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葦 2020年第102篇
昨天看了上一期《乘風破浪的姐姐》,看到張雨綺,突然想到了谷歌公司那句被大眾熟知並且牢記的口號——不要作惡。
張雨綺在節目中就是一個小太陽,至始至終,她都沒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願成就每一個組員。
而且,她的每一次成就都是對方最需要的。
是她的樂觀給了不善言談、不爭不搶的王麗坤自信,讓她勇於突破自己。與張雨綺的合作會成為王麗坤難忘的經歷。
她冒著得罪藍盈瑩的風險,把單獨表演的機會力排眾議給了一直在等待的張含韻。
張含韻十幾歲出道,但出道即巔峰,我曾經一度認為她早就退圈了,沒想到蟄伏了這麼多年。
浸泡這麼多年,張含韻修煉了各種本領,早年間做什麼都被罵的經歷讓她過于謹慎,所以小心翼翼。
是張雨綺給了她展現自己的機會。
短短一段時間的相處,她好似明了每位姐姐的軟肋和需求,她不會當面指出,但當機會來臨,她會暖心地送到每位姐姐手上。
黃聖依被淘汰的那次,主持人讓她給自己拉票,她眼含淚水說「我什麼都不想說」,把話筒遞給了別人。
旁邊組的張雨綺跑過去緊緊地抱著黃聖依。好像只有她知道黃聖依忍受的那些辱罵和不公。
第一期結束,黃聖依被罵得在後面幾期幾乎不說話,她知道,她的富太太身份讓她說什麼都是錯的,做什麼都是錯的。
沒辦法,仇富仇官還是大眾的扭曲心理。其實,大眾罵的不是黃聖依,是富人,彰顯的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和無奈。
4號的成團夜,黃齡的言論把兩隊不願意交叉成團的戰火推向高潮,吃軟不吃硬的寧靜怎能忍受她這樣的挑釁。
寧靜是典型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性格。她寧願保持沉默,也不會主動發表惹毛別人的話,但是若有人對她不敬,她定不手下留情。
突然好擔心成團之旅啊,不知道她跟黃齡會怎麼相處。
本來寧靜就被黃齡惹毛,加上看見李斯丹妮組4人穿著同樣衣服,把寧靜晾在一邊,寧靜真是尷尬至極。
而萬茜永遠一張撲克臉,黃齡就算了,李斯丹妮說話沒有分量,只有張雨綺從中間調節氣氛了。
她摟著寧靜的肩,以示友好。要麼說,張雨綺這個人看似大大咧咧,其實把事情看得很清楚。
黃齡就是不成熟的小女生,比賽規則決定了有人走有人留,每次組隊的人都是不一樣的,你想像小學生一樣永遠你們幾個手拉手,那你私底下怎麼聚都行,為何非要放在檯面上呢。
你讓別人情何以堪!
與她相比,我倒覺得藍盈瑩是一個通透的人,她在採訪中說,「這就是一個節目,三個月之後,這個棚會拆,這裡的人都會散。」
藍盈瑩是一位理性的哲學家。
好,說回張雨綺,這次節目,張雨綺不知道做過多少暖心事,在別人為自己的去留掙扎之際,她早已開始成全能夠幫助的人。
她能最後成團,是老天眷顧她嗎?是大家看到了她的善良,願意再多見她幾次吧。
即使成團名單是節目組的安排,張雨綺也是必不可少的。實在無法想像,沒有張雨綺這個團會尷尬成什麼樣,可能不說一句話就決裂了。
張雨綺是中間的潤滑劑,她充當的是《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謝娜的角色,調節氣氛,緩解尷尬。
而且她對每個人的友好都是發自內心的,以霸氣、脾氣爆出名的她,根本沒有唯我獨尊、不願低頭與別人說話的傲氣。相反,她會主動與你走近,且設身處地為你考慮。
其實,看到張雨綺我不應該想到「不要作惡」這四個字,善良與作惡是對稱軸的兩端,而「不要作惡」是對人最基本的要求,是最中間的那個0,不求你善待他人,你自己行為檢點就行。
而張雨綺做到的不僅僅是「不要作惡」,她已經在對稱軸右邊的正向走了很遠。
如果人人都像張雨綺一樣善良,世界上也許就沒有矛盾了。
如果不能做到對他人保有善意,最起碼我們不要作惡。
如果人的惡念惡行不復存在,我們只需學習接受大自然的安排,遺憾會少,心態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