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畫中海王真的沒什麼弱點,子彈打到他身上,不需要神奇女俠的手鐲也能彈開。他還擁有超人的力量與速度,甚至可以運用聲吶能力,讓海底世界變得更加來去自如。
至於那個說海王刀槍不入,紋身是怎麼紋上去的同學,請你坐下,溫導就不能用他熟悉的電鋸麼?
而溫導對於這個問題也曾回應:海王並不是「鋼鐵之軀」,子彈什麼的還是會穿透皮膚,只是肌肉真的超級強。
《海王》是起源電影沒錯,但故事其實大部分是發生在《正義聯盟》之後。
當「荒原狼」被湄拉cue到的時候,觀眾們會突然反應過來,海王和海後在《正聯》中的那次會面,以及共同保護「母盒」的經歷,其實是發生在《海王》電影中兩個人首次見面的場景之前。
在1989年的新故事線中,海王剛出生時起名叫「Orin」,母親依然是亞特蘭娜女王,但父親換成了巫師亞特蘭(Atlan)。
由於生來金髮,被迷信的亞特蘭蒂斯人認為「不吉利」,只有科學家維科(威廉·達福的角色)不信這個邪,替他說話。
為了更接近漫畫中的形象,天生黑髮的傑森·莫瑪,還在自己的頭髮中加入了不少金髮的元素。
在早期漫畫中,亞瑟在水上和水下都是呼吸暢通無阻,這與電影中的設定是一樣的。
而在白銀時代的漫畫中,亞瑟必須每小時接觸一次水,否則會死掉。
在這個設定中,蝙蝠俠給他設計了一種服裝,穿上它,海王在陸地上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了,嘖嘖,老爺簡直人美心善。
同樣,在「白銀時代」(Silver Age)的故事線中,亞瑟是亞特蘭娜女王與燈塔看守人託馬斯·庫裡的兒子,與「新52」和電影中的設定相同。
但不同的是,在漫畫裡,亞特蘭娜去世後,父親託馬斯娶了一位凡人女子,生下了與亞瑟同父異母的弟弟奧姆。「Orm」一詞在瑞典語中,是「蛇」的意思。
早年間,亞瑟曾被刻畫為一個真的能跟海洋生物「說話」的人,不過後來變成了運用「心靈感應」,和它們即使隔著遠距離也能溝通。
這一點在《正聯》中,還得到過蝙蝠俠無情的嘲諷。
當維科神秘兮兮地掏出上古捲軸向亞瑟安利「三叉戟」時,亞瑟叉著腿一臉不屑地說,「老子已經有了」。
但母親亞特蘭娜女王留給他的叉子是五個岔的,而他在《正聯》中叉蟲子用的就是這一把,這也證實了,《正義聯盟》的確是在《海王》之前。
海王的弟弟奧姆用的三叉戟是父親奧瓦科斯王留給他的。
不過白銀三叉戟畢竟還是打不過亞瑟手裡的黃金三叉戟。
但更傷感的是:海王父子為什麼非要可著奧姆父子倆人綠?躲都躲不掉,心疼。
還是聊這個叉子,在漫畫中,波塞冬給亞瑟的三叉戟,是由獨眼巨人用帶有魔法的金剛石,和波塞冬自身的精華打造而成,賦予了亞瑟諸多超能力,包括控制海洋、雨水、風暴、雷電,甚至能在需要的時候變成匕首或者長劍(但是不能變成錘子是不是?)
但有一個缺點就是,這成了一個奧林匹斯諸神找到海王下落的追蹤器。
亞瑟是亞特蘭蒂斯與七海之王,在我們人類的傳說中,「亞特蘭蒂斯」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中,是海神波塞冬手中的一塊土地。
波塞冬的長子亞特拉斯(Atlas)成為了這塊土地與海洋的統治者(這塊島嶼上擁有比古雅典強大得多的力量),——大西洋(Atlantic Ocean)就是以他命名。
影片中我們所見到的那位在深海海底手握定海神叉、自我放逐的那位長者,正是亞特拉斯本人了。
在海底的海天盛筵,啊不是,海鮮盛宴大戰中可以看到,有些亞特蘭蒂斯的戰士身騎海馬。
而在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本人坐的就是由海馬拉著的戰車。
柏拉圖的時代之前9000多年(公元前9400年左右),由於一場地震和洪水,整個亞特蘭蒂斯島在一天之內沉到了大西洋的海底。
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圖當年是從西西里回到雅典之後,於公元前300多年寫下了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在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也和西西里島上的Syracuse(不是美國那個雪城)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而在片中,亞瑟和湄拉去尋找三叉戟的地方,正是義大利西西里。
「海王」、「黑豹」和「雷神」這海陸空三位爺,在各自的獨立電影中,還真是有不少設定相似之處。
比如說,每個人面對的反派中都包括自己的兄弟:海王→奧姆;雷神→洛基;黑豹→表弟「殺人魔頭」埃裡克。
不過這三位兄弟的結局又不盡相同,奧姆聽了母親的話束手就擒,埃裡克不願被俘算是自我了斷,而洛基……555555寫不下去了,羅素兄弟還補刀說他是真的死了,是人麼。
三位英雄的世界相似之處不止如此,情景設定也有相似之處——
《海王》中有海底的亞特蘭蒂斯,《雷神》中有仙宮阿斯加德,《黑豹》中有非洲的瓦坎達,都是我們凡人所未曾踏足的「世外桃源」。(但阿斯加德現在已經沒了……)
「黑蝠鱝」英文原名是「black manta」,這兩個字與「福份」同音,聽著挺吉利的,但有個我們更為熟悉的別名——魔鬼魚。
不過無論是漫畫中還是電影中的造型,黑蝠鱝都真的很像「蒼蠅俠」。
說到葉海亞·阿卜杜勒-邁丁,他還曾出演過《馬戲之王》裡面贊達亞的哥哥。
在《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裡面送大家上學的就是魔鬼魚
漫畫中,黑蝠鱝和海王的關係有著很長的淵源,他當年曾經取過年輕時期亞瑟的血,在後來的打鬥中,亞瑟的父親死於心臟病。亞瑟在追捕黑蝠鱝復仇的過程中,意外殺掉了對方的父親。
其實這一情節在影片中也有所保留,但嚴格意義上來說,亞瑟並沒有「殺死」黑蝠鱝的父親,他只是在可以拯救對方的時候選擇了坐視不管,轉身離開,兩人也正是因此結下了梁子。
溫導在片子裡還埋了個《招魂》系列番外篇《安娜貝爾》的彩蛋。
在影片開始不久,亞瑟和湄拉上海底的那艘船之前,安娜貝爾娃娃會在海底一閃而過。
拿著放大鏡去二刷的朋友們可以注意一下,我反正是看了兩遍都沒看著。
據悉,沈博士這一角色是在影片的補拍階段才加入的,在漫畫中他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也是亞瑟父子的朋友。
當亞瑟拒絕透露亞特蘭蒂斯的具體位置時,沈博士心生怨恨,還一度與黑蝠鱝聯手。
而片尾菜單中,沈博士也再次出場,看來續集中蘭道爾的戲份會更多哦。
《海王》是DC的影片中,第一部完全用數碼攝像機拍攝而成的影片。
之前幾乎所有作品都是用35mm膠片拍攝的,而《蝙超大戰》中有一段則是用70mm IMAX膠片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