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蟲微視界】是一檔甲蟲微距攝影特輯,拍攝的主要對象是兜蟲、鍬形蟲、花金龜等鞘翅目昆蟲,除此之外也對每期拍攝的對象做了簡單的科普介紹,旨在向大眾展現甲蟲之美以及相關的小知識,也為大家分享拍攝參數,標本製作等相關信息。
拌木屑、做產房、做蛹室、換果凍、壓土換土……這些瑣事都成了各位蟲友的日常任務。
回過頭來想想,除了在意是否羽化成功?體長是否合格?顏色是否好看外,好像很少有時間來仔細觀察這些我們細心照料的蟲主子們呢!
現在,來和牧野蟲社不務正業的設計師楊小億一起進入【甲蟲微視界】吧!
👉【甲蟲微視界】甲蟲周刊第一期(1~7篇)
第八篇:卡拉茲長角花金龜
(點擊文章圖片可欣賞高清美圖)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花金龜亞科
屬:Mecynorhina
種:kraatzi
二名法:Mecynorhina kraatzi kraatzi ( Moser, 1905 )
中文名:卡拉茲長角花金龜
產 地:非洲 · 喀麥隆
本物種共有兩個亞種:Mecynorhina kraatzi kraatzi、Mecynorhina kraatzi marlenae;
①長角花金龜屬除卡拉茲長角花金龜外還有9個種:哈瑞斯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harrisi)、薩維吉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savagei)、姆肯基亞角花金龜(Mecynorhina mukengiana)、歐貝魯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oberthuri)、帕瑟裡尼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psserinii)、多音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polyphemus)、塔佛尼爾斯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taverniersi)、土瓜達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torquata)、烏幹達長角花金龜(Mecynorhina ugandaensis)。
※(①信息來源:《The Book Of Beetles》,其中部分種類中文名改為了飼育者常用名)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英俊的側臉
▲頭部特寫
▲修長筆直的頭角
▲腹面特寫
▲非常具有非洲風味的背鞘花紋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飼育者:坂本匡史(Sakamoto Masashi)
標本提供:楊 煥
審查校對:楊 煥
文案編輯:楊小億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八期,感謝蟲友楊煥同學提供標本,卡拉茲長角花金龜與薩維吉長角花金龜比較相似,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胸背板的花紋。
▼薩維吉長角花金龜
▲ 圖片來源:https://blogimg.goo.ne.jp
第九篇:黃金鹿角鍬形蟲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鍬形蟲科
屬:Rhaetulus
種:crenatus rubrifemoratus
二名法:①Rhaetulus crenatus rubrifemoratus(Nagai,2000)
中文名:黃金鹿角鍬形蟲(② 鹿角鍬華南亞種)
產 地:③中國 · 華南地區(福建、湖南、江西、貴州、廣西、廣東、海南)
※ ①、②、③信息來源《中華鍬甲II》[ 黃灝、陳常卿 著 ]
①本物種雄蟲腿節紅色而鞘翅多為黑色,但在產自廣東,海南的標本中偶爾能見到鞘翅上帶少量紅斑的個體。而廣西大瑤山的種群則在鞘翅顏色及大顎形狀上形成了從這個亞種到越南亞種的過渡狀態。(本次專輯的標本產自廣西大瑤山)
※ ①信息來源《中華鍬甲II》[ 黃灝、陳常卿 著 ]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英俊的側臉
▲滴溜圓閃閃亮的大眼睛
▲頭部特寫
▲帥氣的大顎特寫
▲腹面特寫
▲亮黃色的腿節
▲口器特寫
▲質感十足的背鞘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飼育者:牧野蟲社
標本製作:楊小億
審查校對:楊 煥
文案編輯:楊小億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九期,黃金鹿角鍬形蟲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物種,與其類似的比較著名的品種還有雲頂鹿角鍬形蟲,相比黃金鹿角鍬形蟲來說其體型也更大,產自馬來西亞雲頂高原以及東南半島其他區域。
▼
▲ 圖片來源:www.coleoptera-atlas.com
第十篇:帝王鬼豔鍬形蟲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鍬形蟲科
屬:Odontolabis
種:※Odontolabis imperialis imperialis或komorii
二名法:※Odontolabis imperialis imperialis或komorii
※ 本標本亞種存疑,本人無法確定是指名亞種還是komorii亞種
中文名:帝王鬼豔鍬形蟲(紅腿鬼豔鍬形蟲)
產 地:菲律賓巴拉望島、婆羅洲
本物種分為兩個亞種,分別是產自婆羅洲的指名亞種Odontolabis imperialis imperialis,以及產自菲律賓巴拉望島的亞種Odontolabis imperialis komorii;
另有一種產自印度南部的名為「霸王鬼豔鍬形蟲」Odontolabis burmeisteri,名稱相似卻完全不是同一物種。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英俊的側臉
▲被頭殼分隔開的大眼睛
▲頭部特寫
▲大顎特寫
▲腹面特寫
▲暗紅色的腿節
▲漆黑閃亮的背鞘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標本製作:楊小億
審查校對:楊 煥
文案編輯:楊小億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十期,特意選擇了「帝王鬼豔」這個擁有霸氣名稱的甲蟲來做此次特輯,在此感謝大家的支持,為了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到甲蟲的魅力,歡迎大家多多轉發!楊小億在此代表牧野蟲社的小夥伴和甲蟲們拜謝大家!
第十一篇:高加索南洋大兜蟲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兜蟲亞科
屬:Chalcosoma
種:※caucasus
二名法:※Chalcosoma caucasus(Hope,1837)
※ C.caucasus近年來被正名為C.chiron,因為早在1789年已經有科學家以C.chiron發表這隻蟲,不過由於C.caucasus已經用了兩百年,所以很多人還是習慣使用C.caucasus。(信息來源《沉醉兜鍬》)
中文名:高加索南洋大兜蟲
產 地:東南亞
①本物種拉丁文學名在希臘語中「chalco」是「青銅」的意思,「soma」是「身體」的意思,組合起來「Chalcosoma」就是「青銅色身體」的意思;
②Chalcosoma屬分為四種,分別為高加索南洋大兜蟲「C.caucasus 」、婆羅洲南洋大兜蟲「C.moellenkampi 」、阿特拉斯南洋大兜蟲「C.Atlas 」、安格尼斯南洋大兜「C.engganensis」。
※ ①、②信息來源:《沉醉兜鍬》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英俊的側臉
▲滴溜圓閃閃亮的大眼睛
▲頭部特寫
▲腹面特寫
▲青銅色的鞘翅
▲口器特寫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標本製作:楊小億
資料整理:小 魚
文案編輯:楊小億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十一期,本期所使用的標本產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野生個體,體長99mm。過於南洋大兜蟲不同種的簡易區分發請參看下圖:
第十二篇:印尼金鍬形蟲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鍬形蟲亞科
屬:Lamprima
種:adolphinae
二名法:Lamprima adolphinae (Gestro,1875)
中文名:印尼金鍬形蟲(巴布亞金鍬形蟲)
產 地:印度尼西亞 · 紐幾內亞島 及 巴布亞紐幾內亞
本物種體色變化較多,常見的有古銅色、金綠色、藍色等,通過廣大飼育者的培育目前也有比較稀有的紫紅色體色的公蟲;
①產自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島納比雷(Nabire)的個體多為黑銅色,可以說是看起來最「髒」的印尼金鍬形蟲。
※ ①信息來源:《蟲志:豔麗甲蟲特集》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彎曲的大顎、英俊的側臉
▲滴溜圓閃閃亮的大眼睛,古銅色的甲殼
▲頭部特寫
▲腹面特寫
▲不同光線下絢麗多變的鞘翅
▲大顎特寫
▲母蟲俯視圖
▲公母蟲體型對比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飼 育 者:楊小億
標本製作:楊小億
文案編輯:楊小億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十二期,印尼金鍬形蟲在野外喜歡聚集在田野間隨處可見的菊科植物——昭和草上。雄性個體有一種可以切斷昭和草莖的工具,那就是大顎及生長在前肢上的扇形附屬物,首先用大顎把莖夾住,接著在利用前肢上的扇形附生物將莖切斷,從而可以吮吸從缺口處流出的汁液。
雄性前肢扇形附生物特寫▼
▲昭和草
※「令人驚訝得是,被切成薄片的昭和草莖,平均厚度僅為0.37cm,而且每一片的厚度都非常接近,緊密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信息來源:摘抄改編自《蟲志:豔麗甲蟲特集》
第十三篇:烏幹達花金龜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花金龜亞科
屬:Mecynorhina
種:torquata ugandensis
二名法:Mecynorhina torquata ugandensis (Moser,1907)
中文名:烏幹達花金龜
產 地:非洲 · 剛果、喀麥隆、烏幹達等國家
①本物種前胸背板及鞘翅上的白色斑紋由大量緊密排列的微細絨毛組成,水溼後因絨毛倒伏漫反射減弱而變得灰暗;無白色斑紋被覆的部分呈現內部色素色,水溼後更易顯色而變得鮮豔。
※ ①摘抄整理自公眾號:蟲匠 原創文章《烏幹達花金龜的花紋與色系》
)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英俊的側臉
▲滴溜圓閃閃亮的大眼睛
▲頭部特寫
▲腹面特寫
▲天鵝絨般細密絨毛的甲殼
▲頭角特寫
▲布滿鋸齒的前肢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飼 育 者:牧野蟲社
標本製作:楊小億
文案編輯:楊小億
審核校對:方 瀟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十三期,關於烏幹達花金龜的飼育經驗及相關研究,在此向大家推薦公眾號:蟲匠(ID:Dr-ChongJiang),其中的文章大多是作者方瀟在長期的烏幹達花金龜飼育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和個人研究,非常具有指導和啟發意義!
第十四篇:日本深山鍬形蟲
物種簡介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 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 有翅亞綱
目:鞘翅目 / 多食亞目
科:金龜總科 / 鍬形蟲亞科
屬:Lucanus
種:maculifemoratus maculiffemoratus
二名法:Lucanus maculifemoratus maculiffemoratus
中文名:日本深山鍬形蟲
產 地:日本
本物種頭部、前胸背板及鞘翅上的金色絨毛會被硬物刮擦或爭鬥中逐漸脫落;
本物種與斑股深山鍬形蟲外部形態比較相似,中國常見的斑股深山鍬形蟲為Lucanus dybowski dybowski(斑股深山鍬形蟲指名亞種)、臺灣省出產的Lucanus dybowski taiwanus(高砂深山鍬形蟲)以及四川出產的Lucanus dybowski lhasaensis(班股深山鍬形蟲四川亞種),而來自日本的Lucanus maculifemoratus與中國的maculifemoratus在生殖器上有相當大的差異。
微視界
▲俯視圖
▲腹面圖
▲側視圖
▲正視圖
▲後視圖
▲英俊的側臉
▲細密的金色戎毛圍繞著閃閃亮的大眼睛
▲頭部特寫
▲腹面特寫
▲全身布滿了細密的金色絨毛
▲大顎特寫
拍攝信息
拍 攝 者:楊小億
照片後期:楊小億
採 集 者:楊 煥
標本製作:楊小億
文案編輯:楊小億
審核校對:楊 煥
專輯策劃:楊小億
※ 此篇為【甲蟲微視界】專輯第十四期,本標本由蟲友楊煥採集於日本北海道札幌,因為是野生蟲,故該標本身體上有戰損痕跡,絨毛也有所脫落。
鍬形蟲的分類博大精深,本人在編輯本期的時候單就該物種的名稱和分布情況就修改了4-5次,翻閱了各類資料,也啃了一些英文文獻,詢問了一些蟲友,才最終戰戰兢兢將其稱之為「日本深山鍬形蟲」如有爭議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本文已授權《rlyl的自然世界》獨家發布,其他任何媒體平臺未經本人書面授權,不可擅自轉載發布,謝謝您的合作與理解。
歡迎【牧野蟲社】的楊小億同學為我們帶來一場甲蟲的視覺盛宴!敬請關注由【rlyl的自然世界】&【牧野蟲社】推出的【甲蟲微視界】欄目!From:牧野蟲社(ID:muyebeetles)
Author:楊小億
Editor:rlyl
📖延伸閱讀:
【甲蟲微視界】新年新氣象的甲蟲周刊第一期(1~7篇)(高清大圖多圖預警)
震驚!聽說有人喜歡大力小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