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日本的花札嗎?它經常出現在日本的電視劇和動漫當中,如《花牌情緣》。花札還有很多別名,比如花牌、花歌留多、花鬥等等,是一種古老的日本紙牌遊戲。
對於日本人來說,在逢年過節家人聚會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會玩這種傳統的遊戲。今天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花札的故事和它的玩法。
日本的紙牌遊戲起源於安土桃山時代,這種紙牌遊戲被稱為「かるた」(歌留多),源自葡萄牙語中的「carta」這個詞。後來這種紙牌開始在日本生產,叫做「天正札」,現在還有當時的紙牌保存下來,不過僅有一張。
紙牌遊戲傳到日本後,不僅貴族們愛玩,在民間也很快流行起來,甚至有人用紙牌遊戲賭博,因此在江戶時代,政府曾經多次頒布政令禁止紙牌遊戲。
但是每一次被禁止之後,民間就會改變牌面的設計來逃避禁令,據說花札就是在這種變化當中誕生的。到了明治中期以後,隨著花札買賣的解禁,花札開始流行起來。
老花札
現在花札的牌面設計以1~12月的代表性植物為主,每個月有4張。完整的一套花札包括:
20點(光)共5張,圖案是松上鶴、櫻上幕簾、芒上月、柳間小野道風、桐上鳳凰。
10點(タネ)共9張,圖案是鶯、杜鵑、八橋、蝶、豬、雁、杯、鹿、燕。
5點(短冊)共10張,圖案上都帶有短冊,包括赤短三張(紅色有字的短冊),沒有字的四張紅色短冊和三張青色短冊。
1點(カス)共24張,11月為1張,12月為3張,其他月份各有兩張,圖案上只有植物。
點數(分數)在術語中被稱為「文」。
花札的規則變化很多,但基本規則是相通的。通過不同的牌面組合,可得到不同的積分,稱為「役」,比如最強的花牌組合,就是得到整副牌中全部五張的20點牌,叫做「五光」,五光的點數是10分。其次就是得到除了柳間小野道風之外的四張20點牌,叫「四光」,點數是8分。不同的「役」的組合一共有20多種。
花札役(例)
花札如果是兩個人玩,被稱為「こいこい」,兩個人以上玩被稱為「花合わせ」,雙人玩法是最經典的。首先抽牌決定「親」和「子」,即莊家和閒家(月份在前的為莊家),由莊家先出牌。從第二局開始,就由前一局的勝者作為莊家先出牌,最終目的是要拿到更多的點數。
遊戲開始的時候,雙方各持八張牌在手上,桌上另有八張翻出的牌。輪到其中一個人的時候,就從手裡出一張牌,然後挑選出手上可以跟桌上月份相同的牌配對,如果有的話就可以吃回「一墩」,即拿回兩張牌,沒有的話就把牌放置到場上。
接下來從山牌中再抽出一張,用同樣的方式和場上的牌比對,同月份的必須要吃回,沒有的話牌就留在場上。然後就要看剛才吃回的牌是否可以組成役,決定是否要結束牌局。如果要結束牌局,就要喊停,如果要繼續,就要喊「こいこい」。
牌局結束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出牌的那方有權利結束牌局,並且可以計算所有得到的役。在牌局繼續之後,必須湊成新的役或者在原有的役上加一文,才能再次獲得喊停或者繼續的權利,否則剛才已經得到的役會被視為無效,所以喊停的時機就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第二種是雙方都把手上的牌出完,並且雙方最後一張牌都沒有成役,雙方就都不能計算役,本局算莊家獲勝,稱為「親権」。
最後一種是某方最後一張牌剛好吃成役,牌局強制結束,手上沒有牌的一方有計算役的權利。
牌局結束之後計算總點數,得分高的一方獲勝。
花札除了好玩之外,本身的圖案也是十分精美,代表著日本的傳統習俗和文化。花札上的圖案主要是在18世紀江戶時代完成的,以一種最有趣的方式把遊戲和日本的文化、風土人情結合到了一起,增加了花札本身的趣味性。
懂一些日語的朋友可能知道,花札對於日語也有影響,由花札產生了不少俗語。比如「鹿」這張牌,圖案是一隻回頭的鹿,仿佛在無視眼前的事物一般,又因為鹿這張牌的點數為10點,因此就誕生了「シカト」(鹿十點)這個詞,意為「無視」。
在玩花札的時候,不僅可以體驗遊戲的樂趣,還能了解日本的習俗,比如日本月份的別稱,是寓教於樂的好教材。對了,最後給大家講一個冷知識,日本有名的電子遊戲巨頭任天堂,最早就是靠製造花牌起家的哦。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