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 《史記》
【課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
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
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
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
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
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
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
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
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
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
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
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
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
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
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
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
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
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
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
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作者】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
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人尊為「史
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
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
完成的史學巨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
之離騷」。了解司馬遷的作品特點,主要在"遷"這個字上。
【翻譯】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原文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譯文:
吳廣,是陽夏人,字叔。
原文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譯文:
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
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
原文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譯文:
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僱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原文
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譯文:
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原文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譯文: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徵發貧民調派去駐守漁陽,駐紮在大澤鄉。原文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譯文:
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原文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譯文: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
原文
失期,法皆斬。
譯文:
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
原文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譯文:
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
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麼?」
原文
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
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
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
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譯文:
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
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
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
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
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
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
原文
吳廣以為然。
譯文:
吳廣認為他講得對。原文
乃行卜。
譯文:
於是二人就去佔卜(來預測吉兇)。
原文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譯文:
佔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
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
原文
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
譯文:
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
了。」
原文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譯文:
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裡。
原文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譯文:
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
原文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譯文:
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
悽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
原文
卒皆夜驚恐。
譯文:
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
原文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譯文:
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原文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譯文: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
原文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譯文:
(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
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
原文
尉果笞廣。
譯文:
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
原文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譯文:
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
原文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譯文:
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
原文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
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譯文:
(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
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
麼!」
原文
徒屬皆曰:「敬受命。」
譯文:
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
原文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譯文:
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
原文
袒右,稱大楚。
譯文:
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誌),號稱大楚。
原文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譯文:
用土築成高臺並在臺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
原文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譯文: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
原文
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譯文:
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
原文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譯文: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銍、酇、苦、
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來。
原文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
譯文:
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
萬。
原文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譯文:
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裡同起義軍作戰。守
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
原文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譯文: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
原文
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
王。」
譯文:
鄉官、鄉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
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
原文
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譯文:
陳涉於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
原文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譯文:
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
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翻譯】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僱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徵發貧民調派去駐守漁陽,駐紮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麼?」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
吳廣認為他講得對。於是二人就去佔卜(來預測吉兇)。佔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
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裡。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悽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
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麼!」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誌),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臺並在臺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
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裡同起義軍作戰。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鄉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陳涉於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創作背景】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和陵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
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制訂嚴刑酷法。秦二世繼位後,賦斂益重,人
民陷於深重的苦難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這樣的殘暴統治下,爆發
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這就是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思想內容】
本文是記這次起義的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文中真實、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
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鬥爭
精神。
【寫作技巧】
作者通過對典型歷史環境的描寫和人物語言、行動的刻畫,生動地再現了陳勝的領
導者和組織者的形象。陳勝年輕時正值秦王朝的殘暴統治時期,階級壓迫極深。他
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運的人,當眾傭者表示不理解時,他又進一步說
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說明他當時已有非凡的抱負,有反抗命運的
決心。
【文章結構】
《陳涉世家》在寫作上按事件的發展順序記事。寫起義過程,先寫起義的原因和起
義前的謀劃,再寫起義的爆發和發展,直至政權的建立,脈絡非常清晰。
【考點】
一、文言常識
1、通假字
句子
詞語
古義
句意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唱
通「倡」,首發。
作為天下首發,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
卜者知其指意
指
通「旨」,目的,用意。
佔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
固以怪之矣
以
通「已」,已經。
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
將軍身被堅執銳
被
通「披」,穿。
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苟富貴,無相忘
無
通「勿」,不要。
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
通「謫」,被發配,被流放。
朝廷徵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
2、古今異義
句子
詞語
古義
今義
等死,死國可乎?
等
一樣,同樣。
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語
往往
處處,到處。
常常,經常。
楚人憐之
憐
愛憐,愛戴。
憐惜,憐憫。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十六七
十分之六七,表分數的約數。
十六或十七,表整數的約數。
或以為亡
亡
逃跑,逃走。
死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間
私自,偷著。
間隙。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
誠
如果。
誠心誠意,的確,實在。
比至陳
比
等到。
比較,比方。
會天大雨
會
適逢,恰巧遇到。
集會,聚會,見面等。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會計
聚會商議。
管理財務的人員。
三老
封建社會裡掌管教化的鄉官。
三位老人。
豪傑
這裡指當地有聲望和有地位的人。
才能出眾的人。
夜篝火
篝火
指用竹籠罩的火,鬼火
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或以為死
或
有的人。
或者,也許。
嘗與人傭耕
嘗
曾經。
品嘗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安
怎麼,哪裡。
安全,平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次
編次。
次序;品質差等。
度已失期
度
估計。
限度,分寸。
將軍身被堅執銳
身
親身,親自。
身體。
1、詞類活用。
句子
詞語
句中意
活用類型
大楚興,陳勝王
王
稱王。
名詞作動詞
夜篝火
篝火
用籠罩著的火,指鬼火。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
用網捕。
乃丹書
書
書寫。
皆指目陳勝
目:用眼睛示意。
指:用手指指著。
皆刑其長吏
刑
懲罰。
尉果笞廣
笞
用竹板打。
功宜為王
功
論功勞。
天下苦秦久矣
苦
苦於,因……而受苦。
形容詞意動用法
固以怪之矣
怪
對……感到奇怪。
夜篝火
夜
在夜間,修飾動詞。
名詞作狀語
狐鳴呼曰
狐
像狐狸一樣。
乃丹書
丹
用硃砂。
法皆斬
法
按照法律。
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
銳
堅硬的鎧甲。
銳利的武器。
形容詞作名詞
死國可乎
死
為……而死。
形容詞的為動用法
忿恚尉
忿恚
使……惱怒。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宜多應者
多
有很多
形容詞作動詞
2、虛詞
之
輟耕之壟上
動詞,到,去,往。
悵恨久之
語氣助詞,無意起輔助音節的作用。
二世殺之
代詞,他,指扶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結構助詞,的。
楚人憐之
代詞,他,指項燕。
令辱之
代詞,他,指吳廣。
陳勝佐之
之:代詞,他,指吳廣。
殺之以應陳涉
之:代詞,他們,指各縣長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
之:代詞,它,指起義的事。
與
與戰譙門中
與:和。
嘗與人傭耕
與:和……一起。
與皆來會計事
與:全,都。
而
奪而殺尉
而: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錶轉折,但。
傭者笑而應曰
而:表修飾
所
置人所罾魚腹中
所:代詞,用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的東西」。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所:名詞,可譯為「處所」。
為
為屯長
為:擔任。
為天下唱
為:向。
士卒多為用者
為:被。
為壇而盟
為:修築。
項燕為楚將
為:是。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然:然而。
吳廣以為然
然:正確,對的。
其
百姓多聞其賢
其:代詞;他,指扶蘇。
卜者知其指意
其:代詞;他,指吳廣。
以激怒其眾
其:代詞;他們,指起義的人們。
皆刑其長吏
其:代詞;他們的,指郡縣裡被秦壓迫的人。
乃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乃:表判斷,是。
陳勝乃立為王
乃:於是,就。
乃入據陳
乃:於是,就。
以
以數諫故
以:因為。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經。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以:把。
蘄以東
以:表時間方位的界限。
殺之以應陳涉
以:來。
5、一詞多義
次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次:編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次:旅行或軍隊在途中停留。
會
會天大雨
會:適逢,恰巧遇到。
與皆來會計事
會:集會。
王
功宜為王
王:大王。
陳勝王
王:稱王。
將
上使外將兵
將:帶領,率領。
項燕為楚將
將:將領。
號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號:動詞,號令。
號為張楚
號:宣稱
書
乃丹書帛曰
書:名詞作動詞,書寫。
得魚腹中書
書:書信,這裡指丹書,布條。
數
廣故數言欲亡
數:多次。
卒數萬人
數:幾,概數詞。
以數諫故
數:屢次。
數有功
數:多次。
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行:行列,隊伍。
乃行卜
行:進行。
行收兵
行:行軍。
故
廣故數言欲亡
故:故意。
扶蘇以數諫故
故:緣故。
上
輟耕之壟上
上:方位名詞,上面。
上使外將兵
上:名詞,聖上。
道
道不通
道:道路。
伐無道
道:仁道,道義。
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
令:命令。
陳守令皆不在
令:縣令。
應
傭者笑而應曰
應:回答。
宜多應者
應:響應。
等
等死,死國可乎
等:同樣。
公等遇雨
等:用在名詞之後,表示數量多。
指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圖。
皆指目陳勝
指:指指點點
欲
廣故數言欲亡
欲:想,想要。
從民欲也
欲:欲望,願望。
從
從民欲也
從:依從。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從:跟從。
比
比至陳
比:等到。
其兩膝相比者
比:靠近。
當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
當:正在。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當:當中。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當:應當。
3、特殊句式
句式
句子
本句意思
解釋
判斷句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判斷句,「……者,……也」是標準的判斷句式標誌,後演化為「……者」或
「……也」這都是判斷句。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應立的是公子扶蘇。
省略句
未知其死也
而不知道他死了
守丞死,乃入據陳
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
(「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
廣以為然
吳廣認為他講得對。
「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
上使外將兵
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使」後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
「為」後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
令辱之
讓他侮辱自己。
「令」後面省略代詞「其」,指都尉。
輟耕之壟上
(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輟耕」前省略陳勝。
倒裝句
祭以尉首
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
狀語後置句,正確語序為「以尉首祭」。
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
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
定語後置,苦秦吏是郡縣的後置定語。
4、重點實詞。
句子
詞義
陽城
今河南登封東南。
陽夏
今河南太康縣。
嘗與人傭耕
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傭:被僱傭。
輟耕之壟上
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去、往。
悵恨久之
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悵:失意,不痛快。
若
代詞,你,指陳勝。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燕雀:麻雀,這裡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
這裡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發閭左適戍漁陽
徵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
適
(zhé):通「謫」,謫戍,發配去守邊。
皆次當行
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行:當在徵發之列。
屯長
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亡
逃跑;逃走。
舉大計
發動大事,指起義。
等
同樣。
死國
為國事而死。
苦秦
苦於秦(的統治)。
以數諫故
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數:屢次。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上使外將兵
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嬴政。
項燕
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
唱
通「倡」,首發。
宜多應者
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宜:應當。
足下
指對方,古人對於別人的敬稱。
卜之鬼乎
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念鬼
置人所罾魚腹中
考慮卜鬼的事。念:考慮、思索。
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裡。罾(zēng):魚網。這裡作動詞,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以:通「已」,已經。
之次所旁叢祠中
往駐地旁邊的叢林裡的神廟中。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紮的地方。叢祠:樹木
蔭蔽的神廟。
旦日
明天,第二天。
往往語
到處談論。
指目
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將尉
押送(戍卒)的軍官。
忿恚尉
使尉憤怒。
笞
用鞭、杖或竹板打。
劍挺
拔劍出鞘。
召令徒屬
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
公等
你們諸位。
公
對對方的敬稱。
藉第令毋斬
即使能免於斬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
十分之六七。
受命
聽從(你的)號令。
袒右
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誌)。
蘄
今安徽宿州南。
符離
今安徽宿州。
徇
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行收兵
行軍中沿路收納兵源。
比
等到。
守令皆不在
郡守、縣令都不在。秦時,陳縣屬於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譙門中
城門洞裡。
被堅執銳
披著鎧甲,拿著兵器。比喻親自投身戰鬥,衝鋒陷陣。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
社稷
「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後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
號為張楚
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復興楚國之意。一說定國號為「張楚」。
刑其長吏
懲罰當地的郡縣長官。刑: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