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知名編劇、製片人梁振華|影視繁榮與「編劇困境」

2020-12-19 環球網

本報記者 牛小曼

近期,某節目中一部短片結尾字幕中出現了「副編劇」一職,造成了很大爭議。造成爭議的原因在於編劇這個職業作為創造性勞動,通常只有「總編劇」「聯合編劇」的區分,但沒有「副編劇」這種職位高低上的差別。因此,「副編劇」到底是參與撰寫業務,還是作為「編劇助理」負責周邊事務工作,外界不得而知。從業者更為關心的是:「副編劇們」對作品有沒有署名權和著作權?

近年來在國內影視產業繁榮發展的背景下,也爆出編劇欠薪、被剝奪署名權等爭議事件,國內編劇遭遇的困境並非個例。好萊塢工業體系雖相對成熟,但多年來也是在編劇從業者的不斷爭取中逐步完善。本周,《環球時報》記者對知名編劇、製片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梁振華進行了專訪。採訪中,梁振華向《環球時報》記者解讀了編劇行業,也分享了他對於編劇人才培養的一些看法。

編劇室」內有多種分工

環球時報:對於編劇行業的不同分工和職能,您能不能給我們普通讀者介紹一下?

梁振華:編劇就是為影像去編寫故事的人。編劇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從文字到影像這一層的工作,提供了一個文本的基礎。而從分工和職能上來區分編劇的話,一般有獨立編劇和聯合編劇。如果從選題到創意到具體的寫作,到最後一輪輪的修改,都由一個編劇去完成,那他是當之無愧的獨立編劇。在以前,比較主要的是獨立編劇的形式,當時很多編劇都是獨立去完成一部作品。像我們這些職業編劇,有一些作品是獨立編劇,有一些是合作編劇或者是聯合編劇。其中有種種原因,要麼是因為項目需要彼此協助,把編劇們的能力、知識、才華進行聯手,達到互補共贏的效果;要麼是因為時間緊、任務重。當然也有題材的原因,某些特定題材需要把很多人的智力和才華去疊加。

因此,聯合編劇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客觀原因。因為這樣一些客觀原因,需要編劇用聯合的方式來作業去完成。聯合方式又分為幾種,有一種是大家並列的聯合編劇,這幾個人都是對等關係,但是署名的前後由貢獻度來決定。雖然貢獻度有客觀標準也有主觀標準,但大家只要熟悉這個工作、經歷了項目的全程,哪位編劇對項目的創造性和貢獻度最大,通常得出的結論是比較客觀的。

總編劇和編劇的關係通常是「1配N」。真正的總編劇是對這個項目主體的立意,從形式結構到主題表達,到藝術風格,到最後成品的質量,他負責核心,項目因他而始因他而終,因他而生因他而起。他帶領下面若干個編劇進行分工合作,為了突出這個核心,並沒有以聯合的方式去呈現,因而專門把他突出成為總編劇。不管是獨立編劇還是聯合編劇,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只是分工合作方式不一樣。

環球時報:像《在一起》這部劇,屬於是聯合編劇嗎?

梁振華:《在一起》比較特殊,是個個例,這部劇作為時代報告劇,是系列劇,十個單元都不一樣。每一個單元裡邊,都是獨立編劇。對系列劇的單元而言,我們幾個人基本都是獨立編劇,但放在一個大的時代報告劇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編劇。我們的地位和貢獻都是對等的,因為每個人都要對他的單元負責。

環球時報:您最近是否聽過副編劇這個概念?我們應如何理解影視行業出現的這種情況?

梁振華:我做這麼多年編劇了,『副編劇』的稱謂,頭一次聽聞。影視行業中,「副」字帶有一定的技術性,類似於助手性質,比如副導演——執行意味相對比較強。「副編劇」這個詞語出來,引起一些職業編劇的議論最大的原因,我認為是在於這個「副」字,有可能是某些帶有創造性的編劇的主體地位受到動搖或者質疑的一種憂慮。

修煉「內功」也很重要

環球時報:近年來國內編劇行業亂象比較多,在您看來,我們中國編劇行業最大的困境和問題是什麼?怎麼來解決?

梁振華:我覺得困境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內部,一方面是外部。首先從內部也就是編劇自身的修養來看,一些編劇的藝術修養、市場意識有提升空間。在無法改變外部環境時,要把自己的內功、修養打磨得越來越好。如今行業的環境在一步一步的改善,尊重創作的風氣比以前要好一些,越這樣我們越覺得,只要是一顆金子,真的是有發光的那一天的。所以做好自己,從自律開始。

從外部環境來看,整個行業和市場要做到真正地「尊重編劇」,應該落實到對文本和創作的支持、鼓勵和扶持等實際行動中,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好編劇和好劇本需要整個社會的大片土壤去共同發掘,當下市場亂象是創作者和創作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反而有很多經營家用營銷思維而不是藝術審美思維奪取大眾的目光,真正的創作卻變成可有可無的裝飾。尊重編劇,是要共同把創作、把對好作品的尊重,變成一種意識,植根在我們行業邏輯中,這樣編劇生態才會有好的發展。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資本介入與編劇創作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調和?

梁振華:好的作品與資本之間並未存在矛盾,不需要調和。照搬、跟風是一種典型的市場思維,某個作品火了,就按照它的公式去做,但這種方式做出來的作品成功率很低。所以好的作品,恰恰是新鮮的創意和高級的審美共同造成的,不是資本製造出來的。有些人拿著資本思維,片面地理解了資本思維,以為它是複製和規模生產,而這恰恰偏離了我們整個行業最需要的創新和原創性。作品中表達出來的原創性和高級審美正是這個行業前進的動力。

環球時報:雖然沒有矛盾,但是肯定在流程當中有一些問題,是否需要一個特定的部門或者是協會、組織來解決呢?

梁振華第一,應該是有規範的制度,對違反規則的人進行警示。第二,行業內部要形成強大的共識。我們不僅是團結,還是基於專業層面上的團結。只有真正做到了專業性,才是完成了一個編劇的本質。我們現在有編劇工作委員會,也有電視劇的維權協會,還有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下面的青年工作委員會,他們都有一定維權的職能。

環球時報:中國編劇行業和好萊塢工業體系有什麼區別呢?我們能借鑑他們工業流程嗎?

梁振華:他們的行業工會的引導力和影響力都比我們大很多。我們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行業工會,就會對我們行業內外的不正之風進行抵制。我們當然希望會有這樣的行業協會出現,希望在未來,有這樣一個行業工會能夠幫助我們去處理解決一些行業問題。

人才培養要實踐錘鍊

環球時報:您作為北師大文學院的教授,在編劇人才培養這方面,您覺得目前國內的現狀是什麼?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青年編劇的水平?能否給行業中的晚輩一些建議?

梁振華:編劇的培養與傳統的文學教育體系有一定的區別。在除了完成一些基礎性學科的講授學習之外,太需要來自實踐領域裡面的錘鍊了,但是在很多高校裡,編劇體系的教學跟影視行業裡面的實踐脫鉤比較嚴重。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希望研習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同學,到了大三就去跟社會實踐對接,不管是跟編劇團隊還是影視企業,讓他們到第一線去看、去聽、去學習、去實踐,就知道一個劇本離它成為被拍成片子的劇本到底有多遠,需要知道一個劇本需要具備哪些全方位的素質。

二是,建議業內非常有成就的編劇,能夠以客座的身份,大量地進入校園。到校園裡,把他所有經驗現身說法給到學生們,挑選有天賦的學生作為徒弟。因為我所知道的很多編劇都是因為學徒制而成功的。讓學生在團隊裡跟著成熟的編劇老師一直摸爬滾打,被手把手地教學,一部戲一部戲地跟,才有可能在一定的時間內,錘鍊出一個編劇所要的素質。如果一味地用規範的方式去照本宣科,更多的是培養了研究者,而在實踐領域裡面是有一定經驗的欠缺的。我希望學校的政策制定者,可以幫助學生真正地走出校園。

相關焦點

  • 專訪編劇梁振華|《澳門人家》:有信,有心,有信心
    源丨編劇幫文丨居澄妙書「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整部劇的終極意指表達,『有信,有心,有信心』再合適不過了。」面對記者的提問,現實題材大劇《澳門人家》總編劇梁振華如是說。近兩年,在國家廣電總局提倡「小正大」,鼓勵「小人物、大主題、主旋律」的現實題材劇集以及古裝劇市場遇冷的環境下,獻禮劇逐漸成為當前國劇市場的重中之重。
  • 訪《怪你過分美麗》總製片人梁振華:網劇的「自白」
    寫自己,拍自己,正如該劇總製片人兼藝術總監梁振華在接受專訪時所坦露的,「這一題材給了我們太多想表達的衝動」,它更像是一次有感而發的「自白」,既有行業中問題的暴露,也有創作者自覺的反思。作為著名編劇和製片人,梁振華改編過的題材很豐富,但從個人風格喜好來看,他更傾向於選擇現實題材,因為在字裡行間,能夠找到更多想要表達的、引起共鳴的、激發創作欲望的空間。 在梁振華看來,今天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改編火熱,是創作者和市場的共同選擇。「也就是說,當仙俠、玄幻、盜墓等題材被過度開發之後,現實題材作品反倒成了稀缺作品。
  • 專訪《怪你》總製片人梁振華:不甜寵不撒糖,也有活下去的權利
    6月19日,在蘋果社區二十二院街的「青春你好」,超級網劇《怪你過分美麗》總製片人之一梁振華接受了麻辣魚的專訪。他說:「靠手藝和誠意,即使不撒糖,不甜寵,也還有活下來的可能和權利。」我帶著幾位編劇,和導演、策劃、平臺製片人一輪輪討論,一場一場戲摸爬滾打,一直到殺青前三天,才完成最後一場戲的修定。」梁振華坦言,這一次,真的是把團隊對行業的認識,以及我們的戲劇手段,做了儘可能最大程度的體現。在這個題材上面,但凡我們能夠做到的,或者不能做到的,應該說都盡了全力。
  • 《澳門人家》開機 編劇梁振華緊扣民生倫理書寫時代
    近日,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製作,梁振華總編劇和監製,劉逢聲導演,任達華、董潔、柯藍、江珊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題材大劇《澳門人家》在廣東中山市正式開機。《澳門人家》劇本由著名編劇梁振華博士操刀,擁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眾多頭銜的他,從一個小家中家庭成員間的命運糾葛和情感羈絆著手,在紅塵煙火間訴說了澳門和大陸之間割不斷的血脈親情。以普通人的視角折射出時代巨變裡的眾生相,是梁振華編劇作品的一貫風格。
  • 專訪《怪你》總製片人梁振華:不甜寵不撒糖,也有活下去的權利
    6月19日,在蘋果社區二十二院街的「青春你好」,超級網劇《怪你過分美麗》總製片人之一梁振華接受了麻辣魚的專訪。他說:「靠手藝和誠意,即使不撒糖,不甜寵,也還有活下來的可能和權利。」 懸浮,就是大家對中國行業劇的基本認知,無論打官司,還是賣房子。行業劇難拍,而拍反映貴圈的職場劇就更難了。弄得不好就會砸鍋,丟了製作人的一世英名。
  • 專訪|總製片人、編劇上丁
    該劇不僅是中國首部展示高鐵發展的史詩巨作,也是製片人、編劇上丁繼《蘭桐花開》後的又一現實主義力作。再次創作現實主義題材,作為本劇的總製片人和編劇上丁興致勃勃。她坦言,現在不能親自動筆寫劇本的製片人是不合格的,雖然從未將自己定型為專寫哪一類題材的編劇,但對現實主義題材的確是情有獨鍾,「現實主義裡的好多東西都是我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所以有更深刻的感受。」
  • 時代,就是每一個生動的人:專訪《澳門人家》總編劇梁振華
    這種通過微小的民生視角,以小人物架構大時代的思路深刻觸動了他,啟發了《澳門人家》的創作,也堅定了梁振華想找任達華飾演男主角的想法。在當前泛娛樂化、流量盛行的背景下,傳遞家國情懷的主旋律作品,似乎與影視發展的大格局不相匹配,較難抓取年輕人群的注意力。而對此問題,作為一名職業編劇的梁振華,也有自己的看法。
  • 從一次觸及靈魂的刺激到初心榜年度青年人物,梁振華五年心路復盤
    「這是一個製片人的獎項,我不斷地提醒自己,其實我的身份是一個編劇。為什麼要當製片人?想來想去有一個理由說服了我自己,願意為作品負更多的責任,從第一個字開始,一直到它播出。」在頒獎現場,梁振華這樣解釋自己的角色轉換。
  • 劇本創作方法和技巧:宋方金、餘飛等知名編劇為您受業解惑-影視編劇培訓班
    主講人:徐速《穿越火線》編劇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劇創作專業,代表作有超級網劇《穿越火線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北京市電影家協會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第六屆北京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17年獲新媒體「編劇幫」授予「年度編劇行業貢獻」獎。2018年4月,被國家廣電總局旗下《電視指南》雜誌選入「中國百位影視藝匠」。1997年入行至今,參與過數十部劇本的策劃和創作,成功拍攝並播出的有二十餘部。
  • 【鷹眼頭條】專訪《春天裡》總編劇梁振華:他們的故事,是喧騰時代的那一抹鄉愁
    在著名編劇梁振華看來,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在影視創作領域遺漏掉這個群體是件相當令人唏噓的事情。好在如今,這個遺憾得到了彌補。一部講述進城務工人員奮鬥創作的溫暖現實主義作品《春天裡》於前段時間上星央視一套黃金檔,該劇由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半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軼嘉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南通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製作,導演王飛、編劇梁振華、實力派演員谷智鑫、王力可等集結成一支實力派主創班底,生動刻畫了中國億萬建築民工的奮鬥歷程
  • 高超:不愛曬娃的大學老師不是好編劇
    現籤約編劇 150 多位,代理原創項目 70 多個,長期合作製作公司超過 30 家,已經成為國內最為專業的編劇經紀公司。相關閱讀>關於編劇這群人,他們有話說>不止服務特殊,而且獨具溫度 | 專訪如戲掌柜朱博文如戲·故事+
  • 國內知名編劇與影視公司漸成「捆綁合作」
    國內影視公司與編劇的合作形式大致分為幾種: 1、 國內知名老牌編劇會帶著自己已成熟的作品找到影視製作公司合作,但一般都偏向於國有企業或頭部民營製作公司。例如高滿堂、劉和平經常與山影合作,而王麗萍則多次為華錄百納供稿。
  • 專訪編劇海飛丨「海飛諜戰世界」將實現IP與影視的雙向聯動
    作家與編劇的雙重身份從小說轉型做影視的作家不在少數,但海飛卻將兩種身份駕馭地靈活自如。在我看來,劇本創作更難,小說創作是一個人的創造,但劇本創作卻需要和製片人、導演溝通,還要考慮到審查的問題。」而需要重新創造的,是故事橋段的延伸,同一個作者創造的小說和影視,其實也相當於原創了。」在海飛看來,融媒體時代下IP與影視的聯動是文學界的必然發展方向,也是作家、文學家、影視從業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 《孫老倔的幸福生活》編劇娟子專訪:我做編劇全家人支持(第439期)
    編劇幫獨家專訪:斯想/採編 | 新劇、新電影編劇採訪請聯繫gangqinshi001導語:一個樂天派的女編劇
  • 《誤殺》編劇楊薇薇專訪 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交流經驗
    9月下旬,由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組織籌備,第五期「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在吳天明導演的祖籍山東濟南市萊蕪區舉行,近兩百名青年編劇集結在這裡交流學習。  此次研習班為期一周,除了陳文貴、劉浩良、劉震雲、述平、汪海林5位業界知名編劇、作家作為主講導師外,兩位女性編劇楊薇薇、潘依然作為客座嘉賓,在同大家交流互動時也收穫了頗多掌聲。
  • 專訪軍旅作家、編劇周振天——軍事題材影視創作一線「老兵」的自我修養
    三十九載戎裝歲月,三十九部影視作品,縱觀軍旅作家、編劇周振天的創作生涯,大致因創作題材的不同可劃分為三類,第一類即當代軍旅題材,如電視劇《潮起潮落》《驅逐艦艦長》《波濤洶湧》《艦在亞丁灣》《水兵俱樂部》等;第二類即革命歷史題材,如電視劇《我的故鄉晉察冀》《洪湖赤衛隊》《我的青春在延安》《韶山情》等;第三類即近代史題材作品,如電視劇《神醫喜來樂》《玉碎》《小站風雲》《護國大將軍》《張伯苓
  • 網文作家對話影視編劇:IP改編的陣痛與成長
    網文作家「天下歸元」親眼見證IP在影視行業的壯大,2014年她筆下的《扶搖皇后》正式傳出改編影視劇的消息,她自己也作為編劇參與過影視劇《凰權》的創作。但是編劇工作只進行了一大半,她就重新回歸了寫小說的行列。「自己想得太簡單了,電影不是導演說了算,也不是編劇說了算,最後出現的作品,還是和自己想像中不太一樣。」
  • 全能的電視人-編劇/製片人/藝術總監 張建強
    張建強,中國廣播電視界公認的全能電視人,擔任編劇、製片人、藝術總監,多年的歷練讓其在業內收穫了廣泛的影響力,成為了中國廣播電視界公認的領軍人物。張建強擔任電視劇《希望使命》的製片人。《希望使命》是劉國彤執導的抗戰劇,由茅子俊、林源、童苡萱領銜主演 。
  • 中藝博悅榮獲「第二屆編劇嘉年華」年度關注編劇公司
    本次行業大會聚焦編劇垂直領域,將所有的光芒都獻給編劇。編劇劉毅、李剛、康麗雯、王志軍、袁克平、唐堯、張萊、王之理、韓家女、鍾偉、倪駿、冉甲男、郎雁平、楊宏偉、劉成龍、趙夏盈、孟揚、小吉祥天、王軍、韓辰辰、孟婕、蘇亮、周榮揚、蘇潤娟、許芃芃、劉松寰,導演王小列、梁明、林楠、文牧野、算,演員王茜、範明,製作人周亞平、梁振華、吳玉江
  • 第29屆華鼎獎 梁振華《澳門人家》獲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
    當晚,本屆華鼎獎各項大獎揭曉,其中由著名編劇梁振華創作的《澳門人家》不僅在當晚獲得「澳門回歸20周年特別獎」,梁振華更是藉此獲得「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及「澳淶塢全國十佳電視劇編劇」雙料榮譽。第29屆華鼎獎召開 梁振華獲「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大名鼎鼎,權威可信」,華鼎獎被譽為「老百姓口碑榮譽」,該獎項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影視作品及優秀的演藝工作者,該獎成為全球最受注目的演藝人口碑榮譽獎項和公眾人物崇高的榮譽指標,對華人的演藝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有信,有心,有信心」,是《澳門人家》「梁記餅店」百年堅持的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