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我老公韜哥是個特別「蛋疼」的人,因為他特別愛看病。或者說,比我愛看病多了。
像什麼頭疼腦熱,腰疼腿疼的小毛病,我的療法很簡單——自然療法。
通過體內的抗體發功,讓免疫力全軍出擊,反正總能打敗疾病恢復正常。年輕嘛,有啥啊!
可是韜哥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看我們家裡有人感冒了,或者自己有將要感冒的症狀,板藍根就安排上了,甚至逼我也跟著喝。
在嫁給他之前,我們家一大袋板藍根能放到過期,也沒有人喝它。嫁給他之後,發現家裡的板藍根就沒有斷過。
到了冬天,只要北方開始供暖,他一出門必帶N95口罩,儘量不被霧霾侵染。
還有就是近期如果工作生活壓力大了,感覺肝氣鬱結,呼吸不暢,那就趕緊找中醫去號號脈,或者吃點疏肝理氣的食物或藥物。
就連我懷孕之後吃的潤康,一天三頓的藥,我真的記不住,一個月的藥我能兩個月吃完那就已經是非常勤奮了。
基本上最後,每一板藥,都吃成了狗啃的模樣。不是忘了這頓,就是忘了那頓。
但是他就覺得非常難以接受,每天都會提醒我,早上吃藥了嗎,中午吃藥了嗎,晚上吃藥了嗎?
我總是嘲笑他「病秧子」,可是實際上他生活非常健康,自己有哮喘就把煙戒了,父輩肝臟不好就每年打B肝加強的疫苗,最愛喝的酒也非常克制。
而且他還經常監督我的健康,幾乎每天都會囑咐我,不許吃辛辣刺激少吃肉,隔三差五就會問我,最近便秘了嗎,早起第一件事是喝水嗎?
大部分的時間,我都覺得他太煩人了,太黏了。
後來我知道他也很厭煩每天跟我說這些,只不過他知道我不夠獨立,不夠愛惜自己的身體。
我終於明白,照顧好自己是一種能力。
他認為,小病都要扼殺在搖籃,這樣才不會生大病。有病去醫院,相信專業的醫生,才不會把病「養」壞。
這並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珍視自己,珍視生命。
只有真正愛自己的人,高自尊的人,把自己放在一個「值得被愛」位置的人,才懂得這種愛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
我缺乏這種能力,我的父母也缺乏這種能力。
最近我媽媽身體似乎不太好,之所以用「似乎」是因為她的情況我都是「道聽途說」,主動問她的話她肯定不會說的。
據我妹妹說,她有天晚上手麻,都有了嘔吐的狀況。
我爸爸要帶她去醫院,她死活不去,拖到現在都不去。原因就是大半夜不想麻煩別人,不想驚動別人。
還有我姑姑,腳趾頭摔折了也不去醫院,就在家自己貼點膏藥。直到家人急眼,拽著她去醫院,她才不情不願地去了一個小醫院。
父母那一輩人,大多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有病不去醫院,不給兒女添麻煩。
可是實際上,那並不是什麼好習慣,而是缺乏照顧好自己、愛自己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相信自己是被愛的,知道自己很重要,希望跟所愛之人更長時間相處,那麼他們一定會愛惜自己。
想法歸想法,做法歸做法。
他們想要不給別人添麻煩,卻不懂得如何愛惜自己,如何真正不給別人添麻煩。
真正的照顧好自己,就是知道自己和別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自己和家人天各一方,內心也都是踏實的。
你知道,我會照顧好自己。我也知道,你能照顧好你自己。
不能照顧自己的人,往往是有兩個原因。
1、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那些不愛去醫院,不願意看病的人。有一個他們不願意說,但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願意花錢。
他們未必是經濟條件多差,也不是沒有保險,而是他們覺得自己「不值那個錢」,有那些錢,還不如百年之後留給兒女。
與其給自己花20萬治病,不如把這20萬留給兒女。
我聽一位醫生說過,在國家免費白內障手術之前,中國可真沒有那麼多白內障老人。他們寧願自己瞎了,也不願意花那份錢。
他們自己的價值,遠遠小於兒女的價值,甚至根本沒有可比性。
至於生命的意義,一定不是活出寬度與廣度,而是為兒女燃盡最後一滴蠟燭。
他們不懂得愛自己,也就不懂得照顧好自己。嘴裡念叨著「我沒病」,可是卻不能讓別人安心。
一個人只有懂得愛自己,看到自己的價值,知道「我很珍貴」、「我很重要」,他們才有照顧好自己的動力。
一個人只有懂得防微杜漸,不把小病養大,知道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他們才有照顧好自己的能力。
2、對死亡的焦慮與恐懼是人的本性。
人不能也不願意相信,自己會成為一個「沒用」的人。
可這種「沒用」在住院生病時,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不知道醫生會對他們做什麼,自己沒有自主性,還需要別人的照顧,這是多大的羞恥感啊!
更何況,很多人對自己的評價就是「我有用的時候別人才愛我」,也就是自己有勞動能力、能賺錢的時候,才是不被嫌棄的。
疾病與脆弱,會給人帶來無助感與遺棄感。
沒有人,願意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脆弱與無助。
如果是病得很重直接病倒,還能落下「堅強」的名號,這樣就能緩解他們內心的愧疚與羞恥。
說到底,就是人害怕死亡與衰老,背後的孤寂落寞。
有時候真想責備他們,有時候也真的心疼他們。
在韜哥的不斷督促下,我慢慢也學會了養生,慢慢也學著照顧自己。
前幾天我還曾戲說,我已經一年沒有喝過奶茶,大半年沒有吃過冰糕,控制每周吃油膩辛辣的次數。
因為我知道,有人關心我,有人希望我健康,這就是愛人與愛己的方式。
人的很多能力,是需要「習得」的。
愛自己的能力,照顧自己的能力,同樣需要不斷練習,不斷感悟。
如果親人還是不懂得照顧自己怎麼辦?
找到他們的恐懼點,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
好友居瀟瀟說過一句話,我非常喜歡:人只活一輩子,下輩子再愛也不會相見了。
那何不趁著這輩子,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