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牧野
整理人:鯰子
編 輯:夏舒
大家好,來個簡單的開場白,小弟牧野,一個對甲蟲痴迷地無法自拔的甲蟲愛好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麼遇到甲蟲,並且如何開始飼育甲蟲的經歷。在我分享圖文的過程中,大家有問題隨時提問即可。
小學時,我的床頭經常放著一本昆蟲小手冊,裡面兩隻鍬形蟲和獨角仙深深吸引了我,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小種子,深深盼望著能得到一兩隻這麼酷炫的甲殼蟲。加上往後的日子裡,經常在日本動漫和影視劇中看到獨角仙的影子(比如鐵甲小寶裡的卡布達原型就是一隻獨角仙),而從沒在身邊看到過,所以到17歲我還一直以為甲蟲這生物只有日本才有。
在一個普通的周末,我的死黨找我,說有東西要送給我。接過死黨的一次性紙杯,只見杯底趴著一隻黑色的鍬形蟲。「我的天吶!」我當時崩潰了,直到現在我都記得那歷史性的一刻。
這就是當時見到的第一隻甲蟲——中國扁鍬形蟲。
在接下來的圖文分享過程中,每代入一隻甲蟲,我會講一下它的中文名稱和產地分布,包括一些特點,助於大家理解。
上一張圖片裡的中國扁鍬形蟲,是中國分布最廣的鍬形蟲之一,從北京一直到雲南都有分布,也是最容易飼育的品種。可能大家對鍬形蟲的意思還不理解,那麼我們慢慢來。
從死黨給我中國扁鍬的那天起,我的世界觀被改寫了,原來中國不但有甲蟲,而且就在我們身邊。平時就用來聽聽音樂的電腦,迅速成了我檢索甲蟲飼養信息的主要平臺。六月份第一次從網上購買了兩隻獨角仙成蟲,開始正式的甲蟲飼育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那麼,到底什麼是甲蟲呢?
甲蟲,是昆蟲綱鞘翅目昆蟲的統稱,只要渾身是幾丁質甲殼的昆蟲,都能叫做甲蟲,比如天牛、屎殼郎都算甲蟲。但是我們現在飼育的甲蟲,一般指代兜蟲、鍬形蟲、花金龜、臂金龜這四大類。這四大類甲蟲的特點就是體型碩大、形態奇特、顏色絢爛,極具飼育價值、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這些,都是美麗的甲蟲。
(標本來自好友FX的收藏)
兜蟲形態圓潤,公蟲長有1~5根犄角,主產於亞洲和南美洲,全世界在1400種以上。
兜蟲裡的經典代表,日本動漫影視劇裡最常見的甲蟲原型。獨角仙分布也很廣,從中國東北一直分布到中南半島的泰國,包括朝鮮也有分布。且非常容易飼育,體長最大有90mm+,是中國最大的甲蟲之一。
獨角仙
鍬形蟲多為扁平,公蟲長有兩個可以合攏的大顎,所以把玩的時候要稍微小心。鍬形蟲主產於亞洲,共1200種以上,而中國就有400多種,是名副其實的鍬形蟲大國。
美它利佛細身赤鍬形蟲(產於印度尼西亞)
花金龜公蟲少有犄角,但是大部分顏色絢爛,在我們飼育的甲蟲中品種最多,有2400多種,其中非洲產的花金龜最受飼育者們的青睞。
花金龜
臂金龜雖然沒有犄角也沒有大顎,但是擁有兩隻誇張修長的手臂,且鞘翅多富有金屬質感,體型巨大,全世界就二十多種,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地區。
臂金龜
為什麼飼育甲蟲?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除了甲蟲本身無毒無害、形態多樣、顏色絢爛的特點以外,為什麼飼育甲蟲可以從兩個角度解釋。一個是針對飼育者個人來講,把一條米粒大的幼蟲飼育成帥氣威武的大甲蟲,非常有成就感。而且飼育甲蟲隨便一輪都要6~12個月,有的長達三年,非常鍛鍊人的毅力。第二點是,在日益惡化的自然環境下,能夠早點研究甲蟲的人工繁育技術,從而防止某些種群過度減少甚至滅絕,也是我們能做的一點微小的貢獻。
甲蟲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所以甲蟲飼育主要分為成蟲飼育和幼蟲飼育。其中成蟲飼育是非常簡單的,幾乎所有的甲蟲成蟲,只要掌握好溫度,都能養活。成蟲的食物也非常簡單,專業的昆蟲果凍,或者蘋果、香蕉等水分低,糖分高的水果即可餵養。
甲蟲是無毒無害的。在野外,甲蟲成蟲在青岡櫟、楓香等闊葉木的樹幹上舔吸樹汁,它們的口器大部分都是舔吸式,因此甲蟲並不會蜇人,更沒有毒性。它們喜歡溼潤的環境。
而鍬形蟲的大顎,兜蟲的犄角,臂金龜的長臂,這些都是用來打鬥,爭奪領地和配偶用的。我們把玩甲蟲成蟲的時候,只要稍加注意,並不用擔心會被夾傷,它們大部分還是很溫柔的。
平時買了或者抓到了成蟲,怎麼布景餵食呢?
首先準備飼育盒,接著鋪上墊材,鋪上樹葉,鋪上樹皮,放上果凍臺和果凍,最後放入自己心愛的甲蟲,這些材料網上都能買到的。
相較於一般的小動物,甲蟲更加容易繁殖,產量大,且更有樂趣。首先,怎麼讓甲蟲交配呢?
過了蟄伏期,開始進食1~4周的公母成蟲(大鍬母蟲要進食6~12個月以上),放在一起3~7天,基本能確定百分百交配成功, 就算沒親眼看到它們交配也不用擔心。如果還是不放心,繼續混養幾天即可。生性兇猛容易攻擊母蟲的品種,交配的時候人要看著,防止公蟲爆母。
決定交配成功的幾個要素:
1、公母健康,且足夠成熟。2、交配時的環境溫度適宜。3、交配時間足夠。
掌握好這三點,基本能百分百交配成功。
交配好的母蟲,最好進食1-2周後再投產為宜。
準備塑料容器,放入產卵介質,鋪上樹葉和樹皮,最後依次放入果凍臺、果凍和交配好的母蟲。如圖就是布置好的產房。公母可以一起入產房交配。
用超大整理箱繁殖的撒旦大兜。
甲蟲投產1~2個月後,即可第一輪開挖。開挖時,先把表面的樹皮樹葉,和鬆軟的木屑都放在一個容器裡。然後有產木的將產木取出,沒有產木的,直接將產房倒扣在報紙上,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輕輕翻動木屑,小心翼翼剝開產木,尋找卵或者幼蟲。
如果擔心不小心捏爆卵,或者找漏了。那當確定繁殖成功的時候,可以取出產房裡的母蟲,把產房靜置4~6周後再開挖,這樣取出的基本是L1~L3初期幼蟲,不容易遺漏。
產下的卵平均20-45天後孵化出幼蟲,這個幼蟲就稱為L1(1齡幼蟲),再過1-2個月,蛻皮成為L2(2齡幼蟲),這兩個階段的幼蟲大部分是無法區分公母的,等再過1-2個月,轉為L3(3齡幼蟲),就能根據刻點或者卵黃,基本分出公母性別。L3的幼蟲期是最長的,平均5~10個月(有些品種長達24個月),然後積攢脂肪,達到幼蟲的最高體重。5~10個月後,L3幼蟲慢慢發黃,食量減少,再過數十天,會用口器裡的分泌物和排出的糞便,在介質裡做出蛹室或者土繭,從而進入前蛹期。前蛹期的幼蟲不會進食,皮膚會出現褶皺,慢慢減少活力,再過15~45天,蛻皮之後成為真正的蛹。
L1的幼蟲非常小,使用500~1000ml容器即可。
L1階段幼蟲
進食15~45天左右,L1幼蟲褪下一層皮,變成L2幼蟲。下圖是剛蛻皮的泰國姬兜L2幼蟲。
L2階段幼蟲(剛蛻皮)
中小型兜蟲的L1/L2幼蟲無法區分公母,而毛象、長戟等大型兜蟲在L2的時候,可以根據腹部倒數第三節是否有刻點來判斷出公蟲,但是母蟲無法準確判斷。
發育良好的L2幼蟲,體型比L1時大了一兩倍:
L2幼蟲(發育良好)
已經成熟,即將蛻皮的L2幼蟲。此時幼蟲全身發黃,將在1~2內完成蛻皮:
L2幼蟲(即將蛻皮)
L2幼蟲經歷15~45天,蛻皮成為L3幼蟲。此時幼蟲的頭殼增大了數倍,可以根據頭伏,或者根據腹部倒數第三節的刻點,準確判斷兜蟲幼蟲公母性別。
L3幼蟲(剛蛻皮)
L3是幼蟲飛速成長階段,這段時間要保持食物充足,少打擾,讓蟲子安心愉快地積累脂肪。
L3幼蟲(快速成長期)
L3幼蟲經歷4~14個月後,會在容器底部逐漸排空糞便,口器裡分泌液體做出蛹室。
L3幼蟲(即將做蛹室)
然後渾身褶皺,失去活動力,躺在蛹室裡,等待著化蛹,這段時間就是前蛹期。前蛹期的幼蟲非常脆弱,不要打擾。如需觀察,輕拿輕放。
L3幼蟲(前蛹期)
前蛹期結束後,幼蟲繼續褪下一層皮,化為蛹。剛化的蛹像玉一樣通透:
蛹
蛹
蛹生活在蟲子自己做的的蛹室裡是最好的,如果不小心破壞了蛹室,或者木屑裡有蚯蚓等雜蟲,可以將蛹移入人工蛹室。
從卵到羽化,周期短的兜蟲只需6個月,長的則達3年之久。
前天剛羽化的姬兜成蟲。
姬兜成蟲
姬兜成蟲
剛羽化的甲蟲成蟲並不會馬上活動和進食,而是先在介質裡休息,等待身體機制完全成熟,再爬出介質活動。這段時間就稱為蟄伏期。出了蟄伏期的甲蟲,爬出介質,開始新一輪的生命周期。
因為甲蟲的成蟲是無法再長大或者縮小的,所以想獲得大個體的成蟲,就得在幼蟲飼育上好好下工夫。因此,幼蟲飼育是甲蟲飼育裡最有學問,最博大精深的一門課程。
飼育幼蟲時要注意的三個事項是:溫控、食材、管理。
溫控就是溫度控制,甲蟲喜歡恆定的溫度,忽冷忽熱都不利於甲蟲生長發育。當然,大部分並不是說冷一下、熱一下就死了,只是相對溫度恆定而言,會長得差一些。
甲蟲喜歡20~26度的環境,在這個溫度下,大部分甲蟲都能飼育。夏天高於30度就應該把甲蟲放在涼爽通風的地方飼育,條件充足的蟲友可以將蟲子放在改裝過的冰櫃裡,或者開空調製冷。冬天太冷的時候,只要使用加熱墊配合溫控器,就能解決幾隻到十幾隻甲蟲的飼育。飼育數量龐大的蟲友建議直接開空調或者暖氣。
當然,也有非常多的甲蟲飼育時不需要溫控的,比如絕大部分中國產的鍬形蟲,因為產於中國,本身就適應於中國的氣候。要溫控的品種多半是東南亞、南美洲這些熱帶的品種。
甲蟲品種太多,我們不能一一舉例,時間數據僅供大家參考。
a. 南美洲的毛象大兜蟲,冬天就要溫控在20攝氏度以上。
b. 蛀犀金龜、獨角仙、澳洲彩虹鍬一類就非常耐寒,冬天2度都沒有生命危險。但是不推薦真的用2度飼育,即使不凍死,也養不出好的個體。
除了溫控,其次是食材。甲蟲幼蟲在野外都生活在朽木和腐殖土裡,主要攝取的營養物質是纖維素。人工飼育環境下,可以給甲蟲吃發酵木屑和菌瓶。這兩者的原理和野外的朽木、腐殖土一樣,都是通過微生物作用,降解生木頭裡的木質素,從而能讓甲蟲獲取裡面的纖維素,來轉化為自身營養。
這是還沒發酵的生木屑。
木屑(生)
這是發酵好的木屑,顏色變深,用手指搓起來比較柔軟。用手掌握緊木屑,蓬鬆富有彈性。
木屑(發酵後)
菌瓶和菌瓶,算是甲蟲的高級食材。部分甲蟲一定要吃菌才能養活或者養得更大。
搞定溫控和食材,還有一個養蟲要素就是管理。管理就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比如如何給甲蟲幼蟲換食。
容器:所有甲蟲品種的L1/L2階段,用300~1000ml的容器即可搞定。L3幼蟲的容器大小=幼蟲平均最高體重x50。比如中國大鍬L3幼蟲平均最高能上20g,20x50=1000ml,也就是用1000ml的菌瓶飼育即可。再比如毛象大兜幼蟲能長到120g,120x50=6000ml,6L容器足矣,但是毛象食量大,所以我們可以用10L容器。根據這個小竅門選擇的飼育容器,能讓幼蟲進食2~3個月。
飼育箱
幼蟲飼育的大致步驟是,將食材調整到合適溼度,壓實容器八分滿,鋪滿鬆軟木屑,在中央挖一個洞,投入幼蟲即可。然後放在溫度適宜、避光的地方。平時切記千萬別手賤打擾,平均2~3個月換一次食物即可。直至做蛹室、化蛹、羽化成蟲。
甲蟲幼蟲籠統存活溫度是2~35℃,大部分品種要嚴格保持在15~28℃,不然容易死亡,僅有少數品種既耐熱又耐寒。如果溫控條件能達到20~24℃恆溫,那大部分甲蟲都能輕鬆飼育。
幼蟲飼育時的食材溼度是40~50%左右,也就是用手握緊木屑,不滴水,鬆開後木屑成團,這樣的溼度適用性強,適合大部分甲蟲。有些喜好偏溼的品種,就是用手握緊木屑後,能在指間微微滲水,或者滴一滴下來,這樣就是一般偏溼的程度。
甲蟲飼育中,管理應該是重中之重。無論用了多好的食材,控制多好的溫溼度,要是換食不及時,經常手賤打擾幼蟲,或者感染了雜蟲,就容易前功盡棄,養不出讓人滿意的個體。
木屑裡有飛蟲的話,是木蚋(rui)。如果木蚋太多,會導致木屑加速裂化,變成對甲蟲沒有營養的爛泥,所以要及時更換新木屑。在更換新木屑的時候,記得把容器內壁擦乾淨,防止有木蚋幼蟲殘留。
平時如何預防木蚋,就是在盒子的透氣孔上貼透氣膠布。推薦海氏海諾的醫用pe透氣膠布,很便宜,很好用。如果大面積爆發木蚋,無法控制,那直接上必殺技:
紫外線滅蚊燈
這種紫外線滅蚊燈非常好用,效果驚人。
養甲蟲的話,總體非常乾淨的,對人體也無害。但是弄好後記得打掃房間,不然要被家人批評了,哈哈。
以下是中國大鍬形蟲的羽化過程。在甲蟲飼育中,觀察蛹的羽化,也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一刻。
甲蟲繁殖的時候,兜蟲,花金龜,臂金龜繁殖相對比較容易。扔進木屑裡順其自然即可。鍬形蟲的繁殖比較有技術含量,無論是介質的挑選還有溫度控制,都比兜花臂要嚴格一點。兜花臂的繁殖,產量一般在20--100個左右,鍬形蟲相對要少一些。
這個是歐洲深山鍬形蟲 LCA亞種。
歐洲深山鍬形蟲
大部分鍬形蟲繁殖,要挑選合適的產木,然後事先放水裡泡24小時,再陰涼處立著稍微陰乾一點。具體泡水的時間,根據產木的軟硬程度而定,原則是吸飽水就算泡好了。
產木
接著選擇合適的發酵木屑,壓入容器底部,用整理箱即可繁殖甲蟲:
擺放好微溼的發酵木屑:
再鋪上鬆軟木屑,輕輕壓平即可,洞是原本就有的:
最後依次鋪上樹皮樹葉昆蟲果凍,放入成蟲即可。
鍬形蟲一般繁殖的溫度是20~24℃,不能高於30攝氏度。
這是幾年前養的呢,現在都找不到了。
以前還有紅雙鉤,當時沒有溫控,夏天天天30度以上,哎。
紅雙鉤
繁殖兜花臂的時候,2-4周將產房倒扣在桌子上,就能輕鬆採集卵。因為繁殖兜花臂只需要木屑,採集卵的時候沒有其他障礙物。繁殖鍬形蟲的時候,因為有產卵木,採卵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開挖太早容易遺漏卵、捏爆卵、或者連是否產卵都判斷失誤。
如何判斷鍬形蟲是否產卵呢?首先要確定公母足夠成熟、且交配成功,然後觀察產房。
如圖,很直接地看到母蟲在咬產木,這種情況下產卵成功的機率很大:
這些白色的木屑部分,與周圍褐色發酵木屑明顯不一樣,就是母蟲咬產木咬出來的,也說明產卵成功的機率很大:
圖片50>
這些木屑,均勻細膩,就是裡面的卵已經孵化成幼蟲,被幼蟲在進食時擠出來產木碎屑:
同理,這根產木裡也有幼蟲:
取出木頭。一條白胖胖的幼蟲~~
容器底部,也都是幼蟲~
無比精彩刺激的產房開挖。~
這些是越南扁鍬形蟲。國內第一批越南扁吧。
國內第一批穆浩特鬼豔鍬形蟲幼蟲。
穆浩特鬼豔鍬形蟲
甲蟲飼育時的病蟲害,有木屑感染了蚯蚓,木蚋。蟲身上感染了蟎蟲,黑斑病,木屑有蚯蚓的話,要及時換新的木屑,不然蚯蚓會加速木屑腐朽,成為對甲蟲沒有營養的爛泥,並且蚯蚓會破壞甲蟲的蛹室,導致甲蟲羽化失敗,非常可惡。
木蚋的防治剛才說過了。
甲蟲身上有蟎蟲的話,分為兩類。一類白色的蟎蟲,數量少,對人對甲蟲沒有危害。只是把甲蟲幼蟲當做交通工具。第二類紅色的蟎蟲,密密麻麻得聚集在甲蟲身上或者口器附近,會傷害幼蟲健康。這兩種蟎蟲可以採取更換食材,並且在水龍頭底下衝洗幼蟲的辦法去除。
孔夫子鋸鍬形蟲,中國最長的鍬形蟲品種,產於湖南,浙江,福建,廣西,海南等地。
孔夫子鋸鍬形蟲
高砂鋸鍬形蟲,臺灣特有種。大顎向下彎曲,很酷~
高砂鋸鍬形蟲
澳洲產的彩虹鍬形蟲。多誇一句都是廢話!太漂亮了!
彩虹鍬形蟲
黃金鹿角鍬形蟲,每年必養的品種~
黃金鹿角鍬形蟲
美它利佛細身赤鍬形蟲,每年必養!
美它利佛細身赤鍬形蟲
玻利菲夢斯花金龜母蟲,產於非洲,美麗的中型金龜。
玻利菲夢斯花金龜母蟲
綠色系的彩虹鍬形蟲。
綠色系的彩虹鍬形蟲
再來一波酷酷的姬兜蟲。姬兜蟲產於東南亞,是東南亞最普遍的兜蟲,亞種眾多,飼育簡單。
首先就是渾身布滿絨毛的菲律賓鬃毛姬兜。
清邁產的泰國姬兜。
這幾天剛羽化的爪哇姬兜。
東南亞的姬兜都是長角大個體居多。
雲南產的喜馬拉雅姬兜,簡直慘不忍睹。難道國產姬兜就這樣淪陷了嗎?
還好,還有紅河哈尼姬兜,算是國產姬兜中體型最大最美的品種了。
我似乎找到了格雷莉花金龜的最美拍法。
對此毫無抵抗力的血紅兩點赤鋸鍬形蟲。
兩點赤鍬形蟲,好生好養又好看,顏色豐富,收集起來也很精彩。
兩點赤鋸鍬形蟲緬甸亞種,可惜斷種了。
北京產的兩點赤鋸鍬。
美麗的印尼兩點赤鋸鍬。
玩產地很有意思,我已經走火入魔了。從左往右:依次是北京產/緬甸產/湖南產/雲南產。
奄美鋸鍬~大顎彎曲弧度誇張,產自日本奄美島,非常受歡迎的鋸鍬。等著今年羽化咯~
強迫症患者。一個角度要拍上好幾遍,其實每次都差不多,基本沒差別~
不過主要原因是它們太美了,拍不夠~~
好了,關於今天的課程,大致內容就講完了。接下來大家有什麼問題,我一一解答。
問:木屑應該怎麼發酵?
答:木屑發酵一言難盡。簡單的說,就是找到合適的闊葉木生木屑,然後加入麵粉,麥麩等添加劑。調整溼度,經常堆翻,保持氧氣充足,1-3個月,根據氣溫而定,即可發好。
問:一般會選擇什麼樣的木材?
答:純的闊葉木生木屑。
問:我是用半發酵木屑。。。
答:沒有什么半發酵木屑,正確的說法是偏生的發酵木屑。半發酵就是沒發酵好,養蟲要被燻死了,或者缺氧而死。
問:為什麼幼蟲要挖出來?
答:要挖出來,分盒飼養。
問:關於木屑中有蚯蚓,是發酵的時候被產卵了吧?
答:是的,發酵木屑時,如果在戶外堆翻,容易有蚯蚓鑽進來產卵。很可惡。
問:變成成蟲後能活多久?
答:一般甲蟲是3~10個月壽命。
問:網購甲蟲,買的時候是卵嗎?
答:chengc he youc 居多。
問:一般成蟲大概能活多久?
答:總的來說是3~10個月左右,有些長的3年左右。這種中國大鍬形蟲 就可以活三年左右。
問:某種甲蟲繁殖多了會賣嗎?
答:當然會的呢,牧野有淘寶店啊,搜索牧野蟲社。
問:飛來飛去的怎麼辦?
答:都關在盒子裡的呢。
問:我以為是一對一對的養。
答:一公一母需要繁殖的時候放一起幾天即可 不建議經常放一起。
問:甲蟲不會有基因缺陷阿?有沒有混血出來過奇特的花紋?
答: 怎麼講呢?恩,會有這個情況的,雌雄同體,也會有的。
問:甲蟲有雌雄同體的???
答:是的呢,不能繁殖的。
問:會不會更漂亮?
答:是的,比較稀有,有收藏價值
問:每天依次照顧一遍就到下午了?
答:甲蟲成蟲3天左右換一下食物,幼蟲2-3個月換一次食物。平時還是比較閒的,而且拖延症發作的話,就更懶了。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分享自然筆記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