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這種人?在臺下小範圍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生風生,妙語聯珠,可是一上臺,就緊張得腦子一片空白,好長時間才能進入狀態。
我們老家桂林有一句俚語方言來形容這種反差,就是說這種人平時可以,關鍵時刻根本見不得大伯娘(意即登臺大場合見重要的人)。
很遺憾俏姐就是這種人,每次我告訴別人,我有演講和登臺表演的恐懼症,朋友都會詫異地說:啊,你這麼外向開朗,又做了那麼多年的記者,上個臺還怕嗎?不像啊。
那羅永浩呢,像他這樣風風火火創立了錘子手機,並不遺餘力四處演講推廣的「老司機」,登臺演講的頻率就像我們淘寶下單買點小物件那麼尋常,按理說應該不會緊張吧。
但是出乎意料,羅永浩卻坦言,上臺演講對他而言,經常是非常恐怖的回憶,甚至開玩笑說願意少活5年,來換取不用登臺演講。
他說,臺下的觀眾都不知道,以為我看上去很放鬆,像村支書在田間地頭,背著手吹牛B一樣。
「其實每次上臺對我來講,都是精疲力盡,而且心臟都會痛,身上經常帶著硝酸甘油。」
你們看吧,其實所謂的演講高手,也同樣要克服內心的恐懼。因為演講這件事,最難之處就在於,要站上臺,對著滿滿一屋子的陌生人表達自己的觀點。
可是,現在的職場社會,需要在公眾場合發言的要求和展示,越來越普遍。舉個例子,公司年終總結、新項目闡述概念、拳頭產品的延伸推廣。
PPT做不好,可以由技術霸的同事幫忙代勞,可是演講、闡述、推廣,這個登臺的亮相與交流,卻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再緊張你還是得接過主持人的話筒,把這個過程完成。
怎麼辦?是磕磕巴巴、聲音哆嗦、勉強完成,還有更糟糕的,根本想不起具體的內容,長時間的忘詞後,把自己塑成了尷尬的雕像。
別著急,俏姐自己也是一個登臺恐懼症患者,肯定不會丟下你們不管的,恰好那天在十點課堂裡購買了培養演講技巧的視頻課程,聽下來很有收穫和啟發噢。
獨學習不如眾進步,為了讓俏姐這買課的錢花得更值,姐姐我把上完課做的筆記,提煉整理一些直接可用的乾貨。相信一定會對緩解你的緊張焦慮、改善演講技巧有所幫助喲。
首先我們來對演講產生的緊張成因做一定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從源頭上緩解。為什麼上臺之初,會那麼強烈的反應。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杏仁核的劫持狀態」,我們不學生物學,對杏仁核、腎上腺素這些專業名詞也不用鑽研太多,簡單地說,就是當你處於陌生環境中,自我保護的潛意識被點燃了。血液被應急反應快速帶到四肢,大腦缺血、潛意識的力量無法釋放。
因此,呼吸急促、想上廁所、不敢直視觀眾等怯場症狀會集中爆發。但那個時候,你又得思考演講的內容、又得適應陌生環境,又得舉止得體、眼神與觀眾交流。簡直應接不暇,忙不過來。
所以我們首先得做的,是為大腦減負,可以嘗試用口腔記憶代替大腦記憶。
舉個例子,當你在準備階段,對著文稿資料和PPT不停地默念背誦時,這只是一種單純重複的大腦記憶。
但如果你把練習強度加大,站起來對著鏡子或者模擬的聽眾,大聲地朗讀和多番試講的話,等正式登臺時,口腔肌肉裡也會起到儲備演講內容的功用。
打個比方。像騎車、遊泳、唱歌等,如果同一種動作或者行為重複多次,就會有熟能生巧、淡定放鬆的效果。
這個絕對是真的,俏姐回憶起自己在EF英語學校堅持上了三年的口語課程,每堂小班網絡口語課開始之前,外教老師都會要求我們每人用英語做一段自我介紹。有些同學是初來乍到,用非母語介紹起來,難免會結結巴巴、顧此失彼。
但俏姐那一段事先準備好的自我介紹,三年來因為已經重複了四五百遍,真的是到了眯著眼睛都能背下來的熟練地步。無論 是開車、散步 吃飯、洗澡,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只要腦海中聽到那個用英語自我介紹的指令,馬上就會條件反射地嘰裡呱啦地開始說這一段。
所以如果我們能把演講內容反覆準備與練習,熟悉掌握到那種接近變態的地步,哈哈,還愁上臺緊張嗎?
演說家羅永浩也說:「一個2個小時時長的演講,理論上我會花費200個小時用於準備、細化和完善。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努力練習到九成以上的把握,再登臺。」
如果登臺之前工作和生活繁忙,我們沒有像專業人士那樣一比一百的充足的準備時段,一旦臺上忘詞,那該怎麼辦呢?
要決是「故做鎮靜,爭取時間」。
具體操作辦法是,忘詞了不用慌,可以利用合理停頓的時間裡回憶。一般來說,演講停頓3秒鐘以內,觀眾是不會馬上察覺的。
忘詞的時候,還可以準備一些小問題與觀眾互動,即爭取了時間又活躍了氣氛哦。
還可以通過回顧講過的內容來爭取時間。
給你們示範一個例句:「在我們講下一個重點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之前我講的兩點(其實你已經想不起來馬上要講的下一點),一是產品的設計理念,二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回顧的時候抓緊時間思考抓緊回憶),嗯,對了,第三是這款產品的價格趨勢……(講到這你終於想起來了,一切還不算晚!)」
還可以適當調一下演講內容的順序,把後面能記得住的幾點內容先說了,回過頭再講之前卡殼忘了的。
到後面,你漸入佳境,不會有觀眾特別在意哪一點先講哪一點後講,摳得那麼細心的。
如果有條件,可以提前半小時到演講場地,臺上臺下多熟悉一下環境,四處走動,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觀察,舞臺上你即將要站的位置和視覺特徵,有利於提前舒緩緊張的心情,和釋放四肢積蓄的力量。
說一千道一萬,演講之所以緊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追求完美,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體系。
其實我們又不是人民幣,讓所有人都喜歡,那是不現實的。不必追求在場聽眾百分之百的認可。
不如卸下完美主義的包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已經準備好的內容上面,盡全力地把自己的想法構思表達出來。
不要太在意講完後的觀眾評價,因為你已經盡力了。
「You do the best,and God will do the rest!」
克服了恐懼和別人的眼光,你才會成長,其它的事情嘛,就安心交給運氣和上帝吧!加油加油,讓我們在嶄新的2017,離更美好更自信的自己,又邁出可喜的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