,讓人血脈賁張:「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天下苦秦久矣。」「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涉之死,我們就先從其中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談起。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由此可見,陳涉出身低微,非富家子弟,亦非官宦之後。當被徵發到大澤鄉的時候,他才被任命為「屯長」。屯長有多大?據史料記載,秦代屯長這種軍事編制,一般為五人。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長」也僅僅是戍守隊伍中一個最小的頭目而已。

  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時,士卒若不能按時到達集合地點,就面臨著被斬首殺戮的刑法(此刑法在今天的考古發現中存在爭議——作者注)。在此生死關頭,陳涉振臂一呼:「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於是眾人紛紛響應,同仇敵愾,打響了造反滅秦的「第一槍」,陳涉也一躍而起,成為時代的風雲人物,他自立為王,建立起了「張楚」政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一聲吶喊,不僅在當時震動人心,即使在以後的歲月中依然閃耀著劃破夜空的璀璨光芒。不然,何以有諸多後來者在磨折中逆襲轉身建功立業?何以有遇羅克《出身論》的平地一聲雷,動地驚天?而且,這句話,就算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足以勵志:你能,我憑什麼不可以?

  然而——很多事情的發展,總是擺脫不了「然而」——陳涉稱王之後,「陳王以朱房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群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輒自治之。」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通俗來講,就是說陳王任命了兩個人,讓他們專門刺探群臣的過失。下屬如若讓陳王不爽,就會被羅織罪名,隨意處置。再直白地說,就是:王便是王,天然高貴,其他人除了表忠心、無條件服從外,是萬萬不能有「寧有種乎」的懷疑的。於是,眾將士瞻前顧後,人人自危,就算大敵當前,又會有誰挺身而出捨生忘死呢?

  陳涉的另一句「苟富貴,無相忘」也頗值得玩味。這本來是一句重情重義的話:「咱們這些受僱種田的人,如果誰將來富貴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記啊!」可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陳涉稱王之後,「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一起耕作過的老夥計聞聽陳涉富貴,特地前來投奔。但是到了大門口,沒人給通報不說,還差一點給綁起來。再三解釋,仍無人理睬。最後實在沒辦法,只有找機會。眼瞅著陳王出來了,老夥計就趕緊喊:「陳涉,你不記得我了嗎?我就是和你一起在烈日下耕田流汗的老鐵呀!」

  好吧,老鐵入宮,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好傢夥!這裡的宮殿真大呀,這裡的好東西真多呀!想當初,咱們睡的那個土炕真寒酸哪,咱們過的那個日子真是窮得丁當響啊!」如此種種。——於是,有人向陳涉進讒言:「大王,您的這個客人哪,整天胡說八道的,實在是有損您的威嚴哪,我們都為大王您蒙羞呢!」——於是,「陳王斬之。」

  不就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多說了幾句話麼?至於嗎?說好了的「苟富貴,無相忘」呢?若是言語不中聽,提醒甚至訓誡就是,再不濟,趕出宮門。總不至於開刀問斬吧?想想多年的老夥計昨天還樂樂呵呵的,今天就人頭落地,真真讓人不寒而慄!唉唉,物傷其類,兔死狐悲,自此,「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既然陳王這麼不顧兄弟情義,那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得嘞,兄弟們還是早早溜之大吉為妙,保命要緊!

  於是乎,最初轟轟烈烈的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大澤鄉起義,雖然也曾有過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的輝煌歷程,但在短短的六個月之後,各種矛盾紛起,起義軍既難以抵擋大秦強敵,內部也趨於分崩離析的境地。兵敗如山倒,令人扼腕嘆息。 

  那陳涉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史載,陳涉被秦將章邯打敗之後,倉皇而逃,途中被車夫莊賈刺殺而亡。關於莊賈其人,又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莊賈是叛徒,殺了陳涉可以邀功;另一種說法是,莊賈和陳勝一同逃亡,陳勝雖丟盔卸甲狼狽不堪,但依然頤指氣使一路謾罵,車夫盛怒之下,殺了陳涉洩憤。無論是哪一種情形,想想都讓人唏噓。曹禺先生曾說:「戰士應該死在戰場上,作家應該死在書桌上,演員應該死在舞臺上。」陳涉,這位歷史上了不起的大英雄,沒有死在與敵人拼殺的戰場上,卻在陰溝裡翻了船,豈不悲哉!

  陳涉出身卑微,「世家」本來是記述王侯的傳記,司馬遷贊其「首難之功」,把他的事跡寫在「世家」裡,由此,足以看出司馬遷對陳涉的推崇。但若從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那聲吶喊裡,可知陳涉之初心,本在於打破這種人不人之間的不平等的地位,開創一個新時代。若陳涉地下有知,也許對於太史公把自己位屬「世家」之列並不認可,還不如寫成《陳涉造反傳》的好。

2020-4-26

  【往期回顧】

  翟生列傳

  發飆

  歸鄉歷險記

  安陽,有一個獨行騎士

  痴人劉顏濤

關注「江月之聲」

篇篇原創,每一行文字都是來自作者心底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名篇賞析】《史記·陳涉世家·陳涉起義》
    《陳涉起義》節選自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為什麼陳涉要起義呢?司馬遷對此有鋪墊描寫,在與人傭耕之時就發表過「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這句話應該解釋為,等有一天我富貴了,不會忘記你們的,可見他是一位有大志向的人,哪怕在最艱苦最沒有希望富貴的處境下他也具有「鴻鵠之志」。這樣有大志向的人,一旦有了機會就能緊緊抓住。
  • 閱讀與欣賞《史記陳涉世家》之 陳勝起義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 文言文積累《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 《陳涉起義》司馬遷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 《陳涉世家》從語文課本刪除!專家:不要過度解讀,沒有陰謀論
    而現在,司馬遷巨著《史記》中介紹兩人事跡的《陳涉世家》已經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了。專家對此的解釋是:大澤鄉起義在歷史課本中會進行介紹,大家不用過度解讀,沒有什麼原因,就是發現了更好的替代佳作而已。司馬遷《陳涉世家》中流傳下來的三句話至今聽來依然振聾發聵!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 司馬遷《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 《史記》24 陳涉起義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 掀起抗秦第一幕的陳涉為什麼在秦末的洪流裡被淘汰?
    公元前二零九年,秋,七月;這個季節仿佛和大秦的暴政交相輝映,都充滿了肅殺之氣,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裡,一個年輕人吼叫出了千百年底層勞苦百姓的心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個弱者,面對大秦的暴政,提出了堅決的質疑,難道我們這些百姓就應該是你們這些王侯將相奴役的嗎?這個年輕人叫陳勝,字涉。
  • 《陳涉世家》被語文課本刪除,原因何在?專家:有更好的佳作替代
    陳勝字涉,因此傳記的名稱是陳涉世家,而史記是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身份地位很高貴的人作傳記的。這一次的農民大起義,是中國古代社會農民起義的第一次,因此司馬遷為其作了傳記,他曾說「天下亡秦之端,始於陳涉發難」。陳勝雖然出生之後是農民的身份,但是他從心底就對封建世襲制度有強烈的不滿,他是一個有遠大抱負和理想的農民。
  • 被世人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死,真的是因為自己性格所致,還是什麼?
    例如「韓信」利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進入關中,打敗了章邯,又在北方統一之戰中擊敗了魏、齊、代、燕等諸侯各國。最終在垓下消滅了項羽,幫助劉邦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可是為什麼最後劉邦還是懷疑韓信,不惜假借呂后之手殺了韓信。是韓信的能力太強,讓劉邦感到了害怕,還是最後韓信真的陰謀造反背叛了劉邦?
  • 王翦擊敗項燕滅楚,幾十年後項燕之孫擊敗王翦之孫並俘虜之
    廉頗本來想被趙王啟用,結果被趙王寵臣郭開設計無法重新啟用,最後死在楚國。主戰場上就兩大名將王翦與李牧對決,可惜兩位戰神沒有展開決戰式的硬鬥,而是相持。相持一年後,王翦建議秦王贏政用反間計,正如當年長平之戰時換下廉頗讓趙括上的計策一樣,這一次趙國又中計了。因為有一個神助攻郭開。郭開的運作使得趙王認為李牧要反,最終李牧被殺。這樣四大名將就只剩下王翦一人,他如同獨孤九劍一樣沒了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