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人眼中的「甜姐兒」 黃宗英與瑞安的三段情

2020-12-26 浙江在線

2020-12-14 19:0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蔡玲玲

12月14日凌晨3時28分,瑞籍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

當天上午,瑞安市報告文學學會微信群裡,文友們哀悼黃宗英逝世的信息,如同雪花紛飛。黃宗英的祖籍在瑞安,生前曾三次回到故鄉,跟家鄉人有過交集。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曾和黃宗英有過面對面交流的人士,聽聽他們口中的黃宗英是如何影響了瑞安人。

1988年黃宗英(左四)在瑞安東門硐橋上與老人交談(劉顯佑攝)

生前三次來過瑞安

黃宗英1925年出生於北京,童年時喪父,而後輾轉流離於天津,成年後定居於上海。但瑞安,才是黃宗英的故鄉。瑞安有她的祖居,有她的血脈和不可割捨的親情。黃宗英一生中,總共來過瑞安三次。

1963年3月,38歲的黃宗英第一次來到既陌生而又親切的故鄉瑞安。當時,她住在城關小沙巷的縣委機關招待所。這條小巷也是黃家的世居地。她這次來瑞,主要是採訪水利專家、工程師戴新泮。戴新泮家在塘下鮑田,為了更好地了解他,後來黃宗英乾脆住進了戴家。1964年2月23日,黃宗英寫的報告文學《新泮伯》,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

黃宗英第二次回鄉是1975年,這次純粹是探親。黃宗英9歲那年,父親黃曾銘在青島病故,靈柩千裡迢迢運到瑞安安葬。她曾說:「待我最好的就是爸爸」。

闊別故鄉13年後,黃宗英第三次也是人生中最後一次回到瑞安。1988年的端午節前夕,她受上海市作協委託,專訪全國十大民營企業家之一的瑞安企業家溫邦彥。端午節這天,黃宗英親朋聚集在溫邦彥家吃粽子、撞雞蛋。這次回鄉,黃宗英還走訪了瑞安百好乳品廠,參觀了溫州的其他地方。在瑞安待了一個多月後,她才起程返滬。

住院期間勤於寫作

從瑞安市人民醫院退休的黃炳鐸是黃宗英的侄子。「我們最近一次去上海的醫院看她是兩年前了,那時她的精神狀態挺不錯。」黃炳鐸告訴記者,黃宗英生前的最後十年,是在醫院裡度過的,由保姆照顧。這十年間,他和妻子胡煥華多次去上海華東醫院探望黃宗英。

黃炳鐸回憶,黃宗英住的是一間雙人病房,她的病床靠窗。「每次去看她,她的床頭、小桌子上總是疊滿了書本、資料。」黃炳鐸說,儘管年歲已高而且身體不便,但黃宗英並沒有停止寫作。照顧黃宗英的保姆告訴他,老人腿腳不好,多數時間坐著,時常拿著本子放在腿上寫,偶爾在保姆的攙扶下,在走廊裡散步。

「幾個月前,上海的親戚去探望她,她看了半天才認出人來。」黃炳鐸告訴記者,12月14日凌晨5時,黃宗英的遺體已經運往殯儀館,目前上海文藝界正在商討舉行黃宗英追思會的時間。

【瑞安人談黃宗英】

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樸實

「黃宗英是我母親的堂妹,和我母親同一個爺爺。」洪善新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她第一次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阿姨,是在舅舅黃宗桐的家裡。那是1975年,洪善新正讀高中。

那次家族聚會中,在舅舅黃宗澤的介紹下,洪善新為黃宗英朗誦了一首詩歌。聽畢,黃宗英為洪善新糾正了發音、情緒表達等問題。隨後,她為洪善新做了朗誦示範。「那是我第一次對她有深刻的印象。」洪善新說,當時的黃宗英已是知名的演員、作家,但沒有一點明星的架子,十分樸實。

黃宗英第三次來瑞安的時候,洪善新在瑞安市文化局辦公室擔任秘書工作,受瑞安日報委託,她去採訪了黃宗英。後來她寫了一篇《黃宗英當模特的故事》,講述了黃宗英給瑞籍服裝設計師曹培華當模特的事情,後來該文發表在當時的《家庭》雜誌。

「從一位著名演員轉型到文學寫作者,我覺得這點就很了不起。」洪善新說。

1996年黃宗英參加瑞中北京校友會舉行的紀念瑞中100周年大會(管陶攝)

她極具個性、敢作敢為、充滿愛和能量 

2007年5月,本報記者夏盈瑜在北京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大院裡,採訪了黃宗英的大哥黃宗江。採訪結束後,她跟黃宗江說:「您兄妹四人,只有妹妹黃宗英怎麼都聯繫不上。」「我這個大哥來幫你牽線。」 黃宗江當場給黃宗英打了電話,告訴她「家鄉的媒體人來了」。在電話裡,黃宗英告訴夏盈瑜,去上海哪裡能找到她,並貼心地囑咐她,可以坐地鐵幾號線在哪個站點下。

在上海靜安區一個樸實、恬靜的小房間裡,夏盈瑜見到了黃宗英。「當時她80多歲了,氣質如華。頭髮全白,臉上未施粉黛,皮膚白皙,一個斑也沒有。」她細細聆聽黃宗英關於舞臺、電影、文學的跨界生涯,兩人坐得很近。「黃宗英先生是一個謙虛、低調的人,我不經意間發現她的一隻手掌類似靜脈曲張、青筋盤繞。細問才知這是先生去西藏投身教育、做報告文學調查時,身體高反造成的後遺症。」 夏盈瑜說,「從她的故事中,能感覺到她是一個打破世俗的人,她極具個性、敢作敢為、充滿愛和能量;可對待他人,她又寬厚無比。只要跟她談話,就會被她的真實和美麗所觸動。」

她的話對我的報告文學創作深有啟發

瑞安市報告文學學會創始人張益在黃宗英第二次來瑞時,見到了敬仰已久的大明星。

1959年,張益就讀溫州第一中學,其中一位同學是黃宗英的侄子。那時起,他就常聽同學提起黃家的故事、黃宗英的故事。他去看了黃宗英主演的電影《家》等作品,對其扮演的角色印象深刻,直至後來讀到黃宗英的報告文學作品《小木屋》,「在冰天雪地裡,一個江南女子,深入藏區採訪女科學家,挖掘了很多動人的細節,特別敬佩。」他說。

1988年,黃宗英來瑞安採訪企業家溫邦彥。在溫邦彥的引薦下,張益見到了螢屏下、文字外的黃宗英。

「唯一一次的見面,在心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張益告訴記者,當時黃宗英的兩句話對他的報告文學創作深有啟發,「她說,第一,報告文學的題材要符合國家發展需要的方向,在裡面尋找新鮮的獨特的動人的題材;第二,報告文學真正要感動人,需要細節,從細微處見精神。」

2009年10月,在瑞安市報告文學學會成立的第二年,受張益邀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周明等人來到瑞安。作為黃宗英的「閨蜜」,周明在瑞安給黃宗英打了一個電話,手機開著免提,黃宗英的聲音從上海的醫院裡傳過來:「我很高興,我們的家鄉出了一支報告文學隊伍和人才,可惜啊,我的身體不允許我過去……如果我的身體好起來,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會盡力。」

「當時開著免提,我們在一旁聽得很真切。如今她駕鶴西遊,痛悼!」瑞安市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陳關傑說。

相關連結:

黃宗英,祖籍瑞安,1925年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演員、作家、編劇。1941年,主演話劇《甜姐兒》;1946年以來,主演了電影《追》《武訓傳》等 ;1954年,創作電影劇本《平凡的事業》;1960年,擔任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編劇。

1965年後,她專門從事文學創作,曾連續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著有報告文學《大雁情》《美麗的眼睛》《桔》《小木屋》等,隨筆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紀的禪思》,與徐遲、肖復興共同創作報告文學集《為了你,我的祖國》,與丁玲共同創作報告文學集《一代天驕》,2016年出版《黃宗英文集》。

1607944045000

相關焦點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去世
    1925年7月13日,黃宗英出生於北京,上世紀40年代她來到上海,以見習生的身份進入上海職業劇團,她清純可人的形象讓她很快就受到重用,1942年的喜劇《甜姐兒》令她紅遍了上海灘,成為萬眾追捧的舞臺明星,
  • 甜姐兒
    黃宗英(1925-2020)1941年,16歲的黃宗英應哥哥黃宗江之邀,加入上海職業劇團,登上了話劇舞臺。兩年後,她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的表演風靡上海。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1946年,黃宗英憑藉首部電影《追》步入影壇。
  • 黃宗英:「甜姐兒」九十了
    我看照片上的老人,笑逐顏開,手上捧著一隻彩色氣球在玩。我跟她說:「您健康地一百歲沒問題。」老人像一個小孩似的,豐潤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人們稱老人為「老小孩」,在我看來,九十高齡的黃宗英大姐就是這樣一位可愛的「老小孩」。「老小孩」有令她驕傲、充滿嚮往的豆蔻年華。
  • 絕代風華,恆源祥留下「甜姐兒」黃宗英最美的樣子
    黃宗英在上世紀40、50年代是紅遍上海灘的「甜姐兒」也是演藝圈「黃氏三傑」成員之一80年代後轉行成為了著名作家在兩個領域都留下了舉足輕重的成就黃宗英老師和恆源祥有很深的淵源她曾為恆源祥絨線做模特身穿恆源祥毛衣
  • 家屬、同行、影迷手持紅玫瑰,送別「甜姐兒」黃宗英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追悼會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家屬親朋、業界同行、影迷們,手持紅玫瑰,前來送別永遠的「甜姐兒」。 12月14日凌晨3點28分,黃宗英在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5歲。18日一早,不少影迷冒著小雨,相攜前來,送她最後一程。追悼大廳遺像兩側,懸掛輓聯「驚濤時代一女性,寬廣銀河一顆星」。
  • 永遠的「甜姐兒」 浙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今晨逝世 享年95歲
    1941年,她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之後分別在《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正如有人所評價:黃宗英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也許不是電影,而是她的文學。  【浙江新聞+】 黃宗英:銀幕外,還有作家夢 2016年,「甜姐兒」黃宗英所著《黃宗英文集》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 96歲「甜姐兒」黃宗英仙逝:只要多想著別人,自己就不會老
    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病逝,享年96歲。提起黃宗英,留在幾代人心底的,是她在銀幕中青春靚麗的一抹優雅笑容;不過,她更願意人們記住的,是真正伴隨她整個人生,那一支書寫時代的筆。黃宗英祖籍浙江瑞安,1925年生於北京,1941年在上海開啟舞臺生涯,憑藉在話劇《甜姐兒》中的表演風靡上海,自此,「甜姐兒」也成了她的代名詞。
  • 今早家屬同行影迷手持紅玫瑰 送別「甜姐兒」黃宗英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追悼會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家屬親朋、業界同行、影迷們,手持紅玫瑰,前來送別永遠的「甜姐兒」。12月14日凌晨3點28分,黃宗英在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5歲。18日一早,不少影迷冒著小雨,相攜前來,送她最後一程。追悼大廳遺像兩側,懸掛輓聯「驚濤時代一女性,寬廣銀河一顆星」。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今晨逝世 享年95歲
    黃宗英是中國電影界令人難忘的「甜姐兒」。1941年,她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之後分別在《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今晨逝世,享年95歲
    黃宗英是中國電影界令人難忘的「甜姐兒」。1941年,她主演個人首部話劇《甜姐兒》;194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追》,之後分別在《幸福狂想曲》《麗人行》《雞鳴早看天》《街頭巷尾》《烏鴉與麻雀》等影片中出演重要角色。
  • 今天,這位上海灘「甜姐兒」去了……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今日(12月14日),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5歲。黃宗英上世紀中國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影星之一。她是舞臺上瀟灑的"甜姐兒",是大銀幕悽楚動人的"梅表姐",也是影響幾代讀者的作家。
  • 「甜姐兒」走了!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凌晨逝世,享年96歲
    覺得自己搞砸了的黃宗英十分沮喪,可是沒想到戲散了之後,黃佐臨跟她說,「小妹,明天還你上。」就這樣,16歲的黃宗英被「定了終身」,由此走上了戲劇舞臺。1942年的《甜姐兒》令黃宗英紅遍上海灘,至今都被稱為「甜姐兒」。
  • 黃宗洛 :我的「小妹」黃宗英 | 「甜姐兒」黃宗英凌晨逝世
    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以下內容選自三聯書店刊行的《賣藝黃家》一書,黃宗江、黃宗英、黃宗洛、加上黃宗漢兄妹四人,被稱作」賣藝黃家」。黃家是浙江瑞安望族,「賣藝」既有一種叛逆祖上做官的含義,又不失為會心的解嘲。黃家到了他們這一代,由於時代變遷、個人愛好諸種因素,有了不同的道路和特殊的際遇,黃氏兄妹各有千秋,各自精彩。
  • 「甜姐兒」黃宗英去世 從藝術家到作家,她經歷了什麼?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提起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英,人們可能會想到「甜姐兒」,或者《家》中的梅表姐。她是舞臺上的明星,也是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家。 但現在,她永遠離開了她的觀眾和讀者們。據多家媒體報導,著名作家、表演藝術家,曾獲得上海第七屆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3時去世。 成為耀眼的明星黃宗英出生於1925年,自幼愛好文藝。她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兩個弟弟,兄弟姐妹共七人,大哥黃宗江對黃宗英的影響最大。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左手電影右手文學,她與江蘇有著不解...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 宋經緯)她是一笑嫣然的「甜姐兒」,她是「非虛構寫作」的先行者,她是一代人心目中的青春偶像。12月14日凌晨,著名表演藝術家、著名作家、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黃宗英因病辭世,享年95歲。
  • 風華絕代的「甜姐兒」走了!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逝世,享年96歲
    與此同時我國的戲劇行業也在迅猛的發展,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年僅16歲就出演首部話劇,從而被大家熟知的「甜姐兒」。當時她和大哥黃宗江、四弟黃宗洛並稱為「黃氏三傑」。在60歲的時候開始轉行創作,創造了不小的成就。她的感情生活也一樣的精彩,一生四次嫁人,養育7個子女。
  • 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電影演員之外她還有這個身份
    據文匯報等媒體報導,據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95歲。她曾在電影《烏鴉與麻雀》《家》《聶耳》中扮演過重要角色。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40年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因在話劇《甜姐兒》中入木三分的表演風靡上海,「甜姐兒」從此成為黃宗英的代名詞。
  • 關注|永遠的「甜姐兒」黃宗英走了,電影演員之外她還有這個身份
    根據文匯報等媒體報導,據上海作家協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於12月14日凌晨逝世,享年95歲。她曾在電影《烏鴉與麻雀》《家》《聶耳》中扮演過重要角色。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1940年在上海職業劇團開始了表演生涯。
  • 熒幕「甜姐兒」黃宗英逝世,情路坎坷生養7子,95歲結束傳奇人生
    12月14日,一則悲痛消息傳出,著名作家以及電影表演藝術家黃宗英先生在夜間3點去世,享年95歲。提及這個名字可能不少網友都已經忘卻,可老一輩上海人對她並不陌生,作為曾經風靡上海的「甜姐兒」,黃宗英在電影界成績斐然。
  • 逝者 | 今晨,「甜姐兒」走了!
    黃宗英,一代人心中的銀幕女神,是美麗動人的「甜姐兒」,也是妙筆生花的女作家。她曾在電影《烏鴉與麻雀》《家》《聶耳》中扮演過重要角色。提起黃宗英,留在人們心底的,是她在銀幕中青春靚麗的一抹優雅笑容;不過,她更願意人們記住的,是真正伴隨她整個人生,那一支書寫時代的筆。黃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