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你走後爸爸在家偷偷難受了一整天。」
「媽媽還說,不讓我告訴你。」
偶然聊起天,文的妹妹不小心說漏了嘴。
盯著妹妹打過來的那幾行字,不知怎的,文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
自從在外地工作以來,文鮮有時間回家。此次借年假時間,文回家待了幾天,父母張羅這、張羅那,儼然像接待一位許久未見的客人。
韓國疫情反彈。圖為在京畿道高陽市某會議中心內,人員需要通過移動測溫消毒通道,進行防疫檢查。中新社記者 曾鼐 攝
和其他父母一樣,文的父母也希望女兒能夠留在身邊。但從小到大,對於文的任何決定,父母總是無條件支持。畢業後,文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文的父母依然雙手支持女兒的選擇。
不過文知道,有很多情感,父母只是埋藏在心底。作為父母,他們不想給女兒壓力,希望女兒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生活。
離家前,父母不斷叮囑文,要照顧好自己。
「一定要注意防護。」
「想你的時候,我們就微信視頻。」
「你敞開吃飯就行,不管怎麼吃,你都吃不胖。」
......
常言道,兒行千裡母擔憂。以上故事只是父母牽掛孩子的一個側影。中國國內不同城市間造成的距離尚讓父母牽腸掛肚,國內外常相差萬裡之遙,國外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國內的父母更是為身在當地的孩子操碎了心。
今年3月起,隨著疫情在法國蔓延,依依(化名)的父母變得有些焦慮。
依依是家中獨女,自從她離開家出國讀大學,父母總感覺心裡有種別樣的滋味。用她母親的話說,「感覺丟了魂兒一樣。」
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依依的母親報了瑜伽班自娛自樂;雖然不在女兒身邊,但夫妻兩人看到公眾號上刊發關於生活、健康常識,及與當地相關的內容也常轉發給依依注意。
儘管隔著六七個小時的時差,依依的母親總是定好鬧鐘提醒,每天與女兒保持著視頻聯繫。
今年疫情發生後,懂事的依依常常「報喜不報憂」,但即便如此,夫妻兩人還是莫名擔心。
「不要亂跑。」「買東西儘量在網上定購。」「回到家一定要及時消毒。」......類似的叮囑,夫妻兩人不知重複了多少遍。母親生怕依依記不住,還總結整理了防疫小貼士,不間斷髮給她提醒。
當地時間11月28日,法國啟動第二輪「解封」,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恢復營業。為應對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法國10月30日進入第二次全國」封城」,巴黎老佛爺百貨停業近一個月。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對於送女兒出國讀書的決定,夫妻兩人並不後悔。「孩子長大了,終歸要離開。雖然不舍,但為了孩子的前程,我們會盡我們最大努力。」
其實不只是在疫情下,孩子所在國家曝出的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也常常讓國內的父母繃緊了神經。
在美國,章瑩穎案件、一些槍擊案件見諸媒體後,一度引發許多中國家長不安。
章瑩穎案件發生時,徐女士的兒子在美國西北大學就讀,該校與章瑩穎所在的學校一樣位於伊利諾州。
徐女士說她在聽到章瑩穎案件後很傷心。「我兒子經常在圖書館學習到深夜,所以我會提醒他和朋友一起回家。但是一旦你讓孩子自己去上學,他就必須保護好自己。」
去年6月,洛杉磯市槍擊案頻發。聖蓋博市發生槍擊案後,在當地留學的小郭表示,晚上母親瘋狂聯繫她,以確保她的安全,希望她可以考慮先暫停學業,回國「避避風頭」。
小郭說:「她真怕有一天這種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如果你有什麼三長兩短,那我和你爸就真的不用活了』。」
我們常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隨著孩子們羽翼漸豐,總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而作為父母,他們也總是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孩子搭建通向未來的階梯。儘管他們要承受分離的失落與痛苦,卻仍強顏歡笑,目送孩子們遠離。
作為子女,尤其是身在海外的你,一定要理解父母的苦心與愛意,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遠走而冷落了原地守候的父母。
在小僑看來,只要用心,凡事不以萬裡為遙。不論你身在何方,平日裡,多與父母通通電話,讓他們了解你稀鬆平常的生活,讓他們相信你在外有保護、照顧好自己的能力,這對他們而言便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素材來源:採訪綜合澎湃新聞、網易新聞等。
編輯:馬秀秀
大熊貓美香一家留美時間再延長3年!
一年將過,疫情未走,各國唐人街都怎麼樣了?
2020年歪果仁選中的年度詞彙,其實都說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