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2020-12-21 澎湃新聞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揮一揮手,作別繁華的上海,作別熟悉的市兒。帶上行裝,在醫務部沈立主任、內科教研室張婷主任、外科教研室徐偉珏主任的護送下,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正式踏上徵程,接過第八批援滇醫療隊孫俊、施磊峻、顧志清、王四美醫生傳下的隊旗,開始為期半年的對口援建工作。

第九批援滇醫療隊由來自五個臨床科室的五名隊員組成,隊長胡會來自消化感染科,隊員黃建權來自臨床藥學部,董良超來自骨科,洪文超來自新生兒科,史婧奕來自重症醫學科。抵達廣南縣的第二天,隊員們便進入對口援建科室,開展工作。

董良超醫生進入骨二病區當日,便遇到一個十歲脛腓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的孩子,董良超醫生與當地醫生一同與家長談話,告知手法復位石膏固定這種保守治療的意義不大,建議手術治療。但由於當地醫院的治療條件有限,並沒有小兒專用的鋼板和骨牽引,所以董醫生在術中選擇了組合外固定架,不僅達到了基本解剖復位,也沒有損傷到兒童重要的生長板結構,使骨折畸形癒合和關節粘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術後三天出院,縮短了住院天數,降低了住院費用,減少了患兒的痛苦。

【圖為董良超醫生進行骨折閉合復位組合外固定系統植入術】

新生兒科是廣南縣人民醫院五年發展目標重點科室之一,也是目前已設立的三個兒科亞專業之一,擁有新生兒暖箱、亞低溫治療儀、無創呼吸機等設施。來自NICU的洪文超醫生是首位援建的新生兒科醫師。初到新生兒科第一天,一例使用無創呼吸機考慮青紫原因待查的新生兒吸引了她的注意。通過了解患兒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她判斷患兒主要問題可能是心臟疾病,與超聲醫生反覆溝通多次探查,明確患兒為部分性肺靜脈異位引流,一經超聲證實,洪文超醫生立刻與新生兒科龍瑾梅主任協商,在兒童醫院醫務科組織與幫助下,第一時間聯繫心胸外科張儒舫主任遠程會診,與家長溝通疾病特點,制定後續治療方案。在日常查房中,洪醫生發現當地新生兒營養支持手段相對薄弱,因地制宜展開「新生兒營養」小講課。

【圖為洪文超醫生組織遠程會診和教學查房】

除了急需適應當地醫療條件外,降溫、停電、停水在隊員們抵達廣南縣的第一周著實給了大家一個「下馬威」。白天平均氣溫4-7℃,病區和休息區內無空調,第一次穿著棉襖查房依然手腳冰涼,雖然自嘲這是從醫十數年來的首次體驗,也真切感受到基層兒科醫師工作條件的艱辛,也感慨我們這群出自大城市三甲醫院「嬌生慣養」的兒科醫生,實在是太過幸福。隨著降溫而來的是不定時的停電,仿佛調皮的孩兒拉電閘玩耍,短則數分鐘,長達十數小時的停電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然而當地醫護人員似乎習以為常,病區停電,醫療工作不能停,每日二十來個病人出入院不能停,沒有電子醫囑,就手寫醫囑、手寫護理記錄;沒有辦法錄入病史,就手寫提綱,隨時準備加班,等辦公區域恢復供電再錄入電子系統,從主任、護士長到實習醫師、實習護士,沒有人有怨言,紛紛主動表示,今天加班,明天早點來,把病史補上。

來到基層,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平日裡總以為能掌握最高級的生命支持技術、診斷疑難雜症是職業成就感最大的組成部分,在廣南縣,我們看到的是連主任在內共6名醫生撐起一個將近60張床位的病區,要出門診、要翻班,每日15-20個病人出入院周轉,除了出夜班後一天偶爾可以休息,其餘時間全年無休,要面對老鄉們的文化差異、面對農村醫療政策的限制、面對醫療手段的有限,或許沒有那麼多如我們所想的危重症和疑難雜症,但在每日的瑣碎工作中,正是這群可愛的醫護人員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和默默付出,守護了一方兒童的平安與健康。基層兒科醫生經歷著我們想像不到的艱辛,是真正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本次援建的任務之一是進一步加強廣南縣人民醫院兒科亞專業建設,加強消化、重症醫學專科能力,因此醫療隊兩名兒內科醫生胡會和史婧奕分別進入兒科一病區、二病區工作。進入臨床工作第一天,兩名醫生即展開醫療查房和教學查房,分別對本病區重點病人進行醫療查房,傳授臨床診療經驗。由於兒科隨時有新病人收治,患兒病情可能隨時變化,兩名醫生都保持下班後隨叫隨到狀態,胡會醫生更是在初到的前兩天每晚都回到病房,指導新入院危重病人的救治。甚至周末,依然來到病房,指導疑難病例的治療。

【圖為胡會醫生教學查房和指導工作】

史婧奕醫生所在的兒科二病區以收治肺部感染病人居多,臨床工作之餘,她發揮教學特長,在進入病區的第一周,即展開「兒童肺炎的診斷與治療」小講課,從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閱片、病原學特點、抗感染藥物選擇等方面與當地醫護人員分享這一兒童常見病的診療規範。

【圖為史婧奕醫生進行小講課】

來自藥學部的黃建權醫生是醫療隊特殊的隊員,他既是第九批的醫療隊的新隊員,也是第八批醫療隊的老隊員,作為老隊員,在前任援建期間,黃醫生指導並協助廣南縣人民醫院建立藥事管理委員會領導下的抗菌藥物管理小組、處方點評小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小組、精麻藥品管理小組、藥品質量管理小組,在廣南縣人民醫院通過雲南省縣級公立三級醫院審核工作中作出卓越貢獻。因此當廣南縣人民院提出仍需要一名臨床藥師進行對口支援時,黃醫生主動請纓,作為新隊員,繼續支援半年。在新一個半年的工作中,黃醫師繼續開展每月一次的質控檢查,並且指導門急診處方點評下放至門診,以此提高門診藥房藥師工作積極性和有效性,指導門診藥房藥師獨立開展處方點評工作。

援滇旅程方開啟第一周,彩雲之南已經踏下我們的足跡,短短一周已經讓隊員們感觸良多,在廣南縣傳承與發揚兒醫文化,我們還要更努力。

撰文 | 史婧奕

原標題:《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復旦附屬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重回武漢同濟醫院
    在武漢這座城市涅槃重生的同時,9月25日下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院長,神經外科周良輔院士,以及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曾參與抗疫工作的20名神經外科同仁們也回到了曾戰鬥過的地方——作為本次大會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個環節,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神經外科抗疫紀念活動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舉行。
  • 雲南一家小縣城醫院,五年前來了一群上海醫生,如今當地百姓基本...
    據了解,自2017年金山醫院與雲南省永平縣人民醫院籤署對口幫扶黨建共建協議後,陳剛每年都會帶隊奔赴當地「送上一份禮物」——為當地百姓開展大型義診活動。其實,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和永平縣人民醫院的故事始於2016年,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和復旦大學統一部署下,金山醫院於當年5月起對口幫扶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人民醫院,派出第一批援永平醫療隊。
  • 滬滇幫扶見成效 雲南劍川縣居民家門口享受先進醫療
    中新社記者 劉超 攝&nbsp&nbsp&nbsp&nbsp滬滇幫扶見成效 雲南劍川縣居民家門口享受先進醫療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大理10月9日電 (王嘉怡 劉超) 貧有千種,困有百樣。
  •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勝利返陝|西安中醫腦病醫院|援...
    白衣執甲 英雄凱旋3月24日,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3名「抗疫勇士」——急診內科護士長黃寧利、護士雷嫚莉、手術麻醉科醫師孫亮作為陝西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共145名英雄一同踏上歸程。2月19日,他們肩負使命,趕赴湖北,為守護生命而戰。
  • 中國(湖南)第18批援津醫療隊在辛巴威帕瑞仁雅塔瓦醫院開展工作
    帕瑞仁雅塔瓦醫院行政及臨床管理層官員熱烈歡迎中國(湖南)第18批援津醫療隊的到來。紅網時刻10月23日訊(記者 田萌 通訊員 孫爽 吳嶺)當地時間10月22日上午,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的帕瑞仁雅塔瓦醫院,包括醫院執行總監、運營總監、業務副院長、醫務部部長、護理部主任在內的行政、臨床管理人員與中國駐辛巴威大使館經商處鄒小明參贊、盧君言秘書一同,正式歡迎中國(湖南)第18批援辛巴威醫療隊的到來。
  • 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
    雲南網訊 由雲南廣播電視臺製作的4集紀錄片《山海之戀》將於7月16日在雲南衛視播出。該片全面回顧梳理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記錄了「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  1996年9月,中央確定上海對口幫扶雲南,上海市將助推雲南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
  • 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為中國第35批援蘇丹醫療隊舉行表彰會
    新華網喀土穆11月4日電(記者馬意翀 雷建衛) 2日,中國駐蘇丹大使館為中國第35批援蘇丹醫療隊舉行表彰暨送行視頻會。中國駐蘇丹大使馬新民講話並向出席會議的援蘇醫療隊隊長郭亞東等代表頒發蘇丹聯邦衛生部製作的榮譽證書。
  • 雲南援鄂醫療隊獲贈「永生」玫瑰
    昨日,在「春融同心共戰疫情」——雲南利魯環境建設有限公司(下稱「雲南利魯」)捐贈物資交接儀式上,該公司將價值26萬元「永生」玫瑰花捐贈給雲南援鄂醫療隊。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市委社會工委書記楊皕出席交接儀式。
  • 【曙光·新聞】中宣部授予上海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時代楷模...
    曙光醫院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今年2月15日,我院30名醫務人員他們臨危受命,隨上海市第七批援鄂醫療隊(上海國家中醫醫療隊)出徵武漢雷神山醫院。這支援鄂醫療隊由8名醫生,22名護士組成,多是來自醫院各相關科室的精英骨幹。
  • 援非醫生蔡學寧:跨越半個地球,守護兒童健康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麥麗霞2021年1月1日,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圓滿完成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平安歸來。初次與當地醫護一起工作快速融入當地生活,攻克重重難關「初到阿克拉,在機場看到中國駐加納大使館代表和第八批援加納醫療隊隊員等待的身影時,內心無比踏實。
  • 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第二集《醫者仁心》
    江蘇先後派出13批、2813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抗疫前線,參與了15家定點收治醫院和3家方艙醫院的醫療救治,是全國人數最多的省級醫療隊。為大力宣傳戰「疫」中湧現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江蘇省委宣傳部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8集抗疫題材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4月21日起在江蘇衛視晚間21:20黃金時段播出,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江蘇城市頻道、江蘇教育頻道、江蘇國際頻道以及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同步推出。
  • 荊州市中心醫院與廣東省援荊醫療隊分隊:下個春暖時,期待再相逢
    「就在荊州人民奮力抗疫之時,來自祖國南粵大地的你們臨危受命、迎難而上,成為最美「逆行者」!你們是荊州的恩人、是荊醫的親人。你們的恩情,我們將永遠銘記!」在荊州市中心醫院舉行的廣東省援荊醫療隊駐該院分隊話別儀式上,一封滿含深情的感謝信,訴說著荊州群眾、荊醫戰友對廣東醫療隊誠摯的感激之情。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口罩和頭套,擋不住你堅定的目光;汗水和壓痕,印證著你的誓言和信仰」,從1月26日庚子年大年初二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徵武漢,到2月1日、2月7日第二、三批援鄂醫療隊相繼逆行江城;從2月8日元宵節當晚接管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收治病人,到4月4日病房病人清零;從4月6日結束72天在武漢的鏖戰回京到6月中旬先後派出2批共90名醫護人員前往北京西城區、大興區支援核酸檢測工作……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
  • 十個故事,告訴你上海援鄂醫療隊的生活真相!
    那本是舉家歡慶的除夕夜,但在那天,「團圓」二字,並不屬於馮亮和其他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和家人道完別,馮亮心裡充滿了愧疚,但她知道哪裡更需要她。馮亮是上海胸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家裡的親人中,學醫的有不少。「看到召集通知時,我先生就在身邊,和他一商量,他很支持,我就報名了。父母也很支持我。」
  • 回來了,上海援鄂的醫護英雄們!重逢的空氣裡會有書香
    回來了,上海援鄂的醫護英雄們!今天下午,包括上海首批醫療隊、第二批護理隊、第四批國家中醫隊、華山醫院「國家隊」、瑞金醫院「國家隊」、第九批醫療隊以及疾控、社會辦醫等在內的700多人「大部隊」分乘三架東航包機陸續回滬。下午3時30分許,首批264名隊員搭乘MU9004航班抵達上海虹橋機場。
  • 滇滬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明日開播
    明日,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將在雲南衛視播出。此紀錄片全面回顧梳理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1996年9月,中央確定上海市對口幫扶雲南省。24年來,上海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39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15萬個,累計派出11批援滇幹部近400人,派出教師、醫生、科技專家等專業人才近6000人次。一直以來,雲南對來自上海的幫扶銘記於心,在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扶貧辦以及上海市對外合作交流辦公室的支持下,從2019年6月起,雲南廣播電視臺組成4個採訪組,歷時半年,行程上萬公裡,製作完成四集大型紀錄片《山海之戀》。
  • 抗疫巾幗英雄|國家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湖北醫療隊|火神山醫院
    甘如意 —— 騎行4天3夜300公裡返崗的90後女孩7、蔡志芳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 —— 本院上一線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年紀最大的病區主任8、毛永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腎內科主任>毛永輝 —— 被稱為危重病房裡醫術精湛的「拼命三郎」9、夏瑩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護士長夏瑩 —— ICU病房裡永不知疲倦的「大管家」 ,帶領團隊48小時新建重症病房10、趙培玉國家援鄂醫療隊中日友好醫院大外科科護士長
  • 他再次「逆行」轉戰雷神山醫院
    隨著武漢新冠病毒疫情形勢好轉,上海援助湖北醫療隊正有序撤回。其中,來自寶山的援助湖北醫護人員下周就將回到家鄉。在隊友即將返回的同時,寶山區精神衛生中心的三位醫生還將繼續留守。其中,彭四新和施慶兩位醫生在前期圓滿完成方艙醫院心理幹預任務後又再次轉戰雷神山醫院。
  • 中國援非醫療隊:白衣執甲,用奉獻詮釋大愛
    白衣執甲,用奉獻詮釋大愛中國第二十批援喀麥隆醫療隊隊員為當地民眾介紹口腔衛生知識  中國援非醫療隊供圖  中國第三十三批援茅利塔尼亞醫療隊隊員為當地民眾義診。74歲的貝亞拉剛醒,就急著向家人打聽中國第二十批援喀麥隆醫療隊外科醫生何國林的去向。  10天前,貝亞拉突感身體劇痛,腹部膨隆,吃不下飯也睡不著覺。由於情況棘手,當地醫院立即請求中國醫療隊提供幫助。何國林閱片叩診後判斷,貝亞拉患有嚴重肝病,手術治療的方式不合適。在缺少相關醫療器械的情況下,何國林用注射器一點點抽腹水,借來靜脈留置針為病人治療,貝亞拉腹痛的症狀逐漸減輕。
  • 廣醫二院戰疫記 | 勇往直前,不負誓言,援鄂醫療隊與死神「搶人」
    2020年3月27日,荊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新增出院1人,荊州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人數「清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廣醫二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盧慕榮等留守荊州的12名廣東醫療隊員終於踏上返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