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2020-12-22 海外網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財新周二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的11月企業活動以10年來最快速度加速,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些樂觀的結果與一項中國官方的調查相符。該調查顯示,去年11月,中國企業活動以逾三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服務業增長觸及多年高點。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9,高於10月1.3個百分點,為2010年12月以來最高值。

全球需求的穩步復甦也幫助日本企業活動在11月份向企穩邁進了一步,韓國的企業活動也以近10年來最快的速度加速。臺灣地區和印尼的企業活動也開始增加,表明中國大陸需求的回升正在支撐該地區的經濟。(作者雷卡·吉哈拉)

彭博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滙豐表示,中國擊敗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的頭號市場」。滙豐控股發布的最新調查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調查同時強調,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

接受調查的公司中,有28%將美國列為最大貿易夥伴,但將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夥伴的公司達29%。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整體的貿易前景仍維持良好,有72%的受訪公司對未來幾年持正面看法,該數字一年前為81%。

過去兩年,華盛頓發起與北京的貿易戰旨在阻止中國的崛起,讓美國公司和工人受益。但滙豐的調查顯示,與中國的「脫鉤」不僅沒有像川普政府預期的那樣發生,而且生產正在分散到亞太地區的集散地,而不是返回美國本土。

滙豐全球貿易融資主管娜塔莉·布萊思表示,「由西向東的區域轉移以及亞洲的崛起正在加速。」 她說,亞太地區的貿易在美國保護主義和疫情期間繼續增長,這是一個轉折點。她認為,在15個亞太國家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作者布蘭登·莫裡,劉德譯)

責編:吳正丹

31929034,.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204064,.吳正丹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刺破西方的傲慢」
    英國《泰晤士報》10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經濟疫情後復甦「刺破了西方的傲慢」 中國擺脫了新冠疫情,其經濟體魄健壯。在這個世界其他多數地方癱瘓的年份實現了增長。在歐洲,人們越來越擔心,其主要經濟體在新冠疫情的持續壓力下不堪重負。而在最初出現病毒的地方中國,年初的經濟收縮已讓位於7月以來的4.9%增長。
  • 中國經濟復甦帶動保廢金屬出口
    保加利亞回收協會預計今年廢金屬銷售好於預期,同比下降20%,中國經濟復甦帶動保廢金屬出口。保加利亞回收協會稱,自3月新冠疫情爆發至9月,保加利亞的廢金屬銷量同比減少30%。但9月以後,廢金屬銷售突然增長並迅速恢復至疫前水平,該業務預計全年僅下降約20%。該協會稱,中國經濟復甦帶動了保廢金屬出口。保目前的廢金屬出口價格已達價格上限,但預計至2021年1月,出口仍將增長。
  • 亞洲電影票房大漲,美媒看到復甦希望:中國都可以,美國也一定行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1月10日報導,亞洲各國電影票房持續走高,當歐美各國還在疲於應對形勢嚴峻的疫情之時,以中國、日本等為代表的東亞國家電影市場票房不斷傳來喜訊。
  • 麥可·斯賓塞:疫情後的全球經濟復甦|國際
    文/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導語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經濟開始逐漸復甦。同時,疫情環境也倒逼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本文指出,中國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經濟復甦的速度上,對於整個全球的復甦而言,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疫情下中國經濟增長,德媒有話說
    對此,德國《每日鏡報》網站發表題目為《為何中國經濟只在一年時間內就重回增長路線》的文章,對疫情下中國經濟的增長發表了看法。中國經濟能迅速復甦得益於疫情的有效控制文章稱,新冠疫情暴發了很長時間,全球很多國家還在與新冠病毒作痛苦鬥爭的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控制住了疫情。
  • 英媒介紹武漢夜經濟復甦,下面評論有意思
    英國路透社12月17日發表題為《武漢的一夜:新冠疫情的初始震中正重新學習如何聚會》的文章。內容如下: 「經歷了武漢的第一波疫情,然後是『解封』,我覺得自己重獲新生」,29歲的張說。 在酒館外,聚會的人群湧上街頭,有人在街邊小攤上玩用玩具槍打氣球的遊戲。在武漢解除嚴格的封城措施近7個月後,這座城市的夜生活已經完全恢復活力。最近一個晚上,武漢的年輕居民成群結隊地光顧街頭小吃店和酒吧,希望以此彌補失去的時光。
  • 英媒:「末日博士」魯比尼預言蕭條和債務將持續10年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英媒:「末日博士」預言未來「更大的蕭條」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2日刊載題為《著名經濟學家警告蕭條和債務將持續10年》的報導稱,經濟學家努裡爾·魯比尼警告,
  • 曠視付英波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展望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正式開幕。作為中國政府高層與全球企業界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本屆論壇以「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與國際合作」為主題,旨在促進各方更好地了解中國經濟復甦和相關政策遠景目標,傳遞支持多邊主義、共同推進世界經濟復甦的理性聲音。
  •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
    新華社哈拉雷12月19日電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  新華社記者張玉亮  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美媒:5年後,中國人均收入將超過56個國家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 小灰灰】前言:2020年全球經濟低迷,世界多個國家經濟大幅度下滑。西方國家為了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解除疫情限制措施,意圖實現經濟復甦。在解除限制措施之後,歐洲迎來第二波疫情高峰,美國迎來第三波疫情高峰。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面對新冠病毒,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國民健康、全力遏制疫情。如果大量人群受到感染或面臨感染風險,就無法保證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人民健康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所有國家成功控制疫情,全世界才能從疫情衝擊中恢復。因此,必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以及通過建立專利池推進國際合作。疫苗國家主義既危險,也很愚蠢。只有當所有國家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復甦。
  • 海外網評:元旦「開門紅」,中國經濟復甦更有「含金量」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海外網評:元旦「開門紅」,中國經濟復甦更有「含金量」1月2日,遊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太湖古鎮觀看表演。海南三亞離島免稅銷售火熱,人均消費額度達10000元左右;銀聯卡跨行交易總金額1月1日達3592億元,基本恢復至去年元旦水平;電影票房單日破6億元,刷新中國影史歷年元旦單日最高票房紀錄……2021年元旦假期,中國消費市場火熱,繼續呈現加快復甦態勢。在中國本土疫情呈散發、多點散發的形勢下,這樣的成績再次凸顯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顯著成效,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 經濟學家: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
    經濟學家指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成員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東協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亞洲一位知名經濟學家說,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成員國。
  • 外媒綜述:世界樂見中國經濟復甦信號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外媒稱,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躍升至52%。專家認為,出現這種積極趨勢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基本阻斷了新冠疫情的傳播。中國開始重新啟動工廠,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已經復工復產。
  • 財經觀察 : RCEP為疫情下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新華社金邊11月16日電 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連續衝擊背景下,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15日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發出了致力於推動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向前發展的強音。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明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Stephen Foreman指出,在這六大趨勢當中,數位化轉型的深化、短途旅行的率先復甦以及清潔能源的加速轉型將會帶動行業的發展機遇。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工業服務主管Jeremy Leonard表示,到目前為止,全球行業在復甦速度上存在相當大的部門差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航空業將會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近日,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Stephen Foreman在研討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Stephen Foreman指出,在這六大趨勢當中,數位化轉型的深化、短途旅行的率先復甦以及清潔能源的加速轉型將會帶動行業的發展機遇。
  • 後疫情時代,以綠色領導力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甦」
    對於目前正面臨著氣候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項挑戰的世界,這一承諾不亞於一束光芒,穿透陰霾,帶來了綠色的希望。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最嚴峻的共同挑戰之一。幾乎在每年年初,世界氣象組織都會在綜合分析各國數據後發布權威報告,指出地球升溫不斷創出新高。
  • 疫情反彈,歐洲經濟復甦不易
    伊佛經濟研究所所長菲斯特表示,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打斷了德國經濟復甦的進程。和德國一樣,其他歐洲國家也普遍面臨疫情反彈帶來的經濟衝擊。經濟增長再陷停滯日前,德國中央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發布報告,認為受國內外應對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措施影響,德國經濟在今夏強勁增長過後,可能陷入停滯,甚至衰退。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當全球經濟仍處於衰退陰霾之中,中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復甦,令人矚目。 中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疫情進行防控,同時實現復工復產。非洲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通過創新的數位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兩不誤」。