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轉載自臺北「MUZIK」古典音樂雜誌,特此感謝。
根據留聲機雜誌的這份榜單,可以發現到在這次排名前二十名的交響樂團中,歐洲樂團還是佔了多數,共上榜九個;美國樂團居次,共有七個;再來是俄國樂團三個;亞洲則入選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這次一舉攻頂成功,打敗了傳統兩大龍頭—柏林及維也納愛樂,對於荷蘭這個在古典音樂發展中,相對邊陲的國家來說,能有這樣的成就,值得喝採。而在世界另一端的美國,也出現了樂團勢力大洗牌的現象,波士頓交響樂團和紐約愛樂這兩個美洲最具歷史的樂團,紛紛掉落到十名外,而費城交響樂團更是不在前二十名的榜單上,取而代之的則是長期被大家低估的洛杉磯愛樂,也說明了擁有歷史傳統,並不代表一定會受到肯定,唯有持續努力及創新求變,才能歷久彌新。
2 柏林愛樂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柏林愛樂和納粹的結合自然有其淵源背景,討論其對錯已無特別意義,但不可否認,在納粹時期,柏林愛樂的地位被大大提升,儼然成為德國,甚至歐洲的第一樂團。而進入七、八○年代,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von Karajan)更將樂團的聲望與地位進一步穩固。卡拉揚執掌柏林愛樂長達三十五年,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拉抬對方的聲勢,可以說卡拉揚就是柏林愛樂,柏林愛樂就是卡拉揚!
1989年卡拉揚病逝家中,柏林愛樂空下的總監一職,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本來以為是囊中物的馬捷爾(Lorin Mazzel)卻在最後一刻被通知繼任者為阿巴多(Claudio Abbado),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阿巴多在位十三年,逐步將樂團帶離卡拉揚的影響,而樹立自己的風格。有別於齊名的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是一個較為開放且民主的樂團,對於其背負的歷史包袱也勇於面對。2002年阿巴多卸任,新的音樂總監人選找來英國的拉圖擔任,拉圖的音樂風格大膽,而英德兩國的結合,更象徵著音樂文化終究超脫歷史仇恨之意。
長久以來,在對樂團的評價上,柏林愛樂始終不如維也納愛樂。終於,在這次的榜單中,讓他們嘗到勝利的滋味,也代表著大家對於其求新求變的肯定。畢竟,交響樂團存在的意義,是會隨著時空環境而有所變化,唯有在潮流中找到定位,並開創價值,才能歷久不而衰。
3 維也納愛樂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如果說把留聲機雜誌這次的樂團排名,改為「哪一個樂團最能代表古典音樂?」的話,我想維也納愛樂絕對是想當然爾的選擇。的確,從一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每年定量發行的維也納愛樂金幣、到要提前六到十三年預購的樂季套票,都再再的顯示出,維也納愛樂在古典樂友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以及其傳承西方古典音樂發展 的正統性。
然而,維也納愛樂不單只是繼承了古典音樂中的美好傳統,也一併接受了許多德奧文化下的社會習性,而其中對於女性的歧視及對於其他種族的強烈排他性,使得他們在上個世紀末開始,面對了許多的批評與責難。雖然迫於輿論的壓力,這幾年維也納愛樂在這兩項議題上做出了讓步(在1997年第一次開放女性團員加入;而在2001年則有第一位擁有亞洲血統的樂手加入),但許多保守的團員和行政人士都對這樣的妥協表達不滿,像是樂團的發言人Wolfgang Schuster就曾公開表示,男性音樂家和女性音樂家所製造出來的音色並不相同,因此維也納愛樂為求音色的統一,應該要繼續禁止女性團員的加入;前樂團總監Otto Strasser也說過:「很難想像亞洲人的臉配上波卡舞曲,在新年音樂會中演奏的樣子。」而更有團員在接受媒體專訪中說到:「如果有一天女性團員佔樂團人數比例的兩成時,這個樂團將會被搞砸!」
除了上述的問題外,維也納愛樂自1933年 以降,就不再設立常任的音樂總監和首席指揮,這樣的安排,給了樂團極大的自由,能和不同的指揮家合作演出,但卻也因此而使得演出的水平常有起伏。當碰到和樂團契合的指揮家時,維也納愛樂的演奏絕對是世界第一,但若是碰到風格搭不在一起的指揮家時,則會讓人誤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樂團。也或許是這個原因,讓維 也納愛樂在這次的排名中,名次落於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和柏林愛樂之後,僅拿下第三名而已。
究竟性別和種族的問題,是不是將會影響維也納愛樂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發展,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信的是,當在遠離歐陸數千裡外的其他國度,也有人為了貝多芬交響曲動人的音符而感動落淚時,音樂,是絕對沒有性別與種族之分的。
4 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一個好的交響樂團, 一定要能成功的詮釋海登、莫扎特、貝多芬,乃至於華格納、布拉姆斯,當然也要對於馬勒、理察史特勞斯等人的作品有獨到的見解,但完美的演奏約翰威廉斯的星際大戰組曲、古墓奇兵的電動玩具主題曲、或是哈利波特的電影配樂?
倫敦交響樂團(簡稱LSO),是大英帝國境內最具有傳統的交響樂團,然而真正讓他們和其他許多偉大交響樂團有所區隔的,正是其對於音樂的強大包容性。LSO跨界演出的歷史,可以追溯回1956年, 他們參與推理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電影《擒兇記》的演出。之後,他們又陸續的嘗試與不同音樂領域的樂手合作,創造出許多音樂的可能性。然而,這對於許多保守的古典音樂聽眾來說,可真是有點太超過了。於是,在七、八○年代,樂團逐漸回到古典音樂的傳統,試圖討好樂迷,卻因此而漸漸失去其獨特的風格。1984年,LSO在日漸下滑的票房中,面臨成軍八十年來最大的財務危機,幸而當時還是團員的葛林森(Clive Gillinson),自告奮勇的跳出來擔任行政總監一職,他上任後改變了許多傳統樂團經營的概念,除了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接納新的事物外,也讓團員在選擇所演出的音樂上,有更高的自主性。在他的帶領下,LSO逐漸走出困境,進而發展茁壯,而在他任內所推動的樂團自創錄音品牌「LSO-Live」,更成為各家樂團爭相仿效的對象,在不景氣的唱片市場中,找到一個新的生存方式。
自2006年起,樂團相繼聘請葛濟夫與哈丁(Daniel Harding) 擔任首席指揮與首席客席指揮。一位是樂壇上公認的新大師,一位則是年輕充滿想像力的潛力新秀,兩個人的組合,也剛好反映出了LSO兼容並蓄,多元發展的音樂理念。在進入二十一世紀, 相信倫敦交響樂團的發展,絕對是讓人深深期待的。
5 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芝加哥交響樂團在這次的排名中一舉拿下第五名的殊榮,同時也榮登美國樂團的榜首,而這一切都得要歸功於兩位加起來已經超過一百六十歲的指揮老將。
2006年前音樂總監巴倫波英(Daniel Barenboim)結束和芝加哥交響樂團長達十五年的合作關係,由於雙方並不是在「賓主盡歡」的情況下分手,也使得樂團在找尋下一任繼任者的人選上, 充滿壓力。為了要使得這段空窗期不至於陷入完全空轉,於是樂團情商兩位老大師-布列茲及海汀克二人,分別以榮譽指揮和首席指揮的名義一起共治,結果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兩人以豐富的音樂智能,洗鍊的指揮技術,反而讓樂團的演奏更上層樓,此一結果,頗為出乎意料之外。如今樂團總監的尋覓已告一段落,義大利指揮大師慕提(Riccardo Muti)將於2010年正式繼位。慕提之前在史卡拉歌劇院擔任首席指揮時,也和團方因意見不合而鬧得滿城風雨,最後不歡而散,如今接掌芝加哥交響樂團,究竟會走上巴倫波英的老路子,還是終於可以找到一個讓自己發揮長才之處?令人好奇。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由布列茲和海汀克在共治時期所建立起的高標準,一定會讓新的繼任者,倍感壓力才是。
6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在德國慕尼黑的三大樂團中,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是資歷最淺,但卻發展最快的(另兩個樂團為: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現任音樂總監為提勒曼,ChristianThielemann;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現任總監為長野肯特,KentNagano)。在其短短不到六十年的歷史中,經由幾位指揮大師的訓練下,已經被許多樂評者看好,在二十一世紀有機會來挑戰頂尖樂團如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維也納愛樂、和柏林愛樂的地位。
就像許多德系的樂團一樣,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也以擅長演奏德奧作曲家們的音樂聞名。2003年楊頌斯繼任馬捷爾(LorinMazzel)為其第五任的音樂總監,除了繼續維持樂團的特色外,也逐步擴展樂團的曲目。2006年他們一起以蕭士塔可維契第十三號交響曲的錄音,拿下當年的葛萊美獎。楊頌斯充滿活力且富有節奏感的指揮風格,搭上樂團深沉而渾厚的音色,為蕭士塔可維契的音樂作出了最佳的詮釋。
同樣也是皇家大會堂首席指揮的楊頌斯,無疑是這次留聲機排行榜中最風光的指揮家。目前他在兩個樂團的職位都還沒到期,一人要同時帶領兩大名團,對於身體本就不是很好的他,想必是個甜蜜卻又沉重的負擔吧!
7 克裡夫蘭交響樂團Cleveland Symphony Orchestra
自從喬治塞爾(George Szell)在1946年接掌樂團音樂總監後,克裡夫蘭交響樂團就一直是美國交響樂團中的佼佼者。在塞爾的訓練之下,樂團培養出了如歐洲樂團般穩定且具有風格的獨到音色,並一直延續到現在,無怪前任總監杜南伊(Christoph vonDonanyi)曾這麼說道:「演奏的是我們,但好評都歸塞爾。」
2002年,樂團讓大家跌破眼鏡的找來年輕但相對無名的莫斯特接掌音樂總監,這幾年在他的帶領之下,樂團的發展算是穩定。不過也有樂評擔心他的能力不足,並不能將塞爾所建立起來的優良傳統給延續下去。但即便如此,莫斯特在去年還是獲得樂團的續約,任期將會延展到2018年,也就是說他還有一個新的十年, 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8 洛杉磯愛樂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在十幾年前,大家可能很難想像洛杉磯愛樂會登上任何一個樂團排行榜上的前幾名。不過,在現任的音樂總監沙隆能默默的耕耘下,現在的洛杉磯愛樂已經脫胎換骨。在這次留聲機的樂團排行榜中,不但擠進Top 10的名單裡,排名甚至還在波士頓交響樂團、紐約愛樂、和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前面,著實讓人驚豔。在沙隆能的帶領下,洛杉磯愛樂大量的演奏其他樂團較少碰觸的現代作品,就像二十世紀初的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一般,為自己樹立了獨特的風格。沙隆能即將在今年功成身退,交棒給年輕的指揮新星杜達美(Gustavo Dudamel),究竟這位來自委內瑞拉的小獅王,能否讓洛杉磯愛樂更上層樓,挑戰傳統歐洲的三大樂團?還是會將沙隆能的苦心白白浪費?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9 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必須要承認,說起世界級的大指揮家,恐怕很少會有人提及伊凡費雪的名字,但他和其一手創立的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絕對稱得上是這二十年來國際樂壇中,進展最神速的組合。成立於1983年 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團如其名,本來只是一個每年固定於音樂節中演出幾場的樂團,但由於團員們都非常珍惜每次相聚的機會,所以對每個排練總是盡心盡力,務求完美,加上費雪從不以領導者的姿態來統御樂手,而是以一起創造音樂的心態來和團員溝通,很快的,他們就受到大家的好評,並在1992年正式轉型成為全職的職業樂團。
不靠名氣,沒有傳統,只以對於追求音樂的完美而自許,或許布達佩斯節慶管弦樂團的成功,可以成為許多想要躋身一流樂團者的一個借鏡。
10 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
擁有超過四百六十年歷史的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可說是西方古典音樂發展的見證者,但就像許多歷史悠久的劇院和樂團一樣,人事的爭鬥往往會為其音樂及藝術蒙上不必要的陰影。2002年海汀克成為其第四十任的首席指揮,這個頗被樂界看好的組合,卻在2004年因為海汀克無法和樂團行政人士,就其繼任人選達成共識而破局分手。或許是出於報復的心態,樂團一下給了繼任的路易西首席指揮及劇院音樂總監兩個頭銜,是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幾個世紀以來,繼貝姆(Karl Bohm)和馮克(Hans Vonk)後,第三個獲此殊榮的指揮家。而海汀克也不甘示弱的在公開場合批評路易西是個「只有指揮過二流樂團的指揮,其經驗絕不足以傳承德勒斯登國立歌劇院的悠久歷史。」至於是否被他一語成讖,就留待後續觀察之。
Top20—11排行:
20 捷克愛樂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 齋藤紀念管弦樂團【日】
Saito Kinen Orchestra
18 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Metropolitan Opera Orchestra
17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
Gewandhaus Orchestra of Leipzig
16 聖彼得堡愛樂
St. Peters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5 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14 馬林斯基劇院管弦樂團
Mariinsky Theatre Orchestra
13 舊金山交響樂團
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
12 紐約愛樂
New York Philharmonic
11 波士頓交響樂團
BostonSymphony Orchestra
「喻老師音樂史」2014秋冬季考研衝刺課程已經推出,詳情請點擊:www.yulaoshiyinyueshi.org
更多音樂史及考研考博相關消息,請關注「喻老師音樂史」。偶爾,還會有喻老師的文字或吐槽。
=====歡迎訂閱====
微信ID:yulaoshiyinyueshi
微信名:喻老師音樂史
====歡迎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回復====
關注本微信後直接在對話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